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几种形式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uifr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122-0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为了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教学应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生活、活动和游戏的情境中,容易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创设良好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多种方式,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以及不同数学内容去思考,一般分为情境故事化、情景活动化、情境生活化和情境问题化。
  1 情境故事化
   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而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形式。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例题创设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情境,画面上有小猫的一家,其中猫爸爸、猫妈妈以及猫姐姐都钓到到了数量不等的小鱼,只有猫弟弟空手而归,从猫弟弟懊恼的表情中,“0”也呼之欲出了。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猫弟弟一条也没有钓到,“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
  2 情境活动化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这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度也是十分有利的。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一起搭积木,在游戏中感知物体是有不同形状的;再引导学生把其中一些物体进行分类,依次观察每类物体,然后分别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图形,初步认识这些形状;再让学生依次摸一摸,再次感知每类物体的主要特征,并在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类物体的特点,形成不同物体形状的表象。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经历了观察分类—形成表象的过程,加深了对不同形状物体的认识。
  3 情境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中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教材创设了三个小朋友到商店购物的活动情境,教师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实际购物或模拟购物。如买1元笔记本时,使学生体会到“10角就是1元”,并通过数出10角的活动,抽象出“1元=10角”。同时,可让学生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认识并熟悉人民币,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积累丰富的购物经验,为使用人民币做准备。
  4 情境问题化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有挑战性”的数学更感兴趣。所以我们在创设情境中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觉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并且初步形成“我能够而且应当学会数学地思考”。如,在讲《比例尺》一课时,教师课前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学校教学楼的平面图,尽管学生认真努力,但画出来的平面图五花八门、不尽人意。老师让学生找出画不好的原因,学生通过讨论认为,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方向不知道怎么确定,一个是不知道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画多长。因此造成所画的平面图不是自己头脑中理想的结果。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我们先看第二个问题,你们认为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怎么画就准确了。学生积极思考,认为应当把实际的长度都缩小相同的倍数画在纸上。我们看到在这里,教师没有上来就讲比例尺的知识,而是创设让学生画教学平面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产生学习的需求。从而使学生知道了数学的来龙去脉,解决了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过程,认识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从而学到了有用的数学。
其他文献
针对双主体教学模式,文章对经管类独立院校高等数学实施双主体教学模式必要性做了说明,将高等数学双主体教学模式具体方案分了三类进行了讨论,并对双主体教学模式提出设想及总结
【摘要】 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教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如果不正确应用,则有可能起到相反作用,因此根据我在化学教学应用多媒体的经验,谈谈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在什么内容中适宜使用多媒体,而某些内容则不宜使用多媒体,使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发挥最好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多媒体课件的特点及在化学教学上运用的优势,及在课件使用时要注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相互兼容。  【
【摘要】本文阐述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通过在学生的阅读中、在生活实践中、在语文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素养; 阅读; 生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121-02       所谓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语文修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117-02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化学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熟悉规律,除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做到了浅显、易懂外,为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编入了数页彩图和100多幅插图,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是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素材。
【摘要】要想让孩子们从小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要想从小培养他们强烈的参与意识、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因势利导,不断改善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尤为重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途径。《学记》中说:“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单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还有许多教学资源等待我们去开发、利用,设计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并在课堂实践它,我们所期盼的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每个孩子
钱家营矿是一座设计能力年产原煤400万吨的特大型矿井,自1988年投产后,亏损逐年增长。1991年亏损接近1.1亿元,大量亏损给新井的经营工作造成巨大压力。新井亏损严重,除煤炭
英语单词but既可以作连词、介词、副词、关系代词、名词和动词,又能与其他词或结构搭配,既具有强大的语法功能,又常被运用于修辞格中取得丰富的修辞效果。从语法功能和修辞功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传统耕作方式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它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 Conservation tillage is a new type of t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123-01       思维就是人的大脑思考问题的内部活动。人类认识客观事物,学习基本知识,掌握基本规律,进行创造发明都离不开思维。学生的思维问题是影响"汉译英"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本人就初中生汉译英过程中的思维问题作了些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1 初中生思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