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浮夸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ssskyfree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課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一直都非常注重朗读教学。于漪老师在著作中写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课文中无声的文字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变成有声的语言。语言或铿铿锵锵,如金属撞击声;或潺潺淙淙,如小河淌冰。伴随着悦耳的音响,课文中的思想、情感就会叩击学生的心灵,学生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学得愉快,学得有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知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往往无法体会文中角色的情感态度,只把朗读当成浮夸的表演,到最后教师教得累,学生学不会。这样的尴尬之境促使我对学生课堂朗读的有效性进行深入思考。
  一、培养意识,进入朗读
  (一)培养主体意识,提高主动性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的重要性学生都明白,但朗读的主动性学生都不太有。那怎样才能使孩子们从“要我读”变成“我要读”呢?角色意识很重要。只有确立学生的主体角色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引发学生对朗读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积极性。
  (二)培养角色意识,渐入文本
  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意思是写文章因“情”而造文,而读文章要“入情”。文本中每一个角色都是有感情的,尤其是一些童话性的课文更是如此。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夏夜多美》是一篇极富情趣的童话故事。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爱幻想,对于小动物又特别喜爱,特别有耐心。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我发现孩子们都知道掉进池塘的小蚂蚁很着急,可是他们就是读不出小蚂蚁的着急,最多也就是语速变快了。最后性格比较急躁的蒋同学大声对我喊:“蒋老师,我们就是读不出来。”我一听,赶紧变换引导策略,问孩子们:“假如你掉进了池塘,又不会游泳,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和我说。”孩子们一听我这样问,立刻就来了兴趣,一个个跃跃欲试。章同学说:“蒋老师,快救救我,我上不了岸啦!”程同学也来试一试,带着哭腔说:“蒋老师,我不小心掉进了池塘,快救救我,不然我就上不了岸啦!”我看到孩子们渐渐进入了佳境,连忙问道:“假如你是一只掉进池塘的小蚂蚁,你该怎么读?”不等我说开始,孩子们一齐着急地说:“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啦!”读完之后,之前一直读不出着急语气的蒋同学跟我说:“蒋老师,我知道了,如果是我上不了岸的话,我也会很着急,因为上不了岸的话我就会被淹死,所以我就很想有人来帮我,就像考试要结束了,我还没有做完的话我就很心急,着急和心急是差不多的。我知道小蚂蚁那个时候的心情是怎样的了,所以我觉得我读得更好了。”听完蒋同学的回答之后,我感触特别深,为什么在分角色朗读时有的学生读得比较好,有的学生读所有角色都是一个调,那是因为他们没有体会到角色的感情,也就无法真正读出角色特有的情感色彩。
  二、以身示范,体验朗读
  徐世英先生说:“朗读是跃出纸外赋予作品生命,使人感受,使人融贯、显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朗读对于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的意义不言而喻,但之前我一直重视孩子的分角色朗读和赛读,却忽视了教师的范读。
  (一)以读正音,渲染情绪
  于永正老先生说:“教师的范读胜过一切多媒体的朗读。”在上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称象》一课前,我在范读时在朗读官员的话时就会挺直腰板,压低声音进行朗读,在读到曹冲的话时,我的声调就会提高一点,并且表现出孩子活泼的感觉。没想到第二天课上,有许多小孩不仅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而且把我当时的神态动作都模仿得很像,也学会压低声音去装大人。一年级的孩子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教师预习前进行范读,可以让孩子们先入为主,避免出现更多的错音,也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渲染学生的情绪。
  (二)以声传情,体验情感
  学生预习后对于课文还是不太熟悉的,在深入了解学习课文时,教师的范读其实起到了一个指导作用。教师的范读通常是带有教师个人的情感体验以及人生态度的,因而通过教师的范读,孩子们能纠正字音并从中获得启发,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朗读水平有较大帮助。
  我们都知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循善诱,要让学生逐步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不同的朗读方法,体会人物情感,理解文章中心。而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因此,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反思自己、优化自己,让朗读告别浮夸,让有效的朗读真正走进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到角色的真情实感。
  参考文献:
  [1]陆彩萍.“角色意识”在朗讀训练中的作用[J].教研前沿,2013(12).
