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评价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be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互动……”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一种认定,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深化。作为课程标准的具体落实者——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采取有效策略,为学生爱写、乐写注入催化剂呢?
  一、爱心评语,助推激励
  我们大多教师不辞劳苦地批阅学生的习作,常常挑灯夜战,一本又一本地认真批注、修改,并“工工整整”地写了评语。当习作本发到学生手中,却出现了一种令我们教师难堪的景况:大多学生只看一下分数,对我们教师的辛勤汗水无动于衷,就把习作本丢在一边;即使是少数所谓的“好学生”对我们教师的汗水结晶(评语)也不大“领情”,只是象征地一瞥(多数是看评分),便也毫不客气地将习作本收起。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教师的批语模式化、常规化、概念化,如语句通顺、条理清楚、中心明确等。似乎教师不是写给学生看的,而是为了应对作业批改方面的检查,写给家长或学校领导看的。
  教师的评语应该是“爱心评语”,走进学生内心,具有启发性、激励性,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让学生从这些批语中读出老师对他们的爱。在平时每周一次的日记批改中,我都遵循这一点。上学期,学校举行了隆重的读书汇报活动,每班都召开了读书汇报会。展演结束后,一个学生写来一则日记,反映了自己因没参加活动,奶奶责怪,妈妈开导的过程。见过习作,我的内心也很不平静,我提起笔,写下了这样的批语:孩子,感谢你借写日记的机会道出了真情,老师理解你的感受,你在老师心中一直很优秀。这一次活动,你虽然没有参加,但这丝毫不代表老师不关注你,只是由于时间限制,老师没有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不因为老师考虑的不周到,导致你生活的不快乐,老师很抱歉。习作下发后,我留意了一下那个学生,她默默地读着评语,而后那充满感激的目光与我交汇了。之后,我又看到了她阳光般灿烂的笑脸。家长会上,学生家长与我谈到了这件事,表示真挚的感谢。此后,这位学生在习作中‘总能大胆地写出自己的想法感受,并能尝试着用一些有新鲜感的词句。今年的优生选拔赛中,我班的一名同学在初选中成绩不够理想,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考后第二天下午,我兴致勃勃地去问分数,我一下子愣住了,老天爷似乎在跟我过不去,我很光荣的当了第一名,是倒数第一名!只是想:我要是被淘汰了,怎么办,同学们会……?差一点眼泪就流出来。我呆呆地回到教室,不知怎么办才好……”看到孩子这篇日记,我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孩子,你特别聪明,短短几句就运用心理描写表达了你的感受,如果加上你当时去问分数以及看到分数时的动作描写,表达就会更生动更具体。你一项勤奋好学,基础扎实,这次没考好没关系,别灰心,想一想自己为什么退步了,只要你肯努力,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相信自己,试试看!”日记发下去后,我看到孩子读着评语默默地笑了,我走近她,向她竖了大拇指。在以后的培训中,她特别用功,写完作文自觉地反复修改,感觉不妥之处,总会向同学或老师请教,成绩一直很优秀。由此看来,只有当教师把目光焦点投给了孩子,把情感倾注于笔尖,化作热情的批语,才能让学生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不再视作文是一件苦差事,而敢于亲身体验——乐写作文。
  好的评语本身就应该是一篇精彩的短文,让学生警醒,更让学生模仿、借鉴和欣赏。好的评语还应该如一位经验丰富的大朋友,能与学生娓娓而谈,更能给他们指点迷津,让学生满怀敬仰,又深觉知心。作文评语不仅要写在作文本上,更要走进学生心里。在批阅学生的习作中我也深有其感。一次習作,一个学生写了自己在双休日的见闻,写了自己约好朋友到政府广场玩,结果因变天,好朋友们一个也没去,自己非常失望苦恼。收上作文本后,我认为一个只有十二三岁的孩子,虽然在大人看来是小事,但他的内心一定充满着不解与委屈。于是,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评语:真诚、守信在你的身上体现了出来,让老师感到非常高兴。因为有你,老师觉得幸福。虽然你的伙伴没能赴约,但老师觉得你这样做是值得的,能克服困难为自己的约定买单,老师欣赏你!学生在收到发下的习作后,在我写的评语下回复了一句话:谢谢老师!看到孩子稚嫩的笔迹,我的心里也很高兴。
  传统的习作评价符号比较单调,一般是在好词佳句下加圆圈或波浪线,最后用一两句话写上总评,打上等第。习作本发下后,学生首先看等第,然后欣赏一下被老师圈画出来的词句,最后看总评。学生会为得到一个优秀星而欣喜,会为本上圈画词句那红红的圆圈而自得。但这大多是作文优等生的待遇,一般的学生却可能得不到特别的感受。再从孩子的天性看,他们喜欢追求新奇,只有常变常新的东西才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励学生不懈努力。所以,教师应尝试丰富多彩的评价符号,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鼓励。比如,在批改学生习作时,我把事先剪好的各种图案准备好,对写得出色的习作奖励一个大苹果,或画上一个苹果的笑脸;对有进步的习作送给一粒糖果;对有待努力的习作贴上一颗紫星星,加上一句“加油哪!”等等。