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引导幼儿进行音乐欣赏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s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欣赏的方式大致分为三种,采取何种方式引导幼儿进行音乐欣赏一直存在争议,偏爱任何一种方式都是不正确的,都会限制儿童对音乐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音乐欣赏 儿童 教师
  
  音乐欣赏是儿童音乐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采取何种方式引导儿童进行音乐欣赏一直存在争议。笔者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结束后的研讨当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教师应该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音乐知识方面教学吗?音乐欣赏活动当中,如果教师引导幼儿随着音乐进行想象和联想,那么一节课下来孩子的收获是什么呢?音乐欣赏活动中儿童进行情感体验,是否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如果需要,这样的情感体验是成人赋予儿童的,还是儿童自己从音乐当中体验到的呢?不同的教师对音乐喜好的侧重不同,这是由教师们的受教育的背景和对音乐兴趣的差异等方面决定的,那么在音乐欣赏课中的侧重自然各不相同。我们可以把教师引导儿童进行音乐欣赏的方式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一、纯音乐的欣赏方式
  侧重于这种欣赏方式的教师,主要将儿童的注意力集中在音乐的音高、音强、音长等声音要素上,或者是音乐的结构形式上。比如在幼儿园大班的音乐课上,教师会让儿童去学习一些音乐简单的曲式结构,或者让儿童去听辨不同的演奏乐器,甚至是听辨和学习音乐的节拍。因为音乐没有文字,没有图像,音乐中所包含的内容都在构成声音的基本要素和音响的组织形式之中。所以这种纯音乐的欣赏方式是最直接,也是最普通的。
  有不少人认为,儿童欣赏音乐如果采取这种听觉直观的欣赏方式是不可取的,儿童欣赏音乐应该注重情感的体验和想象力的培养。但是音乐家创作音乐的时候是把自己内心所感受到的东西转化为一种音响形式供人们去欣赏,并不是客观地把音符组合起来迫使我们去理解,所以儿童通过音响的组织形式所观照的依然是自己的内心世界。音乐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有时只能用音乐要素或者音响组织形式来诠释,其他符号是很难完整地表现的,所以笔者认为侧重纯音乐的欣赏方式,只要不是对声音要素和音响结构这些知识的方面过于偏爱,而是让儿童对音乐的音响形式之美变得敏锐,这种欣赏方式还是有其可取之处的。
  二、形象化的音乐欣赏方式
  儿童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往往会把从音乐里所听到的内容转化为视觉形象。比如,在欣赏音乐《水族馆》的时候,当旋律中出现钢片琴清脆的声音时,儿童就会说:像天上的小星星,眼睛一眨一眨的。引导儿童把对从音乐中所获得的审美经验转化为视觉想象,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是很常见的,这就是形象化的欣赏方式。音乐所要表达的东西有时只能凭人们的主观感受去获得,而不能用逻辑推理等方式。在人们的感觉器官中,视觉器官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因为人们认识周围的事物主要就是靠眼睛,所以人们自然会把从音乐中听到的内容转化为视觉形象。尤其是儿童具有泛灵论的特点,在他们看来,美好的音乐也会同人一样有生命有灵性,他们更容易把听到的东西用拟人的方式表达,这就使音乐更加形象化。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有的教师侧重让儿童在音乐欣赏的过程当中充分发挥想象,但是有人认为,一节音乐课下来儿童总要有些收获,漫无边际的想象过后儿童得到的是什么?儿童在进行想象和联想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引导儿童依据音乐所提供的线索进行联想,而不是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但是由于声音形象是模糊、不确定的,当它与视觉形象结合的时候,只有与概念和知识融合才能形成源于音乐音响本身但是又独立于音乐之外的对象。就像张前所说的:“形象化音乐欣赏方式下的审美感知对象不是单纯的声音客体,而是由这一客体被感知过程中萌生出来的综合性认知对象。形象音乐欣赏方式是建立在人类以理性思维方式把握看问题的内在需要之上,将来自音乐的审美体验形象化,是人们进一步进行理性思考的前提条件”。虽然儿童对音乐方面概念和知识的积累十分有限,但是儿童进行音乐欣赏的时候,源于音乐的想象和联想却能对其产生有益的影响,因为它是使儿童对音乐由感性的“可见”成为理性的“可知”的前提。
  三、情感化的音乐欣赏方式
  欣赏音乐作品与欣赏其他艺术作品是不同的,没有人物的表情与对白,没有肢体上的动作变化,所以在音乐中得到的情感体验是感性的直接的,往往是不需要判断和思考的。儿童听到音乐《喜洋洋》会脱口而出:“好高兴,过年啦!”儿童对音乐的情感体验随着声音的运动逐渐展开,从而获得美的感受,体验着音乐所带来的丰富的情感变化。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是否需要引导儿童进行情感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情感也逐渐变得丰富起来,他们在自己小小的生活中也不断地体验着喜、怒、哀、乐,那么儿童能否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相应地投射到音乐当中去,怎样投射到音乐当中去?音乐的音响形式是怎样映射出儿童日渐丰富的情感的?