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社经理人工作倦怠及其变化研究

来源 :旅游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作倦怠是职业健康心理学的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旅行社经理人工作倦怠研究还未涉及。文章运用MBI工作倦怠问卷,通过2006年和2009年两次问卷调查,对旅行社经理人的工作倦怠状况及其在近3年内的发展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1)旅行社经理人具有轻微的工作倦怠,且旅行社经理人体验到的情感耗竭最高,对个人成就感降低的感知较低,对去人性化的感知最低;2)通过对比,旅行社经理人工作倦怠感的总体程度显著下降。
  [关键词]旅行社经理人;工作倦怠;变化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1)06-0053-06
  
  1 引言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现代职业人士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和挑战。如果这种压力和紧张长期得不到有效地调试和缓解,工作倦怠感便油然而生。在1980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召开之后,职业倦怠这一现代生活的疾病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学者投身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
  2005年8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进行的“上海市员工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显示,服务业员工要频繁处理人际关系,情感消耗十分严重,情绪易枯竭。这说明在我国,服务型企业从业人员是工作倦怠的高发人群。而在国外,工作倦怠最早就是被用到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的。旅行社业是典型的服务型企业。关于旅行社员工的工作倦怠研究,多是以导游员为研究对象。旅行社经理人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有别于其他员工,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起着支柱性的作用,承受的工作压力也比较大,他们所感受到的工作倦怠有何特点值得关注。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长期跟踪调查,考察旅行社经理人工作倦怠的状况及其在近几年内的变化。这对旅行社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和预防企业经理人的工作倦怠,保证经理人的身心健康,提高经理人的工作幸福感,促进经理人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文献回顾
  
  工作倦怠的概念虽然提出不久,但其界定与量化已接近成熟,对其各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关于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
  
  2.1工作倦怠的概念
  
  工作倦怠(job burnout),也称“职业倦怠”。最早提出倦怠这一概念的是纽约临床心理学家弗罗伊登伯格(Freudenberger),他于1974年对助人行业(helping profession)的从业人员进行研究后,用“burnout”一词来描述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疲惫不堪的状态。弗罗伊登伯格把工作倦怠定义为“由于工作对工作者过度需求能量、力量或资源而导致工作者的工作失败、精力耗竭或身心枯竭”。考克(Kalker)提出,工作倦怠是生理上、情绪上憔悴而呈现精疲力竭的并发症候,包括消极的自我概念、负向的工作态度,以及对工作对象的冷漠。派因斯(Pines)和阿伦森(Aronson)把工作倦怠定义为由于个体长期处在对其情绪资源过度要求的情境之下所产生的一种生理、情绪和精神衰竭的状态。长期以来,关于工作倦怠的概念和内涵,各学者众说纷纭,一直未有统一的定义。
  在对工作倦怠所下的定义中,被众多学者认同和接纳的是马勒诗(Maslach)的定义,他用三维度模型来定义工作倦怠:情感耗竭(emotionalexhaustion)、去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和个人成就感降低(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其中,情感耗竭指的是情感资源的过度消耗,疲惫不堪,精力丧失;去人性化是指对服务对象采取消极、冷淡、过分疏远的态度,仿佛对待无生命的客体;个人成就感降低是指对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工作效能方面做出消极的评价。马勒诗的定义既描述了倦怠的应激成分(情感耗竭),又涵盖了由此导致的个体对待他人的反应(去人性化)以及对待自己的评价(成就感降低)。
  
