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文本中的“语文”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2814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教师,既需要以读者的身份理解文本,更要站在学生的视角,把文本转化为教学行为。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挖掘文本中的语言文字与表达特色,设计学生学习的路径,通过文本唤醒学生的语文学习。换言之,文本解读需要发现文本中的语文。笔者试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沙漠中的绿洲》为例,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读出文本表达的特色
  《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关于环境改造的文章。课题中的“绿洲”并不是在沙漠中自然形成的,而是阿联酋人民通过自己的劳动和汗水,在茫茫沙漠中建成的有绿树、有鲜花的城市。课文通过叙述作者自己访问阿联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让我们体会到了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努力改造生活环境,最终建成了沙漠中的“绿洲”。那么,课文的表达特色有哪些呢?
  循着“从飞机上往下看”“来到迪拜访问”“在迪拜最大的中心公园散步”这些词句,我们可以发现作者的写作顺序,同时自然引出话题。第1~5自然段用了很多笔墨描述阿联酋原来的样子,“白茫茫的一片”“白花花的盐碱”“这里,土地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很自然地与美丽的绿洲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人们改造环境的困难之大、决心之坚定。同时,语言表达也很有特色,将培养孩子和“精心侍弄花草”进行对比,围绕这一“精心”来写,突出文章的主旨。
  文本的另一表达特色是直接呈现故事场景。以“我”的口吻叙述亲耳所闻、亲眼所见,让我们看到了阿联酋人民怎样在沙漠中改造环境,建立绿洲的壮举真实可信。而在“我”的讲述过程中,又穿插“阿拉伯朋友告诉我们”,似乎可以让我们走进现场,直接感受。有“我”与园林工人的对话,他们是建立沙漠中的绿洲的亲身经历者与直接见证人,因此,他的讲述能让我们进一步看到“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在具体的场景中展现,画面感强,有助于学生直接走进现场,去体验感受。
  当然,文中的语言表达也很适合中年级学生阅读。比如,三个“买来”——“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描写非常朴实,可以让学生想象这一过程,体会改造环境的不易。“挖去沙石”“填上泥土”“埋下水管”“纵横交错”,看到了阿联酋人民的用心,以此为依托,可以很好地展开学生的言语实践。
  二、找寻教学的“这一个”
  那这一课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呢?对于学生而言,最大的语文价值又在哪儿?这就需要我们千百次地问,千百遍地寻。是故事本身?是“改造环境的决心与信心” 这一文本主旨?是“对比”这一语言形式?是环境的前后对比,精心侍弄与培养孩子的对比?还是学生的语言发展,比如把文本中的某一场景创造性复述……
  于是,我们就有必要再去重温课标中的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都为我们确立教学的“这一个”找到了依据。同时,还要想想语文的“本”是什么。语文课应该让学生探究语言是怎样表达主旨、言意兼得的。
  因此,本文的教学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在亲近文字的过程中实现运用。因为本文是介绍性的文字,所以学生能自主获取信息,把握作者是怎样介绍这些信息的,并在阅读中感受着“我”的感受,思考着“我”的思考,体会“我”介绍这些信息的用意。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初步把握主要内容;要把具体的场景化为学生可以走进的“现场”,让学生尽情言说,充分实践;要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对比”的妙处,明白在沙漠中建立绿洲的不易,在养成语文素养的同时生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设计学生进入的姿态
  找到了教学的“这一个”,意味着教学有了明确的目标。但这还是我们教师的见解,如何让学生接受,如何在与学生的对话中不断丰满,愈发灵动,是文本解读的又一重要环节。
  首先需要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沙漠给人的印象是茫茫沙地,不毛之地啊,怎么会有绿洲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很自然地走进文本。其次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个来回,触摸语言的意蕴。“白花花的盐碱”“硬硬的壳”“不毛之地”,环境如此恶劣;三个“买来”,以及“挖去”“填上”“埋下”这些动词,“源源不断”的淡水,要付出多少代价;鲜明的对比中,建立绿洲堪称壮举。再如,围绕“侍弄”“一阵雨雾从空中洒下来”“园林工人高兴地笑了”,体会他们“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最后要给学生充分的言语实践空间,学以致用,习得语言。再以“三个买来”为例,如果只是简单的对话,教师强调“高昂的代价”,学生的體会往往还是浅层次的。如果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让他们以阿联酋人民的身份去感受金钱的代价,同时设计有意思的对话,比如会议讨论、答辩等方式,学生就会深入文本,对这一壮举的感受就会更加深刻。