教师所要完成的正是音乐与儿童情感之间的连线,把儿童在音乐欣赏中所听到、体会到的东西,同儿童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把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所经历的情感融入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当中。因为这样既能强化儿童的情感体验,又能使儿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不同的儿童由于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对音乐的敏感程度不同,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必然会出现差异。如果我们只用一种方式引导儿童进行音乐欣赏,会限制儿童对音乐的审美体验。同一首音乐作品,有的儿童听到后马上就告诉你演奏的乐器是什么,甚至乐曲的拍号都能脱口而出,有的儿童则根据音乐提供的线索展开丰富的联想,还有的儿童能够把其自身经历的事情所带给他的情感体验相应地投射到音乐作品中去,在由物及我、由我及物的双向过程当中理解音乐并体验着音乐所带来的情感变化。教师不能因为自己对某个理论的偏好而使儿童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受阻,那么儿童将失去最真实的对音乐美的感知力。古人云:唯乐不可伪。音乐是真实的,自然的,不含虚假的,对儿童而言尤为如此!
其他文献
高峰锡矿巴里选矿厂处理大厂100号矿体矿石。该矿体属锡石硫化矿多金属矿床,为富含锡、铅、锌、锑的特富矿石。长期以来,为解决锡石与硫化矿之间入选粒度的矛盾做了大量的科研
我国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缺失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公司内部监督机构的监事会,往往难以行使监督职责,监事会工作流于形式。而国内公司治理理论及企业界对董事会、经理层的
目的 观察内皮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相关链A(MICA)分子在NK细胞对其杀伤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10 ng/ml MICA重组抗原对实验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进行诱导培养48 h,对照组加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内皮细胞表面MICA分子的表达情况.使用免疫磁珠方法及CD56阳性分选试剂盒分选NK细胞,并将NK细胞与诱导培养
[摘要]在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教学中,进行以团队为基础(Team-based leafing,TBL)的教学法及以任务为导向,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fing)的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对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逻辑思维语言表达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育 病原生物学PBL与TBL教学法相结合    医学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追求时尚、展现个性已成为消费者的需求主张,在消费的观念上开始转为追求更高的精神层面,同时更加在意消费时的感受。此时,体验式营销
“如今的南泥湾,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唱了50多年,仍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作为当年南泥湾的拓荒者之一,我一听到这首歌,便会想起初到南泥
随着奢侈品在国内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奢侈品顾客的消费行为、消费心理,逐步成为业内专家学者所关注的对象。本文从顾客感知价值的角度出发,对奢侈品顾客的感知价值进行研究,探讨其
人力资源是关系组织生存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管理中占有战略性地位,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实践证明重视激励机制引进与构建的组织,大都创新意识增
[摘要]传统模式的大学英语听力和口语课程正逐步演变成一门新的课程——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如何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本文以《新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为例,结合我校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探讨高校英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视听说能力。  [关键词]视听说教学 教学设计 视听说能力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是把传统的单一的独立的视频课、听力课及口语教学改革成为视听说相结合的三位一
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不仅能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潜力,同时能折射出这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中小企业是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