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根多糖抗免疫性肝纤维化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药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cyatwa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芦根多糖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的保肝及抗肝纤维化作用,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及芦根多糖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腹腔注射猪血清诱导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造模7周后各给药组开始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肝组织SOD、GSH-px活力和MDA含量。结果 芦根多糖可降低模型大鼠血清AST、ALT活性,降低血清和肝组织MDA含量,升高血清和肝组织SOD、GSH-px活力。结论 芦根多糖可改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功能,减轻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其保肝降酶、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关键词:芦根多糖;肝纤维化;抗脂质过氧化;大鼠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7-0042-02
  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mites communis Trin)的根茎。芦根多糖(Polysaccharide of Rhizoma Phragmitis,PRP)是从芦根中提取的多糖。药理研究表明,PRP有保肝作用,为芦根中抗肝损伤的主要有效部位[1]。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亦表明,PRP对四氯化碳致化学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能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2],但对免疫性肝纤维化作用尚不清楚,因此对其抗免疫性肝纤维化作用及机制作进一步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清洁级Wistar大鼠60只,雄性,体质量(160±20)g,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苏)2008- 0004。
  1.2 药物与试剂
  PRP由本院制剂室从芦根中提取制备,经测定总多糖含量>70%。芦根经本院李立华主任中药师鉴定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根茎。临用前将芦根多糖用5‰羧甲基纤维素钠配制成混悬液。秋水仙碱片:西双版纳版纳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90811;猪血清:郑州益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09100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试剂盒皆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3 动物分组、造模与给药
  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0.1 mg/kg)及PRP大、中、小(420、210、105 mg/kg)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按每只0.5 mL/次腹腔注射猪血清,每周2次,连续15周,复制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3]。于第7周,随机抽取3只模型大鼠,取肝脏,HE 染色后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判断造模已成功。然后各给药组开始以1 mL/100 g体质量每日灌胃给予相应药物,以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溶媒,正常组、模型组同时灌服等体积溶媒。再连续8周。
  1.4 观察指标
  1.4.1 血清学指标 大鼠以乌拉坦麻醉,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中ALT、AST、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
  1.5 统计学方法
  3 讨论
  血清ALT、AST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基本指标,肝实质细胞的损害是肝纤维化的启动因素,因此保肝降酶能抑制肝纤维化进程,本实验中PRP能显著降低转氨酶的活性,可见其具有一定的保肝降酶作用。
  脂质过氧化物是自由基诱发膜脂质过氧化反应而产生的,MDA是脂质过氧化的终产物。SOD则是清除自由基及体内过氧化物的一种酶,是肝组织自由基清除系统中重要的组成成分。肝纤维化时激活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产生大量自由基,发挥细胞毒性作用,使SOD消耗增加;SOD活性和MDA含量反映此时机体氧应激、脂质过氧化水平[4],因此SOD和MDA对反映肝功损害程度和肝纤维化的活跃程度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本实验中MDA含量在肝组织和血清中,模型组较正常组高,可见模型组较正常组脂质过氧化增强,SOD活性降低,与实测值一致。PRP治疗组在MDA含量和SOD活性方面均较模型组有所改善,说明其可能通过抗脂质过氧化过程而具有保肝、抗肝纤维化作用。
  GSH-px在清除细胞内的过氧化氢及过氧化脂质上发挥重要作用,是生物机体内的自由基清除剂。本实验中,PRP治疗组GSH-px活性较模型组显著提高。PRP提高机体SOD、GSH-px活性,不但使机体内抗氧化体系中各种酶协同地防治活性氧的损伤,而且相互间起保护作用。结果表明,PRP对猪血清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能抑制肝纤维化形成;明显降低其MDA的水平,提高降低了的SOD活性,使肝组织病理变化得以改善。其保肝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保肝降酶、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参考文献:
  [1] 张国升,凡明月,彭代银,等.芦根多糖保肝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 2002,17(7):416-417.
  [2] 李立华,张国升.芦根多糖保肝作用及抗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7,26(5):32-34.
  [3] 张艳,都广礼,陈德兴,等.猪血清致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动态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7,15(2):74-76.
  [4] 刘翼,李昌平.氧应激、脂质过氧化及肝细胞凋亡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的作用[J].西南军医,2008,10(4):3-6.
  (收稿日期:2011-11-18,编辑:华强)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建立调经化瘀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香附、当归、川芎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赤芍中芍药苷,YMC-Pack ODS-A色谱柱(250 mm×4.6 mm,5 ?m),乙腈-0.1%磷酸(14∶8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 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无干扰。芍药苷在0.15~1.50 ?g范围线性关系良好,平均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测定止痛膏中大黄酸、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分离大黄酸、大黄素和大黄酚,以甲醇-水(85∶1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大黄酸在0.208~1.040 ?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7%(RSD=0.57%, n=5);大黄素在0.192~0.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麦志胶囊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顶空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B-FFAP(30 m×0.25 mm×0.50 ?m),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解介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80 ℃,保持2 min,以10 ℃/min的速率升至230 ℃,保持2 min,再以20 ℃/min的速率降至200 ℃,保持2 min;进样口温度为200 ℃
期刊
摘要:目的 优选酸枣仁-五味子药对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酸枣仁-五味子药对中五味子醇甲含量和水提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超高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醇甲含量,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水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药材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1.5 h。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关键词:酸枣仁-五味子药对;正交试验;提取工艺;五味子醇甲  DOI:10.39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鸡菊中金鸡菊查尔酮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Inertsil ODS-3 C18柱(4.6 mm×250 mm,5 ?m),以乙腈-1%冰醋酸(80∶2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78 nm。结果 金鸡菊查尔酮在0.4~4.0 ?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31 213X-149 303(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
期刊
摘要:目的 基于中医智能研究的实践,探讨中医方剂知识获取的方法。方法 人工提炼和软件系统自动获取相结合,用人机对话的方式,获取中医方剂知识。结果 完成了中医方剂所涉及的量效关系、药效关系、候效关系、素效关系、素证关系等知识的获取,归纳出知识获取的基本原则和对所提炼知识的评价方法。结论 中医知识获取的研究是中医知识工程研究的首要环节,这一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医学这一复杂系统的概念知识。  关键词:中医方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肉苁蓉及管花肉苁蓉中半乳糖醇含量的测定方法,为肉苁蓉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建立半乳糖醇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对20个批次的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中半乳糖醇进行分析。色谱条件:采用Alltech Pevail Carbohydrate ES色谱柱(4.6 mm×250 mm,5 ?m),以乙腈-水(80∶2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 ?L;蒸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双黄连口服液有效部位中连翘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大连依利特Hypersil ODS2 C18色譜柱(250 mm×4.6 mm,5 ?m),流动相为甲醇-0.05%磷酸水(35∶6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8 nm。结果 连翘苷在0.143 6~1.436 ?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91%,RSD=2.95%。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具有益气解毒功效的牛黄参(牛黄、西洋参)含药血清对大鼠肝卵圆细胞系WB-F344诱导分化及增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牛黄参含药血清(5%、10%、20%)作用于WB-F344细胞,以正常大鼠血清(5%、10%、20%)处理的WB-F344为空白组,以单纯培养体系处理的WB-F344为正常组。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期刊
摘要:目的 通过对云南地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资料的统计分析,探索云南地区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 对收集的1 120例患者辨证分型,归纳、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证候学规律,分析其中医证候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分期、地域等方面的分布情况。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活动性、地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证以风寒湿痹证为主,虚证主要表现为气血亏虚。结论 云南地区类风湿关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