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低年级写话教学的目标,其中第1条就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苏教版小学语文第3册第4组教材是一组童话、寓言故事,其中《狼和小羊》选自《伊索寓言》。学生们对寓言已不再陌生。
3.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段的学生处在创造性想象能力发展的最佳期,他们常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因此,鼓励这一年段的学生多些想象作文,不仅能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而且可以使他们的生命体验得到拓展,审美情趣得到提高。
【教学目标】
1.对寓言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爱看寓言、讲寓言、写寓言的兴趣。
2.能初步编写短小的寓言故事,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想。
3.能够大方地朗读自己编写的寓言故事,并将其讲给他人听。
【教学流程及策略】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大家一定喜欢听故事吧!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好听的故事,想听吗?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狗、公鸡和狐狸》。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呀,一条狗与一只公鸡结交为朋友,他们一同赶路。到了晚上,公鸡一跃跳到树上,在树枝上栖息,狗就在下面树洞里过夜。黎明到来时,公鸡像往常一样啼叫起来。有只狐狸听见了,想要吃鸡肉,便跑来站在树下,恭敬地请鸡下来。他说:“多么美的嗓音啊!太悦耳动听了,我真想拥抱你。快下来,让我们一起唱支小夜曲吧。”鸡回答说:“请你去叫醒树洞里的那个看门守夜的,他一开门,我就可以下来了。”狐狸立刻去叫门,狗突然跳了起来,把他咬住撕碎了。
2.故事讲完了,好玩儿吗?这个故事就选自《伊索寓言》这本书。(教师将书拿起,给学生们看)这里边呀还有好多好多这样有趣的故事呢!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可以找来看一看。
【设计意图】孩子们都爱听故事。从讲故事入手,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人说,有了兴趣,学校的功课会被孩子们当做礼物去接受的。开始的这一设计,正是为了让学生们爱上这堂课,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以读促写,认识寓言
1.回顾已听过的寓言故事,明白其中蕴涵的道理。
小朋友们,刚才的《狗、公鸡和狐狸》的故事,让你懂得了什么?(知道了聪明的人临危不乱,能够巧妙地击败敌人)
我们前面学习的《狼和小羊》的故事又让你懂得什么道理呢?(告诉我们对恶人做任何正当的辩解也是无效的)
2.是的,我们再来听一则故事——
乌龟与鹰
乌龟看见鹰在空中飞翔,便请求鹰教他飞行。鹰劝告他,说他不能飞行。可乌龟再三恳求,鹰便抓住他,飛到高空,然后将他松开。乌龟落在岩石上,被摔得粉身碎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那些好高鹜远,不切实际的人必将失败)
3.总结寓言的特点。
小朋友们,我们刚才听的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是的,这样的故事,我们就叫它寓言。(板书:寓言)寓言一般篇幅不长,但是通过这么一个短小的故事,却让人们明白一定的道理。
4.小组交流,明白写法。
今天,我们自己来编一个小小的寓言故事,好吗?但是,编之前呀,我们要知道,寓言都是什么样的呢?小组交流一下,待会儿汇报。
(小组交流)
谁能将你们组交流的结果告诉大家?(板书:篇幅短 含寓意)
【设计意图】模仿,对于初学写作的孩子来说,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读了几篇寓言故事,学生们对于寓言应该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寓言是什么样的呢?”以儿童化的语言,勾起孩子们脑中对于寓言的已有认识,在交流中,在思维的碰撞中,让它们不断完善。
三教师下水,范文引路
其实,编写寓言故事是一件很好玩儿的事。前几天,老师发现我们班小朋友中,有的与他人在一起交流时,总是不能很好地合作,于是就编了一个寓言故事。今天,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你们听,待会儿请大家说一说,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0”的故事
试卷发下来了,憨憨得了100分,可高兴了!那卷子上的“100”也兴奋得摇头晃脑。胖嘟嘟的“0”想,我多了不起!“1”加上我,就是“10”,加2个我,就是“100”,加3个我……0飘飘然起来。他真的飘起来了,飘到了2008赛场,它看到人们群情激奋地为它欢呼,它更忘乎所以了。它晃晃悠悠、晃晃悠悠……终于,两个0,它们手拉着手高高兴兴地离开了2和8,高傲地看着场上的人们,可是,没有人理会它们,在拥挤的人群里,它们被挤掉在地上,一只只脚踏在了它们痛苦不堪的身体上。这时,它们才真正明白了——离开了1,离开了其他数字,它们什么也没有。
故事讲完了,知道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不能盲目地自高自大,要学会合作)
你们瞧,寓言并不难编呀,它其实可以解决我们平时想说又不敢说的话——编个故事说一说,多好!
