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民族健身操发展探讨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yaodiu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广西为例论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民族健身操的发展,阐述民族健身操的发展由来及其价值,分析将广西民族元素融入民族健身操的价值和意义,提出高校民族健身操运动的开展策略:依托高校常规教学,推广并传承民族健身操;借助高校各种活动形式,促进民族健身操运动发展。
  【关键词】民族健身操  舞蹈  民族传统文化  继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C-0163-02
  民族健身操指的是将民族舞蹈元素融入健身操中的运动表现形式。当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很多民族传统文化需要加强保护,包括传统舞蹈。舞蹈是表现古代劳动人民生活及劳动的艺术结晶,但是一味强调传统舞蹈的原汁原味,很难为现代年轻人所接受。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将民族特色的舞蹈元素通过特定编排标准融入健身操中,形成一种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以愉悦身心的现代化的运动表现形式,既可以传承民族舞蹈的精髓,又可以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一、民族健身操的发展由来及其价值
  (一)民族健身操的发展由来
  受城市扩大及人口的膨胀、社会变化、科技变迁、竞争等因素影响,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参加各类体育运动从原本的以健身为目的,变成给人的心灵舒缓减压。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全民健身运动在全国大小城市得以全面开展。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得越来越好,原来的锻炼方式已无法满足人们对体育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时尚、新颖的体育项目—— 民族健身操应运而生。
  民族健身操是一种将民族文化以一种特殊的形式融入健身操规范标准中,这种中西结合的方式表现出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完美结合,相结合的同时完成了传统的民族舞蹈表现形式向现代健身操运动形式的转换。以现代音乐为节奏,以民族特色舞蹈元素的引入为基础,以健身操的功能为保障,将民族舞与健身操融合在一起,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创造一种运动,这种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容易为广大青年所接受,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要在民族地区开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健身活动。”《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也提出:“进一步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的优势,开发民族体育资源,做好民族传统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工作。”诸多国家级的法令法规及发展纲领的颁布或实施,为民族健身操的推广、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
  (二)民族健身操的价值
  1.娱乐价值。现代都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竞争也日益激烈,人们很容易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身体和精神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很难得到情感的满足及体验。民族健身操通过美妙动听的音乐,配合节拍的律动,使人心情放松,身体运动,加上优美的民族舞蹈动作表达心情,让人在运动中得到身心上的洗涤,从而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使人得到全身心的放松,调节心理情感。
  2.艺术价值。民族健身操其实是移植民族舞蹈的精髓而衍生出来的一种从舞蹈艺术项目转换成体育运动项目,它依据了健身操的运动理念、健身功能等“刚”的特点,融合民族舞蹈“柔”的特色,极大丰富了健身操的传统套路动作,又创新了舞蹈的表达形式,从本源上来说保留了项目的艺术价值,同时加入了体育竞技性,把体育与艺术融为一体,具有更强的综合观赏性及社会关注度。
  3.健身价值。民族健身操本身是一种运动表现,但是同时又有舞蹈的表现内涵,它蕴含着舞蹈的美,但是整体上要表现出健身运动的价值,所以它必须具有运动的表现方式。但是因为是结合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衍生事物,它既不用表现出纯粹的竞技体育那样的激烈对抗,也不用像舞蹈那样对练习者肢体及天赋要求很高;中西结合后,它的练习动作相对简单,就是要求运动到身体的各个关节,起到拉筋舒肩作用,促进人的健康。民族健身操从开发至今,因其运动形式是在紧跟时代健身的时尚元素下,充分融合了民族传统舞蹈,最大限度地迎合了广大健身爱好者的心理、生理特征,特别得到了女性朋友的推崇,符合当代女性追求健身、健心、塑体、美容等要求。
  4.文化价值。民族健身操的发展在民族政策发展上来说,是全国各区域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保留及继承的一种有效实施手段,是各民族舞蹈的继承与健身操结合区域特色的发展结果,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体现。民族健身操来源于民族舞蹈,而民族舞蹈又来源于各民族日常生活、劳动、健身中的习惯动作,它是全国各区域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社会活动、生活、思想及劳动的一种反映。传统舞蹈直接反映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是对过去文明状况进行情景再现,创新的舞蹈可以描述后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也是各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中国梦的价值体现。继承与发展是历史前进的动力,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健身操体育竞技形式的结合造就了民族健身操的发展,它丰富了人们对各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的了解,起到了传承和发扬我国各少數民族文化的作用,提供向世界展现民族自豪感的机会并获得区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空间。
  二、将广西民族元素融入民族健身操的价值和意义
  民族健身操融合了我国传统的体育健身理念,是集民族性、观赏性、大众性、竞技性、娱乐性于一体的全民健身运动。民族健身操在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被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发出了加快发展民族健身操的信号,加快了民族健身操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及推广。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其中世居于此有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等12个民族,但是,截至目前只有瑶族的铜鼓文化走出广西,走向世界。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上来看,还存在较多不足。民族健身操作为一项新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而将广西的壮乡文化结合广西多民族能歌善舞的民族特色,创造一套特色健身操,走出一条民族特色文化传承道路,是非常有价值的。   给健身操融入广西民族元素,赋予了民族健身操新的生命及历史使命。一方面,通过广西各民族特色的舞蹈元素的融入,使观众感受到健身操的独特魅力所在,同时借全国性比赛的机会,向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展示广西民族特有的文化,提高本地区和民族的影响力,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从而获得国家甚至国际对本地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及保护。另一方面,融入广西民族元素的健身操对场地和器械的要求不高,甚至与广场舞的设备及场地要求一致,易于人们组织,它本身适合人群并不局限于老年人,现代的健身操节奏也适合广大中青年人群,从而使其广受欢迎,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全民健身运动形式。
  三、高校民族健身操运动的开展策略
  民族健身操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现代时尚元素与传统民族舞蹈的结合与发展,将之引入高校,可以实现“三赢”:通过将民族健身操引入高校,保障了民族舞蹈的传承;借助高校智力团,保障了文化的传承;借助高校的青春元素,保障了民族健美操的创新。在高校中引入并开展民族健身操运动,可采取如下策略。
  (一)依托高校常规教学,传承并推广民族健身操