这样,体现了评价符号的人性化,个性化,更符合了学生的情感需求。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评价时,笔中含情,笔下传情,以殷殷真情去评价一篇篇习作,去呼唤一颗颗心灵。对学生习作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对照新课标习作目标和要求,把学生习作中取得的成绩归纳出来,予以热情地肯定,让学生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自己感到“我真行”,“我也能做得好”。只有这样,学生对写作这一“艰苦的劳动”才会产生兴趣。教师在批改时,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地予以正确的引导,以关切商谈的口吻提出修改的建议,并指出这样修改的理由,让学生感到把这地方改过来就会“好上加好”,也就不会因这些不足,失误产生忧伤,产生“惧作”心理了。
  二、互动评价,凸显自主
  传统的作文评价是封闭的评价,教师是唯一的“审判官”。《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习作教学分别提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习作,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等要求。   在平时的习作讲评课上,我让学生自己大声地朗读自己的习作 ,把自己的习作当作一篇即将学习的课文去朗读。自己读过后,让学生为自己的习作找读者,让学生交换习作。学生在交换习作时,常常“犹抱琵琶半遮面”。所以,关键要解决他们羞羞答答,不太情愿的问题。我的做法是:同桌互读互评时, 我首先要求是“欣赏”,无论再差的习作,“读者”都必须找出优点,划出红红的波浪线,然后高兴地赞扬对方;第二步用平和的字眼“提醒”,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习作训练要求,提醒对方怎样写才比较妥当;接着再次进行自评、自改。最后,让学生把习作带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渐渐掌握了修改方法,对习作从审题、选材、表达的方法、语句的流畅等方面的有了基本的评价能力后,我将班里写作好的同学组织起来,针对个别存在问题较大的习作进行团队合作修改。团队内的学生自己找合适的时间共同对一篇文章进行修改,遇到不当的地方,每人给出修改意见,相互讨论,共同交流,最后达成一致,有一人执笔,作出批改,写出眉批、尾批和总评。改好后,教师再通览一下,找出好的实例进行讲评,对不当之处给予指点。经过反复几次以后,这些同学自然会找到差距,发现批改中存在的问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既提高作文赏析能力,也提高了习作水平。
  经过学生实践和教师反复指导,到了高年级,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批改作文的基本方法。为了能进一步使学生从批改作文中有所获,我利用习作讲评课,常常组织学生对批改习作情况进行相互交流。交流中,大多数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收获。有谈他人批改效果的,有谈从他人的习作中得到感受和启发的……从交流收获中学生谈到审题选材的方法,表达的技巧,读书积累的关键,书写的重要……
  三、关注全体,捕捉亮点
  在以往的习作讲评中,不少教师往往只是宣读几篇优秀习作作为一次习作的总结。而事实上,当一个老师在肯定几个优秀的同时,也意味着否定其他的学生。因为每一篇习作都是学生的心血,对自己“呕心沥血”写出的作品没有一个学生认为自己的是差的。老师的不肯定无疑打击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叶老曾说:“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被认同,被肯定的需要。小学生的这种需要显然更强烈些。老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必要的时候要善于放低评价标准,以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同时,要善于把对学生的习作发展要求寓于丰富多彩的评价语言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引导与激励。但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又不允许老师去宣读每一篇习作。解决矛盾的方法是用“放大镜”发现每个孩子习作的亮点,让每个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
  每次作文后,我始终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文。极力从字里行间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例如,在讲评时,总要口头再加上一些的鼓励。如“这个词用在这里真准确传神……”“这个句子有了这几个叠词真美!……”“这次作文你的标点使用进步真大,学会占格了,错字也少了……”“这种对比反衬的手法刚学过你就会用了,了不起!……”“这回字数不少了”等等,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在时时关注着他细微的进步,并和他一起分享这种进步所带来的快乐。我总是极力赞扬、鼓励,培养他们的成就感。但必须注意这种鼓励赞扬是发自老师内心的,要不吝溢美之辞,同时也要注意评语中与学生交流的话语,让学生既感受到老师对他作文的关注,又感受到对他本人的关爱,从而增强他们继续超越自我的信心。