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xu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本是愉悦性情、陶冶情操的一项高级思维活动,可在教学中每每不尽人意。有些学生对作文总是敷衍了事、兴味索然,将其当成“苦差事”,一见作文就愁,动起笔来搜肠刮肚、无所适从,写出来的作文空话连篇、无病呻吟。有些学生甚至患有作文恐惧症,诅咒作文是“百慕大”。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其结症在于学生对作文缺少自发能动的写作兴趣。
  事实上,若教师点拨得当、引导得法,我们的作文教学完全会呈现出学生喜爱作文,面对作文成竹在胸、妙笔生花的喜人景象。
  一、 满足情感需求诱发作文兴趣
  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经认为,对“学”的方面研究不够,“教”的方面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中学生常常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写作很难跳出“自我”的圈子。成功的习作都是学生写自己比较熟悉而感兴趣的东西。那么教师就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多给他们创造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充分激发其作文的主动性。
  在中学阶段,学生是不准闯进伊甸园的。尽管学校为此采取了一些“堵”的措施,但他们毕竟处在一个敏感好奇的年龄,常常受言情小说的影响,有时为了一个莫名的微笑,可能就开始了对所谓“爱”的追求。曾经有一个老师命了这样一个题:《我理想中的情人》。其结果,这次作文比任何一次都成功,多数学生浮想联翩、才思敏捷、挥洒自如。我们姑且不论该题目是否“出界”,但就引导学生写感兴趣事物而言无疑是成功的。正如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的有效的作用。”
  由此,如果我们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启发和刺激每个学生各自的最佳触发点,学生就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那么“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学生就会在作文中获得一种自我实现的满足。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 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 可见,找准作文教学的最佳入口处,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唤起学生作文兴趣的关键所在。
  二、 寻找源头活水激发作文动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作文素材库的信息储存充足,选材才会信手拈来。因此,丰富感知、扩大信息量是学生习作的不竭源泉。
  如何寻找源头活水?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言以蔽之:博览群书。学生要通过大量的课内外阅读,准确把握中外名家在作品中渗透的情感信息,充分利用作品的语境、意境,直觉地激起感官愉悦,得情而忘言,对作品产生浓厚兴趣和情感共鸣效应。从而有意识地将获得的情感信息内化后储存于大脑。同时,教师应指导和督促学生做一些抄录收集工作——“资料卡片”、“材料手册”、“”报刊剪辑“等,就像作家秦牧说的建立书面材料仓库。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质不分正反,类不分点面,多多收集材料。
   “读书好比蜂采花,写作才能酿成蜜”。当学生积累的信息达到一定量时,就会抑制不住“我想写”的激情,产生跃跃欲试、不吐不快的心理,就想把采集的各种情感信息之“花”加工成“蜜”——写成优美的文章。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领会范文精髓,有意识地借鉴其高超的艺术手法和精妙的构思“为我所用”。此外,我们还要启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发散思维,沿着纵向、横向、反向等全方位思维轨迹尽情驰骋想象:或触景生情,或缘事发感,或因情写景……
  学生多思考,就会刺激智力的觉醒,觉醒就会产生内驱力。只有产生了内驱力,才能写出有自己特色的、出彩的文章。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心境下,感受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教师应给学生以更大的写作空间,让他们在丰富的想象中捕捉美感,并把它定格在作文里。
  三、 优化训练手段保持作文引力
  作文的特点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尽管作文教学中的序列训练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没有显著的效用。因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从整体上的,单调地重复同一刺激物(如在一个程式上重复多次的所谓强化训练),学生的内驱力在自我满足中就会受到抑制。而学生对新事物总是充满着浓厚的兴趣。所以,要使学生对写作形成长期的、积极的“定势”,教师就必不可少地要随时创造出新鲜的教学“磁场”。
  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了解新事物、新信息、新精神,启发学生到现实生活中挖掘和捕捉新的思想,抒发新的情感。我们可在作文训练的内容上大胆改革、锐意求新。诸如:审题训练,立意训练,结构训练,语言训练;改写、缩写、扩写、续写。命题可打破旧框框,或命一半,或只规定范围,或题目由学生自拟,或一题多体。还可指导学生写“生活素描”,写鉴赏性的文章。
  其次就形式而言,要以教改新观念突破作文设计和指导的旧格局、旧模式,要求新、求异、求活、求精,做到题型新颖、题面灵活、信息充足、富有启发性。
