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中的沙鸥意象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eiy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633.3
  受儒家“天人合一”与道家“天道自然”思想的影响,中国诗人与自然物象有着亲和的关系。物象在诗歌中的使用源远流长,《诗经》中就有“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过它只是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或起兴的引子。而对鸥鸟的讴歌古已有之,南朝江淹在《杂体诗张廷尉杂》中有诗句:“物我俱忘怀,可以狎鸥鸟”在稍早杜甫的诗人中李白、王维、白居易等也都有咏鸥的诗句,如李白《古风》云:“摇裔双白鸥,鸣飞沧江流”,这里的白鸥有一种追求身心自由的品格。杜甫诗歌中的沙鸥意象继承了前人并发扬光大,且赋予沙鸥意象多种内蕴,传达着别于前人的思想内涵,使得沙鸥意象成为古典诗歌中的经典,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了宋代,鸥鸟成为诗人诉求自由闲适人生理想的一个符号和表达恐机心厌争斗价值观的象征。
  在历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诗人笔下的鸥鸟多姿多彩,如白鸥、沙鸥、白鸟、鸥鸟、浦鸥等,展示了诗人们博大精深的艺术观照,“寻象以尽意”。每种意象都寄寓了诗人独特的主观情感和丰富意蕴。“沙鸥”亦如此,在它被写进诗里时是具有相对固定的文化含义:
  一、“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积极用世、潇洒自在、睥睨天下之鸥。杜甫生长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这样的家世,让杜甫从小就志存高远,胸怀社稷天下。年轻时满怀豪情壮志,高唱自己火热的理想,洋溢着浪漫的青春气息。诗中的鸥鸟意象自然也有一股浩然之气,一副桀骜不驯的姿态。杜甫写的《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此时他对前程充满信心,提出“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并明确了自己的最高理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可见他此时正高扬自己的政治理想,在诗中刻画的鸥鸟也是一种潇洒翱翔于万里浩瀚天宇的桀骜不驯之形象,结尾写道:“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这个飞翔天宇、举身天外的白鸥正是诗人高洁孤傲的形象,有一种“天高任鸟飞”的自信豪情,这时的他“不敢忘本,不敢违仁”,他以致君尧舜拯救苍生为己任,积极用世、蔑视庸俗、鄙弃无所作为,可谓意气豪迈、壮怀激烈。
  诗仙李白在《江上吟》中也同样借鸥鸟表达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这江上之舟足以尽诗酒之兴极声色之娱的,是一个超越了纷浊的现实的自由而美好的世界,即使修成神仙,仍然还有所待,黄鹤不来,也上不了天;而己之泛舟江上,“海客无心随白鸥”乃已忘却机巧之心,物我为一,比那眼巴巴望着黄鹤的神仙还要“神仙”,到了这种境界,人世间的功名富贵,荣辱穷通,就更不在话下了。因而这里的“海客”和“白鸥”已经成为一体,是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我这个海客,要毫无机心地与白鸥泛舟江上,摇笔赋诗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直凌越沧海”。
  二、“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淡泊名利,闲适归隐,远离机心之鸥。较早的《好鸥鸟者》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海上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鸥鸟无机心,起初人也无机,于是相处甚好;人没有了诚心,有了巧诈之心,鸥鸟也会远之。虽然那时鸥鸟没有什么固定的含义,但鸥鸟的无巧诈之心的美德在这里已初有体现,真正在文学作品中将鸥鸟远离机心的含义发掘出来的是山水诗的开创者南朝谢灵运。其《山居赋》曰:“抚鸥鯈而悦豫,杜机心于林池”后来江淹发展了这种含义,唐代李商隐《樊南文集卷八》中写道:“海翁无机,鸥故不飞”,同时代陆龟蒙《甫里集》“除却伴谈秋水外,野鸥何处更忘机”,“忘机”是道家语,意思是忘却了计较、巧诈之心,自甘恬淡,与世无争。后来有了“鸥鹭忘机”这个成语,即指无巧诈之心,异类亦可以亲近,后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鸥鸟就有了稳定的含义。诗人杜甫继承了前人赋予沙鸥意象特定的内涵,在“廷诤守玉床”(《壮游》)惹得肃宗龙颜大怒被迫辞官后,开始有了忧谗畏讥,悲悯自叹,寻求独立之意,于是他浪迹天涯的人生开始。上元元年抵达成都浣花溪畔并营建草堂。此时的他名利之念淡泊了许多,另有好友严武的照顾,生活过得安定惬意,居住地又是“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客至》),使得诗人产生一种与鸥鸟相亲近的闲适感,所以他笔下的鸥鸟飘逸超脱,自由闲适。如“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村》),这里物适其性,人得其乐,鸥鸟意象飘逸超脱,与世无求,是杜甫摆脱拘束后淡泊名利,自适归隐的感情的外露。
