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ping6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现代化教学设备已经进入课堂,教学中借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被广泛地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使语文课堂教学显得活泼、轻松,教学效果好,从而深受学生的欢迎。语文的文本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地把多媒体运用到语文课堂中,使学生更易于学习,加深理解课文,增大语文课的信息量,拓宽学习天地,降低学习难度。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课堂;活力
  传统的教学领域由于信息技术的灵活应用,正出现令人振奋的崭新局面,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这种集文本、图形、影像、动画、视频、声响、音乐等多种信息符号于一体的功能,以及灵活快速地综合处理和控制信息的特点,更显示出现代高科技应用于教学领域的强大优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正确地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由此可见,多媒体进入课堂无疑会给语文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下面就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巧用多媒体促进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若能在课堂教学伊始便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堂课便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例如,我在上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山村的早晨》时,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声中欣赏山村早晨的美丽景色,配以课文录音,柔美的画面与课文朗读的同步效果,把学生带入了“迷人的旅行”中,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借此提问:“同学们,山村的早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孩子们都抢着说:“山村的早晨真美”“山村早晨的景色美得让我陶醉”。学生的心中深深地印下了山村的晨景烙印,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顺势导入新课:“是呀,山村的早晨实在太美了,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美好一天的开始,是人精力最充沛的时候。人们喜欢早晨,画家描绘早晨,诗人赞美早晨……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山村早晨的诗歌。” 由此,他们的兴趣被激起,导出了课题《山村的早晨》,成功地点燃了学生学习新课文,阅读新课文的欲望和热情。
  二、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多媒体可以把声、色、像统一起来,达到三维立体,图像并茂的效果。因此,语文课堂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图画可以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
  在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一文教学中,我通过制作动画课件演示,再现乌鸦想办法喝到瓶中水的情景。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同时配上有感情的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样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远的拉近,把虚的变实,把难的变易,从而突破难点,使难点在生动有趣的气氛中迎刃而解,难点解决了,教学也水到渠成了。
  三、调节情绪,集中注意力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而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形象性、趣味性和交互性,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做到数形结合,声情并茂,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即调节了学生的情绪,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如在语文S版《孔子学琴》一课的教学中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教师播放一些關于孔子的故事的影片在学习课文前放给学生看,让学生对孔子的形象和为人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再在学生自学生字词,然后观看孔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学琴的画面,学生为之感动,并从心底想学习课文从而进一步了解孔子的学习精神。从而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单调的文本变得富有情感,课堂气氛随内容而有序变化,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四、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由于篇幅有限,立体感不强,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如教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翠鸟》一文第三段“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射出去,叼起小雨,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为了让学生亲自看到翠鸟捕鱼的高超技术,我适时播放翠鸟飞快捕鱼的课件,很好地展现翠鸟的动态,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课文的词句、文段往往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在教学中从直观、形象的教法入手,有利于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发展形象思维。例如,在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电脑的图象、声音、动画,从表现形式上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妙。课堂上播放配乐朗读的音乐磁带。学生欣赏录像片段,在优美的旋律中真正目睹漓江的迷人景色,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积极性。这时讲授课文就水到渠成了,在课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句子的语言美,我亲自为学生进行了配乐朗读,效果异常的好。这要比平时“干读”滋润多了,学生也来了激情,纷纷要求一试身手。结果,这堂平时觉得没啥可教的课文就在这极富兴趣的气氛中完成了。因而,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今天,学生主动感悟词语,积累词语,表达思想,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都能得到同时发展。   五、配合练习,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生学到的语文知识,必须转化为运用能力。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练习、提高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学习情绪高涨的时候,根据教学要求设计的针对性练笔才能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课堂上,我们可以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听说读写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用计算机制作课件,通过多媒体展示,能使学生很快进入问题的思考,加快了课堂教学进程,增加了练习容量。同时,也能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保持其良好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例如,教学《山村的早晨》之后,我把学生引入到举一反三的迁移情境中,通过多媒体让学生随着音乐再次走进山村的早晨画面中,边听边想象还有谁会走进画里来?适时引导提问:“同学们,大自然这个多才的画家为我们描绘的水墨丹青仅仅是作者所写的这些内容吗?你能否展开想象,把你想象到的情景用你手中的笔把它画下来,或者仿照课文用诗句表达出来?”由于人人参与,你构思一点,我画一点,很快一幅幅山村早晨的风景图展现在我们面前,一句句美妙的诗句出自我们班的小诗人口中,既有对文本的理解运用,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智慧闪烁,亮点纷呈。这样的教学设计从学生学习基础、生活经验的实际出发,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读、画、说、写等实践活动,适应学生的需求,再次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六、营造氛围,以境导情
  一篇文章离开了情和境,知识只能是处于游离状态的“散沙”,能力训练只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情感教育更是无从谈起。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凭借教材,顺应学生心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例如,在教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老人与海鸥》一课时,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是要带领学生能入情入境体会人鸥间真挚的情感,以品味情感为主线。海鸥送老人是文章的高潮部分,这里,如果做太多的讲解则很容易使文章变得支离破碎,学生也很难入情入境地感悟海鸥的情感。因此,我努力营造一个氛围,使学生能深入海鸥的内心世界,体会海鸥的悲。一开始,我就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哀怨的音乐定下了主基调,再由我范读,把海鸥悲伤难过的氛围烘托出来,学生一下子就能走进海鸥内心,感受到老人的离去,让它们感到无尽的悲伤。此时我出示描写海鸥举动的句子,问:海鸥翻飞盘旋,连鸣带叫,它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它们的心情怎样?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伤心之情。接着逐句体会海鸥的情绪越来越悲,越来越激动,相机指导读好,我觉得学生都能很快进入状态。这时,课件播放海鸥鸣叫的声音,让学生说说海鸥们在说些什么?遗像中的老人又会对海鸥们说些什么呢?用情挖掘,水到渠成。伴随着情绪起伏的学习,能有效的内化到学生自己的经验系统之中。巧妙运用多媒体,控制与引导好学生的情绪变化,方能成功营造课堂气氛,娴熟地駕驭课堂。
