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生本教学 激发物理潜能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l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本教学,生一层含义指的是学生,是教师教的对象,另一层含义是生命,是人的生命;本是根本、原则和出发点的意思,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生本教学就是以生命为根本出发点的教与学的過程。教师的教是以学生的学为根本出发点。因此,把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作为教师进行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师生本教学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同时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過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過程中要始终明确从学生的根本需求出发。
  1.教学设计要心中有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需求适合学生的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的,因此教学的设计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需求,明确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哪些技能和方法,怎样才能使学生轻松愉悦的接受,只要心中有学生以学生为本任何设计都是成功的。
  1.1教学目标的设计注重学生的全方位素养的培养
  知识与技能目标,過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多维度的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学生全方位发展的根本体现。因此在进行教学备课的過程中,就应首先明确每一节课程所应体现的三维目标。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培养方向。
  1.2教学過程的设计应凸显学生的特点,体现学生的发展需求
  这是生本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過程的设计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课程的引入设计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程的问题设计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教学的实验设计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探究的兴趣;课堂的讨论总结的设计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有成就感。例:在进行浮力应用教学中,媒体展示潜艇能自由的在深海中航行,不断的上浮与下潜,学生兴趣高涨,进而提出问题为什么能实现上浮与下潜?学生由浮力的知识不难想到是浮力与重力的问题。再利用教师精心提供的材料制作潜水艇模型。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1.3教学实验的设计要全面照顾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与知识储备
  演示实验要使学生能理解看得到,现象要明显,能激发学生思考;分组实验则更要考虑到学生的操作水平与知识的储备情况。让学生会操作,明确注意事项。都要在设计過程中提前做好准备要以学生的时机进行设计。切实做到以学生的发展和参与为目标。例:在进行电阻的测量实验中,作为学生操作技能的准备,学生在进行电压表电流表的测量中已经掌握两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滑动变阻器也有学习知道其作用和用法,知识的储备,在学习欧姆定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变形可得到其公式,明确需测量的量,并设计出电路图。缺少的只是实际操作的实践。再分好组分好工,能完成称电阻的测量。
  在教学的各环节都做好充分的准备,都能从学生的发展人手,体现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进行课程的设计,定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效率。
  2.教学的過程要体现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本
  使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平台,展示自我的舞台,健康成长的沃土。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教学的计划、目标和思路,而真正的展现是在课堂,此时教师的角色就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促进者、协助者……。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激发内在潜能,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预设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思维。例:在研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我通過三个不同的问题进行研究,一是相同体积的两个球其中一铁球一塑料球,如何区分?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容易判断,质量大的是铁球,质量小的是塑料球。二是相同质量的两个球,其中一个是铁球一个是塑料球,如何区分?学生仍然可以利用生活经验做出判断:体积大的是塑料球,体积小的是铁球。第三个问题是:体积和质量均不同的两个小球,其中一个是铁球一个是塑料球,如何区分呢?此时学生再依据生活经验已不好作出判断,教给学生讨论。学生经過讨论提出:放入水中下沉的是铁球;摸一摸也行;烧一烧也行;转化成相同体积比质量或转化成相同质量比体积……课堂上充满欢笑,不同的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想法。我在肯定学生想法的同时,激发学生如何转化成相同体积比质量?分别量出取平均即可,此时方案已经很明确,接下来即是实验验证即可。并顺利得出密度的概念。另外,良好情景的创设能引起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兴趣,如在讲大气压强一节时媒体播放马德堡半球实验,并让学生参与实验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覆杯实验的演示、鸡蛋的沉浮的演示实验、漏斗吹乒乓球实验……等充满新奇的实验让学生产生疑惑,激发学生的求知,而课堂的积极参与使实验更能锻炼学生的能力,自制电磁铁、杠杆平衡条件的研究、滑动摩擦力的研究……让学生在实验的研究参与中体验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3.教学实践活动要突出激发学生的潜能
  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讲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社会实践,激发学生的自身的潜能。
  3.1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過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過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潜艇的制作”、“孔明灯的制作”、“温度计的制作”、“照相机模型的制作”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有意识的把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对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达到某种程度的互补。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3.2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开发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活动的研究既巩固教学内容又能帮助学生明确研究方法,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总结能力。例:“棉布、纸、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的研究”、“不同物质的传导能力的研究”、“爬楼、引体向上、跳绳、俯卧撑功率的研究”、“潜艇和鱼沉浮原理的研究”等小研究、小实践极大的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学生在研究過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探究结论。这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激发学生的自身的潜能。
  3.3参与社会调查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标准总提到: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这就给广大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教育天地,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科学的社会调查,提升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对社会的情感态度。如:“噪声、光、电磁污染的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电力资源的浪费的调查”、“内能的利用的调查”、“效率提高的调查”等对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学生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现象,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他文献
词汇作为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本研究采用以元认知策略培养为主导,认知策略和社会与情感策略培养并行的方式并结合教材去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词汇学习策
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促进了微型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得力工具和亲密伙伴。在教育领域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和重视,特别是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辅助教学系统中,可以大大改善辅助教学的环境,更容易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显著提高教学效果,随着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在有关理论指导下,在教育技术领域中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AI是现代技
魏书生先生说“:好成绩源自好方法.”对于初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而言,好成绩源自于好教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术语、填空、解答等一系列有利于考试
常规管理是对学校内部各项常规工作实施常态管理,达成长效目标的一种较为稳定而持久的管理形式,是维系学校正常运转最核心、最紧要的工作.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社会办
期刊
初中科学新课程指出,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应该贯穿在科学教育的全过程,也就是说,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因此,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在对学生传授科学基本原理和培养基本创新技能的同时,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哲学思想的渗透。以下结合教学实际,解读一下科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哲学思想的尝试。  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哲学思想的渗透  客观世界是物质
语文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阅读正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只有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真正推动小学语
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兴趣”成了焦点,教师应围绕学生的“兴趣”展开教学活动,应由过去的知识的“搬运工”变成知识的“装潢设计者”,由课堂的主宰者变成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一堂思想品德课是否精彩,教师往往要创设一些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使过去令学生乏味的课堂变成学生喜爱的充满欢声笑语的乐园。  课前设计热身活动,可创设宽松、温暖的班级气氛;课中引入丰富
期刊
1.让现实生活走进物理课堂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物理现象比比皆是,但我们却常常熟视无睹,问题就在于观念上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动意识。在这些司空见惯的物理现象中,有很多具有较强的启发性、代表性和应用性,可以将其转化为中学物理问题,使之走入课堂。  让物理现象进入课堂,首先需要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转化为物理问题,教师要做这方面的有心人,多观察生活,处处留心,注意收集和整理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素材。在转
课程改革要求“打造高效课堂”,我认为高效课堂应从提问开始!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市教研室时玉义老师给我们打了一个比方:如果把学生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落实审美教育,促进学生阅读审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