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新课导入的实践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mit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科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主要课程,在教学中愈发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结合实际情况对七年级科学新课导入的实践进行简析。
  关键词:科学;新课;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2-047-01
  0
  1.科学课的教学定位与内容
  初中的科学是小学科学的延伸,在内容上不仅增加了新内容,而且还对以前内容加深了,所以初中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其小学的学习方法将有很大的不同。
  与其它学科相比,科学课更注重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材中,许多内容是从学生感兴趣的现象入手,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逐步探究其科学实质,因此,学生平时要有一双“科学眼”,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所以学好科学的第一步,学生应注意从生活中获得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来思考科学问题,科学课中不懂的知识点和错题可归纳在一个本子上,平时需要查阅时可及时翻看,一目了然。
  不管处于哪个学习阶段,预习和复习十分重要,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建立自己的分类资料袋——把前面学习时各章节知识框架的笔记,按其所属的知识领域分类装订,预习时,针对即将学习的某一领域的新知识,复习原来所学的相关内容,效率就更高了。建议学生每学完一章,要对照课本进行细致的重难点归纳,并加以复习,在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只有这样吧,才能运用自如。
  2.七年级科学的教学难点
  近年来,科学教育因为充满趣味,又专注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渐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关注和认可。真正有价值的科学课,要想发挥其探索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作用,三大核心要素必不可少。因此真正的科学启蒙课应当是从孩子熟悉的周围环境中,找到合适的载体,从中学习基本的科学事实和方法。
  比如以纸为基础来学习物质性质与用途。纸在孩子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此前未必以科学的视角观察与思考。但它的可观察性和可描述性,让孩子得以实践科学的观察、实验与分析,从“纸的性质”这个客观事实的归纳入手,走进真正的科学。
  新闻报道上说,调查研究表明,初中与高中在教材、教学的衔接上存在严重问题,特别是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薄弱,造成进入高中相关课程的学习困难,进而影响到理科高考学科的成绩,诸暨市这几年的高中教学和高考文理科考生倒挂,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另外,市教育部门的调查表明,课时紧、任务重、专业知识缺乏成了科学课程实施的最主要困难。在问卷调查中,“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一项,50%的科学教师认为“时间紧、任务重”,29%的科学教师在课改试验中感到最大压力来自专业知识不够。特别是一些民办学校的综合科学教师,还不具备科学教学的知识和能力。
  3.七年级科学的新课导入措施
  梳理七年级科学的教学难点不难看出,之所以任课老师对于七年级的科学教学成果得不到有力体现,并不完全是老师在备课过程中的疏忽,而是因为处于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学阶段的学习方法还没有完全适应所致。综合来看,初一上的科学总共分四章,第一章重点难点在科学测量和科学探究,对这块知识,强调学生在对知识的运用,所以学生首先要清楚长度和温度的读数及它们的测量方法。第二章和第三章,属于概念知识,只要学生肯去背和记都会学的很好,建议学生针对这两章的知识点,要在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这样记起来就顺多了。初一上的难点在第四章,之所这章较难,因为其涉及到了物态变化的理解和密度的计算,学生要想学好这章,首先要熟记该章节的知识点,然后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六大物态变化。对于密度这块,开始学的时候要多做题,通过题目去理解密度公式的运用。总而言之,初一上的知識点只要学生多背,多记,学习都不会很难。
  对于系统的学习科学课程,所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是:
  一是,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同时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
  二是,吃透课本,联系实际: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及选学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及拓宽知识面。
  三是,重视实验,培养兴趣:要在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后,自己要亲自动手,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
  四是,课后及时复习与练习。化学部分可以采用合适的口诀法来对所学的化学基础知识例如物质颜色俗名和溶解性等进行记忆复习。
  五是,其他方面的,对化学的学习要注意知识点应该成系统化和专题化,物理方面的学习要注意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的紧密联系,尤其是定义公式变形公式和推导公式的前后衔接和灵活变通,同时也要注意力学受力分析方法和电学电路状态分析的培养。
  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教育,都应该充分体现地域的优势、学校的优势、学科的优势、教育工作者的个人优势;打破大一统的模式和评价体系。近年来,以企业量化指标来衡量教育工作的效率,真是对改革教育的极大误解。首先,教育不是国家和集团创收的机构,而理所当然是国家投入的领域;其次,教育的效果不是短期显现的,局限于眼前的分数和其他指标性东西都是扼杀学生创造力的必然,是教育异化的表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课的教学相对比较严谨,而学生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也有了明确的了解。七年级,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间节点,对于学生和老师而言一样重要,对于素质教育的深度推广也极为关键。
  [参考文献]
  [1]周良云.科学课程发展三思[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5年07期.
  [2]刘艳,余建文.科学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片段实录与评析[J].教育观察(下半月) 2015年16期.
  [3]信息技术使科学课更具探究性[J]. 徐晶. 考试周刊2016年02期.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从语文教学的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有序性出发,及时灵活地调节各教学要素、教学环节组合方式,从而使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处于良好、有效、有体系的运行状态,才能最终实现中小学阅读教学协调的、连续的发展,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逐步、稳定、可持续的提高。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新的教学理念一致认为,教学活动必须让学生成为主动者,但这并不是极端的就将教师地位变成从属的地位,如果那样,只会让学生放任自流,因此,我校推广“师生互动,精讲多练,当堂检测”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双方互动,才能真正实现主体性教育。  关键词:高中化学;复习课模式;具体做法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本文以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为例,从古代山水游记的文本特点和课标关于文言阅读的要求及教材编排出发,论述语文教学应基于文本特点和课标要求确定教学内容。  关键词:文本特点;课标要求;教学内容的确定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3-083-1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古代游记散文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他的《永州八记》一改魏晋以来游记文学重客观
摘 要:本文研究分析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提出了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讨论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制定了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关键词:“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课堂教学目标;评价标准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4-047-1  “问题解决”能力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
摘 要:目前,多元文化强烈冲击着社会的价值体系,一些青少年因缺乏准确的判断与选择能力,导致价值迷失,影响精神生长。这需要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纲要和灵魂,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本文对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整体构建,提出了在问题中引发冲突,在对话中学会判断,在辨析中触及理性,在选择中自主建构,在行动中实现内化等具体策略。  关键词:价值澄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题;判断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成绩的好坏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一个重要的影响,因此,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不断提升数学的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能力;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2-038-01  0  高中数学的学习
摘要:本文结合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结合《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教学设计,提出课堂教学中为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在教学物理规律的教学中,要以创设问题的情景为切入点,以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为重点。  关键词: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规律教学;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6-062-2  一、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是物理学科教学的价值所在
摘要: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占比重极大,小学一年级20以内的加减法是计算的重要基础,如何让低年级的学生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科学有效地训练,从而达到准确高速的目的,是20以内加减法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笔者从关注学生计算方法的习得和科学有效地训练学生口算等兩方面进行了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方法习得;有效训练;20以内进位加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语文课程教学不同于其它课程的教学,此课程的教学需要学生去体会课文的精神、情感等,从而给学生自己指明发展的方向。但就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能力还比较薄弱,很难透彻的去感悟课文,这就需要老师设计出创新的提问环节,以此来引导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与发展。本文笔者以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创新为研究中心,对其作用及实践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提问
摘要: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所需要形成的品格和应当具备的素质。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科素质是教师的责任。教师可以将学科素养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师正确的思想观念,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从而逐渐形成学科素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实现了在道德法治课堂上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2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