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l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我认为课堂教学应注意两个方面。
  一、课堂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环境可以影响人。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师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是有感情、智慧、性格的人,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考虑各方面因素,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尊重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要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如果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任意支配,甚至辱骂学生,就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只有把自己放到与学生人格平等的地位,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生才能尊重老师,聆听老师的教诲,认真完成学习任务。课堂上,教师应经常使用鼓励性的话语,让学生勇于思考,敢于回答问题。即使出了错,老师也不能生气地责怪学生,而应让其在改正错误中得到进步。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掌握各种能力。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二、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因材施教
  教育观念在课堂上的转变体现在学生参与的丰体地位,教学设计的开放性,教学活动的创新性和实践性。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学是主要的,而要学好,学生就必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老师说什么,学生就是什么,这样的学生只会死读书,不能够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学生才能想学、会学。与应试教育的封闭教学相比,开放性教学把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使课堂教学呈现活泼开放的局面。我省推广的洋思教学模式就是典型的范例。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的智力、思维方式、外部条件等因素,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形式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中小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后天的因素起着主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开发每一名学生的智力,课堂教学中要因势利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度不同的作业。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发展还不成熟,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期。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抓住最基本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切不可一蹴而就,盲目追求特色教育。学生的心理、思维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个阶段之间都是相互联系,逐渐过渡的。教材的教学内容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发挥教师、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用。如数学课采用“探索性教学模式”或采用“开放性教学模式”。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模式,都是为了达到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知识的教学目标。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逐渐培养了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变得异彩纷呈。
其他文献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应以问题为主线,创设问题情境成为其关键.教师要遵循现实性、趣味性的原则,问题情境的内容要具有层次性,发散性,直观性.教师还要认真钻研教材,
数学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它是与数学活动相适应,保证数学活动顺利完成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数学能力有两种,一种是数学研究能力,它是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创造性的能力;另一种是数学学习能力,它是理解数学知识内容、顺利和迅速地掌握必须的技能技巧的能力。中学阶段,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数学能力呢?无疑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为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毕竟是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
目的:  通过“调理脾胃针法”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为治疗和改善该疾病提供新的临床依据。  方法:  本研究的61例患者均来自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为此,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
在新课程的标准下,搞好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已成为课改的重点课题.而如何提高学生数学能力?通过对新课程的教学和学习,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作者认为应从老师与学生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想学,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充分运用或者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眼、耳、口、等,特别是不能或者不想动脑,去认识教师的所教,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再好,也不能促进学生自身知识、能力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走进课堂,使素质教育掀起了一轮新的革命。一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技能,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地实施多媒体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提高课堂效率,扩大学生视野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技术获取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注意扬长避短,克服教学过程中的粗制滥造现
数学被人们称为“思维的体操”,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数学思维能力。前苏联学者B.A.奥加涅认为:“区别于传统教举,现代数学教学的特点在于力求控制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传统的数学课堂充分体现了老师的分析、讲解,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现代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现有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获取前人知识和经验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普通高中新课程倡导个性化
摘 要: 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它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和前提。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本文探讨了数学阅读的特性及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意义,并给出具体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数学阅读 数学语言 数学交流能力 数学阅读能力 培养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数学
摘 要: 教师应创建富有“诗性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  关键词: 诗性教育 职业教育 诗性课堂 幸福指数    一、诗性教育  诗性教育是一种以“浸润”和“体验”为特征的教育,体现为让教育成为一种自然的流露和呈现,包括人性伦理、文化、审美三个教育内涵层面,并以“本真、唯美与超然”为基本特征。“诗性教育”不是诗性与教育的简单拼凑,而是一种“教育需要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