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教学目标设计案例分析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2008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国培计划培训专家、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陈雁飞教授,为我们全体学员开设了《中学体育教学中十个问题碰撞与解答》主题讲座,陈教授从“好课特征、教学目标制订、教学内容选择、运动技能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课堂组织、教学方法选择运用、教学语言艺术性、课堂教学安全、教案撰写”十个方面,进行了精彩的论述。在陈教授的专题讲座中,有高度的理论梳理、有实际的案例分析,有学员的互动交流,大量草根式的案例解说使全体学员受益匪浅,大家普遍反映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困惑得到理清,进一步坚定了体育新课程改革信心。
  在陈教授的引领下,我对教学中一些问题也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特别是对关于“教学目标制订”部分的论述,结合陈教授讲授对《体育教学》“实案选登”近期刊发的一些课时设计中的教学目标,也尝试进行分析,以求和同行进一步交流。
  
  案例一:《篮球运球模块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
  
  (1)通过篮球模块一运球学练,将篮球裁判法知识(手势)渗透于运球教学中,
  以尝试、体验、实战互动等练习方法,进一步熟悉运球技术,改进运球方法,尽可能做到“运球不看球”的较好技术。
  (2)发展学生速度、灵敏、协调性等身体素质;
  (3)培养学生友好交往、团结协作、勇于创新、自主学练等优良品质和学习态度。
  
  分析与思考
  
  体育课时教学目标是体育课的预期结果和师生努力的方向,指明了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达成什么”、学生“达到了什么”。清晰的体育课时目标指明了教师每节课的预期结果,清楚知道自己上课的方向,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控制力。同时,也为学生的体育课学习提供了努力的标准,让学生知道自己在每节课上存在的差距,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它的表述一定是具体而明确的。
  上述案例中除了目标1相对具体以外,其他目标都存在许多问题。目标1中“通过篮球模块一运球学练,将篮球裁判法知识(手势)渗透于运球教学中”表述也不明确,只是说明了将“篮球裁判法知识(手势)渗透于运球教学中”,而达到什么样程度没有表述清楚,也就意味着只要“渗透”了就行,教师和学生的目标就到达了,这样的目标不明确。毛振明教授提出的教学目标“课题、条件、标准”三要素的撰写格式,是目前设计书写教学目标的最好范式。上述案例目标1的后半部分课题是“运球”,条件是“尝试、体验、实战互动等练习方法”,标准是“尽可能做到运球不看球”。这样的目标表述容易让教师和学生知道教、学的方法与标准,因而达成度较高。
  目标2“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协调素质”是课程的水平目标,也可以说是课程的“目的”,不能直接用于课时目标,“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协调素质”必须要学生“掌握锻炼速度、灵敏、协调素质的方法”。目标3“培养学生友好交往、团结协作、勇于创新、自主学练等优良品质和学习态度”中的目标过于口号化和抽象,不是课时目标,不具备具体操作性和可测性,不利于教师通过外显的行为表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更不利于指导学生如何学,学生互评、自评没有标准。这样的教学目标最容易导致教学流于形式,教学效果比较差。因此,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笔者以为可以这样设计:
  (1)学习篮球裁判法知识(手势),在运球学习中至少能运用5种以上篮球裁判法手势。
  (2)学习运球急停急起、变向运球,掌握3种以上通过运球锻炼速度、灵敏和协调方法
  (3)在学练和教学比赛中,主动和同伴进行传接球、多次进行掩护等配合。
  
  案例二:《篮球“传切配合”战术的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
  
  (1)80%的学生初步掌握“传切配合”战术的动作形式,并在教学比赛中得到应用。
  (2)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练习中把握时机,灵活运用,以提高战术成功率。
  (3)通过小组间的自主学习与展示,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表现欲。培养学生相互帮助,相互配合的能力。
  (4)遵守团队规则,在充分享受健身乐趣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间的服从与合作意识。
  
