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个读后感朋友圈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后感教学,通常要把握好四个字:引、议、联、结。从技法层面讲,无可厚非。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应当只关注“技”或者“法”,还应当将目光放在写读后感的主体——儿童身上,要更多地考虑儿童的兴趣、儿童的喜好、儿童的方式与儿童的表达。
  怎样做呢?笔者想到了微信朋友圈。微信朋友圈人人皆知,志同道合的人成为朋友,形成朋友圈。在朋友圈里,朋友们常常会就文章、视频、话题诉说着、分享着、碰撞着。不难看出,读后感和朋友圈在表达内容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这让我顿生灵感:为什么不能在班级建立读后感朋友圈呢?笔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尝试着用以下形式建立读后感朋友圈:
  一、以“类”建圈
  类,即书的类别。让学生罗列自己阅读过的印象深刻的图书,根据交流的书的种类创建朋友圈。我们班级中的几个男同学,对军事类图书特别感兴趣,于是,我就让他们建立“军事迷朋友圈”。让他们在一起分享读书心得,畅谈军事梦想。在交流中,我发现学生选取的角度五花八门:有的学生聊及巴顿将军时,对其快速机动和远距离奔袭的作战方式赞叹不已,并以此反思自己做事拖沓和过于强调困难的作用;有的学生会对当下的先进战斗机侃侃而谈,以此鞭策自己要勤奋好学,勇于创新;有的学生痴迷现在的世界风云,讲起南海形势头头是道,并联系自己经历,分析不卑不亢的重要性……每个人不拘内容、不拘角度,积极发挥自己擅长的话题,融入思考,同时,又在和同伴的对话中,获取更多的军事知识,激发起后续的阅读热情。就这样,每次读后感交流会,同学们往往自发地组成“军事迷朋友圈”“名著迷朋友圈”“科幻小说迷朋友圈”“儿童文学迷朋友圈”等等,他们在一起分享阅读、碰撞思想,写出的读后感精彩纷呈。
  二、以“书”建圈
  书,即书的名字。每学期,我们班级都会主推三本图书,于是,在写读后感时,我会鼓励同学们以书定圈,这种方法也会用在班级特别流行几本图书时用上。如我们班级的“《哈利·波特》朋友圈”“《三国演义》朋友圈”“《夏洛的网》朋友圈”“《海底两万里》朋友圈”等等都是这样形成的。在这样的某一个朋友圈中,同学们往往能够就一本书谈得很深入:有的从某一大家熟悉的故事情节入手,将其中的人物行为与自己生活学习中的行为对比;有的会对作家的语言特别感兴趣,于是摘选精彩语言谈出自己的分析与理解;有的同学会以整本书的主题思想作为读后感的突破口,于是,将阅读收获滔滔不绝地说上个半天。其实,以一本书建立读后感朋友圈,开始我是有点忐忑的,因为我怕写出的读后感会大同小异。事实上我是杞人忧天,儿童天生的好胜心理往往促使他们求异求新。由于是同一本书,在对话中,每一个学生反而更乐于从不同的角度谈自己的阅读收获,都希望自己的观点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所以,从最后上交的作文来看,即使是同一本书,学生读后感所选取的角度、表达的内容等都大相径庭、个性色彩极为浓厚。
  三、以“人”建圈
  人,即书中的人物。同学们在阅读一本书之后,常常会对书中的一个或几个人物很感兴趣。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还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书中人物,建立读后感朋友圈。如:“关羽朋友圈”“马小跳朋友圈”“海伦·凯勒朋友圈”。在这样的朋友圈里,同学们常常把自己心仪的人物经历的精彩事件与大家交流,将人物的品质具体化、聚焦化。如:在“关羽朋友圈”里,有同学就专门选取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具体事例,来诉说关羽的忠心耿耿,进而又用吕布这个“三姓家奴”的经历与之对比,表达了对忠诚的深刻理解;同样是关羽,有的同学以“水淹七军”讲述关羽的智谋之高,并议论智谋在军事中乃至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还有的同学则选取“刮骨疗伤”,就关羽的 积极性的激发
  坚韧顽强发表议论,并讲述其对自己生活与学习的影响。在这样的交流分享中,学生往往能够对人物的精神品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使得人物形象立体丰满起来。而且,经过在朋友圈的交流分享之后,再联系自己谈感受的时候,往往不容易走题,并能够阐述得更加具体完整。
  四、自由建圈
  朋友圈建立还有一种形式是:自由组圈,即:学生们会根据日常相处情况自由组合。由于志趣相投,彼此了解,平时情感也比较深厚,因而在这样的朋友圈里,对话氛围是非常轻松而又热烈的。大家常常是各抒己见,知无不言。因此,在自由建圈的场域中,每个人所谈的阅读收获都是很真切的,联系自己举例的时候非常真实。不但没有空话套话,甚至愿意分享自己平时羞于启齿的缺点,显得极为坦诚。同时,由于是自由建圈,大家给出的建议通常比较多元而具体。比如,引用书中内容的多少、议论层面语言的精炼与深入、联系生活经历谈事例的准确等方面。因此,这样写出的读后感,你能够看到同伴建议的痕迹。可见,学生在写作时,会在意考虑同伴的建议,避免自己容易出现的问题。
  写读后感前建个“朋友圈”,让学生自由交流阅读体验,尽情分享阅读思考,充分表达学习生活。让儿童以写作主体的身份,经历写读后感前充分交流、深入思考、积极表达的过程,在朋友圈中整体建构了读后感创作的雏形与模板。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几种建圈形式要灵活运用,需要教师根据班级实际阅读情况,以及本次读后感的重点训练点加以选择。
