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_anwei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拼体力、拼时间”的现象,课上是一些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课下学生被“练习”、“作业”所围困,师生疲惫不堪,而成绩的提高却不明显。只有教师要教好,学生要学好,二者互相促进,才会“师逸而功倍”。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要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师生互动,促使学生自己研究学习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课堂为中心,以教为基础,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立足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在师生的课题研究中构建教育的互动系统,完善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促进体系,形成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育生态。中学语文教学进行自学的诱导有其优势,语文教材不同于理科内容,学生一般是可以初步看懂的,教师只要善于点拨和启发,学生通过自学完全可以深刻理解掌握。因此,没有必要每篇课文都以讲授为主,许多课文可以采用“自学”、“共学”和“练习”的方法。
  所谓“自学”,是指学生预习课文。通过预习理清脉络、理解内容、体会特点、发现疑难、提出问题。所谓“共学”,就是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展开共同的学习研究活动。教师在关键之处点拨,学生“画龙”,教师“点睛”。然后,在“自学”和“共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去“练”,使他们把已学到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能力。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要不断采用多种激发学生自学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必须用手、用口、用脑去学习,促使他们去透彻了解教材,使它成为他们根深蒂固的习惯。
  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把学生长期囿于课堂上也不利于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中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要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因此学习语文应和了解社会相结合。一方面让学生把学得的语文知识应用于社会,另一方面让学生从社会生活中汲取语言营养。特别是作文教学,更不能一味关在课堂上进行,应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学生经常感到没有东西可学,只好绞尽脑汁生编硬造,其主要原因不完全是他们写作能力太差,而是缺乏多方面的文化知识和社会生活的实际感受。北宋时期的胡瑗在《安定言行录》中说:“学者只守一乡,则滞于一曲,隘吝卑陋。必游四方,尽见人情物态,南北风俗,山川气象,以广其闻见,则为有益于学者矣。”因此,要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应多组织学生到自然界、工厂、农村去观察和分析外界事物。学生了解了社会、熟悉了生活,作文就会内容充实、生动活泼。
  
  二、把封闭的课堂变为开放的学习园地
  
  自主能力的培养注重开放性,它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时间上的自由性、学生对学习活动有自由的选择性、学习材料丰富、课堂内容的综合性,更多的是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性。在教法上,要避免千篇一律,课型呆板、单一,要保持新鲜感和吸引力。这就需要教师用心钻研教材,力争使每一节课都与以往不同。要注意提高精讲效果,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探究并掌握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语文教师要学会将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思想教育与语文能力培养相结合,有效地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降低教学难度,把语文教学与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联系在一起,体现大语文教学思想,让学生能在学到丰富知识的同时熏陶情操,提高全新思维能力,顺应时代的发展。中学语文课本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上则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所以,教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这些名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
  
  三、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古人云:“于无疑处见疑,方是进矣。”即学生必须有疑,有疑则思,有思则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所谓质疑,就是让学生带着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训练学生把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结合起来思考问题。“小疑则小得,大疑则大得,不疑则不得。”瓦特有疑于水蒸汽顶动壶盖而发明蒸汽机,牛顿有疑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则是很好的例证。还要引导学生做否定性假设,即假如不是文中所说情况又将如何。对理解对象做否定性假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开发,因为否定这种情况就必须提出新的主张,并提供充分的论据,而这种新观点就是学生创造的表现。比如:学完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后,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于勒成了百万富翁之后回来,菲利普夫妇又将如何?这样的假设思考会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一定有益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
  要做好这项工作:一是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可随心所欲,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二是质疑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疑难要设计得科学、严密,但也要兴趣盎然,避免呆板枯燥。三是要有一定的难度。所谓难度,就是教师要设疑给学生解,让学生逾越。
  总之,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任务,它必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从讲读教材到课外阅读到作文训练,必须环环紧扣、持之以恒。只有把自主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其他文献
良好的班级能给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向上进取的动力,促使他们发展自我的潜力。班级文化一经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会形成一种亲密融治的氛围。学生视教师为朋友,可以对教师倾诉心中不平;同学亲密无间,有问题认真帮助解决,有争议一同讨论;班委成员认真搞好服务,积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大家互相督促、学会竞争,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  如何提高班级文化?我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点体会。    一、重点抓好
期刊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我深知自己的责任是塑造学生的个性,是把学生塑造成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有骨气、健全的人。要实现这一理想,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构建良好的班集体。    一、和谐立班    从某种意义上说,和谐是万事万物的最高境界,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如家校的和谐、师生的和谐、分数与能力的和谐、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等等,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将
期刊
一、陶渊明其人赘述    鲁迅在《题未定·草·七》中说过这么一段话:“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评论陶诗艺术风格发展前,为了不至于“近乎说梦”,很有必要先在此赘述诗人生平。  陶渊明出生在一个具有浓郁儒家气氛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东晋风气,人们很崇尚老庄。少年时的陶渊明不但谙熟《老子》、《庄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作文教学已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低段写话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那个句号、逗号、感叹号。”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标强调了学生写话的兴趣和个性化的体验,如果低段处理不当,会给高段的作文教学留下隐患。我觉得要想提
期刊
语文有三美,即语言美、意境美、文化美。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三美、体念三美、运用三美,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他们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形成动力。    一、指导学生多读书、多思考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注意儿童化,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
期刊
活动片段展示:我首先通过一个活动让学生进行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师:小朋友们到野外秋游,带了三箱矿泉水,回来时只剩下一部分。(黑板出现一箱9瓶,另外还有7瓶)请小朋友们算一算剩下的矿泉水有几瓶。请你们用小棒来代替矿泉水来数一数。  生1:我是1瓶1瓶地数……一共16瓶。  生2:我是2瓶2瓶地数……一共16瓶。  生3:我是4瓶加5瓶加7瓶,一共16瓶。  生4:我是先拿1瓶和9
期刊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同时还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成为演员,教师成为导演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让他们参与课堂,形成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
期刊
摘要 在新课改下,中等职业教育语文学科教改要紧贴中职培养目标,科学定位教学目标;要结合中职现状,科学调整教学内容;要围绕中职实际,科学选用教学方法;要立足中职特点,科学构建评价模式。作为文化基础课的语文教学,应该顺应趋势,积极参与课改,为专业教学服务。  关键词 新课改 中职语文    在新的中等职业教育目标的要求下,语文教学作为基础学科,就面临着许多选择,但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都必须结合以下几点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
期刊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对于古诗的课堂教学,教师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我认为,从阅读心理的一般规律和读懂古诗的基本要求出发,应该抓住下面几方面。    一、粗讲    一些比较生疏的字词,如“歌声震林樾”的“樾”、“煮豆燃豆萁”的“萁”等,学生一般没有接触到,是学生阅读诗句、理解诗意的拦路虎。所以,首先要让学生认其形,晓其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