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替代在无陪护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效果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1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母爱替代在无陪护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的新生儿144例,随机分为母爱替代组和普通组,普通组实施常规护理,母爱替代组实施常规护理加母爱替代护理,评价护理效果。结果:母爱替代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3.06%,普通组为77.78%,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母爱替代护理可显著提高无陪护新生儿生活质量,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母爱替代无陪护新生儿护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363【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224-02
  新生儿脱离母体后,外界环境不同于母亲子宫,需要适应外界陌生环境,母爱呵护在新生儿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1]。对于无陪护新生儿,需要医护人员提供母爱替代护理,即需要医护人员提供如母亲般的关怀、照顾,满足新生儿精神和生理的需求,促进成长和发育。本文研究母爱替代护理对无陪护新生儿的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
  1.1研究对象。从2012年12月~2013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无陪护新生儿中选取14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母爱替代组和普通组。母爱替代组72例,男35例,女37例。年龄1~28d,平均年龄(18.4±2.3)d。普通组72例,男34例,女38例。年龄1~27d,平均年龄(17.9±2.1)d。两组新生儿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研究方法。两组新生儿均实施常规护理,母爱替代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母爱替代护理,主要内容如下。
  1.2.1哭闹护理。新生儿面对外界陌生环境,易产生恐惧等不良情绪,哭闹是其主要表现形式,此时医护人员需要轻握新生儿的手,轻柔抚摸其脸部和胸部[2],轻摇婴儿床,用轻柔的言语安慰,消除新生儿对医护人员的陌生感,建立信任感。病房光线不宜太强,温度适宜。
  1.2.2饮食护理。新生儿喂奶,不宜过热或过冷。需要多用轻柔的言语交流,态度需亲切,可作各种动作示范,包括各种滑稽的动作,吸引其注意力。喂奶过后,不宜立即入睡,应抱起轻轻拍打背部,保证排尽胃内空气,多与新生儿作眼神交流,增加医护人员与其之间的情感。
  1.2.3洗澡护理。新生儿洗澡时,易产生恐惧心理,手脚会乱蹬乱抓,此时应轻握新生儿的手,抚摸其脸部、头部、躯干,让其产生舒服感,保持亲切的态度和其交流,让其保持安静。水温适宜,不宜过热,防止烫伤皮肤,不宜过冷,防止感冒着凉。
  1.2.4睡眠护理。新生儿的睡眠质量对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舒适的体位更有利于新生儿入睡,通常应保持四肢中线屈曲位,可促进新生儿屈曲平衡,让其四肢自由活动。帮助新生儿翻身时,动作应轻缓,避免新生儿惊醒。
  1.3评价指标。观察新生儿睡眠状态,评价护理效果,分为三项指标: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新生儿每天睡眠时间为18~22小时,哭闹时间小于2小时,夜晚惊醒次数小于2次,睡觉时肌肉松弛,手掌展开,呼吸平稳[3];有效:新生儿每天睡眠时间为15~18小时,哭闹时间在2~3小时之间,夜晚惊醒次数在2~4次之间,睡觉时肌肉稍微放松,手掌半握状,呼吸平缓;无效:新生儿每天睡眠时间小于15小时,哭闹时间大于3小时,夜晚惊醒次数大于4次,睡觉时肌肉紧张,手掌紧握,呼吸急促。总有效=显效+有效。
  1.4统计学方法。对观察指标采用SPSS17.0软件做统计分析,有效性采用N%表示,若P<0.05,则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统计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如表1所示。母爱替代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普通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评价
  时间例数显效(例)有效(例)无效(例)总有效率(%)母爱替代组723136593.06•普通组7225311677.78注:与普通组对比,•P<0.05。
  3讨论
  母爱属于人文学科中社会学与心理学中的内容,发生于家庭中母亲与子女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和行为,表现在母亲对于子女的特殊关怀与照顾。新生儿需要母爱的呵护,母爱可保证新生儿身心健康发展,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对新生儿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无陪护新生儿需要得到母爱的呵护,护理人员需要扮演母亲的角色,母爱替代护理对无陪护新生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母爱替代护理与常规护理作对比,母爱替代护理效果显著。
  3.1母爱替代可提高新生儿生活质量。新生儿刚脱离母体,独立于陌生的环境中,外界环境不同于母体子宫,对新生儿的适应性提出了要求,但其各项器官的发育程度限制其适应性。此时无陪护新生儿需要得到像母亲一般的关照和爱护,医护人员需要做到母爱替代护理。新生儿稍微有不适感,如疼痛、尿湿、温度高低等,都会产生不良情绪,医护人员需要做到本研究中的母爱替代护理,满足新生儿的各项要求,提高临床护理效果。通过本研究发现,母爱替代护理可显著提高新生儿睡眠质量,新生儿睡眠时间一般在20小时左右,睡眠期间,蛋白质合成及生长激素分泌加速,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母爱替代组新生儿经护理后,新生儿睡眠时间、哭闹时间、夜晚惊醒次数显著优于普通组,且新生儿于睡眠期间肌肉呈松弛状、呼吸平稳,总有效率(93.06%)显著高于普通组(77.78%),具有统计学意义。
  3.2母爱替代提高了医护人员素质。母爱替代护理对医护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更有利于培养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对于未婚医护人员,母爱替代护理可培养医护人员的耐心、爱心、责任心,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为育儿育女积累更多经验。对于已婚医护人员,母爱替代护理可增加其童心,指导年轻医护人员如何护理,传授经验,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母爱替代护理在无陪护新生儿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可显著提高新生儿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刁明芳.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09(23):1838—1839
