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阅读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mi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不过“万变不离其宗”,不论怎么改,语文教学都应该做到以文为本。只有学生深入文本,潜心涵咏,咀嚼品味,才能发现文本里边的无限风景,才能真正地被文本打动,获得体验,感受人文。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文本
  【中国分类号】G633.33
  
  语文教学简单而朴素,检验语文学习效果的最佳途径就是看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懂得了多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但我们教材内容很多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这让在时空上都有距离的读者、作者、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就有一定的难度。作为语文教师,能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深入文本,使学生阅读文本时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事,使他们能够产生不读不快、欲罢不能之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途径论述如下几点:
  一、架设桥梁,引领学生领略文本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像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作贼,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摇大摆地走人竹林。读到这里,如果不细想,不想像,就会感到杜甫真会幽默,描写出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若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再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人局面。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当面为盗贼”,抱走那些今天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二、抓住核心问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
  牢固树立核心问题意识。围绕关键性、核心问题解读文本,与文本对话,层层深入。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解读文本的过程,也是反复研读文本,品味语言,感受情感的过程。这样的核心问题应该是既能够抓住文本的主要内涵,又能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还能随机生成,具有一定的统领性、涵摄性、层次性。“对生命的感悟”是《我与地坛》的核心问题,也是一个学生较难把握的问题。为此,我们可以围绕这一中心梳理相关的线索:作者为什么要去古园?古园中的哪些景致给作者以强烈的感受?这些景致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思考?思考的结果怎样?他是什么时候体会到母亲的关爱的?母爱有哪些具体的体现?母爱给了他生活以怎样的启示……一系列的问题扣住文章的重点、核心内容,学生抓住这些问题,逐步推进,层层深入,走进文本的深处:二十岁的史铁生下肢的瘫痪后,精神几乎崩溃。正是不同寻常的心境促使史铁生来到地坛,地坛那看似沉寂、荒凉、萧瑟、幽深之中蕴藏着的醇厚沉重超然博大的历史沧桑感和喧嚣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让作家充分感受到时间永恒的伟力。作家从地坛的人、事、景、物及母亲身上获得了启示,获得了生存感悟----地坛成为作家栖居的精神家园,他在其中感悟到赖以支撑自己生命的人生哲理和情思……一系列问题解决了,对生命的感悟的中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激活文字,创设形象,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如阅读郁达夫的做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可设置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像,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不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投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像,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的韵味。
  四、以诵读促进感悟,引发想象,走进文本
  语文学习重在培养语感,而语感的培养最主要的渠道就是读与背。如今,轻读、轻背仍是普遍现象,许多语文课堂(特别是高中)几乎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了,没有了学生对语言品味之后的会心一笑——文本成了一种摆设。不读不背不积累语言,难怪学生无法写出好文章。在“课标”的引领下,我们的语文课堂要重视“读”,并且要真正的读——用眼看,用嘴读,用心想,读出感情,读出形象,读出感受……诵读适用于任何文体,特别适用于散文、古诗文。《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意境优美、深邃,有着诗一般语言的散文,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从听朗诵录音开始。随着朗诵者那深情的吟咏,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风景图:眉黛似的远山,苍翠欲滴的山林,虚无缥缈的小屋……诵读者的诵读已帮助学习者开启了文本意义之门,引领着跨进文本世界。接着,要求学生依据个人的理解朗读、默读、诵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细嚼慢咽”,文本中一些细小的问题,都能嚼出语文味。学生在诵读感知言语节奏之中渐入佳境。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所实现的不仅是一般对话状态的新质滋生、精神提升,更是语文学习意义上的语感图式的丰富与深厚。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生的音乐教育要建立在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上,就要其体现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亦无定、,贵在得法。”音乐教学法中常看到的教学方法有“听唱法”与“视唱法”。这两种教学方法只适合学唱歌曲,而唱歌又不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既要依据音乐教育的目的,又要符合音乐教育的规律与特点,又能真正体现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根据多年来的音乐教育教学经验,同时又结合音乐教育研究、教学指导和
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小学生的习作基础是观察,从字里行间抒发真情实感,我根据自己的语文教学经验,从对学生习作方法的指导,多样性的取材、习作点评激发个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引导学生张扬个性,乐于习作。  关键词:兴趣;个性;体验;真情;自主  【中国分类号】G623.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大难题。学生缺乏素材,一到写作文的时候就绞尽脑汁,东拼西凑,往往写出的东西枯
摘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很大的板块,一直是历年来语文教师所关注的重点。本文首先发掘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而后找出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希望可以给未来的小学作文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写作素材;写作兴趣  【中国分类号】G623.24    在世界文明史中,四大古国的历史是最长久的,中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承载的文化源远
摘要:新课改的影响,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要进行重点培养,教师要在原有教学基础上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开放性阅读教学是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并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本文对开放型阅读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对于当前小学语文开放型阅读教学模式今后的实施措施进行具体探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开放性阅读教学  【中国分类法】G623.23    随着教育
关联交易是随着公司制企业的发展和关联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而产生的一种较为复杂的经济现象,它普遍存在于各国的公司运作中。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关联交易将市场交易转化为公司集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同时也是对小学生以后学习和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的教学内容,但同时,作文教学也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难的一个环节,所以说,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出发,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发展现状,以及对以后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开展提出了简单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发展现
本文研究电子商务线上线下影响管理的原则,主要分析了均衡原则、偏好原则、业务适配原则以及多元化合作原则的特征。并针对电子商务线上线下合作情况,提出营销管理对策,包括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实施,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枝,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被注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陈旧的教学方法不适用了,以前的音乐课上,大多都是教师教、学生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更谈不上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才能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课堂上做了一些探索,本文对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音乐;有效教
【中国分类号】G61     在儿童语言形成的过程中,学前阶段是逐步掌握口头语言并向书面语言过渡的时期,幼儿可掌握95%的口头语言,即基本完成口语学习的任务。在此期间,幼儿表述能力发展的重点,主要在学习正确恰当的口语表达,从语言、语法、语义以及语用四个方面掌握母语的表达技能,由简到繁,由短到长地提高表达水平。因此,在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必须结合本班幼儿的发育规律和成长特点,加强对幼儿良好语言习惯
【中国分类号】G633.41    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在英语考试大纲写作一栏中有这样一条: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在阅卷时,书面表达评分标准中也明确写出“书写工整”。这无疑在提示我们英语教学必须重视和加强书写训练。  我们的学生中有的书写能做到工整、规范,而且有的学生还写得俊秀、洒脱。可是也存在一些不良现象:有的学生书写不清楚,甚至龙飞凤舞,字迹难辨;有的学生乱图乱画,仿佛在做消遣游戏;有的学生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