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激活区域生态

来源 :上海艺术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benla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各地林林总总艺术区的形成,无论是自发集聚或是规划引导,都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应运而生,无一不对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塑造等等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在不断审视中,我们会发现一些问题。本专题的构建,是希望能够跳脱单一视角,多元地去观察、聆听,就像用棱镜把一束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彩。我们希望走近那些艺术园区和场馆一探究竟,包括他们如何看待自己所处的行业和他们的思考。并藉由这一专题仔细梳理上海的新旧艺术园区从诞生到现在的“潮起潮落”。希望能挖掘更多为主观视角所忽略的角落,以期给上海文化基建和城市区域規划提供文本蓝图。
其他文献
从去年的《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到今年《欢乐颂》,描述城市中产阶层的电视剧逐渐成为网络热议的对象。网上有文章评论道:“《欢乐颂》的特点,就是把相对真实的东西,撕开了给大家看。”新华网、人民网等官方网站甚至相继转载“《欢乐颂》引发价值观的争议”之类的文章,这表明,以城市中产为主角的电视剧,通过再现其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以及因此日益崛起的阶层,在情感结构、文化实践与生活形态甚至阶层意识上彰显的“时代性”,从
期刊
立足身体语言,发掘多样化的戏剧表达,尤其是深入话语所无力抵达的戏剧意境,这些都不失为积极的艺术探索,原本无可厚非。然而,当戏剧人集体对身体戏剧趋之如鹜,甚至将之抬举到一统之位时,就不得不让人心生警惕了,这究竟是潮流还是跟风,是趋势还是盲从?  民国上海题材的电影,像一个时隐时现的美人,屡屡致命地诱惑着当代中国电影人,从上世纪90年代张艺谋导演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新世纪初关锦鹏导演的《长恨歌》
期刊
国产影片《百鸟朝凤》于2016年5月6日,与好莱坞大片《美国队长》同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制片人方励现身某直播平台用下跪、磕头的方式,恳求全国院线经理为《百鸟朝凤》增加排片,引起关注,成为一个文化“事件”。近日来自浙江大学、上海社科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盐城工学院的学者们,围绕《百鸟朝凤》现象展开了讨论。  王杰(浙江大学):近来我对悲剧题材的电影都很关注。《
期刊
善于捕捉大众参与舞蹈的热情,善于发现“群众中有,而专业里无”的优势,将它们融化在自己的专业水准上,“独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无论是何种演出,观众习惯从手中的节目册中,对即将看到的内容猜测一二,此次群众文艺馆的展演也不例外,于是,《七老八十》这个开场作品的画面感已在脑中浮现,也很期待爷爷奶奶们究竟会如何演绎一个风趣的老态。没料到的是,灯光一打,出现了一张熟悉的脸,是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20岁出
期刊
审美资本主义与视觉体验经济  “审美资本主义”的理论主张看起来似乎是站在了批判理论的“另一面”,后者依然是文化研究领域一股强大的暗流。今天美学和资本主义的研究仍然被区分为审美的观点和针对资本主义文化产业审美商品化的批评。  一方面,美学领域这个著名的现代概念可以概括为这样一个观点,即审美是艺术的一个独立领域,不管它强调的是感官(对艺术对象的感知)、感性(对艺术经验的欣赏),还是观念(为艺术的可共享
期刊
从剧场的笑声中离开的时候我在想,也许观众久违的笑声大概不只是对两性关系的调侃,也不只是对幽默喜剧的缅怀,或许还有对导演审慎地处理剧本的欣赏和对自诩“先锋”的越界导演的讪笑与讥刺。  一  搬演经典剧目对话剧导演来说经常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演出得到好评,功劳常被评论者归于剧本;演出若不尽如人意,导演则要担起必要或不必要的责任。尽可能追求原汁原味地呈现或与当下的观众出现隔阂,而若改动稍有不慎则又被人诟
期刊
优秀的群文创作并不依凭复杂的技术,更多的是作曲家真情的投入。群文歌曲理应是专业人士可以唱,普通群众也能够演唱,并能唱得好。这对于作曲家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战。  “从艺四十年,弹指一挥间”  2016年12月19日晚,“‘耕耘路上’王晓宁声乐作品音乐会”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举行。  音乐会的主题为“耕耘路上”,正如本场音乐会的歌曲作者王晓宁在自述中所说的那样,“从艺四十年,弹指一挥间”。14岁考入甘
期刊
无舞的舞剧们  好久没有看见一部舞剧了。  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奇怪,现在舞剧创作多繁荣啊,到处都是舞剧在上演,你不是天天都往剧场跑吗?怎么会说好久没有看见一部舞剧了?那么我想请教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舞剧?这个问题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舞剧之所以称之为舞剧,按照传统的概念来说最简单,最基本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它至少得有舞蹈。而现在市面上上演的绝大部分“舞剧”是没有舞蹈的。  没有舞蹈的一个最典型的
期刊
十多年以来,李莉逐渐成为上海戏曲文学创作的主将之一,其作数量众多,内容丰赡,往来古今,其中不少观念独特、内涵深刻而又影响广泛,为当代戏曲原创的探讨和研究提供了量大质高的素材。本文从读李莉戏曲文本的两个总体印象入手,探讨当代戏曲文学生存发展的基本方向,即一为“从一颗童心到一股雄健之力”,二为“从人物和故事的传奇到人性和灵魂的传奇”。两者内外有分、表里有别,却互为因果、互相催生。  从一颗童心到一股雄
期刊
传统上认为,现代工业从19世纪开始在欧洲大地扫荡,引进了诸如蒸汽火车、电报、电话、摄像机、汽车等技术,开创了一个无法预计的、时空压缩的时代1。在前工业时代生活的慢条斯理中,现代性带来了超速移动的颤栗感。它带来了未知的生理感觉、认知愉悦和心理敏感;换言之,它不仅再度激发了人类全部感觉,还许诺了一个不同于过去的、愉悦的未来。因此,审美现代主义之所以是现代的,因为它一直想深入挖掘现代主义一贯以来的超速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