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看待认知语义学的发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imin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认知语义学兴起于二十世纪下半叶,和认知哲学的发展紧密相连。认知语义学注重分析、描述和解释人类语言的意义系统在构造上的认知功能基础,主张自然语言是概念化的现实的符号表达。本文通过比较认知语义学和传统语义学,总结认知语义学的主要理论假设,辩证地提出对认知学的评价,旨在对认知语义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意义。
  关键词: 认知语义学 传统语义学 理论假设
  
  一、引言
  现代语义学的发展与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但与语言学研究发展过程不同的是,它的发展既有语言学的传统,又有哲学的传统。尤其是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前半世纪,语言哲学的研究对现代语义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受逻辑学研究和语言哲学影响而蓬勃兴起的形式语义学和语用学研究就与语义学研究形成了重要的交叉。
  二、研究意义的语义学及哲学基础
  1.传统语义学研究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逻辑学家Richard Montague提出了以模型为本的语义理论。其理论核心是模型,用这个形式结构来表述语义的构成。与以往的语义理论一致,是客观主义(objectivism)的语义理论,认为理性思维是抽象符号操作,通过与客观世界发生关系而获得意义,与生物个体的理解无关;符号集与客观世界相对应,形成客观世界的表征,因此大脑似乎仅是一架与计算机基本相同的操作抽象符号的抽象机器,正确的思维反映似乎也应是外部世界的逻辑结构或是自然的镜像,等等(熊学亮)。
  形式语义学最初是为形式语言,即与自然语言相对的逻辑和数学语言,提供一种精确的语义解释。但是由于自然语言意义模糊、有歧义,句法也不精确,许多逻辑学家认为形式语义学不可能应用于自然语言。但是Montague坚持认为形式语义学的分析方法完全可以应用到英语句子意义的分析中。但是形式主义理论在运用到具体语义现象分析时,都表现出诸多缺陷,无法解释语义场中的模糊现象。比如,并非所有东西都有明显的界限。以称呼“老田”中的“老”为例,哪个年龄段的伙伴姓氏前都可以被冠以“老”,这个时限不好界定。比如笔者的他人称呼有“小徐”和“老徐”。 这种某些过渡阶段呈现亦此亦彼的特性,我们称为范畴边界的模糊性。而形式语义学所要求的精确此时不能解释清楚。
  2.认知语义学的哲学基础和兴起
  认知语义学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把语义研究同认知学科相结合,试图从认知角度来解释语义。它的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哲学。经验主义哲学家杜威明确提出:“相对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探究’的过程。”这是有机体同它的环境之间的相互调节的一种过程。杜威认为人的认识是把原始模糊不清的经验转变成为明确的对象,把混乱的经验变成有条理的过程(林新华)。
  基于这样的哲学观基础,认知语言学学家认为:人的思维是不能脱离身体的,即用来连接概念系统的结构来自于身体经验,并从身体经验而获得意义。外部世界是由各种形状和不同的性质的千差万别的事物构成,那么人在面对和认知这些事物时自然要将它们分类。这种不自觉的分类即范畴化,产物就是概念范畴。认知语义学注重分析、描述和解释人类语言的意义系统在构造上的认知功能基础,主张自然语言是概念化的现实的符号表达,语义结构在相当程度上不是任意的、自主的,而是有认知因素的动因,有人的身体经验、认知策略、文化规约相关(朱跃)。
  受现代语言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影响,众多语言学家对从认知角度考量语义作出了深刻的论述,并在二十世纪下半叶还有很多长足的发展,如:二阶逻辑(second-order logic)、类型论(type theory)、模态逻辑(modal logic)、时态逻辑(temporal logic)、类型—逻辑语义法(Type-logical Grammar)等。形式語义学不但对语义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已成为语言学、哲学、数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的交汇点(王寅)。
  三、认知语义学的理论假设
