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作文有效性教学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ke_jl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伊要解决困扰语文教师作文教学难的问题,教师必须从基础抓起,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观察生活方方面面和点点滴滴,善于分析事物的本质。持之以恒的积累创作素材,丰富词汇;并运用所学的创作技巧不断的去实践,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只有这样,学生的创作水平才能真正得以提高。
  关键词:作文教学;观察;积累;实践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在教学中,学生怕写,教师难教。那么,怎样才能搞好作文教学呢?笔者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艰辛探索,解放思想,努力实践,持之以恒地从观察、积累、开导和实践这四个方面着手,才能真正的解脱自己,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准。
  作文是学生思想品德,思维能力,词汇表达等各方面能力的集中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平时教学中可以从观察、积累、实践这几个方面加以指导和训练。
  一、慧眼识真,学会观察
  每逢作文,总有不少学生面对教师的命题冥思苦想许久,脑子内依然一片空白。这固然与学生的生活面窄,生活阅历少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由于他们不注意观察,让许多宝贵的作文素材白白地流失了。
  我们要投入到生活中,去观察,去调查,去发现生活的美,去领悟生活的情,去体验生活的理。这样,写作范围就一下扩展开了。比如,我们可以写“人物百态”、“跟踪追击”,把班级的同学刻画得栩栩如生;也可以写“生活五味瓶”,专门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编织成“人生草稿”。从嗑瓜子时偶遇发霉的破坏了口味仍要继续吃下去,能悟出应如何面对人生挫折;从棒棒糖加一小棒便身价倍增,能悟出怎样让生活有滋有味;从自己匆匆忙忙吃馄饨联想到人生匆忙的脚步等,只要长期细心观察,就不仅能学会怎样从生活中汲取素材,还能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分析社会,关注人生。
  写文章,离不开观察。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的观察能力呢?
  首先,应抓住“动情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使他们养成观察的习惯,只有热爱生活,充满激情的人,才会乐意观察平凡的人和平凡的事,并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要养成观察的习惯,就必须常观察,勤观察。
  其次,把握“不同点”,坚持用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去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不同,思想意识各异,审美情趣不一样,因而对相同的事物的观察往往会得出不相同的结论,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积少成多,善于积累
  作文就是表情达意,能否较好的做到这一点,关键在学生的词语资源丰富与否,所以我特别注意对学生“硬功夫”的培养:一是每人自备一个词语小册子,将平时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词语、佳句分类记录着,要求每天一读;二是在词语教学中进行辐射,如讲到“五颜六色”时,告诉学生还有“五光十色”与此同义;三是开展活动。如“背词比赛”,“词语接力”,“词语联珠”等等。四是过硬关,即课文中的字、词必须经过测验过关,课文中的好句子、好段落要求过关,如用多种形式(即填空,听写,背诵,默写等形式)进行练习。
  由此可见,积累素材的意识是提高其写作水平的基础。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学生就会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观察事物,不断搜集和积累写作的素材。这样,不仅能从根本上扭转学生感到无事可写的现象,而且还往往可以触发他们的灵感,激起他们的写作热情。
  我的一贯方针是:“反对照抄,允许模仿,提倡创作”。作文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同万事万物的规律一样。如写字有描红,摹写,临帖,直到离帖的练习,最后到书写。这里所说的抄是一味的照搬,不动脑筋,完全录下来,或稍作改头换面,或张冠李戴地拼凑,其结果只能邯郸学步。这类文章令人深恶痛绝,其做法令教者反感。所谓仿,是指借用写作技巧、方法、情节、文章的布局谋篇。仿的过程不宜贪多而杂乱,时间和次数也不宜过长过多。否则就重蹈覆辙,落入别人的巢厩,应借着激情,思想上短暂的火花和灵感,用自己耳闻目睹的现象和事件,用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件,借助别人的方法技巧,抒情达意,表达情感,以达到以手写我口、以笔表我心的目的。作文的形式多样,目前流行的书信式、日记式、冰糖葫芦式、剧本式、调查报告式、实验报告式、案例式、产品说明书式、引用式的、串编式的等等,方法更是层出不穷,不一而论,如“开门见山”“以小见大法”、“线索法”、“象征法”、“悬念法”、“抑扬法”、“对比法”、“倒叙法”、“插叙法”、“铺垫法”、“勾勒渲染法”、“前后照应法”“首尾呼应法”、“揭示主题法”、“主题深化法”、“画龙点睛法”等等。一篇好文章,总有它的特色,总有一种好的新颖的形式,亦或是一种好的得体的写作方法的运用,切忌“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不负责任、敷衍差事的做法。
  三、采他山之石,勇于实践