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如果以班级尖子学生的作文作为评分的标尺的话,那么,差生的作文永远打不上及格分。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班级中客观存在的差异。我认为,同一次作文,好生与差生的评分标准可不同。评改“差生”习作时,要高抬贵手,采用“角色对换”的方式,对待他们的习作,用发展的眼光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并及时肯定。因此我不失时机欣赏暂时落后学生的习作,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一个好词,一段连贯的话语,一个恰当的标点,一次工整的书写,一个通顺的开头,一次合适的选材,一个合适的题目……总要在下面画出红红的圆圈予以肯定,旁边加上激励的话语,尤其在总评时,要多给予鼓励。此外,还要除画出对其不足之处,也要用中肯的话语指出并给出建议或提示,修改之后,与他们同读比较前后的差距。
  只有在作文教学中处处以人为本,提倡并尊重个性的认识和原始表达,教师在批改作文中应充分挖掘学生写作中所展示的个性差异价值,给予个性化的评价与鼓励,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促使学生扬长避短,不断进取,让学生充分地舒展各具魅力的情思,充分享受作文成功带给自己的喜悦,使人人乐于写作文。
  四、丰富平台,分享成果
  教师要开辟多种园地,为学生的习作成果提供尽可能多的展示机会,充分发挥作文成果的激勵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让成功激励成功”: 1.朗读优秀的习作: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曾经说过:“三分文章七分读。”老师们要善于抓住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朗读发挥,而这朗读本身也就蕴含了老师对学生习作的理解与肯定。这样的做法既发挥了导向作用,又起到了鼓励、促进与创设情境的作用。当自己的习作被同学老师读着,那就意味着师长、同伴的热情赞扬,由衷希望,学生心中的自豪感不由而生,那一张张欣喜的笑脸是最好的见证。每周一次的日记,教师批改好后,总是抓住习作中的优美句段或表达有新意的片段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自己读给同学听,孩子们特别喜欢这种方式,使他们觉得自己就是“小作家”,自己身边有“小作家”。 2.积极利用校本资源:对于特别出色的习作,教师归类整理后,推荐给学校的校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网学生专栏。当学生看到和听到自己习作在校报中发表、广播播出或网上发布时,沉浸在赞扬和祝贺声中,其自豪感和成就感将是不言而喻的。
  3.鼓励学生投稿与参赛: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学雷锋”、“环保征文”、“读好书”、“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我的中国梦”等征文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作文比赛,无论成功与否,那对学生而言终归是一种锻炼,有锻炼就会有成长。而这种锻炼还会不时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班学生作文《一节有趣的作文课》在自治区《小作家》作文书中发表,奖品是有自己作品的一本《小作家》杂志。我利用作文课热情诚恳地表扬他,并在全班朗读了他的作文,这样既鼓励了获奖同学,又有效地调动了其他同学参与作文投稿的积极性。我想:成功的快乐莫过于此。学生作品一旦发表,教师应立即向学生表示祝贺,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积极地做出行动。
  4.开展日记上墙活动。我每天轮流安排四名学生将近期写的,且自认为写得最好的一篇日记贴上教室里指定的位置上,让老师同学评改。凡是得到好评的,都可以作为本学期作文成绩的组成部分。这样的习作评价既省去了那种徒劳无益的日记检查,减轻了学生的思想负担,又给学生创造了展示的平台,从而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5.汇编班级优秀作文集。让学生汇编自己及班级的优秀作文集,再配上学生自己用电脑绘制出的封面,加上家长或老师写的序言,并装订成册后适时在班内展出。不仅能够展示每位学生的习作及编创才华,而且能进一步激发全体学生的创作欲望,让每一位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参加写作活动。每学期期末时,我都会让学生把自己写得好的习作搜集、整理,教师和学生一起装订,共同分享收获的快乐。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多元化评价、激励、赏识,并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展示平台,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而且培养了学生欣赏他人、相信自我、合作乐群、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相生。老师在评价一篇作文时,应该用敏锐的目光发现他们文章中的闪光点,满怀爱心地关注他们的成长,在承认每个学生价值的前提下,通过尊重、关心、激励,唤醒学生智慧潜能。让学生在各自的表达中感受到点滴的进步,体验到成功快慰;让学生在各自的起点得到个性的张扬,心智的成长;让学生的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在“多情”的温暖中得到全面提升。那么,我们将会迎来一个千姿百态的作文教学的春天!
