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诊断和改进工作分析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诊断和改进工作,阐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诊断和改进的基本任务是更新课程质量保证理念、形成有效的常态化的课程质量保证机制,提出从编制课程建设规划与标准、开展课程建设并完善课程标准、实施课程并完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自我诊断与改进并形成课程质量诊断与改进报告等步骤实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诊断与改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C-0148-03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等文件的精神,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结合学院印发的《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学院诊改办下发的《关于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安排》《关于梳理学院“十三五”期间各项指标的通知》《关于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阶段检查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抓紧推进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及时编写、收集和上报相关材料。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自我诊断和改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自我诊断和改进工作实施情况进行阐述,以便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一、基本任务
  (一)更新课程质量保证理念。课程建设与实施既是达成教育目标、生成教学质量的基本路径,也是促进学生成长、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课程质量保证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层面,评价课程质量的核心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成效。
  课程质量诊断与改进是课程质量保证工作方式。课程质量诊断与改进并非评估式的阶段性工作,因其内生动力源于教书育人的根本使命、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身需要,故课程质量诊断与改进是以学生学习成效为评价标准的,融入每一位教师每一日每一堂课常规教学工作内容的,过程性、常态化的基本教学工作任务。
  (二)形成有效的常态化的课程质量保证机制。构建并完善可行、可操作的课程建设规划,以及科学、先进、规范、完备的课程标准,遵循细化目标、明确标准、组织实施、检查诊断、创新改进的螺旋式质量改进工作流程,落实课程质量诊断与改进、达成课程建设规划目标;同时将课程建设水平与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融入日常教学工作,实现课程质量诊断与改进在常规教学过程中实时运行,对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产生明显的推进作用。
  二、实施路径
  (一)编制课程建设规划与标准。由办学定位决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为支撑,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得以实现。课程建设规划与标准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性文件,应与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在内容与方向等方面保持一致。
  1.拟定课程建设标准,作为课程建设的工作指引与评价标准。课程建设标准作为工作指引性文件,涵括影响课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性指标。各项指标规定相应的建设标准并对应适当权重,构成相对完善的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具备评价标准功能。具体见表1。
  2.制订课程建设规划及目标。课程建设规划与目标应与专业建设规划保持一致,形成课程建设规划链,达到科学合理、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的要求。
  (二)开展课程建设并完善课程标准。作为一种纲要性、规范性文本,课程标准是对每一门具体课程进行总体规划和说明的课程文件,通常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部分构成,具有引导与促进课程实施、统一与规范教材编写、检查与评价教学效果等功能。
  1.依据课程建设标准、建设规划与目标,完成相应数量的课程建设任务。具体见表2。
  2.逐一拟定课程标准并不断修订完善,达到具备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与完备性要求。
  3.课程标准编制指导意见。
  (三)实施课程并完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教学活动是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和基本途径。教务处组织完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理论与实践),完善相应管理制度(如工作量核算、教学档案管理等),推进教学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意见、学业评价改革意见、教学效果评估办法等)。
  (四)自我诊断与改进并形成课程质量诊断与改进报告。具体如下:
  1.课程质量诊断与改进的过程性特征。在课程质量保证体系架构内,课程质量诊断与改进、课程建设及实施分别作为独立的概念存在,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课程质量诊断与改进与课程建设及实施事实上是同步发生、同步进行、融为一体的。
  依据培养目标与专业要求,选取与调整课程内容、开发教材等课程资源、实施课堂教学、评价学业成绩、自我评价教学效果等常规教学工作,正是依据目标与标准,进行设计、组织、实施,收集反馈信息,实现创新与进步的自我诊断与改进过程。
  课程质量诊断与改进并非独立于课程建设与实施的额外任务。课程质量诊断与改进过程实际是以明确的诊断与改进理念与强烈的质量意识,对课程建设与实施工作进行的深层次认识与理解过程。通过有效的自我诊断与改进,教师能在日常工作中自发地保证课程质量,并在常规的工作分析与总结中自然地生成质量报告。
  2.课程自我诊断与改进的内容与指标设计。课程自我诊断与改进内容分为对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教学质量的诊断与改进两类,并可依据课程建设工作流程(课程设计、资源建设、教学过程、效果评价等)分解为具体的指标体系。课程自我诊断与改进的最终实施主体是承担课程建设与教学任务的每一位教师,诊断与改进的组织责任最终落实到每一个课程建设团队(教研室),管理职责由各系(部)承担。
  为尊重教师与系(部)及教研室的主体地位,并充分考虑课程建设的实际现状,依据量力而为、逐步推进,但成效明显的设计思路,将具体指标设置为规范性与导向性两个类别。规范性指标对规范教学秩序具有关键影响且组织落实难度相对较小,是通过诊断与改进工作应该达到的基本标准;导向性指标涵括课程内涵建设的各方面,涉及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开展研究、实施与改进的工作,是通过诊断与改进应该最大限度接近的指引性标准。具体见表3、表4和表5。
  总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课程建设规划与标准的编制、课程建设及课程标准的完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完善等工作,既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也需要以自我诊断与改进所形成的反馈信息为参考依据,是与课程自我诊断与改进同步展开的。因此,各系(部)、教研室及每位教师不应等待前述工作的先行完成,而应在常规工作中即时开展课程自我诊断与改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Z].教职成厅[2015]2号
