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文口试的特点及启示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ki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加坡的双语制度成功地架起了新加坡与其他国家沟通的桥梁,同时也保留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新加坡政府规定,英语是新加坡的共通语言,第二语言是各民族的母语,即华族的华语、巫族的马来语、印族的淡米尔语。新加坡的小学生除了用英语修读大多数科目外,每天还要花一定时间学习各自的母语。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母语的口语能力测试。以下着重介绍新加坡华文口试的特点。
  
  一、华文考试的总体设计及口试的地位
  新加坡与我国每学年分春秋两个学期的学校制度不一样,他们每个学年有四个学段(相当于我国的“学期”),每个学段结束前都有考试。就华文而言,第一和第三学段结束时,主要考基础知识;第二和第四学段结束时,除了考基础知识外,还要考写作、口试和听力。即每半年均要安排一次听、说、读、写统测,保证每半年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一个全面的评价,以便准确把握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状况,改进华文教学。
  新加坡听、说、读、写测试的结构比例如下:
  
  会听会说,是与人打交道的首要条件。新加坡作为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尤其重视人与人的口语交流。该国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中学,不论英语还是母语,都有听力与口语的测试。在小学阶段,虽然“听”和“说”在考试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不是最大,但是,能够把它们单列为考试项目,而且年级越高,所占比例越大:小学一至二年级的口试占语文总分的10%;三至四年级增加到20%(其中朗读短文和看图说话各占一半);五至六年级增加会话,口试成绩占总分的25%,超过了20%的写作比例,足见新加坡教育对培养孩子口语能力的重视。
  
  二、新加坡华文口试的特点
  1.口试的形式强调用“口”来试
  新加坡小学华文的口试要求严格,组织非常严谨(后文详谈),他们强调在真实的生活交际情境中进行考试,规定不能用笔来作答口试题,要真实地考查学生用“口”来朗读、说话与交流的能力。
  2.口试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情境
  新加坡的口试主要涉及朗读、说话和会话(相当于我国的“口语交际”)三个部分。
  除毕业考试外,新加坡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大多数朗读口试都由学校老师自己出题。出题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编写或改写一篇短文,以供朗读考试用,其内容贴近生活,具有教育意义及生活情趣。例如,以“母爱”、“互助”为主题的小故事,表现人物聪明才智的小笑话,反映社会现象的小片段等等。
  说话和会话方面的口试题,也大多由老师自己寻找生活话题或提供图画,也有老师自己画图的。其主题通常是某个具体的生活场景,如:在巴刹里(“巴刹”即市场)、在公园、在学校等。年级不同,难度也不一样:一、二年级的看图说话一般有两三组人物,学生只要说清楚什么时候、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就可以了;到了高年级,图画中的人物组就比较多,学生说完图画内容后还要与老师交谈,说出自己对画中人物行为的看法。如果学生在考场会话有困难,主考教师可根据出题老师之前规定的“主考老师提示”给予某些问题指引,引导孩子进入实际生活场景中去说话与会话。
  3.口试的评价标准全国统一,详细且便于操作
  新加坡口试的评分标准是全国统一的,对朗读短文、看图说话和会话的评分都量化得非常详细,方便主考教师评价时准确评分。例如,对于比较简单的朗读测试,从下表中就足见其评价标准之详细。
  
  
  4.口试组织十分严谨
  就是学校平时的口试,新加坡也组织得相当严谨。口试虽然由学校的各年级老师交换进行,每个学校口试的时间也可以不一样,但是各学校每个年级的口试规定必须在同一天进行。由于学生多,所以要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两场的考题是不能相同的,因此,出题的老师要准备两份试卷,即试卷A和试卷B。
  为了既有序又公正,学校考试组在考试几周前就安排好主考老师,但考试题目、主考老师指引、评分标准以及全年级学生名册等,只有等到了口试前半小时主考老师才领到。考试那天,各班照常上课,学校有专门的老师负责安排各班学生口试。每个学生来到主考老师面前,先要报告自己的班级、姓名。主考老师找到考生的名字并确认以后就开始引导学生考试。为了防止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哪个学生到哪位老师面前口试都是随机的,每个老师只能考到全年级各个班的几个学生。这样做,虽然麻烦一点,但是各班的成绩就更合理一些。考试完毕,主考老师把记录了学生口试成绩的名册表交给科主任,相关教师再把分数转录到学生各科成绩记录簿的“口试”一项中。
  新加坡毕业考试中的华文口试就更严格了。口试时间全国统一,由教育部安排各校老师交换口试。教育部会提前一两个月用书面信函通知每位监考老师,规定什么时间去哪所学校、考多少位考生。考前大约两三周,还会组织参加监考的老师分批去教育部进行考前培训,学习相关的考试程序,并根据录音,尝试给好、中、差的考生评分。毕业考试是由两位老师同时主试一位考生,取两位老师分数的平均值,并输入电脑。
  
