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段学生学习习惯之审题习惯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iper0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学习之间具有互动的关系。在小学阶段,小学一、二年级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在数学教学中发现,学生大都可以很好地掌握各个知识点,但在实际操作和解题时,却不尽如人意。很多时候学生做错题不能光归结为不仔细、不会,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不会审题,没有弄清楚题目的意思就去盲目解题。因此,培养低段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的审题习惯,可以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解题做好铺垫。本文将结合小学低段的数学实践中的实例,重点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关键词]:学习习惯、审题习惯、原因、措施
  一、小学低段培养学生审题习惯的必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审题,即看清题目,理解题目所表述的意思。审题过程是挖掘信息的过程,也是迁移信息的过程,它是对问题所含信息的提取、组合、加工和表达的过程,只有通过细心、认真的观察,抓住关键的信息,方能认识问题的本质,合理地选择解题方法。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基础和先导,作业中的许多错误往往是学生没有审题造成的,这导致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机械模仿的现象,稍有变化,便错误百出。因此,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样重要。
  二、小学低段教学中学生因为审题出现的常见错误分析
  教学中,发现学生因为审题产生的错误有很多,大致可以分成下面几类:
  (一)不能从题中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案例一:在一年级上册“数一数”一课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了书上的插图,问学生: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们踊跃发言:蓝蓝的天、洁白的云、青青的草地、弯弯的小溪……七、八个学生下来,老师急了……
  现行人教版小學数学教材,相当重视提供丰富的情境素材供学生学习。题目的呈现大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尤其是低段数学中,情境图的运用是很广泛的,当教师问:“从这幅图上(这道题中)你能知道什么?或你能知道哪些信息?”的时候,低段的孩子自我表现欲很强,他们争先恐后,把自己看到的甚至是想到的都告诉大家,这样图中(题中)那些辅助的、与数学本身没有太大关系甚至一点关系也没有的信息也被孩子一个个地发掘出来,并且引起部分孩子的高度重视。
  (二)对题中信息缺乏组织能力。案例1:二年级上册练习三的一道题:
  
  树上有32个桃子,摘了11个,还剩多少个?
  两道题是一样的,但是按照第一种方式呈现时,错误率远远高于第二种。图画的本意,应该是为了帮助孩子理解题目的意思,图画式的呈现方式,有利于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对于数量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也有帮助。但是,第一种呈现方式,给的条件并不是按照顺序来的,是根据图画的位置来摆的,学生首先要将这几个条件整理好以后才能解题,而第二种直接呈现的方式,非常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学生习惯性的就可以得出正确的回答。对于这样的题目,学生因为缺乏对信息的组织能力而无从下手。
  (三)思维定势造成错误。思维定势也可称为思维惯性,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倾向。是指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形成的自己所惯用的、格式化的思维模式,面对问题,自然地沿着特定的思维路径,对其进行思考与处理。
  案例1:把下面算式按得数大小排列:30 8 15 10 16 20 28 10
  结果班内有一半的学生都排成了得数,他们简单地从字面上去理解“排得数”,而不是读完整个句子再去理解。
  案例2:一张100元可以换成()张20元和()张10元。
  学生会做成:一张100元可以换成(5)张20元和(10)张10元。
  案例3:小明收集了8个蝴蝶标本,小英收集的标本比小明多32个,小英收集的蝴蝶标本数是小明的多少倍?
  学生错误:32直接除以8
  案例4:一根绳长76米,第一次用去28米,第二次用去15米,这根绳比原来短了多少米?受“是条件都得用上”的思维定势影响,不少同学做成了76-28-15。
  现在的数学题,对学生审题的要求高了很多,有时候一字之差,要求完全是不同的。有时候题目的表达方式的不同,答案的呈现方式也是不同的。遇到这些题目时,学生感觉这是平时见过的问题,而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已经发生了改变。但是学生已经习惯了某种表达方式,看到了类似的题目,往往会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做,造成错误。
  (四)缺乏自信,心理素质弱。案例:△比□多12,○去掉20个和□同样多,△和原来的○哪个多?多多少?
