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情起 心随音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认为,“文学是音乐之母”。而德国哲学家尼采也说过:“如果没有音乐,生活就是一个错误。”在幼儿园里,文学作品越来越多地和音乐发生有机的联系,这种联系不是简单的拼合和相加,而是一种有机的融合和相互的补充,其共性在于情感。幼儿文学作品,叩响幼儿音乐之门!幼儿音乐活动,奏响幼儿文学作品新篇章!只有准确地把握好文学和音乐的共同之处,才能将他们完美地结合,实现“文以情起,心随音动”的融合。
  《纲要》中说:“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音乐,作为幼儿艺术教育的实施途径,它具备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在幼儿园里,音乐活动和幼儿文学活动已是孩子接触较多的艺术形式,情感则是两者的共同之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文学作品越来越多地和音乐发生有机的联系,这种联系,并不是简单的拼合和相加,而是一种有机的融合和相互的补充。
  一、幼儿文学作品,叩响幼儿音乐之门
  1、利用文学作品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内容和结构。在日常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单纯地进行音乐欣赏比较抽象,绝大多数的教师为了能让幼儿去了解音乐,都会借助一个个精彩的幼儿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诗歌、儿歌等,以其具体的形象、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鲜明的朗诵节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感知通道来对音乐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2、挖掘文学作品与音乐节奏的共性。幼儿由于年龄小,他们对节奏的感受、理解和表现的能力较弱。幼儿文学作品中的象声词能够简单、直接地体现出节奏 .在小班打击乐《大马大马告诉你》活动中,幼儿单声部演奏时还好,但如果在每句结尾时加上另一种乐器如大鼓、铃鼓等时,孩子就会不知所措,不知从何时进入。于是我们便创编了简单的儿歌,引导幼儿运用边念儿歌边演奏的方法,帮助他们掌握节奏,分辨声部的位置。如可以让孩子念儿歌“大马、大马、告诉你,快——快——跑!大马、大马、快加油,驾——驾——驾! 大马、大马、快快跑,拿——第——一!大马、大马、告诉你,我——爱——你!”,对应的节奏是“ XX XX| XX X | X - | X - | X - |”结合儿歌的节奏后,孩子很容易的就分清了自己声部所在的位置,大鼓等乐器也能准确的在每句的后半句时加上。结果,无论是单声部演奏,还是分声部合奏,都非常的和谐。
  另外,故事中角色的特征也能帮助幼儿找到合适的节奏和乐器。如在音乐《小白兔和大黑熊》的活动中,幼儿在理解了大黑熊笨重、慢吞吞,而小兔子机灵、活泼的角色特点后,他们选择乐器、创编节奏显得很轻松。大家一致认为用大鼓、铃鼓表现大黑熊走路的样子,用圆舞板、碰铃表现小兔子走路的样子,然后再交换演奏,在体验了不同节奏的同时,对角色的特点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二、幼儿音乐活动,奏响幼儿文学作品新篇章
  1、音乐作为幼儿文学作品的背景。按照艺术心理学的解释,所谓艺术品就是一种有意境的形式。然而,文学作品和音乐两者,让幼儿以单一的形式去把握它们都是略显吃力的,因为单一的形式对幼儿来说,需要具备的艺术能力过高,幼儿往往无法通过一种艺术形式真正体验艺术本身的魅力、意境。所以,我们可以将文学作品、音乐二者有机结合,准确把握音乐和文学的共同之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让幼儿尝试文学作品的创编。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我们通常会借助文学作品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同时,我们也鼓励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再进行大胆地想象,根据音乐续编故事,让幼儿以喜欢的方式进一步体验音乐,培养自主欣赏音乐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在幼儿充分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整体风格和结构后,为幼儿提供创编活动。幼儿故事创编并不是没有依据的空洞编造,它必须建立在对音乐充分感受的基础上,根据音乐的风格来想象音乐中的故事。如在《挪威舞曲》的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在与幼儿共同欣赏这首乐曲后,通过“小精灵的故事”帮助幼儿感受了曲子ABA的结构。幼儿对乐曲的理解和表现,为幼儿有的放矢地创编故事提供了基础。在创编的过程中,教师抓住曲子A段舒缓、连贯的特点启发幼儿想象“树林里还会有谁?”有的想是兔子在跳,有的说鸭子在走,青蛙在唱歌等等。然后结合B段快速、紧张的音乐性质再引导幼儿想象“他们发生什么事情了?”有的幼儿说,他们在开联欢会,表演节目呢。有的说要下雨了,小动物们正在找地方躲雨,还有的说大灰狼来抓小兔了,小兔子正在逃跑呢等等。最后又回到音乐A段,教师则引导幼儿想像“最后怎样了呢?”就这样,教师结合音乐的旋律结构引导幼儿创编故事,生成了新的文学作品。同时,幼儿通过创编故事的形式更深入了解、欣赏了乐曲,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让音乐欣赏和文学作品真正共同促进和强化。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过:“如果没有音乐,生活就是一个错误。”音乐是最易于表达、激发情感的艺术,只有准确地把握文学和音乐的共同之处,才能将他们完美地结合,实现“文以情起,心随音动”的融合。