  [2]孙琴芳.母爱替代在无陪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3):44—45
  [3]董云红.母爱替代在无陪护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效果[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12):64—6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耳鼻喉急性感染及其术后疼痛的临床诊治和护理。方法:通过选取2010年12月份到2013年12月份我院收治的耳鼻喉急性感染并进行手术的164例患者,将他们随机的分为对照组(82例,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和观察组(82例,采用扶他林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进行过手术后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4.1%,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7.6%,那么,就有效率来看,对照组明显低于观
期刊
摘要: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所引起的皮肤慢性炎症,一旦停药导致原有皮肤加重、复发,迫使患者反复使用糖皮质激素,临床表现以红斑、丘疹、干燥、脱屑、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潮红、色素沉着或酒渣鼻样皮炎等,该病好发于面部,治疗周期长,易反复。目前治疗上单用非激素外用制剂疗效欠佳,近年来,我科采用蓝科肤宁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蓝科肤宁皮炎面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柔性管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普外科患者进行抽样,选取8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以柔性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对87例患者进行护理后,实验组0级、1级所占比例显著优于对照组,而3级、4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1年6月收治的120例接受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对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出血、TURS、膀胱痉挛、尿路感染明显减少。也就是说术后并
期刊
摘要:前置胎盘是妊娠期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我院31例妊娠晚期前置胎盘孕妇的记录观察护理,由此分析表明,对娠晚期前置胎盘孕妇做好系统的有效的护理是尤为重要的,这样有利于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从而有效改善母婴结局。  关键词:妊娠晚期前置胎盘系统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369【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严重多发伤伴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护理措施。方法:抽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严重多发伤伴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了解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的实际受伤部位和受伤程度进行具体的针对性的救治护理。结果:这80例患者中痊愈出院的有50例,病情好转稳定的有11例,好转不明显的有6例,转入上级医院的有10例,没有治愈的有3例。结论:安全有效的救治护理措施能够直接的提高患者的严重多发伤伴创伤失血性休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住院24小时内的80例急性脑卒中住院病人,早期康复护理组(观察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40例,仅进行常规护理。分别在患者入院后2天内及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评分。  关键词:早期心理康复护理急性脑卒中抑郁预后  Doi:10.3969/j.issn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内科急危重患者的院前急救方法与护理。方法:对我院2013年96例内科院前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01月~06月4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模式,将07月~12月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优化流程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比较两组内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急救反应时间、急救时间少于对照组,急救诊断率、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急救措施数多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妇产科不良事件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入院的孕产妇96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只选择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采取多方面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效果和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无伤害的患者例数为44人,对照组患者中无伤害的患者例数为26人,且观察组患者中出现伤害的人数远远少于对照组。结论:在妇产科中采取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临产妇的心理特点和可能存在的各种心理变化,总结实施心理护理的各项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本院进行分娩产妇2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临产妇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260例产妇中顺利分娩228例,剖宫产32例,剖宫产率为12.1%;对照组260例产妇中顺利分娩201例,剖宫产59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