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数学的创新精神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tain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设置问题的创新
  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教师还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设置过多的禁区和限制。这样真正给学生创造和谐、民主、安全的学习环境,从时间和空间上解放了学生,激活了课堂,鼓励了创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新问题情境。教师敢于对教材进行重组,改变教材的编排顺序和问题情境,并进行教材的二度开发,注重创设具有现实性和挑战性的情境或呈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引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使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变得生动、有趣、熟悉,从而激发学生乐于思考,产生创新愿望,以此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如:教学《千克的认识》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场举重比赛!请同学们做裁判,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观察力最好,最懂得动脑筋。先请一個小个子同学举着一件庞大的物体昂首挺胸、大摇大摆地走上了讲台。再请一个大个子同学举着一个较小体积的铁铃,沉重地走上讲台。通过观察,看看大力冠军属于谁,为什么?你们裁判的正确与否,一会还得请出我们的公正大师——“天平先生”为我们主持公道!这样,通过一场滑稽有趣的举重表演,把同学们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究竟谁重呢?”激起了学生思索的欲望。趣味表演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和自主。“天平先生”的出现给他们揭开了思维的迷团。
  二、解答问题方式的创新
  实施“问题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注重创设具有现实性和挑战性的情境或呈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引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如教学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角的分类》时,教师在进行引探准备后,就引导学生:“你还想知道有关角的哪些知识?”学生就说:“我还想知道什么是锐角、钝角”“我还想知道平角和直角的关系”“我还想知道角可以按什么来分类”教师把提出思考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再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整理出来:“1.角可以分为哪几类?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角可以怎么排列?3.各种角分别有什么特点?4.平角、直角之间有什么关系?”这几个思考题把整个教学过程概括出来,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目标,发挥主动性,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产生新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
  三、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培养求异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要从鼓励学生发问质疑开始。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生的发问家。对儿童而言,整个世界就是由一个个问号构成的,所以他们的问题很多。在课堂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发表的意见,我都能够客观地对待和思考。特别是对于那些跟教科书、跟老师设定的不一致的意见,教师一般都能灵活运用“引”让学生去“探”,找到思维的契合点。一般是延迟作出判断,并有意识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看法,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如老师在教学下面的应用题中,学生就提出不同的看法。“有一批橘子,每筐装65千克,可以装80筐。现在只有65个筐,要把橘子都装上,平均每筐多装多少千克?”有学生提出以下两种解法:(1)65×80÷65-65(2)65×(80-65)÷65,这时一位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喊着说:“老师,我还有一种不同的解法,列式为80-65!”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学生答不出来。教师引导:“同学们,这位同学能提出自己不同的想法,很勇敢,那么这种解法有没有道理呢?”有学生说:“肯定是错的,他只用了两个条件,他是在凑答案”甚至有学生笑起来。教师不是立即给出一个对与错的评价,而是继续引导:到底这种解法有没有道理呢?让我们先分小组讨论一下吧在这个案例中,学生的“异想天开”来得出人意料,触及学生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引来了哄堂大笑。教师勇敢地保护了这个“异想天开”,并把它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小组交流和争辩中引发学生思考去获得答案。这样保护了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让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得以在求异思维中迸发出来。
  四、实践中求创新
  实践侧重于对知识的体验。实践中通过精心设计不同类型的、开放性的、生活化实践题,运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巩固新学知识,使学生在多变多解的题目中提高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激发学生创新活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言:“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如:在讲《圆的周长计算》一课时,我首先请同学们用说具分别测量出大圆、中圆、小圆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时,提出“圆形水池能立起来滚动吗?”迫使学生不得不另僻蹊径,想出了“绳测”的方法。这是一次设疑,将一个白色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转,提出“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绳子绕一圈吗?”实践证明了“滚动”和“绳测”的方法均有局限性。能不能探索出计算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又一次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创造的欲望。学生们认真操作、观察、思考、实践,终于发现了“圆周长总是比它的直径3倍多一些”的规律。总之,教师要以全新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劳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关键词】授课模式;有效自学;以学定教;科学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4  在以往的教育中教师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采用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法,这既不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观念,也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期的中学课程教学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为此,我校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初中理科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而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一定的提升。本文主要研究如何进行数学教学课改,提高教学质量,希望本文对我国的教育事业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改;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根据国家教育部对小学教学的改革要求,学校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进。从这些年的教学内容的调整和课程的改进中,我们可以寻找到一些教育的规律
摘要:语言是人类生活中重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类不可或缺交流的工具。语言既是幼儿园中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交流方式。而幼儿语言教育的关键就是幼儿园,因此,对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式与策略深入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通过多种方式对幼儿语言教育进行探究。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育方式和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2  幼儿期是人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关键期。幼儿期虽然学习的一定的语言
研究目的:(1)调查我省1992年后出生儿童的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从而评价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后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的效果:(2)通过对影响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可能的影响因素如:乙肝疫
摘要:思想政治课教育中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新课改”为着每一个学生发展、终身发展,为着促进每位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成为我们新的教学核心理念。为贯彻新课改精神,思想政治课教学必然会引发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及教学目的等方面的变革。  关键词:课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G633.2  一、教学理念由应试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8  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新课标”的实施迫切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加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为实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发展学生的智慧,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传授与接受,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
【中图分类号】G623.71  在推进生本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不仅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一个创造性学科。小学美术教学并非是专业教育,也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画家,而是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丰富的想像力及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美术的审美、认识、教育三者并举的功能。在美术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运用合作方式,提高教学实效,积极评价学生学习美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