  2.2工作倦怠的测量
  目前,测量工作倦怠主要有3个量表,分别是MBI(Measure Burnout Inventory)、BM(BurnoutMeasure)和
   MBS(MBI的简易版)。MBI量表应用最为广泛,早期只运用于服务业,后来由于研究的深入被运用到其他各种行业,现针对不同的行业特征,已发展为3个版本:MBI-Human Service Survey(MBI-HSS)、MBI-Educators Survey(MBI-ES)和MBI-General Survey(MBI-GS),其中,MBI-HSS用于测量那些人事服务领域和医疗领域的工作者;MBI-ES用于测量教育领域的工作者,MBI-GS则用于测量一般的职业,即不是以人为主导的职业。BM在应用范围上仅次于MBI量表,但BM只选用了情感耗竭一个维度。MBS是由MBI量表中挑选出的10个项目组成的量表,其适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2.3工作倦怠产生的前图与后果研究
  王晓春、甘怡群在梳理国外工作倦怠的研究中提出,国外学者除了开展大量关于工作倦怠定义和测量的研究外,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研究也较多,主要包括工作特征因素(工作量、角色冲突或角色模糊、支持和资源、信息和控制感等)和个人特征因素(人口学变量、人格特征)。有研究表明,个人特征因素不如工作因素与工作倦怠的相关性大,这也表明工作倦怠是一个社会性的现象,而不是个人问题。
  虽然大量研究表明,有许多情境因素和个人因素与工作倦怠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但是工作倦怠不仅仅指个人压力问题,而是指个人与工作情境的互动关系。莱特(Leiter)和马勒诗提出匹配一不匹配模型,认为工作倦怠是个人和工作之间的匹配程度,差距越大越易产生工作倦怠。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开始研究工作倦怠的整个动态过程,即工作倦怠前因(用工作需求与工作资源来衡量)、工作倦怠、工作倦怠结果(用工作表现与离职意愿来衡量)三者之间如何互相影响,而且研究对象主要还是以护士和教师为研究对象。
  具体到旅游业,学者对饭店从业人员工作倦怠的研究相对较多。如尼尔(Neill)、瞿晓以美国饭店经理为研究对象,验证了组织特征和个人特征都会导致情感耗竭的结论。樊婷婷、陈雪琼从工作特征、个体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四方面剖析我国酒店从业者工作倦怠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对旅行社员工工作倦怠的
   研究对象主要是导游员,如秦明等探讨了导游工作倦怠及其影响因素,冯耕耘提出了导游工作倦怠的应对策略,还未发现有关旅行社经理人工作倦怠状况的研究,对旅游从业人员工作倦怠的长期研究更少。
  
  3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跨年度大样本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调查分别在2006年和2009年两个年度进行。跨年 度问卷调查的主要原因是:不仅可以获取单年度的横截面数据,以了解旅行社经理人的工作倦怠状况,还可以通过跨年度获取对比数据,以发现旅行社经理人工作倦怠在近几年的发展变化。
  
  3.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旅行社经理为调查对象。选择其作为调查对象的主要原因是:①旅行社经理不仅是企业的管理人员,而且往往也是企业的业务骨干,因此,旅行社经理在工作中不仅要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而且对服务对象要付出更多的情感,极易产生工作倦怠;②由于样本获取的难度,以旅行社经理为调查对象的大样本实证研究很少,长期研究更难开展,因此,本研究可以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3.2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包括3部分:指导语、个人基本信息、量表题目。个人基本信息用于调查被试的基本人口统计变量及相关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及所在旅行社级别(是国际社还是国内社)、旅行社规模。
  问卷量表题目采用MBI量表。MBI量表被称为是测量工作倦怠的“黄金准则”,其被广泛运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MBI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具体表现在:①重测信度较好。它的重测信度,在小样本间隔2~4周的重测相关系数分别是0.82、0.60、0.80,在大样本间隔一年的重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60、0.54、0.57,均在0.001水平上极显著。②具有较好的会聚效度,MBI的分数与同他人独立的行为评分具有较高的相关;与工作特征呈高相关,如工作量、支持和资源、压力等。③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马勒诗和斯考弗里(Schaufeli)曾用MBI和各种抑郁量表做研究以验证MBI的区辨效度,研究发现,虽然抑郁质高的人更易发生工作倦怠,但这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与弥散性的抑郁相比,工作倦怠更具工作相关性和情境特殊性。④量表的三维度模型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如李(Lee)和阿什福思(Ashforth)的研究表明了MBI的三维度模型优于单维度或二维度模型。
  旅游业是典型的服务行业,故本研究采用李永鑫引用的MBI-HSS中文量表,此量表包括3个分量表,即情感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简称EE)、去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简称DP)和个人成就感降低(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简称PA),分别测试被试在这3个维度上工作倦怠的高低。情感耗竭分量表包含5题,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分量表各包括4题,总计包含13题,MBI量表所调查的问题见表1。本量表采用Likert式7点计分,在情感耗竭和去人性化两个分量表中“1”代表“完全不符合”、“7”代表“完全符合”,而在个人成就感降低分量表中“1”代表“完全符合”、“7”代表“完全不符合”,因此不存在反向计分题。被试依据自身的实际感受作答,其在3个分量表上的得分越高,表明其体验到的工作倦怠程度越重,反之则越轻。
  
