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中“双栖式”师资建设机制研究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y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现代学徒制中“双栖式”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当前现代学徒制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索建立健全“双栖式”师资的准入、培养、激励、评价机制,形成校企师资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双栖式”师资;建设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9C-0014-03
  所谓“双栖式”师资是指同一个专业教师,在职业学校聘用为专任教师,在企业聘为兼职业务骨干;同一个企业师傅,在企业聘为专职业务骨干,在职业学校聘为兼职教师。近年来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加大了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有效改善了试点院校的师资结构。笔者认为,通过校企双方系统设计,将机制约束和激励相结合,既做到外向的“输血”,也做到内向的“活血”,建立 “双栖式”师资队伍,是现代学徒制中师资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现代学徒制中“双栖式”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现代学徒制中的“双栖式”师资建设认识不足
  目前,大部分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职业院校都把重心放在了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实施等方面,而对“双栖式”师资队伍建设关注度不够,对现代学徒制中的“双栖式”师资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大部分试点院校用理论教师传授专业知识,聘请企业工人教授专业技能,理论与实践脱节,对现代学徒制中的“双栖式”师资建设迫切性认识不足。大部分試点院校用很少的几次讲座代替师资培养过程,忽略了师资的准入、培养、考核、认定等环节,把有人在教室讲课、有人在车间指导当作完成了师资建设,对现代学徒制中的“双栖式”师资建设艰巨性认识不足。
  (二)对现代学徒制中的“双栖式”师资建设推进不力
  由于传统教学的长期影响,学校和企业都缺乏现代学徒制的专门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缺少专门从事现代学徒制教学任务的专职教师或企业师傅,对现代学徒制中的“双栖式”师资建设的组织不力。试点院校一般不可能把优秀专业教师安排到试点工作岗位;企业更多地追逐经济利益,更不愿意组织优秀技能人才担任企业师傅。另外,由于现代学徒制师资建设投入大,回报效应慢,导致对现代学徒制中的“双栖式”师资建设的投入不力。目前,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普遍缺乏深入的了解,加上体制的“鸿沟”,在校企师资建设上双方实质性的互动、合作极少,两者在师资建设中的针对性较差。另外,国家缺乏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认证标准,造成校企师资建设的随意性大,对现代学徒制中的“双栖式”师资建设的措施不力。
  (三) 对现代学徒制中的“双栖式”师资建设激励不够
  从社会地位而言,现代学徒制师资没有明显的优势可言,宣传力度不够,人们的认知还不全面,还没有形成优秀师资争相进入的局面。从经济回报而言,仅依靠支付并无明显优势的教师或工人工资来维持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作用有限,这在吸引、培养教学名师和技能大师方面明显乏力。从个人发展而言,现代学徒制师资在学校和企业都是小众群体,其工作与学校教师和企业员工的考核、晋升体系关联甚少,无法为个人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二、现代学徒制中建设“双栖式”师资队伍的意义
  “双栖式”师资更强调个人能力的全面性,即专业教师不但能胜任教学,还要能进入企业为其培训合格的技术人员,为企业解决相关生产实际问题;企业师傅不仅仅培养学生技能,而且还要能够结合生产实际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从而保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建设 “双栖式”师资队伍具有以下意义。
  (一)提升师资整体业务能力
  通过“双栖式”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促使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主动进入企业掌握行业前沿动态,及时了解行业发展新动向,参与技术革新与改造,弥补自身实践能力的欠缺;企业师傅重新走进学校学习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温故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和职业能力等,并带动其他员工素质的提高。
  (二)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通过“双栖式”师资队伍的建设,构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业知识渊博、实践创新能力强的跨界教学团队,共同建设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完成培养目标,适应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实现校企人才合理使用
  通过“双栖式”师资队伍的建设,探索建立灵活的人才互聘、流动机制,有利于培养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学校真正的“双师型”教师,缓解一般企业技术人员聘用困难,优化职业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结构,实现校企人才的优势互补与合理使用。
  (四)促进校企双方紧密合作
  通过“双栖式”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学校与企业的产教深度融合, 校企紧密合作,有效运行以企业为主导的内部技能学习体系 ,更加关注产业、企业的特殊技能学习,共同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精湛技术技能人才,实现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协同发展。
  三、现代学徒中“双栖式”师资建设机制的构建
  “ 双栖式”师资与一般“双师型”教师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区别,区别在于“双栖式”师资不但要拥有教师和技术职务(职业资格),更重要的是拥有企业工作经验,有能力在企业顶岗工作,有能力培养学徒。解决“双栖式”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重在机制建设。笔者认为,关键要建立如下四个机制。
  (一)建立“双栖式”师资建设准入机制
  建立准入机制是建设“双栖式”师资的前提。一要建立“双栖式”师资认证制度。由政府牵头,由行业主导,联合职教集团与职业学校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师资标准,建立“双栖式”师资认证制度。要根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特点,兼顾生产与教学需求,吸引更多的学校教师或企业骨干参与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二要设置企业师傅岗位制度。企业按需要或在职员工的一定比例,把专业权威性高、操作能力强、社会素质好的技术人员安排到企业师傅岗位上。三要设置教学、生产双肩挑岗位制度。学校按需要或在职教师的一定比例,选拔、组织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下企业参与生产,评聘工程师类职称。   (二)建立“双栖式”师资建设培养机制
  建立培养机制是建设“双栖式”师资的核心。一要学校健全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学校应根据“双栖式”师资培养的实际需要,结合教师教学情况及工作安排,确定师资人选并明确培养目标及需完成的下企业实践任务,确保下企业实践富有成效。二要企业建立师傅进高校进修制度。企业应在安排完师傅工作任务之余,适时将其送入高校进修培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以便在今后的培训中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达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三要校企构建师资互动互助制度。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要定期进行交流。学校教师应发挥自身理论知识扎实的特点,为企业产品研发、员工培训等方面提供帮助;企业师傅应发挥自身实践经验丰富的特点,为学校教师熟悉前沿技术、提升技能水平等方面提供服务。