  三、“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漂泊无依,凄凉孤独之鸥。说到漂泊无依,居无定所,杜甫的一生可谓是这样,因而“沙鸥”蕴含的凄凉孤独的情感和诗人的坎坷命运、人生历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他的《去蜀》:“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面对国家局势的动荡,知己严武去世,诗人意识到自己将要在漂泊中度过余生,“残生随白鸥”是多么无奈的人生结局啊?同年,诗人携家离开成都,写下了著名的《旅夜抒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里的沙鸥有一种漂泊凄凉的身世之叹,杜甫孤独无依,栖身无所,像沙鸥一样漂泊于茫茫天地之间。人世的坎坷不平,生活的穷愁困苦,境遇的悲凉不幸,藉此我们应该从一颗孤独的心的悲凉历程来理解杜甫这个伟大诗人的无奈,所以他笔下的鸥再不是在成都时的“相亲相近水中鸥”了,漂泊凄凉、孤独困苦,是诗人此时处境的真实再现。于是他笔下出现了“寒鸥”“饥鸥”等意象,孟子云:“士之失位也,犹如诸侯失国家也。”对于贫寒之士,除去失位造成的政治困頓的悲凉外,更直接的是威胁到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杜甫不得不靠别人周济过日子,连最基本的生活都得仰人供给,他和他的妻子常忍饥挨饿,于是他笔下的鸥也跟着忍饥挨寒,《雨四首》写道:“山寒青兕叫,江晚白鸥饥”正是诗人自身的深刻体验。他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伤怀中挣扎,举目无亲、饥寒交迫的饥鸥形象正是饥寒的诗人自己。
  陆游《秋思》“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这“沙鸥”同样含有飘零之意,作为爱国诗人的陆游远离故园,看到秋日萧条之景,虽羡慕“沙鸥”的自由自在,但仍不免有飘泊在外的凄凉和郁闷。
  总之,这沙鸥意象虽代表潇洒自在、闲适淡泊,但最终漂泊无定、凄凉悲苦。
其他文献
师:同学们平常怎样学习古代诗词的?  生:朗读、背诵。(众人答)  师:噢,是好方法!今天老师教给你们一种新的学习古代诗歌的方法:挖掘法。就像种树前先用铲把泥块铲开一样,你们对有些诗词可以这样处理:先把你認为不是主干的“泥块”部分铲掉,看看去掉这些“泥块”后效果如何,再考虑考虑要不要把“泥块”填回去。  现在我们请出元朝马致远写的词《秋思》。  师板书: 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目的调查广州部分公共场所环境物体表面葡萄球菌污染情况,揭示其耐药谱及分子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公共场所葡萄球菌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调查地铁、火车站、汽车站和医院候诊大厅葡萄球菌污染状况;应用一系列标准的微生物实验方法进行菌株的分离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对所有葡萄球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使用PCR技术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中PVL基因和qac基因携带情况,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多位点测序
鱼藤酮(rotenone)是由醉鱼科植物毛鱼藤(derris)的胶状液汁提取的化学物质,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一直被视为安全有效的杀虫剂而广泛应用于农业除害。但是近年来发现,这个既往被认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要: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是用文字描述的数学问题,在解题时将其中一个未知数用字母符号做假设,并将其他需用的未知数用已假设的字母符号表示出来,根据题意建立适当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得到答案。本文简要分析了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答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答的教学措施及其策略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答;问题;措施;策略  G633.6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是初中数
目的:了解在钢铁生产企业环境工作和生活人群变应性鼻炎的患病情况;阐释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规律,探讨空气污染与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的关系;找出空气污染物与变应性鼻炎发病相关规律,为
单纯的阅读和纯粹的关注形式都不是最完善的阅读教学.只有将文本的理解和语用的训练高度融合,才能真正发挥教材文本应有的价值.因此本文提出要在文本理解的准确中促进言语表
散文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因此被誉为“美文”,徜徉在散文的世界里,那真是一种享受.怎么让散文教学充满语文味呢?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需要深思与探索的课题.教学要想充满
G633.7  大家对凸透镜成像并不陌生,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实际上是折射光线会聚而形成的,我们都用光屏来承接,这时你会发现通过凸透镜所成的烛焰的像是在一个范围内都可以接收到的,而在这个范围内都很清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烛焰这个物体沿着主光轴方向是具有一定的“厚度”的,也就是说对应不同厚度的物点有着不同的物距,当然不同的物点在另一侧的成像的位置要有所不同,即像距不同,所以我们会在不同的位置(在一定的范
高考物理实验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验能力实际上是动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