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和实践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caodou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国际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素质,而人才素质的优劣主要体现在其创新能力的高低上。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当前,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大力开展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我国显得至关重要。在物理教育中融入创新教育则是落实物理学科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下面主要阐述在物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一、全面认识创新含义,更新教育观念
  创新能力和水平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民族的创新能力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创新教育是运用现代教育观念,采用科学的艺术创新性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塑造学生创造品格的新型教育。创新教育是新时代的呼唤。我国的高考综合能力测试及高考“3+X”模式,也不再注重考查单一的学科知识,而是愈来愈突出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这是教育改革在考试制度上的重大突破。
  在教育领域,教师的思想理念、施教方式决定着创新教育的发展水平。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充当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而应是向导和顾问。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不仅将知识学会学活,而且转化为能力,让学生有更大的思维发展空间,具有丰富的思想力,在教学时间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在熟悉学生、熟悉教材的前提下,精心设计、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地学,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方式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1.多采用实验探索教学法,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培养能力。
  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探索性实验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層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际过程中,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欧姆定律》一节的教学中,猜想和假设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关系。设计实验,分两步进行:第一,控制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第二,控制电压不变,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画出电路图,设计表格。选择器材,分步实验,得出数据。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又如:在《透镜》一节的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三个递进的活动;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测定远视眼镜的焦距,进行观察、了解、区别、比较、定量测量,引导学生通过“做”,通过“问题解决”,通过“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学生显得兴趣盎然。他们通过自己的猜测和假想,设计实验,去摸,去看,去照,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去实验,交流讨论,得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区别,并学以致用,去分清近视和远视眼镜的区别,用凸透镜去取火,去动手研究试管透镜,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解释发生的现象,测定远视眼镜的度数。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
  探究法的教学设计呈现一个动态组合的形式,其核心是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活动。探索性实验教学先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探索问题的心理愿望,创设情境。再提出假设与猜想,让学生设计实验,交流讨论、动手实验、分析得出结论,并加以应用,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基础上,教师精心设计一些有创造因素的问题,再由学生讨论分析,加以巩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高级合作伙伴出现,充分倾听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倡导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勤于动手;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他们在实验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的感知与观察能力,捕捉信息的能力,想象能力,设计能力,倾听能力,质疑能力,迁移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以及自由创新能力。学生从“厌学”变得“爱学”,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不会学”,变得“会学”“善学”。
  2.开展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习题训练。
  经常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习题训练,可以将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使思维广阔,应用灵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能力。而这二者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面。
  例1:电阻R1、R2串联后接在电压U=6v的电源上,已知R1=10Ω,请你添加一个已知条件,并求出R2的阻值。
  例2:一个铜块,一个铝块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铝块浸没在水中,杠杆平衡。
  问1:若打开烧杯上的阀门,水全部流失,杠杆是否平衡?
  问2:把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铝块挂在杠杆的两端,杠杆平衡,若将它们全部浸没在水中,杠杆是否平衡?为什么?
  问3:把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挂在杠杆的两端,杠杆平衡,若将它们全部浸没在水中,杠杆是否平衡?为什么?
  通过一题多变,并让学生参与编题,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得更为透彻。同时,训练学生对事物进行多层次、多侧面的发散思维,使学生掌握灵活应用物理规律的本领,提高解题能力。
  例3:水平桌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体积为v的实心物体,它在拉力F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通过的距离为s。请你根据所学的力学知识及已知条件,求出五个与物体有关的物理量,写出计算表达式。
  例4:用密度为8×10千克/米的合金制成的一只重15.9牛的金属球,把金属球在弹簧秤下,当球浸没在水中,弹簧秤读数为11牛,此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用三种方法求解)
  开展一题多解训练,可以培养学生从各个方面、多个角度思考问题,选择不同的方式解决同一问题,最后通过比较优劣,择其优。或用同一知识点解决不同问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自制各种小手工,如土电话、小孔成像、浮沉子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举办物理实验晚会,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各种趣味实验,如一纸顶千斤、惯性实验、白发老人。或举办物理知识竞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参与精神。
  3.带学生去接触自然,观察彩虹、蛙鸣、起重机等。有条件的话,到电厂、农机厂等实地参观,培养他们敏锐的洞察力。
  4.引导学生阅读课外科技刊物,如:《人造卫星的发射》、《惊人的海底压强》等。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5.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比如:“校园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如何采用有效的措施去防止?”组织学生去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
  创新教育的理论与模式博大精深,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探索与深化。积极开展教改活动,在物理教学中积极进行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其他文献
加了弹簧,机器人就能跳起来;改变材质,就能把摩托穿在身上即将在9月底升空的“神州七号”载人宇宙飞船引来全球的广泛关注,中国宇航员将在这次飞行中第一次实现出舱行走。太
据国外媒体报道,日前,美国成功研制一种新型仿真机器男孩,它的形象十分逼真,深受儿童喜爱,可以作为儿童辅助性教学设备。这个机器人的设计师大卫·汉森将它命名为“齐诺”。
学科视野宽广,知识要点深邃,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显著的特点。学科视野宽广铸就了高中历史新课程内容新鲜,饶有趣味,时代感强的优势。知识要点深邃,为教师引导学生解剖典型,获取研究历史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探究课题。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会学”,所以要教给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握着一把金钥匙去开启智慧
战场风云一贯变幻莫测,士兵们往往生死难卜。一旦有士兵在战场上失踪,恐怕人们最想问的一句话是:你还活着吗?为此,美国国防部投资160万元美金,委托克莱姆森大学开发米粒般大
初中思想品德课相对于其他课而言比较抽象,教师如果只按教材平铺直叙讲解,容易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厌倦感。教师如果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学习,那么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学习变为精神享受,怎样才能营造出一个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呢?  一、在幽默中感悟道理,打造兴趣课堂。  长期以来,尤其是课改前的教材,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其强势的理论性和缺乏实践性的教学模
起源于1851年的世界博览会绝对是工业时代人类智慧的展览。而那些外观可爱、功能多样、行动自如的机器人更是集中体现了人类的设计才能。在2005年爱知世博会的会场,他们或风
摘 要: 物理是一门对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自然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它既要求我们拥有深厚的知识储备,更需要我们培养出准确而敏锐的思维。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主要研究的是物质变化所显示出的表面现象,而高中学习则是更深入探究物理变化的原因,透视物质变化的本质,因此我们将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而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明晰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本文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让思维
迁移是指先前在一种情境下获得的某一知识或技能对于新情境下另一类知识或技能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能促进学习,叫做正迁移,这种影响也可能是消极的,能阻碍学习,叫做负迁移。负迁移是暂时的,经过有目的的练习是可以消除的。  迁移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凡是有学习的地方就会有迁移,通过迁移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习的迁移是检验教学是否达标的最可靠的指标。运用学习迁移理论提高教学质量,要求教师认真钻
新《物理课程标准》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放在首位。要求物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让学生“听得懂、记得牢、讲得明、问得出、用得活”为目的,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研究,努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在众多的物理教学方法中,“模型法”能有效地提高高三物理教学的实效性。  一、
区域地理是高考重点要考查的内容,区域差异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由此可见,区域地理在整个高中地理教学中所占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因为区域地理所研究的地理要素繁多,导致区域地理学习任务艰巨,学生学习起来深感头疼。如何快速有效地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成为学习高中区域地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根据课堂教学经验,结合中学生的思维情况,总结出高中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1.分析特征  对于每一个区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