  大千世界,色彩缤纷,表现的对象变幻莫测,蓝天白云、皓月繁星、奇花异卉、青山绿水,真可谓仪态万方。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哪会千篇一律呢?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电视小品等等都可在训练之列,或歌或颂、或咏或叹,“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对于作文批改和讲评也可千姿百态。对一个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一点灵感的闪光,一个精彩的比喻,一个不同寻常的构思等成功点都要及时奖掖。这样,学生就能从中体念到作文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我能写好作文”的强烈信心,激发出写作的满腔热情与无穷活力。
  当然,新的训练内容应该是系统的和有深度的。“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也就是兴趣的重要源泉之一。”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教学的激励功能,潜移默化、循循善诱,寓教于新、寓教于乐,使学生如坐春风中,“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这样,学生就会逐步喜欢作文、爱好作文,习作达到熟能生巧、巧能生华、华能生美、美不胜收的境界,提升到“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的新高度。
其他文献
越冬性的进化А.Ф.шулынлин(1975)从现代普通小麦起源的角度探讨了越冬性的进化问题,认为小麦越冬性是自然进化和人类创造性活动的结果。在原始的小麦起源中心——
植物内生菌根虽然很早就被发现(Frank1891和Janse 1897),但它与植物的关系,特别是与粮食作物的关系研究得很少.在作物栽培中,根系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根系形成共生体的菌根有根
苏永地,1997年7月调入非洲 1/2/4项目勘探部,从事勘探部署和井位设计工作。现任非洲1/2/4 项目副总地质师,大尼罗石油作业公司勘探部主任、地球物理师,从事构造研究,圈闭评价,井
手表制造商西铁城精密(广州)有限公司宣布关闭;日本松下公司表示将从中国撤出两条彩电生产线;微软决定逐步关停原诺基亚在华两家手机生产线……2015年以来,一些外资企业撤出
上市公司造假伎俩 伎俩一:为达到直接融资目的,包装利润上市,如红光实业和东方锅炉欺诈上市的违规行为。 伎俩二:配股前操纵净利润,如福建三农、襄阳轴承、燃气股份三家公司
学习兴趣是诸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激发学习兴趣是教养非智力因素的核心问题。实践告诉我们,它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直接关系。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事物,并参与该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有一个产生、发展和巩固的过程。由于教学内容抽象,形式枯燥,逻辑推理严谨,使普通中学的好多学生感到乏味、厌倦,甚至有的一进校就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邓小平同志生前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是教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灵魂的塑造者。师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素质教育的成败。教师要把学生塑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教师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在对学生起着熏陶和感染作用。因此,人民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是培养人的
我校是市直普通高中,生源较差。高中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基础课,教学方法的不同,会获得不同的教学效果。而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常常感到抽象、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以致削弱学生的求知欲,阻碍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化学课堂教学效果,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带来认知和理解能力的缺陷。因此,教学中我应用目标教学法,并积极转变学困生,旨在全面提高学生化学综合素养。  一、目标教学  (一)教学
泰安市泰山奇石收藏家赵光星是一位财务审计工作者。然而,他对泰山石有着解不开的情缘,在他的生命里仿佛泰山石就是他的个性,他的兴趣,他的追求。泰山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头
“生本教育”是与传统的“师本教育”相对应的新型教育理念,它从学生这一生命实体的基本意义出发,“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培养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独立性。小学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最贴近“生本教育”目的的科目之一。下面就我对生本的理解和自己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与做法。  一、让生本数学课堂成为孩子们快乐学习的天堂  传统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