  三、新加坡华文口试对我国口语交际评价的启示
  仅一个不占最大比例的口试,新加坡人就做得如此认真、如此到位,他们对教育工作的认真求实态度令人钦佩,难怪新加坡的教育成就为亚洲乃至世界称道。我国内地的口语交际教学评价,固然有难以把握的复杂因素,但是也存在部分学校的教师怕麻烦而随便应付的情况;由于缺乏科学严谨的态度,使口语交际评价往往成为了“成绩不公平合理”的嫌疑对象;由于是“成绩不公平合理”的嫌疑对象,口语交际便很难进入语文的实质性评价范围。要摆脱目前口语交际评价的尴尬境地,我们首先要学习新加坡人对教育的认真态度、对口试的求实精神。
  其次,解决了态度问题后,就要认真研究口语交际评价的组织办法,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更便于操作。就测试方式来看,就可以考虑交叉评价、两人评价取平均分等做法。从2006年开始,我国复旦大学等自主招生考试的高等学校就把现场口语交际评价分纳入了录取分数中。由于组织合理、评价科学,得到社会的好评,这说明我们的口语交际评价也能做到科学合理。
  第三,口语交际评价应该用“口”来试,那种以“笔”答代“口”试的口语交际评价方向不可取。由于口语交际现场评价很麻烦,于是有人尝试以“笔”答代“口”试的办法。新加坡的做法给予我们启示:口语交际应该用“口”来交际。虽然我们通过笔答的形式可以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知识,但是很难考查学生实际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技能,只懂得知识是肯定不够的,就像学游泳,无论知道多少游泳知识但没有具体的下水实践,是永远不会游泳的。因此,以“笔”答代“口”试的方式容易误导口语交际的评价方向,导致学生轻视实际交际能力的训练,这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注:徐莉是重庆市九龙坡区实验一小的教师,现奉中国政府之命赴新加坡担任万慈学校的华文支教教师)
其他文献
对规模化兔场提高仔兔成活率的技术措施进行了介绍。
教师不可能人人都是思想家,但应该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人各有一性,不可疆人以同于己,不可疆己以同于人。有所同必有所不同。”(清·焦循曾)课堂教学范式所追求的境界
为了改变学生作文缺乏创造性的局面,我在作文教学中开展了合作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写出多彩的文章。下面就此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让学生在准备材料时学会合作    目前,新的作文评价观强调对学生写作准备过程的评价。在学生写作前,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等多种途径,搜集、整理生活素材,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让他们轻松、愉快地进入写作的最佳状态。   
因为对萌发生机的课堂向往,因为对游戏教学的追求,2008年8月,我结束了为期十年的教研员工作,重返课堂,带着课题开始了崭新的课堂实践。从教研员做回老师、从书桌走回课堂、从总是
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教师对文本的把握,对整个课堂教学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认真解读文本内容,挖掘文本的思想、情感等,注重方法与策略,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真正引领学生进入文本。    一、“瘦”读文本,掌握大意  这里的“瘦”,并不是指“皮包骨头”,没有神采,而是浓缩,能大致熟悉、感知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1.由题入手  题目对于文章,如同眼睛对于人。眼睛能透露出人的灵性,
教育心理学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能否有能力组织和执行某种特定行为的判断,其关注的焦点在于个体的自信力在具体活动中的表现程度。一般来说,自我效能感强的个体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就高,其达成的效果也更加优化。联系到刚刚接触到作文的小学生,他们对作文往往心中没有底气,即自我效能感很低,一怕作文写不好,二怕作文写不长,不敢写、不愿写也不会写。因此,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从培养学生作文自我效能感出发,引导学
长久以来,中华文明把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作为社会公正、公平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举措,由此实现社会各阶层的纵向流动。笔者认为,目前在我国的教育理论界,关于我国基础教育以及高等学校
对猪口蹄疫的病因、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在任何社会,青年都是最富有活力,最富有创造性的群体;同时也是最具成长性,处于由弱到强发展进程中的新生力量。青年的成长成才,尤其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呵护。正如古人云,地薄者大木不
汉字将文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汉字书写的美学价值得到了超越国界和超越汉字使用范围的承认。写字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写字技能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