  分析与思考
  
  课时教学目标应该围绕学生运动技能知识掌握和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制订课时目标时要有全面的观点。但就体育课程性质而言,围绕运动技能教学和身体锻炼应该是主要的,应该在运动技能学习和身体锻炼中考虑渗透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在设计课时目标中既要考虑目标的全面性,又绝不能陷于教条,平均用力,更不能仅凭教师主观愿望,想当然地侧重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
  案例2的教学目标给人第一感觉是比较乱,首先,案例中掌握“传切配合”、教学比赛中运用、提高战术成功率、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表现欲、享受健身乐趣、服从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目标太多,45分钟的体育课能否达成值得怀疑。其次,案例目标中缺乏身体锻炼目标,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心理、社会适应,脱离身体锻炼这个载体去达成学生心理、社会适应目标,这样的目标是空洞无力、苍白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第三,目标层次不清。目标2中的“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目标3中的“培养学生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和目标4中的“遵守团队规则、更要培养学生间的服从与合作意识”出现重叠现象。
  制订本课的课时目标,首先要研究篮球“传切配合”的技术细节及其评价标准,考虑安排学练程序、步骤,然后研究学练过程的锻炼内容和因素,最后研究技术学习和锻炼内容的蕴涵的行为教育(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制订出符合课堂教学的课时目标。针对本课,笔者设计如下课时计划,以求与同仁交流。
  (1)初步掌握“传切配合”的一传一切和空切动作形式,切入同学果断快速摆脱对手,接传球同学及时传球的成功率在60%以上。
  (2)在学练和教学比赛中,找出3种以上结合有球技术锻炼速度、灵敏、弹跳力的方法。
  (3)与同伴练习传切配合学练和教学比赛中,反复进行练习,体验自己在配合中的角色和作用。
  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终是要通过学生来完成的。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认真分析学生现有学习水平和所具有的潜在学习能力尤为重要。学情是有可知性和规律性的,教师要了解特定年龄阶段的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习惯、技能储备等特点,也要走到学生中间去倾听、了解、观察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进程安排的需要。学情还带有一定的动态性,这也是必须加以关注的。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备课时要通盘考虑单元教学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时往往前一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并非像事先设定那样丝毫不差,此时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当时的学习情况,对下一课时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这样才能提高课时目标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海明篮球运球模块教学设计[J],体育教学,2010,6:60-61
  [2]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25
  [3]单星元,韩金东,篮球“传切配合”战木的教学设计[J],体育教学,201 0,5:40-45
其他文献
在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的直接领导下,“国培计划(2011)”——紧缺薄弱学科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第二期)于9月19-28日在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举行,来自
大家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发现一个现象,一般以四列横队进行教学时,前排的学生学习很积极,特别是在广播操、武术操等学习上,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能带领后排同学完成动作。而与之相反
众所周知,“抓试点、树典型、以点带面”已经成为一种推进工作开展的有效手段,在中小学体育教学领域,这种手段表现为组织各种教学评优活动(以下简称评优课),这些活动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评优课上发现教学人才,在评优课上展示教学理念,在评优课上推广教学方法,用评优成绩评价教师能力,甚至于评职称、评先进、评骨干都必须有评优证书,评优课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教育管理部
【周国平】:现在都是高科技信息化时代,皮尺的使用率可能不高了,但在部分体育教学中还是使用的。使用时应该注意由专人保管,比如教学中,画线尽量自己动手,或找一名负责的学生
我是一位陕西省户县的体育教育工作者,1995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像大部分新工作的老师一样,在教学工作中,仅限于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课堂内容单调,教学方法生硬,学生极不喜欢,课
经常有老师提出这样一個现实的常态课问题:“一个班级五六十个学生,一个教师上课,既要安排、照顾好全体学生的学习,又要加强对基础薄弱学生的区别对待,又要排除一切干扰因素,教师往往会手忙脚乱、顾此失彼。”由此所导致的后果也是无法预料的,特别是一些危险性项目的教学,教师往往犹豫不决,既要集中注意力在学生的保护帮助上,又要兼顾分组轮换中没有照顾到的这几组学生,难怪有很多教师选择了危险系数较低的项目进行教学。
一、从教17年,锻造体育教师精、气、神    参加教育教学工作17年来,本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怀着对所有孩子的责任心,我每天坚持晨练,早上五点钟起床,开始练功,每天要坚持打三十分钟的太极拳热身。在坚持不懈的科学锻炼下,每一年功夫都有明显的提高,这才使得我的体育运动技能一直保持得很好。给自己制定周训练计划,制定月训练目标、全年总目标。认真地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本着相互尊重共同学习的态度,和学生们一
在我国道路交通体系中,高速公路属于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我国对于基础建设越来越重视,使得高速公路的数量及规模都在快速增加,为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打下
新西兰地处大洋洲,主要由南岛和北岛组成。这里风景秀丽,人口稀少,经济发达,是镶嵌在南太平洋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新西兰的教育体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体制之一,其教育经费
单杠教学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与健康》七至九年级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规定内容,也是北京市过程性考核的规定内容。此项目对于女生而言显得较为困难。为了保证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