  认知语义学特别否定的一种观点是,语义结构可以被简化为一组特征或语义标记,它同样否定所有意义都可以直接通过语义原子而得到描述的观点,即反对长期统治语义学研究的客观主义语义学的观点(熊学亮)。认知语义学也有几个重要的流派,例如,Jackendoff(1984,1997,2004)的概念语义学,Talmy的“认知语义学”,Lakoff等人的隐喻理论,以及一些主要讨论语法的认知语言学流派,虽然认知语义学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但研究不同课题的认知语义学家有着几个共同的理论假设。
  1.意义就是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也就是说,某一词语的意义等于听话者大脑中被激活的概念。根据这一观点,意义被认为是词语和大脑之间的一种关系,而不直接是词语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2.词语和更大的语言单位被看作是进入开放型的知识网络的入口。要完全解释某一词语的意义常常需要考虑意象、隐喻联想和普通百姓对世界的理解。因此,一个词的意义一般无法通过词典定义之类的形式来解释。
  3.范畴不是通过标准—特征模型或者是由必要和充分条件决定的成员身份而确定的。相反,范畴是围绕原型、家族相似和范畴内部成员之间主观的关系而组成的。
  4.是否合语法的判断涉及范畴化,因为说话者认为某一话语是某一公认的语言模式可以接受的成员之一。因此,合乎语法性的判断是渐进的,不是非此即彼的情况。这种判断依赖语境的微妙关系和语法规约。
  5.在一般认知方面寻找语言的对等物。心理学方面有关人类范畴化、注意、记忆等的研究成果被用来直接解释语言现象。
  6.句法被看作是语音赖以传达意义的规约模型。因此句法不需要自身特殊的原始形态和理论架构。语法知识通过设立说话者通过接触实际出现的词语而获得的规约化或已确立的形式模型得到描述。
  四、辩证看待认知语义学
  1.认知语义学是建立在对传统语义学的客观主义理论的批判之上,强调基于身体的经验和想象,把注意力真正转向人类的推理,对隐喻、换喻、寓比、百科观、意象图式等的推理性研究,再也不是禁区了。这种理论强调自身的实践体验,是一种唯物主义,强调的是现实,认知语义学在这方面是正确的。但是这种认识方法过于强调推理,主观推理的色彩很浓。
  2.认知语义学的隐喻观强调的是人类的认知和推理将一个概念域对应地映合到另一个概念域,而人类的思维就是建构在这种隐喻之上。但是隐喻并不是都来自身体经验。如同“恋爱就是放风筝”,这种观念在不同的经历的人都能理解。那么对于没放过风筝的人也是能知道这其中的隐喻的意义。语言中的隐喻有一部分是来源于身体经验,还有一部分不一定来源于身体经验。它与社会文化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隐喻认知理论主要强调映射的单向传递,而实际上常常可双向映射。该理论还忽略了语境对隐喻理解的制约作用。
  3.认知语义学强调的人们对于强调的思维反应过于模糊。因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知识经验的差别、年龄的差别、地域的差别往往产生很大差别。那么人类相互交际基于什么基础之上?一个对传统语义学的语义特征分析方法还是必要的。最好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则会对语义有更全面的了解。
  4.人脑的概念化也就意义在头脑中的归纳,然而对事物的对“可视事物”意义的归纳要求语言使用者对其特征的高度抽象要能使得别人根据这些抽象的特征去识别被定义的“可视事物”,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即把一个事物的区别性特征抽象出来以“意义”的形式存在。人们很多时候是通过可视事物符号的形式出现在他们脑海中的心理图像的来联系事物的。比如说笔者对酸菜鱼中的酸菜和一起就餐的同学产生争执,然而在服务员说明酸菜是腌渍的芥菜后,大家其实并不能描述出芥菜的区别性特征,但是在区分时头脑中的这个名字帮助大家统一了分歧。单纯的认知强调的直接体验形成意义很多时候会出现交际的困难,需要借助于形式主义语义学的事物符号理论。
  5.正如4中所说,认知结构反映的是人类对世界在大脑中的知识化的结果,虽然这种知识化的结果作为认知语境贮存于人脑中使得人们可以脱离现时的语境中依靠认知语境进行交际。但它得依靠和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等的互相互补的关系。总之,由于人的感官系统的感知方式不同和个体经验的不同,人们对于语言符号的意义的存在方式可能不同。语言交际者还是要结合认知语境和别的语境才能有效理解意义。
  五、结语
  本文从回顾了认知语义学的兴起和哲学基础、理论假设及其主要几个观点,从其本身理论出发来辩证思考,从认知角度研究语义方法的意义和不足。认知语义学作为新兴学科,其发展空间广阔,尤其是在解释人脑对意义的形成和记忆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特别是认知语义学应用于教学上,能发挥建设性的作用。然而正是认知的隐喻基于个体经验等的不同让其理论说服力不足和普适性有所欠缺。
  
  参考文献:
  [1]Lakoff,George,Johnson.Mark 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Basic Books,1999.