  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束手无策。低段的孩子,心里素质还很不成熟,遇到困难,第一反应就是逃避,遇到繁琐的问题,就觉得自己没有能力解决。在看到这样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时,产生了心理畏惧,认为这道题肯定难,心情立即紧张起来,再也不愿把题目多看一遍,更谈不上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分析了。像这样的题如果一步一步去解决,应该不算太难,可是在一次优生培训中,这道题作对的孩子居然寥寥无几,更多的孩子给我的回答是不知道怎么做,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审题时的缺乏自信,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解题。如果能够克服心理上的困难,这样的问题,孩子是有能力解决的。
  (五)缺乏好的手段帮助解决问题。同样是这道题:△比□多12,○去掉20个和□同样多,△和原来的○哪个多?多多少?如果利用线段图来表示,就会发现题目变的简单了。
  
  线段图直观性强,可以帮助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分清数量关系,理清思路,把学生难以接受的知识化难为易,它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有效辅助工具。我们可以从简单的线段图开始,现学会看线段图,慢慢教孩子画线段图,引导孩子学会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
  三、学生应具备的审题习惯
  学生在审题这方面有这么多的问题,作为教师,必须动脑筋,想办法,让孩子学会审题,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以下是我在时间中得到的一点经验。   (一)指导学生养成做题之前先读题的习惯。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比较少,阅读速度慢。开始的时候,我都是采取领读加跟读的形式,带领孩子读题。读题的时候要求孩子用手指指着每一个字,一个一个读过去,以养成做题之前先读题的习惯;读完题,请孩子解释题目的意思,慢慢学会读题的方法。一段时间后,可以让孩子独立朗读,逐步过渡到轻声读、默读,养成自觉通过默读理解题意的习惯。
  (二)教给学生审题的一些小技巧。小学生有意注意的集中性差,维持注意的时间短,注意的范围窄,在注意的方向上往往趋易避难,他们的感知比较粗略,题目的条件、问题、情节不能至始至终准确无误地保留在头脑中参与解题全过程。那么在审题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有重点的圈出题中的重点字、词或者句子。如:二年级上册“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我们二(1)班得了16面小红旗,我们二(2)班比你们少3面,是()面。”这个问题中我让学生圈出重点字“比、多”,判断哪个多、哪个少,到底是求较大的数,还是求较小的数。让学生圈圈画画后,学生就能在不知不觉中理解题意,正确解答此类题目了。
  (三)教会学生理解题目的办法。读题是第一步,理解题意很关键。在审题中,不管学生审题正确与否,都要培养学生说理的习惯,要养成想说、会说、敢说的精神。通过说,学生间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可以争论探讨,可以去伪存真,在思辨中加深理解,如上面所举例子中,求二(2)班得了()面红旗,可让学生说就是求“比16少3是多少”。如果读了以后发现还是不能很好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学会借助画图的方法,将题目更直观的呈现,帮助理解题目。
  四、结束语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好習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学生养成好的审题习惯,是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绩,在提倡轻负高质的今天,真是难能可贵。更重要的是,学生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好的习惯和品质。好的习惯,将陪伴一个人一生,从低段开始,培养孩子好的审题习惯,将是教师送给孩子的一份美好且珍贵的礼物。
  参考文献:
  (1)[俄〕康.德.乌中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M」
  (2)徐汉林.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M].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M
  (4)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学习〔M〕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借助多媒体工具来辅助教学,使学生提升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更直观、精确的理解数学概念。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多媒体教学的运用,通过具体事例,来对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小学数学;有效性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们越来越多的将多媒体引入到我们的教学当中,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生动、更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主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多年,下面谈一下我的一点感受。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去学习,它是一种学生潜能释放的学习过程,它赋予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自动、自控地展开求知活动,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更充满张力和复杂性,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师生双方的互动。合作学习,就是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
期刊
期刊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喜欢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他们的课外活动是自发性的,活动权是主动性的,活动内容是开放性的,自主性的。其中包含了许多个性的因素和个性发展的因素。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只要我们好好发掘小学生课外活动中所蕴藏的积极因素,好好把握和利用好小学生课外活动中的积极因素来引导学生学习,并形成良好的习惯,就能掌握好教书生涯的方向盘,把孩子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综合发展的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认识数学的基础和关键,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前提,是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尚处于形象思维,而概念本身具有抽象性,所以概念教学有时显得枯燥无味,教学效果更是苍白无力。如何能够让概念教学更加情趣化,有效化呢?下面我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看法。  一、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概念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期刊
一、什么是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基本数学思想则是体现或应该体现于基础数学中的具有奠基性、总结性和最广泛的数学思想,它们含有传统数学思想的精华和现代数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并且是历史地发展着的。通过数学思想的培养,数学的能力才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掌握数学思想,就是掌握数学
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那么怎样将图形性质转化成数量关系以及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性质,这是中学数学教学中非常普遍的问题,本文将对数形结合思想在中学中的广
公共财政指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由于市场机制在许多领域存在失效问题,政府的介入和干预也就有
摘 要:探究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分析了传统教学的特点,并从围绕探讨性教学的相关问题展开探讨,着重阐述了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问题;对策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学生反映“自己脑子笨,学不明白”这类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并非学生自身的智力问题,而是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传统的以传授数学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发的,其课堂讲授
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新型的课堂教学评价就像一根“魔棒”,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上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用什么方式来评价学生?新课标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强调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有机结合和渗透,来拨动学生的心弦,提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