其他文献
6月17-19日,我参加了2013年全国小学科学优质课宁夏赛区选拔活动。来自全区各市县的十三名科学精英,为所有听课老师及学生呈现了一节节特点鲜名,风格迥异,异彩纷呈的科学课。我也参与其中,并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回顾这十三节课的成功之处,回想平日科学授课情景,感慨颇多。作为科学老师,如何才能上好科学课?科学课应该呈现给学生一些什么?学生通过科学课又能学到什么?以下几点想法,抛砖引玉,仅供大家思考。
随着课程改革逐步深入,广大数学教师和教研人员,越来越充分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把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摆在首位。但是在有效性教学研究过程中,一些教师却有失偏颇。单纯追求以知识掌握为课堂教学唯一目标,这与国家推行课程改革“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初衷不相吻合。为了克服这一弊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探讨,现提出来供同行商榷。  一、掌握教材,为学生怎样学打好基础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可见,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文章的表层意思,而且要重视学生对文章的深层理解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采用正确阅读方法,把握文章脉络  阅读时一定要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会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学生在阅读训练中要注意
有人说,幸福就是早上醒来,看到一抹阳光恰好落到枕边。可以不用急着起床,躲在被窝里听着妈妈在厨房里轻手轻脚地忙碌,不一会儿荷包蛋的香味弥漫了整个房间幸福;有人说,幸福是偎依在妈妈温暖怀抱里的温馨,是依靠在恋人宽阔肩膀上的甜蜜,是抚摸儿女细嫩皮肤的慈爱,是注视父母沧桑面庞的敬意。有人说,幸福就是有房、有车、有绿卡......但我却从学生的成长中感受到了当班主任的小幸福。  从95年师范毕业至今,18年
今天的学校教育,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就要求教师向课堂要效益,转变角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让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双边互动、合作交流。作为教师,要时刻想到自己是一名教师,应该履行这一角色的权利和义务,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构建新型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平台。只有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真正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切实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支架式教学法在9A unit5 Main task教学中的实际设计运用,提出了设计的原因及优势所在。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法 英语写作  一、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深造奠定基础。英语写作教学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
新课程从人文角度出发,积极倡导把数学课堂教学看成是学生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搭设一个主动探究的课堂、一个互动生成的课堂,让课堂教学时时流淌着诗意,处处充盈着精彩。  一、精心预设,让数学资源走向精彩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是教师围绕一定的目标进行的有效生成。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为此,教师必须改变课堂只关注教案
【内容提要】在多元文化思潮相互碰撞与融合的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导向作用尤为重要。保证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实效性,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机遇与新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立足高中生实际,稳步推进,针对性地施行"三年一体·主题推进"德育模式。本文以福建省莆田一中德育工作为例,从背景、应多策略两个层面具体阐述了"三年一体·主题推进"德育模式。  【关键词】德育模式 三年一体 主题推进  德育是
教了近十年的小学英语了。在我的脑海里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分A、B、C三个版块来设计,并按照板块来讨论教学的。比如:词汇教学、对话教学、故事教学和语音教学等。故事教学是从内容角度来讲的,词汇、语法是从知识角度来讲的。如果我们讨论的是故事教学的话,我认为应主要关注故事,其次适度关注故事中的词汇和语法。  因为我个人认为故事教学要突出的是故事而不是词汇。在这个板块的进行中,教
在这个学期刚开学不久的一节排球正面双手垫球课中,我讲解示范完动作后,要求同学们自己寻找练习伙伴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排球,显得比较兴奋,虽然动作不规范,球也好像不听使唤,但他们学习的热情很高,都玩得很开心。但当我巡视时,却发现有一位矮个子、黑黑皮肤的小男生,正呆呆的看着别人练习。我走过去问:"你为什么不找伙伴进行练习啊?"他侧着身支支吾吾地对我说:"没人要我",这时我才发现这个小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