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实验的教学美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bobo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物实验教学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美。教师在实验教学实践中要积极探索和挖掘美的信息,创设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爱美的天性,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情趣,学会发现美、鉴赏美、应用美。
  关键词: 生物实验 教学美 美的创造
  教学美即教学艺术美,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审美因素和美感效应综合而成的整体,是教师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闪光[1]。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生物实验的教学美是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生物教师努力追求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实现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教学价值和现实意义。但长期以来,生物实验教学的美却处于被忽视或不成系统的状态,严重制约了生物实验教学发展和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2]。本文简单概述了生物实验教学美的培养目标,并提出了生物实验教学美的创造方式,以期为欣赏生物实验教学的美提供一些基础性的参考资料。
  一、生物实验教学美的培养目标
  生物实验教学美的初级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美的感知能力,具体要求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美的心理,形成对美的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中级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是提高对生物美的鉴赏能力和美的情感;高级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是在生物学的实验学习过程中提高创造美的能力和兴趣。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验教学内容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和社会生活美等积极因素,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按照教学美的规律进行学习、实践和创造[3],体验生物实验的科学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发展智能,完善人格。
  二、生物实验教学美的创造
  教学美是教学与美的统一,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愉悦性、教育性、自由性等基本特点,具有美的一般特征,也具有独特的教育表征[4]。生物实验教学美的教育性需要教师在实验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和挖掘美的信息,设置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爱美的天性,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情趣,学会发现美、鉴赏美、应用美。
  1.智能美
  生物教师的智能美主要是指教师广博而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实验操作技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厚积薄发的具体表现,包括教师实事求是的教学态度、高尚的品格修养、熟练的教学技能等对学生的正面影响。例如,教师合理地安排实验教学结构,使之艺术化、审美化。学生积极参與实验设计和操作,踊跃交流谈论,课堂节奏张弛有度、疏密相间、重难点突出、高潮迭起。学生在紧张而又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思考、操作,强化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2.科学美
  生物实验中蕴涵着非常丰富的科学美。例如,生物实验所提供的感性材料,无论是形态各异的动植物实物、模型、标本,还是通过多媒体课件所展示的生物生活习性的图片和录像,都体现了生物的自然美、生理结构美、适应和谐美。与生物实验相关的概念、原理、理论、规律等,无不展示着生物实验知识结构体系的严谨美。教师要善于创造性地组织和安排实验内容,精心设计实验教学,使学生深刻体验到生物实验教学内涵的科学美。
  3.规范美
  生物教师要具有严肃认真、科学严谨的态度,注意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和规范化,才能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形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和指导作用。教师的实验操作要熟练、自然、从容不迫、标准,能够体现出训练有素、技艺精湛的规范美。教师的动作干脆、利索,一切操作都要符合操作规程,实验装置搭配要合适协调、错落有序,才能教给学生正确使用仪器和进行实验操作的方法,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教师要结合仪器设计原理和简单的美学原理分析这些操作所体现出的规范美,使学生明确操作要领。
  4.语言美
  生物学实验教学语言是师生交流感情和传递教学信息最重要的工具,合理巧妙地运用教学语言艺术是上好实验课的关键。教师生动、形象、准确、优美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而且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生物实验课的教师要将教材的实验教学内容要求通过严谨、准确而又简明扼要、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出来,体现了教学语言学科性和科学性、启发性和优美性的完美统一。
  5.形象美
  教师良好的教学和生活形象,是教师个人气质和修养的自然流露,既能给学生美的享受,又是学生效仿的对象,对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得体大方的服饰、热情真诚的微笑、自信从容的风度、和蔼可亲的态度等不仅对有声语言起到恰如其分的补充、配合、强调作用,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形象美的愉悦,为教学活动创造美的氛围。
  6.教学手段美
  教师合理地设计实验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动手实验,积极探究。各种实验材料、实验装置、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最优化组合,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使得实验教学内容的美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实验学习成为一个有序、有趣的科学情感体验过程。
  7.教学机智美
  无论实验课堂规则制定得多么细致和切合实际,在教学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例如实验操作的不规范、实验安全事故、学生无理取闹、演示实验失败等,这就要求教师发挥教育机智,不断地启发诱导,不断地纠正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保证实验教学顺利有序地进行。教师的教学机智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人格魅力。
  8.史学美
  生物科学史其实就是一部生物实验史,从历史的维度揭示了生物科学理论、规律、原理和学说形成过程及发展趋势。例如,人类研究光合作用的两百多年历史中就有不少经典的科学实验,教师可充分利用及挖掘出其中所蕴含的教育资源,呈现科学实验真实的面貌,让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命规律的道路,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漫长和曲折,领会科学家深邃睿智的思想,加深对科学探索的理解,感受科学实验史学的美。
  9.创新美
  审美、爱美激发创新之美。教师要充分利用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美,激发学生创造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锻炼和提高自己应用美的能力[2]。例如,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发现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渗透现象”的演示实验存在不足之处,可以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要求学生讨论,鼓励学生从实验装置和增加对照组等方面进行实验方法的改进、改组和改造,激发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使实验现象和结果更直观,自主构建“自变量和因变量”、“实验组与对照组”等实验设计的相关因素[3],在参与实验设计的成功喜悦中体验创新能力开发的美。
  生物实验教学美的创造是一个崭新而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美既是教学的一种目标,又是教学的一种境界,显示出教学与美的和谐统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在生物实验教材的内容、形式、方法中自觉地融入美的元素,以美感人,以美求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在教学中得到美的熏陶,在美的感受中领略生物实验教学内在的美。
  参考文献:
  [1]刘婉玲.化学教学美之探讨[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62:67-69.