  [2]罗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6).
其他文献
有一个童话,在教育界广为流传:小鱼和小蝌蚪是一对好朋友,总是形影不离在池塘里快乐地游来游去。一天,小蝌蚪长大变成一只青蛙,离开了池塘,离开了他的朋友鱼。鱼无法理解:像鱼一样的蝌蚪怎么会长出脚?而且离开池塘、离开他。青蛙告诉他:“蛙和鱼是不同的,蛙就是蛙,鱼就是鱼。”经过一段日子,青蛙开心地回到池塘,告诉小鱼他看到另一个和池塘不同的、五彩缤纷的世界。小鱼听了之后很想去看看,忍不住努力往陆地上跳,结果
“学讲计划”的改革春风,吹进了沛县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这次教育改革的主题是:让学生“学进去,讲出来”,让我看到了苏北教育的希望和春天,我有幸也成了这次教改热潮中的“春的使者”。在半学期的摸索当中,我发现小组合作才是培养学生能说会讲的沃土,才是学讲计划的核心,而高质量的导学案,恰恰是小组合作顺利完成、学进去讲出来的前奏,只有把导学案导得恰到好处,才能让“学讲计划”这面大旗高高飘扬。为了让导学案演绎得更
教学内容:湘美版二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初步接触和了解“物以致用”的创新设计思想,懂得“变废为宝”的思想理念。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实践,感受材料的特性,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资源共享,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以发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变废为宝
摘 要:预习是上好课的重要一环,通过搜集资料、理清脉络、随文批注、摘抄积累,不仅能使学习事半功倍,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善疑、勤思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  关键词:阅读方法;自主学习;高效课堂  预习是在学习之初对文本自发的一种感知摸索、动脑探究、理解感悟的过程。预习不仅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我在以往任教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课前疏于预习,即使
摘 要:众所周知,3~6岁是幼儿掌握语言的关键时期,而且这一时期也是幼儿教育特殊的“游戏”时期,由此在组织幼儿语言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不妨从游戏入手,以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能在主动参与中获得大量的语言知识,并实现灵活运用。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大班语言教学;游戏手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都明确指出,幼儿园活动的开展需要以游戏为基础,开展
摘 要:为了提升小学的教学质量,多媒体辅助教学逐渐被应用于其中。多媒体的应用促使教学情境非常有利于小学生学习,并且取得了一些传统教学达不到的效果,因此多媒体在教学中被定义为“有用”,但是,教师怎样将这种“有用”转化为“有效”呢?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探索  运用计算机解决数据处理中的一些复杂的运算问题,相比较于传统的教学,即通过思维、表象和想象领会的数学内容,多媒体的辅助更能够进行直观的表
摘 要: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对小学生来讲数学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可视化”将思维发展有声化,从多种感官对小学生进行刺激,激活他们的思维,要将书本上静止的图文信息视听化,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数学中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数学中抽象的思维模式化,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容,在知识转化的过程
英语是一门语言性学科,需要不断地进行听、说训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十分强调情境的创设,继而在情境中强化听、说训练。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应懂得如何在有限的環境里创设无限的情境空间,把课堂创设成一个和谐自由的交流空间。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往往以Free talk导入,然而要真正把这一环节运用得当,并能取得预期效果,需要教师的智慧劳动。  【命名】“每天五分钟”  【核心理念】  “新课程、新理念、新策略”
摘 要:这是一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信息化为教学内容与方式带来复杂庞大的变革,针对不同差异的学生也正在起着它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新形势下更加有利于教师摸索找寻新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素养;后进生  何谓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学校作为一个整体,包含了后进生这一群体,全面的、素质化的教育的
摘 要:导入新课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基础。导课如果新颖、有趣则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在处理好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同时还要在导课上下工夫。将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来谈谈小学数学的导课技巧。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课;技巧  一、导向新知支撑点  任何一本教材的教学内容都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因此,教師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