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德育工作于政治课教学之中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h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其中德是第一位的。斯霞老师说:“体育不好的学生是废品,智育不好的学生是次品,德育不好的学生是危险品。”人生最有价值和意义的生活,本质上是一种道德生活。所以,思想政治课就应该担负起这一使命,引领学生过健康而有意义的生活。
  职专的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课程,既有严密的科学性又有高度的思想性。
  然而,职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值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叛逆心和好奇心相对较强,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干扰。所以,我们就应通过教学,对其不良的行为倾向进行矫正,对其良好的行为倾向给予强化。
  作为政治课教师,要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增强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就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特定优势,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既教书又育人。因此我时时刻刻都注意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其中有爱心教育、责任教育、遵纪守法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和科学人生观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
  学生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學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生只有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浓厚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中职生的自卑心理比较严重,因此在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以鼓励赏识教育为主。个别班级学风差,纪律观念淡薄,教师可在经过调查研究后,找学生谈话或和家长取得联系,适当运用批评教育。这样可以逐渐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其学习兴趣。
  二、运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参与
  教师应以教学活动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职专的思想政治课程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且是传承优良文化传统、培育正确法律意识、树立良好道德品质和科学价值观念的过程。如在学习哲学与人生中“和谐关系与人生发展”时,让学生从身边的事说起,各抒己见。以“开商店”为情境,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导购员的详细讲解、收银员的微笑服务,都能让顾客感觉很温馨。从而总结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担当着不同的社会角色。社会交往中要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从而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享受快乐人生。
  三、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讨论式教学法能让学生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矛盾能交融在一起,在群体思考的过程中,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通过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归纳综合的过程来共同认识矛盾、解决矛盾,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际运用能力。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感受道德之美》中,运用《今日说法》中的典型案例为素材,让学生发表看法,加以讨论学习。这样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并感受道德的力量,懂得提高道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良好的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四、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职专的学生除了学习文化基础知识,还要学习职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因此他们对各种社会信息反应更为敏感和直接。学生的道德发展寓于他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学生的品德养成唯有扎根于他们的实际生活才能实现。所以,我们的教学就应当从生活中来,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为途径,结合有关知识的传授,实施思想品德教育。
  在政治课上,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作为契机,开展思想教育专题活动,如爱校爱家活动、遵纪守法教育、感恩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苏格拉底认为,道德教育重在道德智慧。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引领学生将从过去的生活中通过体验和感悟来获得道德认知和情感,升华为真正的道德智慧,并将其内化。这样,学生在未来生活中面对道德困惑时,就能自主地判断和抉择,并付诸行动。也唯有如此,学生未来的人生才有可能进入到一种较高的道德境界。
  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才,但“人”与“才”并不一定都能统一起来。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是“人”但缺乏“才”,而有的有“才”却不是“人”。前者虽然对社会贡献不大,但对社会没有危害;后者“才”愈大对社会危害就愈大。从教育的角度看,先要使之成人,再要使之成才。我们的理想是使每个人都有德有才,德才兼备。德育的任务归根结底是使学生学会做人。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发掘利用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注意渗透德育,在德育工作中把思想性放在首位,高举旗帜,弘扬时代的主旋律,明确德育工作的地位、本质和功能,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其爱国之情和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雄心壮志,使学生通过学习拥有高尚美德,铸就辉煌人生!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以情托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是歌唱艺术的完美表现.
寻租理论在我国走过了一条从介绍、引入到急功近利地应用,再到深入研究的道路.对寻租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情况作一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可以为寻租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以及更好地应
时下的作文教学,许多教师感慨作文难教,许多学生亦有“无米下炊”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是“授之以重”,而无“授之以趣”。写作教学的趣味性应体现在多个维度、多个层面的事,多向开掘的渠源,多维获取的内容,动态立体的评价,多交流的文品,形成流畅大气、开放的作文教学。在具体的实践途径与方法上,我以为可以立足于以下“四趣”。  一、生活清流,激写作之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课要向生活开放,打通书本世界
汇比求义是指综合运用文字、词汇、语法、文献、文化等各方面知识来解疑祛惑以达到文本诠释的尽善尽美."汇比求义"的四大要素或四大步骤,环环相扣,步步递归,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是从教与学方面提出反思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
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在《论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中提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即让学生预习,然后根据学生预习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江山野先生的这一教学思想和主张,为我们课堂教学改革试验探索提供了理论依据,也证明了这种教法的优越性、可行性。所以本人也毅然加入了这一行列,现就本人近年来对初中英语“指导——自主学习”课堂模式探索如下。  一、课前自主学习  1.思想动员
李达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35-1966年、1977-1990年、1990年至今.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李达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为新世纪该专题研究留下
"佛典翻译文学"是研究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学史影响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南北朝时期三种佚经--康法邃十卷<譬喻经>、失译十卷<譬喻经>和失译十卷<杂譬喻经>--的钩沉、流传和特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