  七、补充资料,拓宽视野
  网上丰富详实的声像图文资料,是语文教学取之不竭的源泉。特级教师洪宗礼老师曾说过一段话,读来感触良多。他说:“四十五分钟的一堂课,时间是有限的;五十平方米的课堂,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只要有广博的知识,有扎实的基本功,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就可以在有限的时空里,发挥学生无限的思考力和创造力。”而如今这些想法都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得以实现。多媒体的运用,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丰富了传统的教学内容,使课堂信息容量、知识容量加大,且能通过各种媒介手段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在愉快的气氛中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多媒体使教材“活”起来,真正让语文教学实现“小课本,大课堂”。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知识的整合、拓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语文的整体素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
  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脑课件引入一些补充材料,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探究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网上丰富翔实的声像图文资料,是小语教学取之不竭的源泉。如在学习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的《走进丽江》之后,学生对丽江美丽而神奇的风光赞叹不已,恨不得马上能到丽江游览一番。我见学生意犹未尽,便适时从网上调出相关资料,作知识拓展。让学生欣赏丽江迷人的景观录像,使学生在录像中对云南丽江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总之,语文教学中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能化“静”为“动”,声、色、画、乐、视集为一体,有利于创造教学的愉悦环境,增强教学信息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视野,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抽象的的事物,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内容,使语文教学得以优化。所以说巧妙地把多媒体运用到语文课堂中,能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给语文课堂增添了绚丽的色彩,真正的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使语文教学向着更高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S]
  [2] 《小学语文课程新探》。
  [3] 刘志远《巧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2008年7月30日,全国新课程教师远程研修。
  [4] 《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李水莲,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新世纪,创新能力将作为衡量人才的核心标志,教育工作者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展教学活动,研究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对于新时代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本文以创造性思维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教学环境下,教与学的特点,初步构建了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中,运用多媒体加以辅助的教学模式。事实表明,多媒体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技术的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要在实践中切实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各种能力,首先要明确信息技术能力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其次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三信息技术教学本身就具备较
期刊
阅读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如学生初读课文时的自读感悟,熟读之后的领悟感知,以及深入理解之后的诵读表达。在教学一篇精读课文的时候,如果能够把握好这三个不同的读,将会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的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因此我们教师在注重点拨、指导的同时,更要多给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去感知体味,然后再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那如何处理好精读课文中自读感知
期刊
【摘 要】作者在实践中探索,在系统阐述回归分析概念基础上,以高中数学《选修1-2》教材,以女大学生身高與体重关系、红铃虫产卵数与温度关系为案例,建立回归模型,详细介绍了用Excel 解决一元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问题的操作步骤;并结合教学实践,为促进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探索及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发展提供了良好范例。  【关键字】回归分析;回归直线方程;残差;贡献率;高中生研究性学习
期刊
现在职校的学生大部分学习自觉性较差,要想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的习惯是很不容易的。因而,要在每一节课下来,都能让学生吸收到不同程度的新“养份”,使他们真切地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充实,不断的进步,才能引起他们对每节课的兴趣,的确需要我们费心思考。尤其是农学专业课,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践操作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功夫下在备课上,让备课“活”起来  课上一分钟,课下十日功。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期刊
语言来源于生活,语文当然也源自于生活,生活中有着丰富的语文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由此看来我们应该树立生活语文的“大语文观”的教育理念,让语文课堂学习的触角延伸至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把课堂置于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告诉我们:语文教
期刊
【摘 要】群众文化是人类生存的社会现象。新时期的群众文化具有广泛性、普及性,又拥有开放、开阔的胸怀,越来越显示它的社会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群众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新风  群众文化是人类生存的社会现象。新时期的群众文化具有广泛性、普及性,又拥有开放、开阔的胸怀,越来越显示它的社会价值和作用。社区秧歌队、广场文化节、日渐打响的红色旅游……近年来,临沂市群众文化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一个发展面向
期刊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和深入,“教师即课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师业务档案建立成为学校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关系到学校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  一、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完善教师科学评价机制。  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研究者、反思者,教师的业务档案以其详实、生动和原生态的信息优势见证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我校的教师业务档案注重多元参与和多样化,包
期刊
目前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起步阶段,班主任——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和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  一、班主任承擔心理健教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心理处于健康正常状态,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这是因为:个体心理只有处于正常健康状态才易于顺应社会,倾向于与社会保持一致,接受社会的各种要求包括道
期刊
【摘 要】基层群众文化在时代的呼唤中脱颖而出,走上前台,成为中国两个文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是文化的家园和坚实大地,是搏动着原始生命、洋溢着生活气息的田野风景。尽管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它一直受到忽视和抑制,甚至处于“亚文化”状态,但在多年积累与发展的基础上,一直处于边缘的群众文化活动正发生着迁动,重归它在文化谱系中应有的位置。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新突破已成为本世纪初的一大文化景观。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