【设计意图】减轻心理上的畏惧感,告诉学生:编寓言其实很有意思,很实用。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发现问题,用故事的形式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写自己想说的话”,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二学段的写作目标中特别强调的。
四构思交流,完成写话
1.你们想告诉小朋友什么道理呢?(请生个别回答)
2.你想编一个怎样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谁呢?可以是小动物,玩具,也可以是学习用品,甚至一个符号。但是,要真的符合这个事物的特点,例如,“0”的特点,狼、羊分别是什么特点。总之,故事中反映的事物就应该像这个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来编写童话。
请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构思。
3.请1~2个学生上台说自己编的故事,可以带上事先准备的小道具——或玩具,或学习用品等,老师及全体同学帮助评改。老师讲评时,伺机指导——怎样通过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生:(学生带着他的小汽车上了讲台)
汽车和车轮
我有一辆黑色林肯小汽车,这汽车可气派啦!每次,我带着它出去玩儿,都会得到好多人的赞赏。
有一天,车轮想:哼,没我车轮的支撑,你能这么气派吗?于是,车轮罢工了,他悄悄地溜走了。他躲在沙发下面,想看看没了它,汽车会怎么样。黑色的小汽车只能静静地待在柜子里。来我们家的小朋友想玩一玩汽车,可是没有轮子,玩不起来,只能观赏它啦。“咳,可惜轮子兄弟不在了,不然,跑起来还要气派呢!唉,也不知轮子兄弟这时会在哪儿,生活得怎么样。”汽车不无担心地说。轮子听到了,羞红了脸。晚上,他悄悄的回到了柜子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颗宽容的心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4.将你编的故事写在写话本上。
【设计意图】本设计旨在一步步地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围绕一个意思编写寓言故事。循序渐进地引导,让“寓言”这个看似深奥的东西,在二年级孩子的面前变得简单生动起来。
五指导修改,评赏激励
1.自改。“文章不厌百回改。”伟大的短篇小说家马克·吐温的“站着写作,坐着修改”的故事也传为佳话。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自己编的故事,自我修改,看谁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并自觉改正过来。
2. 同伴互评。将你的故事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听他(她)的意见,再修改修改。
3. 推荐朗读。请同学们自己推荐,或他人推荐,上讲台读自己编写的故事。
4. 故事会。先让学生们准备一下,准备将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再推荐上台讲故事。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包含着三个层面:修改、朗读展示、把故事说出来。尽管是刚刚接触写话的二年级的学生,也应该让他们知道修改的重要。在集体修改的引导下,初步教会他们通过读去修改,懂得“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朗读在这里起到的是展示的作用,大声朗读展示自己编写的习作,旨在让学生的更有成就感,激发他们对编写故事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在教师简短的讲评中,也是让他们编的故事得以更加完善。而开个小小故事会,利用了寓言的短小的特点,五六分钟即可,却能够在学生们高涨的情绪中,让“编写寓言真的很有趣”“我还要编写”这样的思想烙在他们的心里。
【特别建议】
在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作文是有畏难情绪的。怕写作恐怕是不少学生的“共识”。二年级的写话,习作的启蒙,在教学中,教师千万不可以端起架子,告诉学生——“我们开始写作文了”,那样,我们会吓倒一帮学生,即使愿意花工夫去写的,或许也多了一些“悲壮”成分。本教学设计,就是想在习作启蒙阶段,让学生感到作文是人生一大乐事。
仿作,递给学生一根拐杖;低年级的仿写,更多的是从心理上、兴趣上引导,最终帮助学生顺利到达作文的圣殿。
1.趣味。本教学设计,就是在“趣”上下工夫。讲故事——编故事——读故事——开故事会,让我们的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教学过程中,渐渐地爱上写话,继而爱上作文。
2.和谐。教师应该“蹲下来”,平等地和学生交流。这是本设计的又一理念。无论是“教师下水”,还是与学生一道评赏学生的习作,都应如同伴般的,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
学生互评,小组合作,“生—生”“师—生”的互动,一切都体现出课堂活跃而和谐的氛围。
3. 生长。科学准确地确定生长点非常重要。“对寓言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爱看寓言、讲寓言、写寓言的兴趣。”这是本课的主要的生长点。如何实现?通过讲寓言、教师编寓言、读寓言等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在“生—生”、“师—生”平等、平和的交流中,在故事的美丽的意境里,让“爱”悄然萌发,让激发写话兴趣这一生长点逐步实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南湖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余 华
