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中感悟生命的意蕴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r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学思考的原点。让生命教育真正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具备敬畏生命的意识,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让生命悲剧不再重演,已是迫在眉睫。在思想品德课课堂实施有关生命的启蒙性、基础性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命意义和目的的认识水平,增强关爱生命的意识,培养自我保护生命的能力,进而促进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抓住思想品德课与生命教育的内在联系,从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标准、教育现状、特殊需求三个纬度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施进行建构;要结合教学内容,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要引领学生多层次地认识生命、建构生命之信仰、实现生命之和谐,最终实现生命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唤醒生命之意识
  生命意识的培养,是生命教育的起点。生命意识是个体在生命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生命的认识和观点。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体验,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完整的生命意识。
  首先,让学生感知生命的存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人,还是物,都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个体。如在《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让学生感知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的生命存在。其次,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的意识。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生命只有一次,人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因此,我们要珍爱生命,保护生命,要努力在有限的生命里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再次,引导学生形成尊重生命个性的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认识到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学会欣赏这种差异,能够以平等之心,像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尊重他人的生命。以大自然博大的胸怀在接纳自己的同时,接纳他人,悦纳万物。通过对《珍爱生命》一课的学习,让学生从欣赏生命、感知生命的美丽入手,唤起心中对生命个体的爱、尊重,从而珍惜生命、善待生命。从《关心你爱护他》、《友爱残疾人》的学习中,让学生知道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我们要学会尊重差异。
  二、欣赏生命之美好
  唤醒学生生命意识之后,教师要引导他们感受、欣赏、发现生命的美好,带领他们去发现生命之真,感受人性之善,欣赏人生之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教育机会,适时渗透生命教育。如:《走进大自然》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生命,从而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这样就自然地将热爱生活、环保教育寓于生态环境教育中。《金色的秋天》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带给我们的快乐、丰收的景象,欣赏人与自然界生命的和谐之美。《在爱的阳光下》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周围充满着爱,父母的爱,家人的爱,老师的爱,乃至社会的爱,培养学生阳光心态。《美丽的生命》让学生通过欣赏一幅幅反映大自然各种生命共生共存、美丽如画的图画,从中领略各种生命之美、生命带来的世界之美,移情到自己的身边,感受身边的生命之美和生命带来的美丽,引发学生对生灵万物的情感。
  三、领悟生命之艰辛
  人的生命虽然宝贵、美好,但并非一路坦途,存在着很多个体无法摆脱的困境。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挖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领悟生命之艰辛,正确认识和面对生命中的各种困境。《怎样面对烦恼》引导学生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烦恼,我们要正确认识和面对,不要回避,要积极地寻找解决的好办法,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怎样面对困难》引导学生正视困难,理性对待困难,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培养学生形成坚强的品格。《怎样面对压力》让学生知道缓解压力的方法,懂得正确对待压力,压力可以变为动力的道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品质。《怎样面对失败》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失败的方法,充分认识失败在成功过程中的作用,并能够从失败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锻炼意志,不怕摔跤。强调只有具备乐观向上的品质,才能走向成功。
  四、维护生命之尊严
  生命质量提升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最高层次。引导学生学会以科学的心胸面对现实人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要懂得珍爱生命,维护生命之尊严,做自尊自爱的人。《爱惜自己的名誉》引导学生懂得爱惜自己的仪表美、规范自己的行为是自尊的表现,知道要想让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做到尊重他人。《维护自己的尊严》要让学生明白要敢于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允许别人歧视、嘲笑和侮辱自己,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五、实现生命之和谐
  生命教育的核心要义是对人及其生命的人文关怀,其本质在于引导学生创造和实现一种广泛的和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大爱”思想灌输给学生。《关心你,爱护他》引导学生理解社会是一个人与人组成的“众”,我们只有相互扶持、关爱,才能组成一个“众”(社会的本义)。这种关爱的基石是平等,进而使学生懂得理解残疾人,尊重残疾人,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让诚信伴随着我》激发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愿望。让学生不但从个人立身处世的角度看待诚信,更从社会遵纪守法的视角看待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诚信既是个人的德性修养问题,又是社会公德和法律准则,是人与社会和谐的必要成分。《金色的秋天》把学生带进金色秋天的大自然中观光,观察动、植物的变化,欣赏秋天多彩的叶、美丽的树、丰硕的果实,享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快乐,丰收带给人们的喜悦,使儿童由衷的爱大自然,爱幸福生活,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从而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生命的和谐。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最高使命。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社会的建设,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未来。在学校,利用品德课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最易操作且行之有效的主要途径,也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最为理想的阵地。作为德育教师,我一直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把关注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中感悟生命的意蕴。
  
其他文献
小学校德育工作是塑造少年儿童灵魂的基础,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的若干意见》和“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精神。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学习落实新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为重点,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一、加强德育工作领导,抓好德育队伍建设  1、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引发学习热情,可以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看似繁杂、互不相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但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地理教学思维       一、利用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形
摘要:中学生学习历史,关键在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维能力培养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在学习得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而且还要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其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故笔者
当代社会高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爆炸,信息激增,学校教育要日益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时候,更要把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放在重要地位。指导儿童绘画创作,很重要的是要从儿童心理特征出发,教养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应通过激发儿童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这个过程,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不尽相同,它不仅与知识和理论水平本身有关,而且和本身所采用的思维方法关系密切,而思维方法是各式各样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清晰且正确的思维,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终极目的。   一、抽象意义上的思维方法   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普遍性关注,有效教学被称之为一门真正的艺术,它倡导的是个性化的教师教学过程,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没有既定的行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一、 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下教学努力的方向之一,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学习的习惯,这才是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不可否认,应试教育的高考制度,我们无法改变,以成绩为中心的评价制度,我们亦无可奈何。从最近一些年的高考化学评卷分析中得知,信息题是大部分学生丢分的关键,由此如何在大量信息中获取有用的知识即自主学习能力,应当作为高中化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作为高中生最直接的教育教学引导者,我们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