其他文献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品德和为人堪称“万世师表”。他的一生,始终进行着不懈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陶行知先生离开我们已半个世纪了,但他丰富而宝贵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教育事业仍有十分重要的启发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陶行知先生说:“要教职工向前进,向上进,非自己努力向前进,向上进不可。”“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对学生循循善诱的常用方法就是鼓励发问。而他采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诚信早已融入中华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文化基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经济的发展,诚信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其作为学校德育的基础地位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同。因此,如何建立学生的诚信意识、将诚信变为习惯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教师言传身教,渗透潜移默化  古人云:“言行可模可范者,人师也。”一个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当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积极地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是让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得到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数学作业批改是数学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否在作业中让学生接收到促进身心发展的信息,在作业中感受到老师浓浓的关怀和期待,是衡量这个环节工作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数学评语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意在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关注文本的内容,而且关注文本的构成形式,探究文章是如何写的,进而培养学生从写作的角度来解读文本的能力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的本领。对于低年级学生,我们又该如何开展“指向写话”的阅读教学,并且在读的过程中“润物无声”地进行“写”的渗透,为学生中高年段的写作能力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呢?对此,下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简要的论述。     一、吟中导
案例概述  一个星期四的上午,一节准备充分、应该上完的数学课,最终却未能完成预定目标。问题出在哪里?原来刚开始上课,就有一位小朋友举手向我告状,说他后面的同学推了他一下,接着又有几个举手说这个小朋友如何如何,开始时我耐心地听着,想马上解决就算了,谁知小手接二连三地举起来,结果在我意识到喊“停”的时候一节课已经过了三分之一。  还有一次,我刚吃完中饭回到办公室,就见好几个小朋友连接着跑来说教室里出事
幼儿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是为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一种全面培养和教育,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所决定。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的生活伴侣,又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过程,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  一、教师与儿童共同准备游戏、创设游戏环境,用游戏激发孩子的兴趣  属相是幼儿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一个有趣而又神秘的话题,因十二生肖的轮回和顺序,是孩子认识它有一定的难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充斥着乏味的提问、烦琐的内容分析,无效劳动耗费着大量的时间。表面上热热闹闹,课后冷静想想学生得到了什么,却往往难以说得清楚。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正确地引领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呢?在学生没有理解与体验时就进行纯技巧的朗读指导,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更谈不上让学生感受。因此,我们应始终追求那种无痕的教育
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注意对课的结尾进行设计,避免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恰当的结尾方法,能促使学生对每一堂美术课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感受美术的魅力。良好的结尾,往往能成就新的开始,期待中能迸发出新的创造。  一、找寻问题的源头  在一贯的美术教学中,我们都希望有一个完整的结束,但真正操作起来总是很“轻描淡写”。一般结尾都会呈现以下三个现状:  1、教师一边讲,一边带着
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发展”。解读《纲要》,不禁令人思考:我们处于美丽的江南,这里不仅有中国江南水乡美景、景致典雅的古代园林建筑,这里更有着历史悠久的民风民俗和文化传统。它产于自然,内容丰富多彩,民间艺术中的“神”、“气”、“韵”、等都构成了江南特有的文化特色和审美观,也都是丰富的环境教育素材,我
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小学综合实践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   社会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