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zc2009c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可行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产妇共24例,分析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制定护理方案,开展优质术后护理服务,观察优质护理下的切口愈合效果及产妇护理体验。结果:合并症、肥胖、术前多次内诊、手术时间长、止血不彻底或缝合过稀、缝合过密、操作污染是导致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规范实施优质护理,全组产妇于术后8~20d切口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4.9±0.7)d;均未发现瘘道;出院后随访3月均未见异常。结论:剖宫产术前应积极治疗合并症、控制内诊次数,缩短产程、严格规范操作、规范止血并缝合,以利于切口愈合。对切口愈合不良的产妇实施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服务可帮助切口更快、更好地愈合。
  关键词: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原因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377【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233-01
  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攀升,随之而来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切口愈合不良便是严重危害产妇健康、影响产后恢复和正常生活的一大并发症,同时还会引发护患纠纷[1]。我院分析了24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产妇的临床资料,探讨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实施了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产妇共24例,均女性,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8.3±3.1)岁;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8.1±0.6)周;妊娠次数1~3次,平均妊娠次数(1.8±0.4)次;纵向切口3例、横切口21例;贫血1例、糖尿病2例、肥胖3例、妊高征3例;全组术后发热、切口疼痛,切口裂开或红肿、渗出脓性物、见脂肪滴;切口血肿3例、脂肪液化7例、切口感染14例;愈合不良轻度9例、中度7例、重度8例。
  诊断标准: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符合以下任一点属于切口愈合不良:术后发热、切口肿痛、白细胞计数增加、切口部位分泌黄色脓性物,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即切口感染;术后切口疼痛,按压发现淡红色液体、淡黄色液体溢出,有脂肪滴,白细胞计数正常、无发热现象,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即脂肪液化。
  1.2方法。结合产妇临床资料分析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根据当前切口愈合情况及体质开展以下优质护理服务:
  控制症状。轻度愈合不良者,多表现为切口疼痛、红肿,适当使用抗生素对抗感染,联合微波理疗;若有液体渗出,抗生素处理,探查皮下组织,以过氧化氢溶液彻底冲洗切口及周围皮肤,小心清创,每24h换药1次,换药前将坏死组织、异物清除干净,并以0.1%的雷佛奴尔纱条规范引流,直至切口不再分泌异物、长出新鲜的肉芽组织;若患者有脓肿或血肿存在,则以空针将肿物取出、联合抗生素治疗。
  心理护理。产妇产后若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容易抑郁、失落、烦躁、焦躁、紧张,这些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饮食、睡眠及产后恢复,护士注意观察患者护理配合情况及情绪表现,并积极通过轻松的交流了解患者性格特点及对产后切口愈合的疑问与顾虑,耐心解答产妇疑问、大小不必要的顾虑,帮助产妇正确认识术后切口愈合问题,让其认识到切口愈合不良并非大事,及时治疗和优质的护理可消除其对产后恢复及日后生活的影响,引导患者适当宣泄情绪、客观看待切口愈合问题,积极配合护理工作。
  舒适护理。根据患者意愿将病房布置为整洁、温馨的色调,种植净化空气的盆栽,定时消毒灭菌和开窗通风,维持室内清洁和空气流通,单次消毒灭菌时间为半小时;及时更换切口敷料及被褥、床单、衣物;每日清洁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帮助翻身以维持舒适体位,每日按摩,增强患者舒适度、促进切口周围血液循环、利于切口愈合;限制探访人数、以免交叉感染。
  切口护理。一般术后5~7d拆除缝线,若3d后依然主述切口疼痛,则强化局部清洁工作,注意观察局部是否肿痛、灼热、渗血、渗液,检测体温,及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和处理;尤其注意强化糖尿病、妊高征等产妇的对症护理,避免因基础疾病影响术后切口愈合;肥胖产妇警惕产后切口脂肪液化,强化基础护理,一旦发生脂肪液化,立即将液化部分缝线拆除,清理液化坏死组织,每日定时清理局部并换药;每隔1d微波治疗切口1次,促进切口愈合。
  1.3评价标准。观察并记录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检查是否产生瘘道,出院后随访3个月,了解后续愈合情况[2]。
  2结果
  2.1切口愈合不良原因。术前因素:①合并症。本组贫血1例、糖尿病2例、肥胖3例、妊高征3例,妊娠合并症会影响分娩结局、不利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②肥胖。肥胖产妇皮下脂肪厚、血运差,切口愈合难度大。③术前多次内诊。因怀疑滞产、胎膜早破而反复内诊检查,造成宫腔感染,导致术中取出胎儿过程污染腹壁切口。
  术中因素:①手术时间长。长时间暴露切口,附近汗腺产生的细菌对其造成污染。②止血不彻底或缝合过稀。容易导致术后切口内血肿形成。③缝合过密。影响切口及周围血运,难以排出坏死组织。④产程过长。产程过长会增加切口部位细菌感染机会。⑤操作污染。若医护人员未严格执行无菌标准,则会增加切口愈合不良的几率。
  2.2护理效果。全组产妇于术后8~20d切口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4.9±0.7)d;均未发现瘘道;出院后随访3月均未见异常。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思想观念的改变,全球剖宫产率正不断上升,由于剖宫产术为创伤性操作,术后需要一定的时间完成切口愈合,而术后切口愈合一般分为渗出、细胞增殖与组织再生3个阶段。产妇术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容易发生切口开裂、脂肪液化及局部感染而影响切口愈合、危害产妇健康[3]。
  有报道认为胎膜早破和产程长于12h会增加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4]。若试产后急诊剖宫产,导致产程延长,且需要反复行肛检与阴道检查,若合并有贫血、肥胖、上呼吸道感染、阴道炎、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胆汁淤积、妊高征等,就容易影响切口愈合[5]。
  临床上应强化护理工作,以更好地防控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首先,护士要在认真学习妊娠、剖宫产及切口愈合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围术期的健康指导工作,积极与孕产妇及家属沟通交流,耐心讲解剖宫产流程、可能导致的并发症,重点讲解合并症、肥胖、胎膜早破等对切口愈合的不良影响,引导产妇控制体重,配合积极治疗糖尿病、妊高征等合并症,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为切口愈合打好基础;若孕妇合并阴道炎,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6];晚期避免做体力劳动、禁止性生活,以免胎膜早破;一旦发现胎膜早破,立即清洁外阴,每日早晚以棉球蘸0.05%碘伏擦洗外阴,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必要时终止妊娠;产程内产妇如非必需尽量不要肛检、导尿及检查阴道;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标准,规范洗手消毒,正确穿戴后方可进入产房,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手术按照方案有序开展,以尽可能缩短产程、减少切口暴露时间;尽可能减少手术切割次数,以免加大愈合难度;术后视产妇基础疾病、分娩结局、切口状况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控感染,一般在术前半小时静注抗生素、术后也可适当使用。参考文献
