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37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手段,几乎贯穿了初中化学教学的始终.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与加强,同样是实施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化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化学新教材上将化学实验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实验、家庭小实验,实验内容比以前增多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正向纵深发展,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切实加强实验教学.作为中学化学教师的笔者,现结合自己的十几年的一线化学教学实践,就此谈几点关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看法,期待与同行们共同研究和探讨,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一、转变教师化学教学观念,提高认识是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的根本前提
  一些学校的实验设施普遍较差,加上教师实验教学观念较淡薄,总是认为做不做实验,只要学生多背多记,教学成绩差不多,有的干脆就是偷懒,怕脏、怕累而少做实验.其实,经过“普九”后,许多学校的化学仪器、药品、化学实验室都达标了.一般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都有条件进行.但是,一些教师仍然不重视实验.如,上级主管部门派人去到一些学校检查,在仪器室、药品室中,看到有很多仪器、药品箱上落满灰尘,从没有开封过.上课时,讲到有实验内容的地方就将实验教学变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口头实验,在黑板上画几个草图,讲解两下就完事了,学生没有观察到实验现象,更没有亲自做过实验,只知道死记硬背书上讲的实验现象,对实验的目的、实验的探究思路一无所知,结果收效甚微.
  二、精心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保证学生分组实验的正常进行
  进行实验教学尤其如此,教师在实验前的准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提前试做实验,检查仪器、药品是否齐全,有没有问题及隐患,不仅演示实验需如此,分组实验亦如此.在试做的过程中,仔细考虑每一步操作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改进措施.比如在做二氧化碳制取与性质的实验时,本来应该把二氧化碳往烧杯中缓慢倾倒时,有的学生却顺着高的蜡烛把一大瓶二氧化碳一下子倒下去,结果出现了高处蜡烛先熄灭的现象.第二,坚持亲自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首先根据实验目的,选用合适的器材.一些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常用的实验器材和药品因不断地被消耗,又未及时采购而出现欠缺.我们可以根据身边的条件因陋就简,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做一些改、替.所谓改即在选择器材时,发现现有的器材使用不方便或效果不明显或组装困难,教师对其进行的或删繁就简,或增其功效或重新设计,使器材的功能更趋多样化,实用化,效果理想化.比如,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大玻璃管没有,我们可取大试管,将单孔橡胶塞换成双孔橡胶塞,一孔中的玻璃管通进一氧化碳,一孔中的玻璃管排出二氧化碳,效果一样.所谓替,即实验室中的器材不能满足实验需要时,就地取材.如山区学校的师生在山中很容易找到石灰石,有些地区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相当高,若实验室中石灰石消耗完了,师生从山中找回的石灰石完全可以替代配发的石灰石.
  三、加强学生对演示实验中现象的产生、观察、分析、描述和得出结论等方面的学习进行正确引导
  演示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由教师完成实验操作,并向学生演示实验过程、内容和现象等.而学生通过敏锐地观察、合理地分析而得出结论的实验活动过程.实验现象能有效地揭示出事物的内在涵义和变化规律,故在教学中,应着重加强学生在对演示实验中现象的产生、观察、分析和得出结论等方面的学习进行正确引导.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到演示实验时操作要正确、标准和熟练,这对学生是有较强的示范作用.接着要运用比较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清楚地把实验现象展示给学生,使现象更明显直观,便于学生观察.然后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描述,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分析,最后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要避免以结论代替现象等错误的出现.
  四、注意改进相关的演示实验
  对于一些现象不明显、成功率不高、对环境有污染或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实验,最好选择改进的实验方法.例如,新教材上面粉爆炸的实验,教材上提供的方法由于对金属罐的大小、蜡烛的长短、面粉的干燥程度以及鼓入气流量的大小都有较高的要求,而且所使用的金属罐往往又是不透明的,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成功率低.因此可以这样来改进:取一个易拉罐或塑料罐,在一端多打上几个小孔,放上适量干燥面粉,另一端也打一孔由胶皮管与气筒相连,在易拉罐旁边点上一支蜡烛,再在外面罩一个带塑料盖的大塑料筒.塑料筒可由油筒或酒筒改装而成.由于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内面粉和空气的混合物多,面粉燃烧的一瞬间产生的热量多,爆炸的威力大,实验现象十分明显.当面粉爆炸时学生可观察到火光及塑料盖被爆炸的气浪高高掀起的现象.此实验的优点是效果明显,易于观察,且成功率高.
  参考文献:
  [1] 王建卫.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化学探究性学习[J].考试周刊,2011(21).
  [甘省省舟曲县峰迭新区中学 (746301)]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学生对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比较缺乏这一现实问题,提出了一些简单的看法与见解. 从数学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过程来探求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对培养学生能力这一老课题作出一点新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学生;数学;能力;方法  一、能力在数学学习中的地位  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数学中,能力一般指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分析问题、解决
摘要:本文从制定合理有效课堂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创设合理数学问题课堂情境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形成过程四方面入手,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数学有效课堂.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课程;有效课堂;构建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中小学课程改革必须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用名为陶知行,到底是先行后知还是先知后行,陶先生用改名这一方式告诉众人先行后知,也就是实践的重要性.殊不知,他的这一思想在新课改大行其道的今天,是设计导学案的重要理论基础.导学案,顾名思义,具有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为师者高水准的引导.下面笔者就自己对导学案的设计方面谈几点认识.  一、导学案上的设计理念  在新课改的感召下,新的课堂模式应为“先学后教,先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喜爱,如何让学生具备一种通过化学来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需要去关注的问题.笔者主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而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笔者就以“依托课改 提升效率 发展能力”这一主题来浅谈高中化学的有效教学开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提升效率;发展能力  一、以学定教从而教学相长  “以学定教”的
摘要:探究教学作为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抓手,现已得到了广大物理教师的共同认可,但在践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探究性教学进入了似是而非的“误区”,本文就新课程下普通高中物理实施探究教学的几大常见误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探究教学;误区;分析  误区一:内容“失真”——探究形式化,没有摆正“未知的探究者角色”  有很多的探究教学是为探究而探究,把探究形式化:  1.把预期探究结果强加在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教学倍受关注,对话教学可以使师生在良好的氛围中,通过互动合作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的学习,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追求人性化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理念,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有效运用对话原则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究.  一、运用问题推动教学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如果我们不能结合实际设计一个有效的问题,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