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语文专题研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88ls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举措,贯彻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新课标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学习探究,在发现中学习,在探究中提高学习,体验成就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近两年,我校语文学科课程升级,也掀起了专题研究学习的热潮,起初,大家都略感陌生,在几次的实践中才慢慢有了一点头绪,对主题的研究,学习的方式,展示的形式大家可以用以往的教学经验通过群策群力,方案很快出世。我们可以理解得簡单一点,专题学习就是不局限于语文课本的学习,将某一个单元的主题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使其研究得更深,表现形式更为多样化,其中可以融合学科,可以增加一些活动。但是与此同时,最难的一个问题出现了,在开学初制定专题的主题似乎成了一个难题,每一个单元看似都可以成为研究的主题,但是一想到后续工作又觉得不可取,有的主题当研究到一半时又放弃了,觉得没有什么研究意义。正如我们上学期研究“信息时代”的主題,当让学生统计各种信息数据的时候,突然感觉我们在做数学研究或者信息技术的研究,研究方式是统计,研究结果处理是在做数据分析,而研究结论无非就是一个勉强跟语文有关的,能贴上主题的一点内容,但这一点完全可以凭借生活常识就能够马上寻找到的答案,即信息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那需要花费那么多精力去证明研究吗?换句话说,选择这个主题研究对语文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意义有多少?经过商讨,我们停止了这个主题的专题研究,于是,开始思考:什么样的主题适合做语文专题学习,是不是每一个单元都适合做专题学习呢?
  经过此次研究失败,我们认真分析了原因,同时也思考了语文专题研究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研究而研究,太过于形式,结果也没太多含金量。显然,研究只是一种新型的学习形式,而最终它也是为目标服务的,所以首先要弄清楚我们的目标。语文,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语言和文学,而既有很强的语言能力,又有很深的文学底蕴,那综合起来而言,不就是“文化”吗?
  对。巍巍东方,昭昭华夏。维系华夏吾族五千年同根同源、绵延不断的,就是中国文化。经过历史岁月的冲刷和洗涤,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多元化的进程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文化”二字我们找到了语文学科专题研究的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刻意融合学科,更不用刻意外出进行实践活动体现研究形式的多样化,更多的应该是让语文专题的研究指引学生找到一条通往文化的道路。与其用言语去传授文化内涵,还不如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语文这个学科,真正的领悟中国文化,或许这样的主题对于语文专题学习的研究有着更深远的意义作用和作用。
  当然,通过专题学习来领悟传统文化,这只是一个大的理念,而我们的教育,更多的从学生阶段特征为本,同时应结合教材,而没必要凭空制造一个研究的契机。经过反复研讨,我们重新整理思绪,将视线转移到了第五单元——经典名著。重温经典传统著作,不仅仅是让学生对经典的学习,更多的是让他们从小就有着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这也是通过经典名著学习带给他们的语文素养的提高。说得更细致一点,比如,《三国》这本名著,我们可以从教材“草船借箭”为点,让大家读故事,故事中的人物鲜明而各具特色的性格吸引了读者,这时读者就会主动去了解人物,而人物形象离不开历史大背景,三国故事的历史背景,包括年代、国家布局、政策等都是读者愿意去深挖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毕竟是历史,已经成为过去,我们现代人能够故事中得到什么?他们当中谁的人生值得我们去思考?谁又让我们感动?从故事中得到启发,鞭策自己的人生,这是语文课堂上都教过的学习方法。
  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生。环环相扣,给学生开启的名著之旅实际也就是文化之旅。
  实践证明;一个好的研究主题,一个更有意义的主题,无论是从教师的角度还是从学生的角度,研究起来收获会更大。在研究中,我们设计了“读三国,演三国,悟三国,画三国”等系列活动,学生从对《三国》一书的排斥到了慢慢接受,后来主动阅读了。大家在演绎三国故事中都有自己愿意担任的角色,这个过程就是对历史人物的一种认可,一种敬佩,应该说历史人物身上的某一个优秀品质深深吸引了他,他才愿意去演绎。而想演绎好一个角色,不仅仅是对妆容的要求,对语言的复制,更多的是要诠释角色的内心世界,学生在这个环节中要求了解三国历史背景,从图书馆借阅书籍,从网上查询资料就成了大家心甘情愿的事情。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那个时代的大文化背景,都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文化内涵,而这一点的挖掘我们是通过专题研究学习的主题出发,得以结论的。话说回来,主题的制定决定收成的多少,也决定着研究结果的意义。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通过语文设置专题研究,更深层次的体会文化的内涵,提升自我的文学素养,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换一个角度来说,语文学科的专题研究学习如果是随便选择单元主题,为了研究而研究,是没有意义的,当然,我不否认还有其他的大方向的主题对于语文学科来说也可能是很有意义的,并非之前说得进行的是统计研究等,但目前我认为结合“文化”一词,才能够更大程度体现语文的研究的实际意义所在。
其他文献
极限是指用以描述变量在一定的变化过程中的终极状态的概念,而极限思想是在小学教学中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灵活地借助极限思想,可以将某些数学问题化难为易,避免一些复杂运算,探索出解题方向或转化途徑。  一、极限思想的起源  早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就已有了极限思想的萌芽,如《庄子·天下篇》就提出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运用极限思想 ,曾算出π≈3.1416。到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阅读可说是一个人生存所必备的本领,尤其是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起着
期刊
中国是一个重视诗歌的国度,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古诗词承载了中国人的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和艺术趣味,能唤醒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最温暖的的回忆。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观众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它的热播,为这个浮躁的快餐时代注入了一股清流,也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  一、增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重视,信息技术已普遍走进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为我们的课堂呈现了很多学习资源,节省了很多课堂时间,使课堂容量最大化。信息技术为我们带来了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以及多变的图像,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唤起学
期刊
在轰轰烈烈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多媒体教学以其它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正逐步走进课堂,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凸显出语文教育改革的美好前景。  一、多媒体语文教学的优势  (一)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语文教学属于语文知识层面教学,教师采用唇耕舌耘、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由于语文本身包罗万象的特性和学生认知心理尚未成熟,课堂上经常出现
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物理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将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可以使抽象的,难以用语言描述的过程和现象直观地展现出来,扩大学生的视野,能够使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生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想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是必不可少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它的重要特点是复杂的信息组织格式和交互方式,运用文字声音图像等媒体来表现信
期刊
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即投入的时间、精力与“产出”的关系。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着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在小学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谈几点
期刊
数学教学,其实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学生探索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金钥匙。只有学生的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广度、深度和灵活性,那么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也才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去发现、
期刊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科技进步的源泉。” 孩子们是最富于想象的,所以,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那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充分利用文中的空白、结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对于文中、结尾留有想象空间的课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创设和生成有可能的新结局。这样,故事扩写
期刊
一、生本对话  生本对话主要是指学生与教科书的对话。是指学生自学教科书后得到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与教科书对话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这样使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内容,与文本内容互相交流,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就会被激活。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方式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形成自己的认知过程,体会学习过程中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感悟其中涉及的数学思想。  案例1:在“实数”的新授课上,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