  (三)建立“双栖式”师资建设激励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是建设“双栖式”师资的关键。一要建立荣誉鼓励制度。校企应对参与“双栖式”师资建设的员工给予一定的荣誉表彰,通过网站、公众号等方式进行宣传,让其在心理上形成更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获得所有员工及社会的共同尊敬和认同。二要建立经济奖励制度。校企应制订相关条例和办法,例如设立学徒指导专项津贴等。根据“双栖式”师资的工作职责、参与教学工作情况及考核评价结果,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 ,以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三要建立优先发展制度。校企应对参与“双栖式”师资建设的员工,在晋升职称、出国培训等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优先考虑,激发其职业幸福感,以此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双栖式”师资队伍中来。
  (四)建立“双栖式”师资建设考核机制
  建立考核机制是建设“双栖式”师资的保障。一要建立校企双主体考核制度。校企双方应根据“双栖式”师资在学校和企业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制订相应的双向考核制度,确保考核内容更具针对性,考核范围更加全面。二要建立考核评价结合制度。校企应根据培训工作过程及培训目标达成情况,制订细则进行量化考核,同时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同行、社会等意见开展多方评价,及时反馈结论,确保“双栖式”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三要建立第三方考核制度。组织学生参加第三方考核,体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例如接受行会组织的考试,考核学生对专业理论、技能、关键能力的掌握程度,评价“双栖式”师资队伍的工作质量,确保“双栖式”师资建设的成效性。
  综上所述,“双栖式”师资建设,要基于我国国情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校企之间的人员互聘共用,完善师资建设途径,建立健全师资的准入、培养、激励、考核机制,不断充实、优化“雙栖式”师资队伍。
  责任编辑:冯志军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Mechanism of "Amphibious" Teachers in Modern Apprenticeship
  ZHANG Jiantao
  (Jiangsu Taica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aicang 2154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其他文献
摘要:五年制高职商务类专业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最为务实的专业之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更加注重谈判与沟通的操作应用能力。《商务谈判与沟通》课程是专业大类的必修课,独具特性。翻转课堂可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思考问题背后的问题,触发学习的兴趣,继而训练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增加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活动,寻找实现教学深度融合的切入点。  关键词:翻转课堂;《商务谈判与沟通》课程教学;切
摘要:当前,我国设计教学模式从整体上略显单一,依旧是以传统的说教式为主。从中英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对比研究出发,吸收西方国家先进教学模式,分析归纳出适合我国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以达到设计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中英设计;教学模式;比较研究;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1C-0017-03  目前,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已经形成了三
摘要:校园特色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隐性课程的主要体现,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对L市中小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调研表明,L市中小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取得了可供借鉴推广的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不足。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水平的建议:合理规划,开展理论研究,提升特色文化内涵;突出主体,注意学科均衡,健全制度组织机构;分层实施,培育个性文化,完善评估考核机制。  关键词:中小学
摘要:环境监测课程是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从事环境类相关工作岗位的核心课程。本文以区域环境现场监测项目为例,分析了环境监测课程在传统教学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和必要性,评价了信息化背景下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效果,并提出了信息化教学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环境监测;信息化技术;仿真软件;网络学习平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
19.22期為合刊
期刊
摘要:教学诊断医学化就是从医学的视角、思维来看待教育教学中的现象和问题,用医学的方式、手段来处理教育教学中的现象和问题。教学诊断医学化的日渐盛行是对当下教学改革的热切呼唤,教学改革存在着病理取向与理想取向的价值冲突、消极取向与积极取向的价值取舍。不断优化教学诊断,应尽可能采用会诊和比较性诊断、应用数据和证据诊断、使用工具辅助诊断,避免问题病理化、病源绝对化、处理消极化。完善教学诊断机制应明确教学病
摘要:生活源于劳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与生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和创新大学生劳动教育方式方法,应让劳动教育更加贴近大学生校园日常生活、回归大学生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丰富实践。劳动教育生活化,不断创新富有生活情趣的“前植式劳动”、“即时式劳动”和“后延式劳动”的实践载体,大学生才能真正在劳动中体验感悟到幸福与快乐,懂得劳动创造美好梦想的人生哲理。  关键词:劳动教育;生活化;
摘要:应试教育导向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出现了诸多异化现象,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为此,必须对高中课堂教学价值取向进行科学定位,坚持“坚守思想高地,培育现代公民”的总体价值取向,以及“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首位”“整合教材、生活与时政”“巧灌输,重体验,求实效”“诲人而不毁人”“关注发展,重视过程,走向开放”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具体价值取向,
摘要:文中以《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2015)》为依据,分析了指标体系中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五个组成部分,厘清了数字化校园转型到智慧校园的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的“智慧特征”,提出了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制度体系与技术体系参考模型结构,对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管理、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智慧校园;指标体系;模型架构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因為是4和7合刊,所以数据在7期中,请在7期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