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低年级写话教学的目标,其中第1条就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苏教版小学语文第3册第4组教材是一组童话、寓言故事,其中《狼和小羊》选自《伊索寓言》。学生们对寓言已不再陌生。
3.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段的学生处在创造性想象能力发展的最佳期,他们常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因此,鼓励这一年段的学生多些想象作文,不仅能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而且可以使他们的生命体验得到拓展,审美情趣得到提高。
【教学目标】
1.对寓言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爱看寓言、讲寓言、写寓言的兴趣。
2.能初步编写短小的寓言故事,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想。
3.能够大方地朗读自己编写的寓言故事,并将其讲给他人听。
【教学流程及策略】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大家一定喜欢听故事吧!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好听的故事,想听吗?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狗、公鸡和狐狸》。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呀,一条狗与一只公鸡结交为朋友,他们一同赶路。到了晚上,公鸡一跃跳到树上,在树枝上栖息,狗就在下面树洞里过夜。黎明到来时,公鸡像往常一样啼叫起来。有只狐狸听见了,想要吃鸡肉,便跑来站在树下,恭敬地请鸡下来。他说:“多么美的嗓音啊!太悦耳动听了,我真想拥抱你。快下来,让我们一起唱支小夜曲吧。”鸡回答说:“请你去叫醒树洞里的那个看门守夜的,他一开门,我就可以下来了。”狐狸立刻去叫门,狗突然跳了起来,把他咬住撕碎了。
2.故事讲完了,好玩儿吗?这个故事就选自《伊索寓言》这本书。(教师将书拿起,给学生们看)这里边呀还有好多好多这样有趣的故事呢!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可以找来看一看。
【设计意图】孩子们都爱听故事。从讲故事入手,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人说,有了兴趣,学校的功课会被孩子们当做礼物去接受的。开始的这一设计,正是为了让学生们爱上这堂课,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以读促写,认识寓言
1.回顾已听过的寓言故事,明白其中蕴涵的道理。
小朋友们,刚才的《狗、公鸡和狐狸》的故事,让你懂得了什么?(知道了聪明的人临危不乱,能够巧妙地击败敌人)
我们前面学习的《狼和小羊》的故事又让你懂得什么道理呢?(告诉我们对恶人做任何正当的辩解也是无效的)
2.是的,我们再来听一则故事——
乌龟与鹰
乌龟看见鹰在空中飞翔,便请求鹰教他飞行。鹰劝告他,说他不能飞行。可乌龟再三恳求,鹰便抓住他,飛到高空,然后将他松开。乌龟落在岩石上,被摔得粉身碎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那些好高鹜远,不切实际的人必将失败)
3.总结寓言的特点。
小朋友们,我们刚才听的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是的,这样的故事,我们就叫它寓言。(板书:寓言)寓言一般篇幅不长,但是通过这么一个短小的故事,却让人们明白一定的道理。
4.小组交流,明白写法。
今天,我们自己来编一个小小的寓言故事,好吗?但是,编之前呀,我们要知道,寓言都是什么样的呢?小组交流一下,待会儿汇报。
(小组交流)
谁能将你们组交流的结果告诉大家?(板书:篇幅短 含寓意)
【设计意图】模仿,对于初学写作的孩子来说,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读了几篇寓言故事,学生们对于寓言应该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寓言是什么样的呢?”以儿童化的语言,勾起孩子们脑中对于寓言的已有认识,在交流中,在思维的碰撞中,让它们不断完善。
三教师下水,范文引路
其实,编写寓言故事是一件很好玩儿的事。前几天,老师发现我们班小朋友中,有的与他人在一起交流时,总是不能很好地合作,于是就编了一个寓言故事。今天,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你们听,待会儿请大家说一说,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0”的故事
试卷发下来了,憨憨得了100分,可高兴了!那卷子上的“100”也兴奋得摇头晃脑。胖嘟嘟的“0”想,我多了不起!“1”加上我,就是“10”,加2个我,就是“100”,加3个我……0飘飘然起来。他真的飘起来了,飘到了2008赛场,它看到人们群情激奋地为它欢呼,它更忘乎所以了。它晃晃悠悠、晃晃悠悠……终于,两个0,它们手拉着手高高兴兴地离开了2和8,高傲地看着场上的人们,可是,没有人理会它们,在拥挤的人群里,它们被挤掉在地上,一只只脚踏在了它们痛苦不堪的身体上。这时,它们才真正明白了——离开了1,离开了其他数字,它们什么也没有。
故事讲完了,知道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不能盲目地自高自大,要学会合作)
你们瞧,寓言并不难编呀,它其实可以解决我们平时想说又不敢说的话——编个故事说一说,多好!