  (作者单位:南京市力学小学)
其他文献
《海底世界》是一篇非常浅显的说明文,如果不仔细揣摩文章的语言文字和表达方式,是看不出它的精妙之处的.学习母语,融入品质,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体悟一份情怀,发现语言的秘密
【片段一】比较叠词,感悟语言之美  师:(出示“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与“它看见天空是蓝的,树木是绿的,小河是清的……”)小朋友们读一读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生分别朗读)  生:我发现第一句用的是“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而第二句只用了“蓝的”“绿的”“清的”,用的词语不一样。  师:你找到了它们的不同。老师告诉大家,像这样的两个字连着的,我们叫
【片段一】  师:宋庆龄不肯搬家,是因为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初读课文后,在同学们的脑海里留下的印象各有侧重,能用一句话来形容樟树留给你的印象吗?  生:这是两棵蓬蓬勃勃、香气拒虫的樟树。  师:一句话就可以表达完了。如果就这么写,行不行?  生:不行,这样写过于简单,我们就不知道樟树究竟有多么旺盛的生命力,多么可贵了。  师: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先来看樟树的外型。快速
【片段一】依语构像,诗化心灵  师:(出示广玉兰花的图片)看到这么美丽的广玉兰,你最想用哪些词语来赞美它?  生:玉洁冰清、洁白无瑕、亭亭玉立、楚楚动人……  师:作者又是如何赞美它的呢?(出示:“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内涵的。”)读读相关句子,你觉得作者写得如何?  生:我觉得作者把花的颜色写得准确生动!“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  生:花的质感也很独特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朗读目标描述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那么,怎样达到这一目标呢?下面,我就具体谈谈做法。  一、字正腔圆——读正确  “正确地读”,是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指用标准的普通话,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得正确、清楚,不落字,不添字,不重复,不唱读(拖尾韵)。  首先,要把“词语”读正确,即把词语的音读准。我主要采用的是“同伴互助”的方法。每次在教学一篇新课文时,我总
一  朗读教学的过程要求学生眼到、心到、口到,要求我们字字入目。首先,朗读是我们阅读理解的必然门径。有些地方之所以还没懂,关键在于还没做到字字入目。朗读必需调动众多感官参与其中,不仅有利于文字的理解,也有助于文字的积累,并渐次形成良好的语感。其次,朗读可以很好地巩固识字成果。第三,朗读能直接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多读多写,乃是语文学习的不二法门。  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朗读也是如此,读得高兴,
2002年,暑期培训任务陡增,我从7月初出发,连续转战内蒙古和河南40天,既介绍了教材,交流了课改经验,也结交了一些朋友,收获了友谊;既挥洒了汗水,付出了艰辛,也赢得了掌声,得到
伴着阵阵金桂的芳香,带着一份对学习的渴望、对教学的执著,我荣幸地参加了第五届全国苏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课堂教学大赛的观摩活动。在短短的3天时间里,我忙碌着,快乐着,收获着……来自全国各地的19位优秀青年教师,用他们深厚的文学底蕴、别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精炼智慧的评价语言、精湛的教学技艺,向我们展示和演绎了《课标》指引下的精彩课堂。每一节“好课”都匠心独运、浑然天成,让我如沐春风、如饮醍醐,也让我轻轻地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标》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巢宗祺,在徐州《语文课程标准》培训会上,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位上二年级的孩子,因为未将“蘸”字解释得跟标准答案一样,教师罚他抄写“蘸”字的解释20遍。教师给出的标准答案是:蘸,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的东西里沾一下,就拿出来。孩子将标准答案抄够了罚抄的数量后,教师再问他懂得“蘸”字的意思了吗?孩子说没有。巢教授继续说:“这种抽象性的语言,让孩子
自然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怎样的?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首先,它的形式应该是美的,自然的美,不矫揉造作,充满了师生之间的和谐与默契;其次,它的内容也应该是美的,着眼于学生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