  3.3数据搜集与处理
  调查问卷是在湖北省全省旅行社经理培训班上集中发放,来自湖北省各地不同旅行社的经理们集中在课堂上认真填写,如果被试者对问卷问题存在疑问时可以当场解答,问卷当场回收,保证了调查的可进入性和问卷的有效性。问卷发放共分为两次,分别在2006年和2009年。2006年,发放问卷172份,有效问卷160份,有效率93.02%。2009年,共发放问卷94份,有效问卷90份,问卷有效率95.74%。两次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都很高,问卷发放的时间相隔3年,搜集的数据具有对比性和长期性。样本中,男性占34.33%,女性占65.67%。根据年龄层次,将被试分为5个群体,分别是20~25岁,占26.66%;26~30岁,占26.66%;31~35岁,占15.56%;36~40岁,占23.33%;40岁以上,占7.78%。国内社占85.56%,国际社占14.44%。被试所属旅行社规模分为小型(15人以下)、中型(15~30人)、大型(30人以上)3类,其中小型的占74.45%;中型的占11.11%;大型的占14.44%。
  问卷回收后,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具体进行的统计分析包括:先对2006年和2009年两年的量表数据分别进行信度、效度及因子分析,然后对2009年工作倦怠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了解现状。最后再利用单因素方差对比分析旅行社经理人工作倦怠的3个维度和总体情况在2006年和2009年是否存在差异。
  
  4 研究结果
  
  4.1量表的信度、效度与因子分析
  4.1.1工作倦怠量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在对工作倦怠量表进行因子分析前,先对其进行KMO及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2006年的KMO值为0.770,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678.465(自由度为78),在P=0.000的水平上显著。2009年的KMO值为0.758,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548.266(自由度为78),在P=0.000的水平上显著。两年的数据均表明量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再以主成份分析法提取因子,采用方差最大法进行因子旋转,以此对工作倦怠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以特征根大于1为因子抽取的原则来确定提取因子的数目。因子分析结果见表2(JD 1~13分别代表工作倦怠的13个因子)。从表2中可以看出,两年数据因子分析结果均较好地符合了马勒诗提出的工作倦怠的三维结构,即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2006年3个因子共解释了68.200%的变异,2009年3个因子共解释了65.944%的变异,各个项目均负荷在相应的因子上,因子负荷均在0.5以上,表明工作倦怠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4.1.2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
  采用Cronbaeh’a值检验工作倦怠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2006年工作倦怠量表总的一致性系数为0.782,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45、0.781、0.797。2009年工作倦怠量表总的一致性系数为0.785,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31、0.811、0.804。正式研究中,若各概念的计量尺度和子尺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79与0.952之间,表明数据比较可靠。因此,总体而言,本问卷的一致性信度较高,两次测量结果都比较可靠。
  
  4.2工作倦怠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本研究收集到的2009年有效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了解旅行社经理人工作倦怠的现状,工作倦怠的总体状况如表3所示。
  旅行社经理人在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依次为3.22、1.878、2.414。爱维西文克等(Ivaneevich,et al.)认 为,在7级(1~7)评分中,平均数在1~3为低度倦怠,平均数在3~5为中度倦怠,平均数在5~7为高度倦怠。本研究采用这一标准,但因为统计结果中出现了3和5这两个临界值,所以笔者对被试在各维度上的得分做以下分类:(1,3)表示大于1且小于3,位于这一区间的平均数为低度倦怠;[3,5]表示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5,位于这一区间的平均数为中度倦怠;(5,7]表示大于5且小于或等于7,位于这一区间的平均数为高度倦怠。根据这一分类标准,可知总体上旅行社经理人体验到一定的工作倦怠,但不是很严重;具体而言,旅行社经理人体验到中度的情感耗竭,低度的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分别有50%、90%、70%的旅行社经理在相应的维度上感知较低,占到大部分(p<0.01)。
  笔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具体分析旅行社经理对工作倦怠3个维度的感知差异。经过两两比较发现(见表4),两两比较的均值差异均在a=0.01的水平上显著(p<0.01)。结果表明,旅行社经理体验到的情感耗竭最高,对个人成就感降低的感知较低,对去人性化的感知最低。
  