【设计意图】减轻心理上的畏惧感,告诉学生:编寓言其实很有意思,很实用。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发现问题,用故事的形式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写自己想说的话”,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二学段的写作目标中特别强调的。
四构思交流,完成写话
1.你们想告诉小朋友什么道理呢?(请生个别回答)
2.你想编一个怎样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谁呢?可以是小动物,玩具,也可以是学习用品,甚至一个符号。但是,要真的符合这个事物的特点,例如,“0”的特点,狼、羊分别是什么特点。总之,故事中反映的事物就应该像这个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来编写童话。
请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构思。
3.请1~2个学生上台说自己编的故事,可以带上事先准备的小道具——或玩具,或学习用品等,老师及全体同学帮助评改。老师讲评时,伺机指导——怎样通过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生:(学生带着他的小汽车上了讲台)
汽车和车轮
我有一辆黑色林肯小汽车,这汽车可气派啦!每次,我带着它出去玩儿,都会得到好多人的赞赏。
有一天,车轮想:哼,没我车轮的支撑,你能这么气派吗?于是,车轮罢工了,他悄悄地溜走了。他躲在沙发下面,想看看没了它,汽车会怎么样。黑色的小汽车只能静静地待在柜子里。来我们家的小朋友想玩一玩汽车,可是没有轮子,玩不起来,只能观赏它啦。“咳,可惜轮子兄弟不在了,不然,跑起来还要气派呢!唉,也不知轮子兄弟这时会在哪儿,生活得怎么样。”汽车不无担心地说。轮子听到了,羞红了脸。晚上,他悄悄的回到了柜子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颗宽容的心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4.将你编的故事写在写话本上。
【设计意图】本设计旨在一步步地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围绕一个意思编写寓言故事。循序渐进地引导,让“寓言”这个看似深奥的东西,在二年级孩子的面前变得简单生动起来。
五指导修改,评赏激励
1.自改。“文章不厌百回改。”伟大的短篇小说家马克·吐温的“站着写作,坐着修改”的故事也传为佳话。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自己编的故事,自我修改,看谁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并自觉改正过来。
2. 同伴互评。将你的故事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听他(她)的意见,再修改修改。
3. 推荐朗读。请同学们自己推荐,或他人推荐,上讲台读自己编写的故事。
4. 故事会。先让学生们准备一下,准备将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再推荐上台讲故事。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包含着三个层面:修改、朗读展示、把故事说出来。尽管是刚刚接触写话的二年级的学生,也应该让他们知道修改的重要。在集体修改的引导下,初步教会他们通过读去修改,懂得“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朗读在这里起到的是展示的作用,大声朗读展示自己编写的习作,旨在让学生的更有成就感,激发他们对编写故事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在教师简短的讲评中,也是让他们编的故事得以更加完善。而开个小小故事会,利用了寓言的短小的特点,五六分钟即可,却能够在学生们高涨的情绪中,让“编写寓言真的很有趣”“我还要编写”这样的思想烙在他们的心里。
【特别建议】
在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作文是有畏难情绪的。怕写作恐怕是不少学生的“共识”。二年级的写话,习作的启蒙,在教学中,教师千万不可以端起架子,告诉学生——“我们开始写作文了”,那样,我们会吓倒一帮学生,即使愿意花工夫去写的,或许也多了一些“悲壮”成分。本教学设计,就是想在习作启蒙阶段,让学生感到作文是人生一大乐事。
仿作,递给学生一根拐杖;低年级的仿写,更多的是从心理上、兴趣上引导,最终帮助学生顺利到达作文的圣殿。
1.趣味。本教学设计,就是在“趣”上下工夫。讲故事——编故事——读故事——开故事会,让我们的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教学过程中,渐渐地爱上写话,继而爱上作文。
2.和谐。教师应该“蹲下来”,平等地和学生交流。这是本设计的又一理念。无论是“教师下水”,还是与学生一道评赏学生的习作,都应如同伴般的,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
学生互评,小组合作,“生—生”“师—生”的互动,一切都体现出课堂活跃而和谐的氛围。
3. 生长。科学准确地确定生长点非常重要。“对寓言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爱看寓言、讲寓言、写寓言的兴趣。”这是本课的主要的生长点。如何实现?通过讲寓言、教师编寓言、读寓言等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在“生—生”、“师—生”平等、平和的交流中,在故事的美丽的意境里,让“爱”悄然萌发,让激发写话兴趣这一生长点逐步实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南湖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余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