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运动员的短跑技术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zat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跑是田径运动中发展历史最悠久的竞赛项目之一,在现代奥运会发展史上,短跑的角逐历来是最引人注目的项目之一。它是在人体大量缺氧状况下持续高速度跑的高强度运动。对于一个短跑运动员而言,最为显著的要求是速度。短跑中的速度是肌肉快速、爆发性收缩的结果,这种收缩转化为快速跑动所需要的平稳高效的身体运动。
  
  一培养运动员放松跑的能力
  
  研究表明,放松可以减少内阻力而集中用力。减少内阻力即被动肌迅速放松,可以增加主动肌收缩速度,使关节活动幅度增大。而且,肌肉只有在放松时才能被拉长,肌肉由于被拉长,才造成跑的技术既要放松协调,又要积极用力。就如一根橡皮筋在一定的范围内被拉得越长,它收缩的速度也就越大。研究证明,肌肉放松能力强的人有90%的肌肉参加活动,而肌肉放松能力差的人只有60%的肌肉参加活动。美国短跑教练涅特认为,放松“是通向冠军之路的诀窍”,掌握放松技术不仅能提高成绩,而且可以取得惊人的效果。
  
  二发展绝对速度
  
  绝对速度是指短跑运动员发挥最高跑速的能力。绝对速度的优劣,取决于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肌肉的快速收缩的力量、动作速率等因素,而且还取决于运动员掌握跑的技术的实效性和经济性。因而,在发展绝对速度时,必须注重步长和步频的最佳组合,以及跑的技术动作各环节的时间与空间的节奏。在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安排上,可采用:(1)20~40m行进间快跑练习;(2)4×25~50m接力跑、加速跑、追赶跑练习;(3)下坡跑练习;(4)顺风跑练习;(5)各种短段落的变速跑练习等。
  
  三提高步长、步频能力,使其最优化
  
  在整个短跑比赛过程中技术对成绩起关键性作用,步长和步频决定跑速,为了跑得更快,运动员必须在保持两者最佳组合的同时,设法提高两者或者其中之一,倘若两者同时提高是最理想的,但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难度却很大。因而,在短跑训练实践中,一定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展步长或步频。从跑的技术原理分析,步长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跑时的后蹬力量、后蹬角度、摆动力量、摆动速度,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等。为此,在训练中,我们结合短跑的技术特点着重发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髋关节的灵活性。在训练手段的选择上,我们采用负重换腿跳、负重大步走、负重跑、负重跳台阶、跑台阶、大幅度的跨步跳(要求摆动腿积极下压和小腿由前向下向后积极着地)、蛙跳、单足跳等练习,提高跑时的后蹬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采取高抬腿跑、拉橡皮条高抬腿“车轮跑”、收腹跳等训练手段,提高摆动幅度,加快摆动速度。并且,采取其它一些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加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训练,从而提高步长能力。对于步频能力的训练,我们侧重于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缩速度,加强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性训练,提高肌肉快速力量收缩与肌肉的放松能力。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采用的训练手段有:
  1高速、大幅度摆动腿。前后摆动练习,要求在快速摆动中完成合理的折叠技术,摆动腿大小腿折叠得越紧、半径越小,摆速越快。
  2加快脚掌着地速度练习。要求尽可能地缩短腾空时间。
  3快速摆臂、摆腿练习,要求腿、臂动作协调进行。
  实践表明,上述提高步频的训练指导思想及训练手段是行之有效的。
  
  四发展速度耐力与力量
  
  速度耐力是指运动员保持高速度跑的能力,短跑项目是典型的无氧代谢运动项目,其速度耐力是以无氧供能为其基础,并建立在有氧耐力发展的基础上,所以在进行无氧耐力训练时,应有一定比例的有氧耐力训练,使运动员的心脏容积增大,每搏输出量增多,从而为无氧耐力训练奠定基础。一般可以采用反复跑、组合跑、变速跑、节奏跑、越野跑等训练方法。
  力量是速度的核心。由于人体一切运动都是肌肉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的工作(收缩与放松)所致,因此,肌肉力量的大小不仅对运动成绩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而且直接影响其他各项运动素质的发展与提高,甚至可以说是一切运动能力的原动力。鉴此,在短跑训练中,应将力量训练作为重要的核心内容来加以重视和进行。有关力量训练的方法手段非常多,无法一一阐述,简而言之,应注意如下原则:
  1训练要全面、系统
  注意选择合理正确的练习方法和手段,不仅要使大肌肉群和主要肌肉群得到训练,而且还要注重小肌肉群和远端肌肉群的协同发展。否则,不但不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而且还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2结合专项,有的放矢
  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要根据专项训练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展专项所需要的力量素质。短跑运动员应侧重于快速力量、相对力量和爆发力量的发展。并且,要有利于所获得的力量水平尽快、有效地转移到短跑专项成绩中。
  
