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探究者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au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片段展示:我首先通过一个活动让学生进行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师:小朋友们到野外秋游,带了三箱矿泉水,回来时只剩下一部分。(黑板出现一箱9瓶,另外还有7瓶)请小朋友们算一算剩下的矿泉水有几瓶。请你们用小棒来代替矿泉水来数一数。
  生1:我是1瓶1瓶地数……一共16瓶。
  生2:我是2瓶2瓶地数……一共16瓶。
  生3:我是4瓶加5瓶加7瓶,一共16瓶。
  生4:我是先拿1瓶和9瓶台起来是10瓶,10瓶和6瓶合起来是16瓶。
  师:老师现在请三位小朋友来同时数一数老师这里一共有几朵花。(出示红花9朵,黄花8朵,分三组来数)
  师:哪个小朋友数得最快?为什么他数得这么快?哪种方法好?
  在上面的教学片段中,我改变了以往教学中的做法,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研究,较好地体现了现代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把学生当作研究者,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生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我正是从这一特点出发,让小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把“凑十法”强加给学生。因为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动脑思考中获得的。这样教学,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并能感到自己是个研究者、发明者,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二、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数数已经掌握了很多种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是简单地用一种方法强加给学生,让他们掌握,而是引导、实践、探索、发现。虽然有些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不会用很优化的方法,但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感悟,也能发现其它方法比自己的方法好。这种多向交流为学生创造了生动、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成功。
  
  三、使学生学会学习,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一切方法的背后,如果没有一种生机勃勃的精神,它们到头来不过是笨拙的工具。”这里的精神就是对方法的本质认识,即数学思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一旦把数学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铭刻于头脑中,那么不管他今后从事什么工作,都会受益终身。正是鉴于这样的认识,在上面的教学片段中,我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的时空,让他们像从事科学研究那样经历“操作一发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口算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运用了数学思想和方法,体验到计算过程中的优化意识,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体会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后继学习乃至于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 儿童的阅读活动与语言习得不可分开。童话在儿童语言世界的构建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转喻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和表现手法,在童话故事中广泛使用。本文以《小红帽》和《蓝胡子的故事》为例,试图探究童话中的转喻在儿童阅读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关键词 语言习得 童话 转喻 逻辑思维    童话故事伴随着每个人的成长,不仅给儿童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就连成年人也难以忘记童话曾经给他们童年带来的快乐和难以泯灭的
期刊
小学低年级教学承担着识字这一艰巨任务,而识字量大又是现在小学语文教学让师生都头疼的现实,靠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常选以下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简介如下:  1、读一读:(1)读你认识了的生字。(2)齐读生字。(3)分组读生字(可分为男女生组、同桌组、师生组、自由组合的组……)。(4)指名读。(5)开火车读。(6)领读。  2、找一找:(1)找声母相同的字。(2)找韵
期刊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基础教育的灵魂。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两个基本点之一。小学语文是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学生不仅体会祖国文字的美及各种事物的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想法和观念。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分析问题、探索新知识的思
期刊
诵读是传统的语文学习的方法。诵读的作用在于:它是用形象化的口语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段;它是培养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它能加强记忆,有益于健康;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语文课做到熟读成诵,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于思维能力不发达的小学生来讲,诵读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期末或年段的效果检测表明,学生对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失误较多,主要是对短文的题旨理解不清、段落的划分不明以及
期刊
李贺是中唐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有价值的诗篇,因此成为中唐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诗也成为诗坛上的一枝奇葩。古往今来,众多评论家对其艺术特色都发表过自己的看法,或说“奇险”,或说“幽奇”,或说“奇诡”,都离不开一个“奇”字。  李贺诗歌的“奇”,首先表现在想象丰富、幻想奇特。李贺的想象近十一种病态的天才的幻想,常常超出常人的思维。在他的诗中,想象时间是一种太阳的飞
期刊
良好的班级能给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向上进取的动力,促使他们发展自我的潜力。班级文化一经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会形成一种亲密融治的氛围。学生视教师为朋友,可以对教师倾诉心中不平;同学亲密无间,有问题认真帮助解决,有争议一同讨论;班委成员认真搞好服务,积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大家互相督促、学会竞争,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  如何提高班级文化?我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点体会。    一、重点抓好
期刊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我深知自己的责任是塑造学生的个性,是把学生塑造成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有骨气、健全的人。要实现这一理想,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构建良好的班集体。    一、和谐立班    从某种意义上说,和谐是万事万物的最高境界,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如家校的和谐、师生的和谐、分数与能力的和谐、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等等,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将
期刊
一、陶渊明其人赘述    鲁迅在《题未定·草·七》中说过这么一段话:“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评论陶诗艺术风格发展前,为了不至于“近乎说梦”,很有必要先在此赘述诗人生平。  陶渊明出生在一个具有浓郁儒家气氛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东晋风气,人们很崇尚老庄。少年时的陶渊明不但谙熟《老子》、《庄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作文教学已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低段写话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那个句号、逗号、感叹号。”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标强调了学生写话的兴趣和个性化的体验,如果低段处理不当,会给高段的作文教学留下隐患。我觉得要想提
期刊
语文有三美,即语言美、意境美、文化美。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三美、体念三美、运用三美,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他们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形成动力。    一、指导学生多读书、多思考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注意儿童化,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