  [2]王寅.认知语义学[J].四川外语学报,2002,VOL18,(2):58-62.
  [3]林新华.认知语义学及其哲学根源[J].莆田学院学报,2004.12,VOL11,(4):22-24.
  [4]朱跃.语义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4.
  [5]熊学亮.认知相关、交际相关和逻辑相关[J].现代外语,2000,(1):13-24.
  [6]熊学亮.认知语言学简述[J].外语研究,2001,(3):11-13,25.
其他文献
摘 要: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唯情感教育是推进教学过程优化的最强盛的驱动力。在教学中,情感丰富的教师往往能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语文教师 情感教育 渗透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文质兼美,文情并茂,它们语文在丰富我们语言的同时,也在美化着我们的生命。漫步于语文书林,不但可以领略到祖国美好的自然风光,而且可以感受到人间真情;不仅可以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
摘 要: 本文对导游人员“民间大使”的责任及导游专业英语教学中加强母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就导游专业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教学现状加以分析和说明,强调母语文化对导游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并对导游专业英语教学中加强母语文化教学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导游专业 英语教学 母语文化    一、导游专业英语教学中加强母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旅游活动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民间外交活动,旅游促进了国家之间
摘 要: 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意义重大。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有热心,热心才有激情,才有责任感;要有爱心,立足有效沟通,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给全体学生平等的爱;要有耐心,耐心才能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教育学生。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热心 爱心 耐心    班级集体是学校教育的基层单位,体现着一个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是班级集体的灵魂,在教书育人系统工程中的作用举足轻
摘 要: 学生要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必须扩大词汇量,正确审题,合理地进行谋篇布局,运用高级词汇与句型。本文就农村中学的写作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审题 谋篇布局 高级词汇    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英文书面表达最让人头疼。因为大多数学生的词汇量远远不够,不能正确掌握句子结构,更谈不上正确运用。每次书面表达课上,学生都愁眉苦脸、东拼西凑地完成任务。这种状态下完成的作文几乎没
摘 要: 运用有效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一直都是每一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目标。如何更好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能够吸引学生、受学生喜爱和让学生觉得有用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开动脑筋,在授课时大量采用诸如参与式教学、多媒体教学、考学结合式教学、课外实践教学等方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政课教学方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政课作为高校必修课程之一,有其存在的必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即将来临,纵观往年高考试卷,可谓“百花齐放”,令人目不暇接,但盘点2010年高考单项选择,我们会发现一些基本的高考考点,现进行归纳,希望对于2011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有所借鉴。  考点一:考查交际英语,重在考查实际应用和英汉思维差异。  1.Was he sorry for what he’d done?(全国卷29)  A.No wonderB.Well doneC.Not rea
摘 要: “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难”的教学现象令多数语文教师甚感头痛,针对这种现象,作者在阅读教学中,利用教材、想象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作文教学中,主要从作文的立意、构思、语言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求学生重视积累知识,养成习惯,写出创新作文。  关键词: 创新 阅读教学 作文教学 积累    “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难”的教学现象令多数语文教师甚感头痛,为什么会出现这“两难
课堂教学究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围绕特定目标和特定内容按一定规律展开的对话。一般来说,课堂教学对话可分为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其中对话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即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展开的对话才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对话。教学对话主体范围的最大化,就是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对话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对话中,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达到教学对话主体范围的
考试大纲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各省命题者只能“照章行事”。我们曾经乃至现在都十分期盼和重视考试大纲,却忽视了各省考纲后的题型示例,以至很难检索到相关的文章或论文。其实,考试大纲如何在各省高考中落实到位,命题者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当他们没有办法对考纲进行大规模的“指手划脚”时,考纲中的“题型示例”就成了试题命制机关落实考纲表达自己意见、主张的地方,因此,题型示例是最大最好的高考信息“富矿”,解读它对高三历
摘 要: 素质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将素质教育引入课堂教学中,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从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的作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三个方面阐述了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素质教育。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 内涵 作用 实施策略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