叔本华的同情伦理学及其局限性探析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96712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叔本华的同情伦理学,将同情上升到道德的基础的高度,从人的非理性因素来寻求道德的根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理性主义伦理学的缺陷,开阔了伦理学的研究视野。他以直观认识论为依据,强调人的直观、直觉、人生体验在道德中的重要地位。叔本华的同情伦理学具有深远的当代价值,对道德教育具有启示作用,更值得一提的是,叔本华赋予对一切生命的态度以高度的道德意义,这在欧洲伦理学史上确实是史无前例的,敬畏一切生命,保护动植物,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等等,在20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逐渐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然而,叔本华的同情伦理学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方面的局限性。虽然他致力于为道德寻找一个基础,并最终将之归结为同情,但事实上这种基础也是不坚实的,这也更加激励后来的哲学家寻找真正的道德基础做出不懈的努力。
  文章分三大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论述叔本华的同情伦理学的前提。主要介绍了叔本华关于意志自由的观点,以及对康德道德学基础的批判。
  第二部分:论述了叔本华的同情伦理学的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叔本华在抛弃了康德的先验方法的情况下,如何用经验的方法探索出同情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唯一动机,是人类一切美德的唯一源泉。
  第三部分:论述了叔本华同情伦理学的局限性。主要分析了叔本华的同情伦理学自身包含的不可克服的矛盾以及叔本华以后的哲学家,如哈特曼、舍勒等人对其同情伦理学的批判。
其他文献
当自主原则成为生命伦理学的四大原则之一,并为首要原则时,引起了生命伦理学界的非议与质疑。且不考虑生命伦理学中的这四大原则之间的张力,就以“自主”这个概念而言,是模糊与歧义的,更无需遑论“自主”充满着西方文化的主导和某种社会预设。因此,自主原则在中国医疗实践中的践行将面临何种困境既是意料之中,也是难以预知的。  本文以成年患者的自主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梳理自主原则的发展背景,发现自主原则之所以成为
在《庄子》一书中,有众多说鱼之处,如开篇之鲲、涸辙之鲋、泉涸之鱼以及濠梁之鱼等等,这些鱼的意象贯穿全书,也使《庄子》所蕴含的审美意象与艺术精神更为容易地被人们所观照及领悟。本论文将《庄子》一书作为庄子所“创作”的艺术品——“文本(text)”,也即一个面前现成的“审美对象”进行分析及欣赏。同时主要将庄子所“谱绘”的与鱼相关意象作为中心,解析其审美意象的生成与实现的途径,并讨论其对后世审美意象的影响
学位
邓以蛰(1892-1973)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之一。早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邓以蛰、宗白华二先生各自驰名于北方与南方文坛,但由于某些历史原因,很长时间以来,在中国美学和艺术史研究中,少有提及邓以蛰这个名字。对邓以蛰美学思想的重新发现和研究,是要结合中西思想比较的语境,发掘邓以蛰思想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书画研究是邓以蛰美学思想的重要一环,本研究将探讨邓以蛰的书画美学理论,不以时期作为划分,而以问
学位
伴随西学东渐,中国古代逻辑被发现,且中西逻辑比较成为主要研究方法。这一研究方法的主旨在于:以西方逻辑学为标准解读和衡量中国古代逻辑,其代表人物有梁启超、章太炎、胡适等人。随着历史的发展,到20世纪40、50年代学术界出现了对这一研究方法的反思。杜国庠作为这一时代的代表也对这一研究方法展开批评,提出了“以墨家逻辑还诸墨家逻辑”的研究方法。本文以杜国庠的先秦逻辑思想研究为个例,分析在这一研究方法下所取
学位
近代以来,在西学东渐的传播谱系中,卢梭以及Du Contrat Social在中国知识界占有独特的地位。笔者希望通过对卢梭法文原版Du Contrat Social、中江兆民版的《民约译解》以及马君武版的《足本卢骚民约论》进行相对精细的比较阅读,最终指向思想史的问题研究,即Du Contrat Social在西学东渐中的流变。笔者主要将从分析思想体系入手,摘出其中的单元观念(unit-ideas)
本文试图从认知科学的角度,采用语义网的方式,建立一种跨文化交流中可以使用的模型。这种交流模型甚至不以命题陈述为基本单位,而是一个以意向和表征的储存和使用为基础的概念的网络结构。  论文第一部分对本文采用的文化和意义概念进行定义。文化采用的是Geertz(1973)的定义方式,说明文化是可以历史性地传递下去的、嵌在符号中的意义模式。  第二部分首先说明语义网是一种用图形的方式来表征知识的模式,它使用
数学表征和视觉化表征在科学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科学哲学界对于两者的研究并不多。本文在认知历史分析的进路上,依据科学心理学家Ryan D.Tweney和David C.Gooding关于科学的数学表征和视觉化思维的研究成果,考察、讨论科学中数学表征的视觉化运用。按照本文的分析论述,这两位心理学家的现有工作表明了,首先,数学在科学中的重要认知角色是其表征功能,而不是外在于科学观念的、仅限于数值
学位
儒家祭礼总与祖先崇拜现象息息相关。儒家通过把祭祀风俗纳入国家礼制,使祭礼与民间生活产生关联,为的是去除病痛灾祸,保佑平安。其中《朱子家礼》即是其中的代表。本文将选取以《朱子家礼》与潮州凤陇薛氏冬至祭祖实践的关系为例,通过分析其与《朱子家礼》的关系,来探讨其是否是儒家祭礼、如何界定、有何意义作用等问题。
学位
郭店竹简《五行》篇为战国子思所作,其完成于孔孟之间,对于指点从孔子到孟子之间的思想承传与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竹简《五行》篇中包含了许多性与天道的内容:其言性,是以"形于内"的概念来表述;其言天道,是以"德"的境界来囊括。在竹简《五行》中,其所谓"形于内"指的是"呈显于内心",是在对人之先天本具德性自觉体认的基础上才有的内在建构--如此也即是意味着在竹简《五行》中其德性是安放于人之本心、作为人之
学位
本文主要探讨弗雷格在《概念文字》中以概念-对象为核心的命题分析理论与其在中期引入涵义与指称的区分以后所坚持的涵义的组合性原则之间产生的冲突,并且探讨达米特在罗素构造主义影响下对此冲突提出的解决方案。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包括弗雷格对概念与对象的区分及其动机;弗雷格对涵义与指称的区分与命题涵义(思想)的组合性原则;弗雷格对命题的多重可分析的许可及其所带来的命题语义不确定问题;以及最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