  广西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留下了很多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文化艺术,同时广西少数民族多能歌善舞,很多时候都是通过舞蹈的形式表达族群的发展历史事件及个人的欢乐或者悲伤等情感。身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当代广西人民有必要有义务深入了解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广西高校要结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国家政策,结合教育教改的需要,促进广西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民族健身操发展层面来说,可将民族健身操融入体育选修课中,一方面增强体育选修课的丰富性与创新性,另一方面促进民族健身操的发展。在保障课改有效性的前提下,将各个民族的特色传统舞蹈与现代健身操的时尚元素相结合,编排出具有生命力的健身操套路动作,并将之作为考试内容,这样就可以在开展正常体育课程的过程中,通过常规训练,把民族健身操推广开来并传承下去。
  (二)借助高校各种活动形式,促进民族健身操运动发展
  民族健身操走进高校,在严肃的学术氛围培育下,可以保证民族健身操运动的发展轨迹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从而为其大众化、普及化提供有力支撑。校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及发展的摇篮,而民族健身操是将民族传统舞蹈结合现代体育运动而创造出来的新的运动形式,可以在校园中得以传承和发展。对民族健身操运动的开展,除常规的教学活动外,还可以通过社团活动予以发展普及,通过舞蹈动作套路的编排与民族元素的融合予以创新,通过国标或者区域标准的制定使之走出广西、走向世界。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让其走向世界则需要创新,遵循继承—传播—创新的发展轨迹,青少年首先要继承和传播传统文化。借助高校这个文化知识传播的摇篮,灌输学生保护传承本土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实现传统体育文化年轻化传承,是民族健身操发展的目标;而在高校中发展民族元素与现代形式相结合的民族健身操,則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方式的创新。让民族健身操走进全国高校校园,使优秀少数民族舞蹈艺术通过年轻一代的学习得以继承与发展,有助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梅.民族健身操在高校体育课中的开展前景分析[J].体育世界,2016(10)
  [2]范嫄嫄.民族健身操的发展及其启示[J].中华武术(研究),2016(10)
  [3]翁润洁,张绍俊,翁少可.谈民族健身操的价值[J].新西部,2010(4)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论述江西省创新通用航空产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必要性以及通用航空产业人才培养现状,以南昌航空大学与江西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为例,提出设置通用航空产业管理本科专业、建立通用航空产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组建航空类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及新兴学科、注重“产、学、研”结合培养通用航空产业管理本科人才、积极搭建高校与通用航空企业和培训机构交流沟通的桥梁等措施,为打通通用航空产业中高端人才成长通道、加快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诊断和改进工作,阐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诊断和改进的基本任务是更新课程质量保证理念、形成有效的常态化的课程质量保证机制,提出从编制课程建设规划与标准、开展课程建设并完善课程标准、实施课程并完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自我诊断与改进并形成课程质量诊断与改进报告等步骤实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诊断与改进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我国高校航海类专业开展法律教育的必要性,针对航海类专业法律教育中法律知识内容单一、缺乏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法律教育内容等问题,提出加强师资建设、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改革航海类专业教育的培养方案及其内容等措施,从而实现航海类专业复合型工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航海类专业大学生法律素养。  【关键词】高校 航海类专业 法律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上汽通用五菱印尼生产基地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的实践为例,从成立国际化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确定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国际化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等方面论述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探索该校伴随企业“走出去”实施职业教育标准输出实践,并对今后需要探索与实践的方面进行思考。  【关键词】职业院校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伴随计划 职业标准输出  【中图分类号】G 【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践为例,阐述当前农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面临的教学与生源水平不相适应、没有体现職业教育特色等问题,从选用有针对性的教材、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课外活动、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评价标准等方面论述农类高职院校中高职英语教学衔接方案的实施,并总结方案实施成效、进行反思。  【关键词】农类高职院校 英语 中高职衔接 方案 实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论述KAS模式下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提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内容包括完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设施水平、大力引进校外行业专家充实实践教师队伍、提高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利用率、强化专业竞赛效能、毕业实习等,并从制度保障、管理保障、经费保障等方面构建合理完善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系统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KAS模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类专业群为例论述构建专业群实习、实训、生产、培训、技能鉴定“五位一体”实训教学体系,提出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开展校内教学实训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等措施,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就业竞争力、社会服务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五位一体” 实训教学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中国梦”视域下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取调查研究的方法,在对广西五所院校抽样调查的基础上,从课堂教育、宣传引领、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方面探讨“中国梦”视域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并从课堂内、课堂外两方面提出建议,以切实增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国梦 高职高专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论述高职环境类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改革的方法以及实践效果,提出应以职业活动为主线,构建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让高职毕业生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出高技能应用型环保职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高职环境类专业 课程体系 实践效果 人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C-0069-03  環境保护是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微课在高职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针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课堂实训学习效率低和课后学习缺乏指导等问题,提出通过使用“微助教”建立课程教学网络平台,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技能拓展中应用,为实训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有效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 工业分析技术 仪器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