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 情感 态度 能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ot1234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开展一些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兴趣的探究活动,有意识地联系生活中一些科学现象充实教学内容,认真筹划上好每一堂实验课,并适度开放教学空间,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情感、态度和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实现科学素养的培养目的。
  
  一、发掘科学素材。诱发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课程尽管融合了自然、物理、化学等知识于一体,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发掘身边科学素材,充实、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深刻体会现实生活中每一种现象都蕴含着科学原理,这对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打开冰葙,立即就能感到一阵凉风扑面而来,令人神清气爽,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这种感觉更为强烈。既然打开冰箱就可以往外散发冷气,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拿它当空调用呢场券?再如。“神七”发射期间,我调整了相关教学顺序,组织学生收看电视直播。了解“神七”与“神五”“神六”的异同,再通过查阅资料掌握它的飞行时间、飞行任务及克服的困难等。这些生活和媒体资料中的科学素材对教学内容的补充,既能让学生切实感知科学的神奇,又能为他们播下科学兴趣的种子。
  
  二、巧设探究活动。升华学科情感
  
  探究活动要密切联系生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巧选一些他们生活中常见的,想弄明白而又没法弄明白的问题,让他们时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科学。例如,学生们有这样的经历,将一根直筷插入盛有清水的透明玻璃杯中,从杯子侧面可以看到两种现象:一是直筷在水的接触处有折断的现象产生;二是浸入水中的直筷比露在空气中的直筷要粗。这两种现象学生非常熟悉,但他们却无法解释现象产生的原理。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现象和水的放大作用进行解释。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和疑问的探究解决,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充满科学,我们要学好科学,才能科学地生活。这样,就能不断升华学生对科学学科的情感。
  
  三、规范实验操作,奠定科学态度
  
  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过程。因此,科学实验在科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学生在亲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是让学生模仿科学家进行探究的重要方式。规范的实验操作是确保实验顺利完成的保障,更是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的基础。例如,在教学《电磁铁的磁力二》时,学生所带的实验器材都是上节课《电磁铁的磁力一》中所使用过的。学生在做电流大小对磁铁磁力的影响时,由于使用的电池都是上节课使用过的,电能消耗很大,所以很多小组在增加串联电池的节数时,发现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改变并不明显。此时,教师就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说明对比实验中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同时组织学生及时更新电池,重做实验,以保证实验的成功。只有这样严格要求,规范操作,才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开放教学空间,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标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科学教育不能“从问题开始,以答案结束”。而要“从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再通过学习来生成新的问题。要打破时空界限,激发开展后续的创新性科学探究活动。例如。教学完《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一课后,同学们都知道通过释放气球喷气就能推动小车运动,并且也知道推动小车运动的力叫反冲力。授课结束,我让同学们思索能否让容量相同的容器装更多的气体,用什么样的办法让气体均匀喷出,使小车能做匀速运动,并且行进更长的距离?同学们通过课后的实践探究,办法令人称奇:有的同学说将气球改成气罐,里面充满液态报导,并由阀门控制均匀喷出推动小车运动;有的同学说将气球换成风扇来推动小车;有的同学说用容器盛满开水,通过燃烧使水变成水蒸气来推动小车。这一连串的创新探究活动,不仅补充了课堂上、书本里学不到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科学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一、如蜂采蜜,每天多一点收获    教师的成长如同蜜蜂采蜜一样,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博览群书,像蜜蜂采蜜一样辛勤劳作,酿造甜美的教学“蜂蜜”,才能创造出幸福快乐的教学生活。正所谓从教不息,学习不止。  1.勤于读书,善于思考。  刚刚踏上讲台的教师,由于理论功底浅,教学水平有限,必须善于读书思考,汲取各种营养。读书,不仅要认认真真反复
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在掌握科学概念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由此可见,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理解和形成科学概念,树立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最近执教了一堂公开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我根据课程标准
近来,学生出问题的报道频频见诸各类媒体:有因评不上班干部后,成绩一落千丈并拒绝上学的陕西宝鸡的女中学生;有洪泽县东二街居民孙学峰家的小龙,因打游戏被爸爸训斥了几句,结果小龙趁父母不在家时上吊自杀,结束了年仅12岁的生命;有因考试作弊被老师批评几句就跳楼自杀的……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学生究竟怎么了?导致这些事件的原因究竟何在?    一、原因论述    1.错误的家教方式与不当的学校教育  溺爱娇惯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学习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对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反思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品质,为他们的后继学习积淀经验和方法。    一、在比较中反思,优化策略    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往往只满足于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对自己解决问题策略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这是学生思维缺乏
语文是一门涉及方面多,综合性强的学科。《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生活处处有语文,而学生的“理解、积累”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分析得到的,学生的“运用的技能”也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只有亲身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从生活中学,他们的“理解”和“运用的技能”才能获得和形成,才能逐渐积累
要想将学生学习到的消极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造句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造句可以使学生更好、更深刻地理解词语的意思,锻炼提高学生词句的表达能力,从而为学生写作奠定扎实的词句表达基础。  但同时,造句又是一项思维技巧颇高的心智活动——要想让学生说出完整流畅的话语,且将刚学的词语恰当得体地“嵌”入句子,对生活经验贫乏、语言表达水平较差的小学生来说也绝非易事。从教学的角度看,一线教师在指导学生造句时大多存在
让小学生学会欣赏、创作儿童诗,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增强他们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其心灵也会因为受到诗意的熏陶而变得更加清纯美好。  两年来,我对学生进行了童诗欣赏与创作训练。学生读诗、写诗,创作气氛浓郁,在各类报刊上发表近二十首儿童诗,童诗集《种豆子》中收录到的班级学生创作的童诗二百多首。学生们通过欣赏童诗与创作童诗,语言表达能
看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要看其是否将课标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最终落实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前段时间,我们集中听完一轮我校一至五年级的语文课,感到无比欣慰,因为大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上做到了这一点。现仅以二年级《葡萄沟》课堂教学片断作为范例说说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应该说,这是一堂较好体现新课标精神的课例,具有很强的方向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 整体把握  片断一:  师:我们上节课已初读了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此可见,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情动于中”方能“形于言”。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显然违背了作文教学之道。文章作为一种情感的载体,教学中惟有适度合理地进行情感渗入,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提高写作能力。那么如何让真情在作文教学中流淌,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把阅读教学看成对话过程,是对传统阅读教学观念的冲击和改造。那么,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使对话行之有效,让课堂生命焕发活力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人格平等和教学民主是对话教学的前提。教师要放下自己的师道威严,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进行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对话。要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