  [2]苏育才,陈晓清.如何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的目标[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6:66-67.
  [3]王翠萍.谈生物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6(1):103-104.
  [4]李如密.教学美的特点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9,15:25-28.
  [5]徐作英,王重力.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
其他文献
21世纪国际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素质,而人才素质的优劣主要体现在其创新能力的高低上。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当前,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大力开展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我国显得至关重要。在物理教育中融入创新教育则是落实物理学科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下面主要阐述在物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一、全面认识创新含义,更新教育观念  创新能力和水平是知
近日,2012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暨中国国际丝绸女装展览会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记者获悉,本届博览会将于今年9月21日至24日在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杭州市经信委副书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系统科学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论和实践的技术。它通过研究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对整个物理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对学生的影响  物理世界具有抽象性强、概念规律多等特点,比如电场、磁场、磁通量、磁感应强度等,学生必须发挥充分的想象力才能够理解掌握。学生认知难度大、问题多、效率低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基础,是物理教师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必须树立“物理教学应当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观点,充分挖掘物理实验教学的“美”,展示实验教学的魅力。  1.“美”在行动,培养能力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由教师演示,学生看,但
摘 要: 学生解题出现思维障碍是影响学生解题能力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每位一线化学教师一直在思考、在实践,但又难以很好解决的问题。作者从事一线工作多年,近几年连续带高三化学,接触了大量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归类、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 化学解题 思维障碍 信息提取 思维定向 知识再现  化学解题非常重要,是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加强知识的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
在化学教学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往往表现在元素符号记不住,学习任务不能独立完成,考试连连失败……我们通常称这样的学生为学困生。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导致学生学习困难大多是受后天某些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指挥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要方法得当,认真做好细致工作,学困生就可以转化成学優生。  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学优生固然招人喜欢,但学困生
摘 要: 在高中生物课复习中,必须注重知识点的系统化。知识点是构成知识系统的基本单元,知识面则是由若干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构成的知识群体。为了能让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在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方面达到相应的水平,必须在复习中夯实基础。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复习策略 知识面  生物学同其他学科一样,都是由一定的知识面构成的,是众多知识点的集合。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
自然科学旨在求真,人文学科旨在求美,而这两者又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物理教學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应当和人文精神的探索结合起来,达到真与美的统一,为学生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开阔视野。那么,如何让物理教学具有“美”感呢?  一、挖掘物理教材中的科学美  物理学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科学美,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领略这种美。  1.多样统一
摘 要: 本文阐述教师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视频,创设趣味情境;结合社会热点,创设问题情境;自制图片、模型、动画效果,创设微观情境等教学活动,诱导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学实践证明,利用上述不同的学习情景,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学习情境 创设方法  初三是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学生在刚接触时都非常喜欢化学,学习兴趣很浓,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对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
摘 要: 研究课型、把握课型特征是优化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多年教改探索证明,生物知识教的结构和过程是在不同的课型中体现和完成的。本文以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和实验课为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 生物基本课型特征 新授课 习题课 复习课 实验课  一、新授课  新授课是最基本的课型,只有解决和处理好这一课型,才能顺利地展开其他课型。新授课有如下特征。  (一)新颖性。学生对新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