  若说积累是财富,光有成堆的材料,不去运用,那它仅是社会财富,别人的财富,永远成不了自己的,学会实践和创新。造一个优美的句子,说一段声情并茂的话,仿写一个句子,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描写一个场景片断,组合一段有逻辑性问答题的答案,面对面的商讨或辩论,都是写作实践。写作实践有练口笔和练手笔之分,但归根结底是练脑笔。这样有了材料和习惯,兴趣就来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而时习之,不易悦乎?”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一方面通过自己的感官和客观事物接触,使感知的对象反映到头脑;另一方面又通过实践活动,使客观事物的内部发生变化,加速客观对象本质的暴露,逐步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为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我们尽量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材料可写,如课内组织学生开展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读书座谈会,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素材来自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作文训练中,大家只要去探索,去研究,一定会有自己的发现和收获的,只要努力,花时间、花心思、花精力,在作文园地里将收获沉甸甸的果实。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把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当作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阅读是人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阅读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积累,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想象力,改善我们的思维品质,提升我们的创造能力;阅读可以开启我们的心灵之窗,塑造我们的灵魂,引导我们积极向上,涵养我们的精神;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使我们更富于人性,更懂得求真、为善和审美;阅读可以改变人的心境,增加人的
摘 要:初中数学相对于小学数学难度增加了不少,对于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学习是枯燥无趣的,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有关于学习数学的一段痛苦经历。在无趣的氛围中所进行的数学学习怎么会有好的效果,所以,教学过程中,每一位数学教师可以巧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的难度。  关键词: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的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从注重学历转向更看重能力。所以,当代的高中生掌握着丰富的理论知识,缺乏的却是如何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的我,本着对学生的将来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目的,研究教材,创新教法,积极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应用意识  学以致用是教育教学最现实的目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将学生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采用在教学中巧借导语渗透德育、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妙用插图渗透德育、在习作中渗透德育和课外阅读中渗透德育等途径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使学科教育和品德教育相互促进,真正做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新课标  所谓“教书育人”就是
摘 要:音乐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逐步得以体现。为了体现新课标理念,每个音乐教师都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着。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一线音乐教学经验,首先从学生音乐学习状况进行分析,进而论述提升中学生音乐课堂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音乐课堂、学习兴趣、音乐学习  一、现有的中学生音乐学习状况分析  近年来,
如何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一直探索研究的问题。教师抱着学生走”的传统课堂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今天我们要做的是“教师牵着学生走”,甚至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了”。今天的教师已不单单是知识的传递者,课堂的驾驭者,我们面对的是21世纪自主自信、探索创新的新型人才,所负载的是培养学生知能并进,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人格健全的综合素养,学生的精神面貌、思想品德、个性塑造、人格魅力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作文指导的继续和深入,同时也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必须养成的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教学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高年级学生要练习从词句、标点、内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如何让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呢?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观念指导行为”  新时期的老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
摘 要:社会在飞速发展,改革在不断推进。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求生物教师要课前有效的备课,课上要有效讲授、有效提问,在学习中有效的倾听。引导每一位学生能够有效的学习,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有效;教学  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教师只注重生物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不能与实际联系,其实,生物教学形式应是多样的。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