  4.3工作倦怠数据比较分析(2006,2009)
  本研究在2006年旅行社经理人工作倦怠调查的基础上,于2009年开展了第二次调查,一方面,为了了解旅行社经理人工作倦怠的最新状况,另一方面,试图通过两组跨年度数据的对比发现这3年间旅行社经理人的工作倦怠感是否发生了变化。
  首先,采用SPSS16.0中的单因子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的方法,以年份分组,对工作倦怠的3个维度进行均值比较(Compare means),然后进行方差分析。在进行方差分析之前,需要先进行方差一致性检验。方差分析是进行多样本均值比较的常用方法,属于参数检验。该方法的假设前提(H0)是样本来自同一总体(样本各自所在总体方差相同)且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因此在进行方差检验之前需要对样本进行Levene's方差齐性检验,若检验结果(p值)不显著,则说明样本各自所在总体方差是齐的,可以进行方差检验;若检验结果(p值)显著,则不能进行方差检验。通过Levene’s方差齐性检验发现,各个变量的检验结果均不显著,通过方差一致性检验,可以进行方差检验。方差检验数据显示,工作倦怠的3个维度:情感耗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结果均不显著,但工作倦怠的总体表现在2006年和2009年间存在显著差异(见表5)。因此,从2006年至2009年3年间,旅行社经理人工作倦怠感严重程度总体上明显降低,而在情感耗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上没有明显的变化。
  
  5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
  (1)大部分旅行社经理人有轻微的工作倦怠感,其中,情感耗竭在旅行社经理人的工作倦怠感知中更加普遍。根据马勒诗对情感耗竭的定义,情感耗竭是指情感资源的过度消耗,疲惫不堪,精力丧失。由此可知,旅行社经理在工作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受工作所累而很难体验到工作快乐的状况。这一现象与旅行社经理的工作特征密切相关:①工作量大。旅行社经理大部分都是业务员出身的实干家,在工作中既要直接面向客户,又要管理企业内部员工,尤其是中小型旅行社的经理人员更是如此。②角色冲突。我国旅行社组织结构扁平化,内部分工不明确,旅行社经理除了要扮演决策与管理者的角色外,还要扮演业务员、计调、会计等诸多角色。③信息和控制感。旅游产品生产与销售的异地性决定了旅游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性,从而增加了旅行社经理控制产品质量的难度。而由于旅行社经理具备较强的业务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旅行社经理较少存在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感知。这对旅行社管理人员的启示是:①从企业价值链视角,旅行社应完善组织结构,明确工作岗位职责,保障旅游线路设计与销售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使旅行社经理个人能力与工作需求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达到快乐工作的目的。②从企业供销链视角,旅行社应尽量减少地接社这一中间商,发挥连锁品牌的优势,直接与酒店、景区、交通部门等供应商合作,降低旅游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风险,从而减少旅行社经理感知到的情感耗竭。
  (2)通过对比发现,旅行社经理人的总体工作倦怠感显著下降。但在工作倦怠各维度上没有显著变化。由此说明,工作倦怠的某一个或几个维度不能准确地反映工作倦怠的总体程度。旅行社经理工作倦怠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①旅行社的分工逐渐明晰,旅游业法规逐渐完善,旅行社经理在工作中更能得心应手,从而减少情感耗竭感知的出现。②旅行社经理不再一味地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开始重视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与顾客和公众的互动更多,从而减少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感知的出现。这对旅游企业管理和产业发展的启示是:要想降低旅行社经理的工作倦怠感,提升旅行社经理的工作幸福感,不仅要改善其工作的企业环境和行业环境,还要提供一个与顾客和公众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理论上,本研究将工作倦怠的研究对象首次涉入旅行社经理这一群体,有助于了解职业经理人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工作倦怠状况,扩大了工作倦怠的研究范围。在管理应用上,有助于预防或降低旅行社经理的工作倦怠感,提高旅行社经理的工作激情和效率。在社会意义上,降低工作倦怠感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职业幸福感”,还有助于加快和谐社会的推进进程。
  