  五 培养运动员的快速能力
  
  1通过加强基础训练培养快速能力
  快速能力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由于快速能力与快速力量的生理机制和性质是一致的,故在培养运动员快速能力中要特别注重快速力量的训练。美国生理学博士莱恩·托斯尔的研究证明,柔韧性提高后可以增加力的作用范围与时间,提高运动速度,同时能使肌肉的协调性得到改善,从而减少肌肉阻力和增大肌肉合力。由于增加力量和提高柔韧性都能提高短跑运动员的快速能力,所以短跑运动员应当加强全面身体训练。训练内容要多样化,不宜过多地安排长时间、大强度的耐力练习。力量练习以爆发力训练为主,要有计划地发展小肌肉群的力量和伸肌力量。要加强髋、膝、踝关节的柔韧性练习,提高完成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2通过改进技术培养快速能力
  运动员的快速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完善的运动技术。运动员只有掌握与自身相适应的正确合理的技术,使动作的完成达到经济性、实效性,才能充分发挥已有的速度水平。短跑项目的技术重点就在于处理好步频与步长的比例关系,步长的增加主要取决于腿长、腿部力量与髋关节的灵活性,步频主要取决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及协调性。短跑训练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快步频的基础上充分发展步幅。从生理方面讲,发展步幅比发展步频容易。步幅取决于后蹬与前摆,而后蹬与前摆关键在于送髋技术。因此,改进送髋技术是提高快速能力的有效途径。
  3通过克服速度障碍培养快速能力
  速度障碍是指短跑运动员在专项成绩达到一定水平后的某一阶段内,速度增长出现缓慢、停滞甚至下降的现象。在克服速度障碍,提高快速能力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确立正确的训练指导思想是一个重要前提。在训练中要处理好速度与速度耐力、素质与专项、步频与步幅、比赛与训练的关系。(2)训练手段多样化,使中枢神经系统建立起灵活多样的条件反射。(3)改变训练环境,使运动员克服长期训练带来的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4)利用现代化的训练器械,改变传统枯燥单一的快速训练方法,即给运动员新的更强烈的刺激,使机体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提高应激程度,培养快速能力。
  4通过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快速能力
  心理障碍就是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时所表现出的恐惧、害怕、犹豫不决等一系列心理变化。克服心理障碍主要依靠运动员自己树立坚定不移的信心,发挥勇敢顽强、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采取的措施有改变训练环境、改进训练手段、广泛采用比赛法以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加强思想教育,树立为国争光、勇于拼搏的精神。模拟比赛法,在比赛前多安排与比赛条件接近的竞赛和训练,达到在心理上适应比赛的环境。同时应使运动员经常参加各种竞赛,多与强手竞争,以克服心理障碍。
  
  
  参 考 文 献
  [1]申伟华.卡尔·刘易斯100m跑速度节奏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1):46-47.
  [2]刘大庆.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功能补偿现象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1(1):95-97.
  [3]张玲玲.放松技术在短跑中的作用及训练[J].湖北体育科技,2007(5).
  [4]赵巍.速度障碍的原因及克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5):67-70.
  [5]赵瑞刚,徐兆华.浅谈短跑专项训练[J].少年体育训练,2008(1).
  [6]白朝霞,王镭,李永辉.浅析如何有效发展和提高短跑技术[J].少年体育训练,2008(1).
其他文献
随着大学生就业体制的转换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各高校都在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在这一形势下,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成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它在高校学生成才发展与就业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如何切实提高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的质量,规范课程教学,笔者认为,其核心和关键是确立就业指导课程目标体系。本研究从分析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入手,尝试对构建既符合社会需求又满足学生需要的就业指导
体育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多种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要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体育课程具有综合性质,它以教育科学和体育运动科学作为课程的理论基础,是以体育与健康的理论知识、技术体系和各种体育活动为内容的一门学科。    一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1体育课程资源在课程实施中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
一高校学生课堂低参与度的原因    学生逃课、师生关系淡漠等不良现象的原因主要涉及学生、教师、学校管理、社会环境等几方面。  (一)学生的原因  1纪律观念薄弱。主要有以下心理:认为逃课是个性的体现,守规矩是老土的表现;自己已经成人,不需要别人管束;自我约束力差,心绪浮躁;沉湎网络。所以有的学生视逃课为家常便饭,上课睡觉或者公然迟到、戴上耳机听音乐不做任何掩饰等现象频现。  2没有基本的礼仪修养。
一离散数学在计算机专业中的地位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以离散数学中的布尔代数和数理逻辑为基础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以数学模型为基础的,计算机处理的数据是离散的,因此计算机离不开离散数学。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是许多计算机专业课,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人工智能、数字逻辑等的必备基础,也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
2004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这是教育部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指导性文件。《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传统的观点认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应从大三、大四开始,但是“整体教学”的理论强调学生从一开始就应该培养听、说、读、写的技能,教师应该用各种方式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是经济管理专业的必修课。这门课程教学内容较多,层层递进,不同章节之间联系紧密,学生某一章学不好将很大程度地影响以后章节的学习。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往往需要紧跟教师的思路,丝毫不能松懈。这门课程专业性强,其中包含大量的专业术语,且与学生日常生活距离较远,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难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学生往往需要在课上课下用大量的时间去领会和掌握这门课程,才能达到规定的教
一引言    功能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十分巨大,在它的影响下产生了数量众多的新的教学理念、理论和实践,如交际教学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及主题协商教学大纲等(张德禄,2005)。近年来相关论文涵盖了对功能语言学理论本身的研究及功能语言学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将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的论文数量颇多,但将此理论具体应用到大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论文却屈指可数。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运用功能语言学理论对语篇进
国际私法是以直接规范和间接规范相结合来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并解决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的法律部门,是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与其它部门法相比,其具有涉外性、综合性和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等特点。针对国际私法的特殊性,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思考和创新的能力,笔者在这几年的国际私法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和摸索融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等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极具魅力而高雅的体育项目,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美誉度和极强的影响力。近年来,随着体育选项课的普及,羽毛球和其他许多运动项目一样,进入了高校体育课堂,成为大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项目。羽毛球运动技术性强,技术要求细腻,速度快、变化多,比赛竞争激烈,要达到较好的掌握和提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研究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很有必要。本文在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革新
个性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创新是在个性得到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个性化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学是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是德育、智育依存的基础,它担负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与积极进取精神等重要任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鼓励学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