  当然,发现了文本中的“语文”,还需要在具体的实施中上出语文味。这都需要教师的实践与智慧,让学生在读着一篇篇课文中学会语文。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中小学教师历来的老大难问题—— 一提到作文,学生没啥可写,也不会写,教师不会教,也不想教;公开课上,可以选择的话,尽量绕着它走。可是,作文教学不重要吗?大家都知道,重要,太重要了。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并且写作和其他手艺一样,也是有方法、有技巧的。现以五年级游戏作文《心有灵犀》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游戏作文,也可以称为活动作文,在童声作文里归为“嬉系列”。
1979年的年初,中国的南方和西南边界战事正酣,此后十年,中越边境战火不断。此时,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也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航程。转过年来,1980年的秋天,我就到了上初中的年龄了。   蛟河奶子山镇开发于清朝乾隆末年,地处蛟河盆地东南,是东高西低的丘陵地带。1851年,即咸丰元年,这里发现煤矿后形成居民点,外来人口累年迁入,人丁日益兴旺,逐渐形成绵延60多公里的蛟河县的第一人口和资源大镇。因为此
习作一直是学生学习语文最苦恼之事,苦于不知写什么,也苦于不知如何下笔。为了不让学生在习作面前望而却步,也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笔者侧重选择“嬉系列”作为突破口进行了课堂习作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所谓“嬉”,就是嬉戏、玩耍之意,而爱玩正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的乐趣所在。“嬉作文”就是将有趣的活动、游戏等引进作文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后,春风化雨般地积累素材、习得方法、积淀情感。  不少教师以为学生只
摘 要: 语文教学的根本在于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文章以“不屈不挠”这一教学片断为切入点,结合语用学理论,通过反思、评析教学过程,提出实施建议,进一步明晰阅读教学中成语教学的核心价值,阐述“唯有指向真实语用,才能实现‘成语’核心价值”这一观点。  关键词: 成语 真实语用 核心价值  教研組举行活动,一位同事执教《海伦·凯勒》一课。恰逢笔者近期主持区级课题“语用学视野下的熟语教学研究”
春风度过了山海关,鸟儿就往回飞了,冰雪消融的黑土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在这样好的季节里,侯一刀被患者骂了,骂得苦不堪言、体无完肤、无可奈何。他窝囊地坐着,脸上还挂着无奈的笑,这是他惯用的伎俩,代替了口诛笔伐。侯一刀清楚,很多双内容丰富的眼神,在他身上飘来拂去。现在社会呀!有些人怎么了?浮躁、自私、麻木,通俗地说,把好心当成驴肝肺!侯一刀想着,内心怒火燃烧,想搧这个女人的耳光……  赵主任久经沙场
摘 要: 针对开放教育学生的基本特点,将国开学习网与课程钉钉群相结合,设计了三“课”四“学”的线上教学模式。教师通过钉钉群直播开展导学课、答疑课、复习课,通过教师导学,学生开展自学;通过组织专题讨论活动,促进学生之间互学;教师根据直播课堂、课程讨论区的学生反馈信息进行精准助学。将四“学”融入三“课”,满足了需求多样性,增强了师生互动性,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开放教育 国开学习网 钉钉群直
摘 要: 要使语文课充满“语文味”,必须从课堂导入入手,根据语文学科固有的特点导入。本文分析了“伪语文导入”现象,提出了“真语文导入”策略。  关键词: 真语文 语文课堂导入 语文味  在真语文讨论的大背景下,我们倡导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拒绝“假语文”、“伪语文”。所谓语文味,是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位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把握语文这一重要交际工具的同时
摘 要: 刘备与唐僧之所以能够领导团队走向成功,正是因为他们具有出众的社会交往能力。本科院校文秘专业学生要具备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必备的思想素养:目标明确,意志坚定;严于律己,言而有信;心地善良,待人宽厚。第二,掌握交往策略:维护上级的权威;与同级精诚合作;对待下级要赏罚分明。第三,懂得沟通技巧:明确对方的心理;注重礼貌礼节;把握沟通的主动权。  关键词: 文秘专业
从孙立权老师提出“批注式阅读”至今,小语界学者们对批注式阅读的研究和实践已有十多年。这种阅读方式以简洁、高效的特点,个性化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又通过以直接领悟为出发点的思维方式和“在只言片语中立论”的表述方式深深契合当下语文课改的方向。  《女娲补天》是统编本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文章。讲了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甘于奉献的精神。
摘 要: 随着《幼儿园规程》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游戏在当前幼儿园课程中还存在以下四个问题:教师的儿童观存在偏差,限制幼儿的主体性;游戏和教学难以平衡,无法发挥游戏的优势;游戏与幼儿的需要无法对接,失去游戏的价值;家长的传统游戏观念导致课程功利化。为了更好地发挥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现以雅安市天全县第一幼儿园为例,提出以下四个建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