  6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研究展望
  
  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以上两点结论,但由于时间及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样本问题,两次调研的样本量不一致,尤其是第二次调研的样本量较小,而且主要集中在湖北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的解释力与说服力;二是只采用了两年的数据,因此工作倦怠变化的时间趋势不够明显。在今后的研究中,若能保证样本量的统一性,将研究对象扩充到其他地区,并进行长期研究,可使研究更有普遍性和准确性。另外,旅行社经理工作倦怠感产生的影响因素和干预研究也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以四星级酒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顾客满意度与再购买倾向的相关性研究,构建相关结构模型,并提出假设,运用因子分析方法验证假设,从而明确模型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顾客满意度、感知价值、转移成本对再购买倾向具有显著正面影响,购买间隔不能显著预测顾客的再购买倾向。感知价值对顾客满意度有显著预测作用,而顾客满意度又能直接影响转移成本。此项研究可以为该行业提升再购买倾向提供具体的营销参考依据。 
期刊
[摘要]麦坎内尔掀起的“真实性”研究热已逾30年,其间,研究视角逐渐从“客观”转向“主观”,这既反映出真实性内涵的延展与变迁,亦凸显旅游主体一游客体验的重要性。然而。就研究者日渐褊狭的视域来看,旅游客体真实性对旅游体验真实性的影响从松散到几近断裂,旅游主体甚至以“悦纳万物”的信仰姿态视一切“存在”为真,从而收获真实的体验。客观真实与主观真实,究竟是谁决定或影响了谁?对此问题的探寻导致学界对旅游客体
期刊
[摘要]塑造品牌个性是企业获得消费者忠诚、保持战略优势的关键,而再游意愿是旅游业消费者忠诚最重要的维度之一,研究再游意愿与品牌个性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文章以享誉中外的束河古镇、周庄古镇、阆中古镇和平遥古镇为背景,在“仁和”、“时新”、“高雅”、“诚信”和“智慧”5个品牌个性维度上,采用单因素方差统计技术对游客的再游意愿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找出影响游客再游意愿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重游意愿较
期刊
[摘要]在WEF《旅游竞争力报告》的分析中,中国的“旅游亲和力”表现出惊人的滞后,这不能不让我们警醒。文章意在探寻旅游服务构成元素中“旅游亲和力”的所在及其产生和培育的机理,并从而在中国各地不平衡的发展中寻找出更多的积极因素。为此,文章选取杭州作为有益的实例进行了分析,从城市、旅游供给、市场促销、公共服务等层面给以了一定的追踪,以期能够供旅游城市在建设和经营管理中参照思考。  [关键词]旅游竞争力
期刊
[摘要]大众对文化和精神的消费需求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世博会就是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在特定空间高度集聚而成的产物。文章基于旅游者的问卷调查,从核心内容和衍生产品两方面对上海世博会文化创意旅游需求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旅游者对文化创意旅游需求呈现多元性、娱乐性、符号性、实用性和虚拟性体验的趋势。在核心内容的需求方面,旅游者需求较高的依次为:展馆、文化演艺活动和论坛;在衍生产
期刊
[摘要]文章分析酒店新员工的组织社会化过程中变革型领导对新员工组织社会化结果产生的影响,并探索了产生此种影响的内在机制;采用配对样本的方式对12家澳门和珠海高星级酒店的管理者和新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变革型领导会对新员工的信息寻求行为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有效地提升新员工组织社会化的质量;信息寻求行为在变革型领导和新员工社会化结果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  [关键词]变革型领导;新员工;信
期刊
[摘要]随着旅游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打造旅游救援系统已成为各地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对于一个旅游目的地来说。构建旅游目的地救援系统不仅是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的需要,也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安全生产的需要。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应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协调作用,联合有关部门打造当地的旅游目的地救援系统。文章以黄山市为例,对其旅游目的地救援系统的构建进行了初步研究。在对黄山
期刊
[摘要]目前,很少有学者采用旅游者博客这一新兴的方式研究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文章选择中西方旅游者博客话语为切入点,从“文化繁荣”、“宜居和生态”、“现代化大都市”、“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5个维度探讨中西方游客对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异同。并讨论了两个不同旅游群体在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和消费水平方面的差异。最后,文章对如何提升来京中西方游客的体验评价提出了切实的建议。此研究意在强调旅游者
期刊
[摘要]本文回顾了游客凝视的内涵,认为无论是游客凝视,还是东道主凝视、双向凝视,都将游客及东道主置于“一方对另一方的权力”的场景中,对主客双方发展和谐的文化关系十分不利。本文认为,主客之间平等、公正、互重的关系是建立在“对话”基础上的,主客双方从“我一它”走向“我一你”,从凝视走向对话,更有利于唤起东道主的文化自觉,有利于建立起主客之间新型的文化关系。  [关键词]游客凝视;主客对话;文化自觉  
期刊
[摘要]本文从现象学视野和分析逻辑出发,以广州市某中学学生为案例,探讨了旅游对于城市中学生的教育功能以及旅游教育功能的本质。研究表明:(1)中学生旅游具有获取社会化知识的重要功能,中学生通过旅游可以习得多种社会规则、积累文化经验、提高群体互动能力、塑造理想,中学生旅游还具有心理治疗与行为矫正作用。(2)中学生旅游与成人旅游具有“八世”与“出世”的不同目的性区别。中学生以各种角色参与“玩”的过程比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