  [2]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Z].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
  [3]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Z].桂教规范[2017]5号
  [4]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斷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Z].教职成司函[2017]56号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实训资源整合及远程开放式实训场地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4JGB320)
  【作者简介】袁良凤(1978— ),女,苗族,广西桂林人,硕士,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无线通信技术等。
  (责编 王 一)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论述桂林理工大学“学长制”的实践调查情况,分析“学长制”的实施成效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学校、二级学院、学生三个层面加强和改进“学长制”的建议:学校层面,应理清“学长制”的概念与意义,明细过程监督和奖惩体系,强调岗前培训发挥“学长”核心价值作用;二级学院层面,应严格选拔、培训和考核学长,畅通学长与辅导员的互动机制,重视“学长制”的主体关注度建设;学生层面,应强化“学长”个人发展和能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发展状况,基于广西桂林市统筹“区培计划”乡村薄弱学科—— 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培训项目,对参加培训的58位乡村教师的基本情况、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情况、项目实施效果等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完善培训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发展的建议:根据乡村教师培训需求设置培训内容,培训者要深入乡村基层了解基层实况,优化跟岗实践模式,完善后勤保障工作。  【关键词】民族地区 教师发展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14个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的调查情况,发现基层党建工作存在党政工作融合力度不够、党建台账规范化建设亟待加强、部分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性体现不足等问题,提出以“五好(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五有(有活动场所、有组织标识、有宣传阵地、有基本制度、有资料台账)”为标准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  【关键词】高校 基层党组织 基层党建 调查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高职电子电路课程国际化教学模式,结合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中印尼SGMW汽车学院的国际化联合办学模式,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对高职电子电路课程国际化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职 电子电路课程 国际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C-0059-03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当前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校企合作层次不够深入、优质企业资源少、校企合作保障制度不健全、校企导师缺乏沟通等问题,提出网络互联技术课程的“校企会”协同育人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重构教学内容;校企混编师资团队,实行“一课双师”教学方式;实施“五位一体”项目化教学流程;采用“三位一体”课程评价机制。  【关键词】校企会 协同育人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獻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基于高职税法OTO互动教学的微课教学设计,提出将微课逐步融入教学环境中,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并以微课作品“巧记新消费税的税目”教学应用为例,探讨高职院校税法OTO互动教学的微课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应用实践。  【关键词】OTO 互动教学 高职税法 微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C-0082-0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保育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作为参考,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论述高职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课程教学改革,提出要将传统教学与微课、翻转课堂相融合,通过实践环节开展保育技能训练,应用PBL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采取多种方法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中凸显职业特色。  【关键词】国家职业标准 学前儿童生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基于“互联网+教育”的高职院校人文精神培育,针对“互联网+教育”形势下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高职特色育人体系、优化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等对策,并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人文精神培育的实践,实现“德育为先导,文化教学为基础,专业教学为中心,技能培养为重点”的育人理念,构建“乐学”的校园文化,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传统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根据中国—东盟跨境物流本科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提出科学界定培养目标、建设高质量教學体系、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措施,从而构建中国—东盟跨境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中国—东盟 跨境物流 本科人才培养 构想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C-0109-02  随着跨境物流的发展,中国—东盟物流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江西省创新通用航空产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必要性以及通用航空产业人才培养现状,以南昌航空大学与江西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为例,提出设置通用航空产业管理本科专业、建立通用航空产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组建航空类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及新兴学科、注重“产、学、研”结合培养通用航空产业管理本科人才、积极搭建高校与通用航空企业和培训机构交流沟通的桥梁等措施,为打通通用航空产业中高端人才成长通道、加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