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上语言的“味道”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x_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好的语言,能营造好的上课氛围。要有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对方,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要促进良好的学习氛围,要有诗意的教学,激起学生的情感升华。
  一、 语言的幽默
  身为教师如果脱离了课堂,脱离了学生,可能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了。上个星期我在上课,有位同学临近下课大呼一声:“老师,上课太辛苦了,我的胳膊都酸了。”我回答说:“是吗?看不出来啊,你练就了好本领啊,学习是用胳膊的啊。”全班狂笑。他接着说:“那老师用什么啊?”“大脑”,全班大笑不已。回到办公室,心想:上课时死气沉沉,开玩笑的时候怎么都很活跃,是什么原因呢?
  再有一例,名师于漪老师教《拿来主义》时,讲到“放火烧光”的第二种人时说:“嗳!算是保全了自己的清白,‘左’得可爱!”这种时空错位,以今说“古”的讲法引得学生会心的大笑,从而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知识容量。它将课文中“不管三七二十一”,“放火烧光”的“昏蛋”与文革的“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昏蛋”一并刺了,给了极左的人当头一棒。正如别林斯基所言:“准确的和使人畏惧的幽默,对一切卑鄙可笑的东西来说都是当头一棒。”精巧风趣
  的幽默艺术,将语言点化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课堂上的幽默趣味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课堂气氛,让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也能让学生习得知识。
  所以,课堂上的语言幽默是“润滑剂”。 老师语言的幽默,会引导学生不拘一格的表达,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起来,轻轻松松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所想!那时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会增强。
  二、 语言的尊重
  教师经常以家长式的尊严处理师生关系,没有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体看待,常有意无意地侵犯学生的个人权利,为学生筹划一切,越俎代庖,包办代替。还有人认为教师要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就必须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因此经常 “千金难买一笑”,给人一种冷若冰霜、望而生畏的感觉,以此来换得学生的敬畏和尊重。
  在如今的新时代,这样的师生关系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课改的进程。学生尊重老师固然是应该的,而且是必要的,但我们教育工作者没有必要整天板着面孔给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校长提出来一个观点:当早上老师见到学生的时候,要先和学生打招呼,先说早上好。两周以来的结果表明:效果显著!有不是我班上的学生和我主动打招呼了。这是因为学生觉得老师不再像以前了,老师也会主动的打招呼,学生得到了尊重。教师在平时要学会用赏识的目光观察学生,热情地与学生对话,尽量用鼓励的话语评价学生,对他们言语上尊重。课堂上,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听不到“你又错了!”“你真笨!”等伤及学生心灵的话语,多的是“你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勇气!”“你的想法可能会给我们一点启示。”等鼓励性的语言。教师从学生一点点可取的地方说起,即使批评也是相当委婉。
  这样教学中存在的师生关系也就变成了朋友的关系,言语上的平等尊重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了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三、 语言的诗意
  上学期,听到一节《春夜喜雨》的公开课。这是一篇满贮诗意的散文。听那位老师的课,如同漫步在诗意盎然的春天,花木峥嵘,细雨和风。诗意的开头,上课之初,老师给同学们设置了情境,继而一幅幅生机勃勃的诗意画面在我们的脑海中一一浮现,他自己也描写了一段话和学生交流。
  他的课上,没有美轮美奂的课件,甚至没有时下常见的公开课上对于精妙绝伦的震撼效果的刻意追求,但却依然美好温润。他的课,简单中透着深厚、朴实中蕴含诗意,真是于质朴中见精彩!关键在于他的语言!孩子们想象的空间一点点打开放大,对文字的品味力也越来越敏感独到。尤其是最后一个部分以“春雨”为题的即兴创作,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几乎每个孩子都展现了自己的作品。那一刻,我深深被触动了。孩子们诗意的表达、真挚的情感、真诚质朴的倾诉,无疑是对这堂课最好的回应。
  长此以往,孩子们氤氲在美好灵动的诗意氛围中,他们的生命状态将会是多么的丰富而美好啊。因此,诗意的语言决定着引导、渗透、感召的力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语言应饱含教师对学生的深厚情感,言之有度,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只有当孩子能动用自己的想象和情感,感受到教师语言的气息和温度时,才能产生和谐美妙的共振。
  总而言之,教师上课离不开语言的表达,教师语言的表达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语言要幽默风趣,充满爱意和诗意,把自己的知识传达到学生内心,才能轻松地完成教学的任务,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课堂更加的生动出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妙桥中学(215600)
其他文献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等项目的资助下,清华大学李亚栋课题组首次成功制备出了单原子层纳米铑片。清华大学李亚栋课题组博士研究生段昊泓等利用弱配体聚乙烯吡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国家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与建设进入到新的时期。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实现了传统教学理念到新型教学模式的转变,因此也为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注入了新鲜活力。每一位初中语文老师,应该结合新型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们学习,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从而展示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学生与老师的共同努力。老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且及
语言是用来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它负载文化。因而,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而在阅读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推敲斟酌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力。长期坚持,就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做简要浅析。  一、感知形象  文学作品的语言是“有声的话”,在感知文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教师的教学工作呈现出新的态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么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初中语文该怎样体现自身魅力,发挥优势,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呢?以下是本人对此问题的几点尝试与探究,仅供参考。  一、精彩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作为语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体现在学生身上。一堂有效的语文学科好课的生成首先是有效。而读懂学生的学习过程决定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由之路。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单纯为了完成教材的要求,更不是为了完成预设的教案,一步一步地牵着学生去学习,而是以教材为例子,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归纳、表达;学会交流、合作、汲取、宽容;学会倾听、
课堂氛围指的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共同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良好的课堂氛围表现为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感情的融洽,地位的平等,关系的和谐等几个方面。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激发语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漫游诗浓笔重彩地描绘出祖国山川的无比壮观的气势和景色,表现出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感情,给后人留下了回味无穷的联想。
运用脉冲电流法和线性极化法两种检测手段进行实桥无损量化检测,通过互校互验,避免了单一检测手段存在的系统误差,提高了实桥检测应用的准确性,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线性极化法
以FeCl3为铁源,油酸和NaOH为表面活性剂,乙醇为还原剂,在水热条件下于180℃反应10h,合成了α-Fe2O3(hematite)纳米晶,对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分析,结果表明,该产物纯度较
通过溶液法,用水溶性生物材料海藻酸钠(SA)作为模板,控制合成三维结构形貌的纳米氧化锌(ZnO),所得制品经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表征测试,研究表明,SA能够有效抑制ZnO纳米晶体在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