  [1]简洁.孕妇产前体重指数与剖宫产切口甲级愈合率的相关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3,(9):1431-1431,1433
  [2]吴艳妹.红外线局部照射配合吹氧疗法对剖宫产术口二期缝合愈合的护理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1131-1133
  [3]温素芹,张彦君,杜丽等.前瞻性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患者切口愈合不良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0):100-101
  [4]温素芹,张彦君,杜丽等.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相关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8):104-105
  [5]喻莎.产科腹部纵切口愈合延迟患者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8):56-57
  [6]陈京亭.影响剖宫产子宫切口愈合的相关因素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6):989-991
  
其他文献
摘要:前置胎盘是妊娠期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我院31例妊娠晚期前置胎盘孕妇的记录观察护理,由此分析表明,对娠晚期前置胎盘孕妇做好系统的有效的护理是尤为重要的,这样有利于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从而有效改善母婴结局。  关键词:妊娠晚期前置胎盘系统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369【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严重多发伤伴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护理措施。方法:抽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严重多发伤伴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了解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的实际受伤部位和受伤程度进行具体的针对性的救治护理。结果:这80例患者中痊愈出院的有50例,病情好转稳定的有11例,好转不明显的有6例,转入上级医院的有10例,没有治愈的有3例。结论:安全有效的救治护理措施能够直接的提高患者的严重多发伤伴创伤失血性休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住院24小时内的80例急性脑卒中住院病人,早期康复护理组(观察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40例,仅进行常规护理。分别在患者入院后2天内及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评分。  关键词:早期心理康复护理急性脑卒中抑郁预后  Doi:10.3969/j.issn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内科急危重患者的院前急救方法与护理。方法:对我院2013年96例内科院前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01月~06月4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模式,将07月~12月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优化流程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比较两组内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急救反应时间、急救时间少于对照组,急救诊断率、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急救措施数多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妇产科不良事件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入院的孕产妇96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只选择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采取多方面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效果和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无伤害的患者例数为44人,对照组患者中无伤害的患者例数为26人,且观察组患者中出现伤害的人数远远少于对照组。结论:在妇产科中采取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临产妇的心理特点和可能存在的各种心理变化,总结实施心理护理的各项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本院进行分娩产妇2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临产妇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260例产妇中顺利分娩228例,剖宫产32例,剖宫产率为12.1%;对照组260例产妇中顺利分娩201例,剖宫产59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母爱替代在无陪护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的新生儿144例,随机分为母爱替代组和普通组,普通组实施常规护理,母爱替代组实施常规护理加母爱替代护理,评价护理效果。结果:母爱替代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3.06%,普通组为77.78%,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母爱替代护理可显著提高无陪护新生儿生活质量,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母爱替代无陪护新生儿护理效果  Doi:
期刊
摘要:现今我国正在进行医改,患者对医院的各项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应不断地发展。现今对母婴的关注度非常地高,这就要求对母婴进行治疗和护理的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各项专业技能,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避免差错发生。如果出现差错会给母婴带来不可估计的影响。笔者现对护理实际工作中易于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几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关键词:妇产科临床护理问题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护理中采用自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自理模式的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对于疾病的了解情况、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于疾病相关知识和自我护理知识的知晓率90%、并发症发生率5%以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50例采取非手术治疗及有针对性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50例,对其采取非手术治疗,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50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痊愈率16.00%,显效率74.00%,无效率10.00%,总有效率90.00%;非常满意度38.00%,满意度60.00%,不满意度2.00%,总满意度98.00%。结论:急性腰椎间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