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数学有效课堂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on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制定合理有效课堂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创设合理数学问题课堂情境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形成过程四方面入手,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数学有效课堂.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课程;有效课堂;构建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中小学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最现实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一种重要途径.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数学有效课堂呢?笔者认为:
  一、制定合理有效课堂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在给出课程学习目标时已经明确目标水平的要求,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领域制定目标时,常常采用体验性目标的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和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兴趣、态度以及价值观,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过程性的,如,“经历、感受、体会、探索”等.例如经历“实际问题-建立模型-拓展应用”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经历对解题过程的反思,丰富和积累对具体问题的操作探究的经验”等.
  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
  新课程要求充分关注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教师在课堂上应多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课堂45 分钟尽可能多留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去体验.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很多教师只注重让学生知道知识的结果,而忽视知识得出的过程,这样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如何有效的体现学习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变成问题解决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在学生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给出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后,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实践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教师要求学生四人一组,选用适当的学习用具,如直尺、量角器、三角板等,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如度量、平移、旋转、折叠、拼图等方法,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三、创设合理数学问题课堂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是学生熟知的生活背景,也可以是数学问题,只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情况,不要过难过易,创设的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学习本节课数学知识的愿望,就是成功有效的创设.
  例如,在初中学完整式、分式加减之后,我们可以这样创设的问题情境:在一次数学智力抢答赛中,主持人提供了一道题:①若a+b=1,则a3+3ab+b3 的值为
  ;主持人的话刚落,就立即有一个学生刷地站起来抢答:“这道题的结果得1,其速度之快令人不加思索之感,你们知道他是怎样算出来的吗?问题的提出使学生感觉意外和惊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
  四、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形成过程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图1 图2 图3例如,在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大小关系时,有一位学生首先考虑了一种特殊情况(圆心在圆周角的一边上).如图1 所示:因为∠AOC 是△ABO 的外角,所以∠AOC=∠ABO+∠OAB,又因为OA=OB,所以∠OAB=∠OBA;即∠AOC=2∠ABO,所以∠ABC=1∕2∠AOC.
  请你帮这位学生想一想还有其他的情况吗?如果请你在图2、3 中画出图形,猜想结论又将如何,并请你说明理由.
  这道题源于教材,笔者命题的目的是对基础知识的考察中,强调对知识的形成过程的考查.笔者认为,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概念教学要展示概念教学形成的过程,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学习,从“模仿型”学习向“创造型”学习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数学知识的基础才能牢固,数学素质的发展才能全面,主体精神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实在课堂上.
  以上笔者仅从几个方面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数学有效课堂的问题,但是课堂教学具有动态生成性、选择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因素,精心选择、设计适宜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和发展学生数学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江苏省句容市行香中学 (212400)]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设计习题出发,通过解题教学和习题训练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和理解.课堂中所应用的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等多角度教学方法,在提高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方面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性和变通性.  关键词:创新思维;物理;习题设计  一、一题多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即指利用教学中的可选题目进行多角度和多方位的演变,从而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表现为思维广阔和思路全面.教学中的一题多
摘要:关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学以致用.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题中才能发挥物理教学的根本作用.本文就是针对死记硬背的传统物理学习方法,提出合理意见,倡导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关键词:初中物理;习题;教学  在日常的物理教学工作中优化选题,通过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运用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所遇见的物理现象.至此,在开发大脑思维的基础上进一步锻
第一部分 精子图谱 目的 初步描绘出精子的各类形态,为辅助生殖治疗前助孕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加深对精子形态的认识。 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巴氏染色方法。
  本研究在选择家庭暴力男性躯体施暴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同时,选择与5-HT、儿茶酚胺类代谢有关的三种分子生物学指标--COMT-Va1158M, MAOA-uVNTR和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学生对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比较缺乏这一现实问题,提出了一些简单的看法与见解. 从数学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过程来探求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对培养学生能力这一老课题作出一点新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学生;数学;能力;方法  一、能力在数学学习中的地位  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数学中,能力一般指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分析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