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ath of Painting for the Sculptor Jian Wenming

来源 :国际生态与安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zhang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Jian Wenming, whose pseudoname is Jian Yao and styled name Houtu, is born in Tianshui, Gansu province, China. He graduated from Department of Sculpture, Xi'an College of Fine Arts, and engaged in advanced studies in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Arts of China Central Institute of Arts and Crafts. Now he is an accredited National Level II landscape designer, member of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rtists' Association, member of Tianshui Peony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Institution, and member of China International Collection Artists' Association. He learned from Teacher Ma Zhijian (Ma Jian) at Jintaiguan Temple and gained guidance from Teacher Xiao Kuan after coming to Beijing. As a sculptor, Jian showed exceptional passion towards mountain-and-water painting and had learned from famous painters in Tianshui like Lei Zhenyang and Su Dongyou. Recent years in Beijing he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 Bai Chongran and Teacher Chen Guojian. His mountain-and-water work Drink from the Source won Honorable Award at the art contest commemorating the 57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work of Loess Plateua after the Northwest Wind won the Second Class Prize, and work of Ming Tombs under the Setting Sun won Outstanding Award at the art contest commemorating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Earlier in school, he spent as much time in mountain-and-water painting as in sculpturing. In his past time, Jian imitated masters' albums including those by Li Cheng, Fan Kuan, Shi Tao and so on. Recent years, he came to Beijing to learn from noted masters and undertook systematic research and imitation of the mountain-and-water works of the "Four Big Masters Surnamed Wang", from which he gained enormous progress. In his leisure time, he often went out to paint from life to experience "art comes from life and nature", as a way to further enrich his life.
其他文献
埃博拉,这几个字面意思并不可怕的字眼,却自2014年2月起令人闻之色变。据统计,截至10月1日,这场爆发于西非国家的疫情已造成确诊或疑似病例7,157例,并致3,330人丧生。在这次疫情中,感染及死亡人数都达到历史最高,并仍处于恶化状态中。今年9月下旬,WHO的专家发布了一份为期九个月的评估报告,称西非地区埃博拉疫病的死亡率高达71%,目前应对这种传染病的“前景黯淡”。该报告警告,若控制传播的措施
期刊
2015年4月15日上午,由联合国体育促进发展与和平办公室和秘书长执行办公室共同举办的名为“通过体育联合行动迈向可持续发展”的特别活动在联合国总部举行。  潘基文秘书长出席活动并发言指出,体育运动可在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它鼓励个人接受挑战,与其他人建立强有力的关系并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它可以为儿童继续留在学校上学,增强领导能力和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增强边缘化群体的权能提供帮助。在冲突和动荡发生
期刊
2015年4月16日 由摩洛哥主办的第七届非洲碳论坛(Africa Carbon Forum 2015)举行为期一天的部长级会议。来自53个国家地区的600多名代表一同发出呼吁,要求将于年底举行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出台强有力和具有普遍性的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并通过市场和融资等渠道,促进并增加为非洲国家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影响提供关键资金扶持。  非洲各国与会代表当天在一份媒体声明中强调指出,非洲是全球
期刊
2015年4月21日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4月21日在向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举办的“化学武器首次在战场上大规模使用100周年”纪念活动发去的书面致辞中指出,尽管1925年《日内瓦议定书》通过已有90年,《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生效也有近20年,但世界各国并没有吸取以往的教训,无辜民众仍在为化学武器的使用而付出生命的代价。  当天,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在比利时西部小城伊普尔举行特别仪式,纪念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使
期刊
Palestine Became the 123rd Member of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2015年4月1日 设在荷兰海牙的国际刑事法院4月1日举行仪式,接纳巴勒斯坦成为其第123个成员国。这意味着今后国际刑事法院将对被指发生在巴勒斯坦领土上的罪行拥有管辖权。  国际刑事法院第二副主席尾崎久仁子在仪式上欢迎巴勒斯坦正式成为国际刑事法院的成员国,并指出加入
期刊
Edited by Zhao Jianshu  Translated by Niu Shuangmei  摩洛哥是一个让人牵挂的国度,位于非洲西北部,东部以及东南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南部紧邻西撒哈拉,西部滨临大西洋,并向北隔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与西班牙相望。由于斜贯全境的阿特拉斯山阻挡了南部撒哈拉沙漠热浪的侵袭,常年气候宜人,花木繁茂,赢得“烈日下的清凉国土”的美誉,四季皆宜旅游。主要的观光城市包
期刊
2015年4月27日 国际劳工组织4月27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在全球范围内,超过半数的农村人口目前无法获得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城乡之间的卫生“鸿沟”正在不断扩大,急需出台全面和系统性的有效举措加以应对。  劳工组织发布的此份题为《全球农村健康保障不平等证据》的报告是该机构首次就城乡卫生服务不平等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后获得的结果。根据来自世界174个国家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平均56
期刊
2015年4月22日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发表新闻公报指出,为了迎接国际地球母亲日的到来,全球各地城市在该机构设立的“非国家行动方气候行动区”网站(http://climateaction.unfccc.int)上登出所采取的解决气候变化方面的行动达到500项。公报指出,城市所采取的行动能够大大促使各国今年就全球气候变化达成一项全面协议。  公报指出,这些城市包括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巴西
期刊
在众人印象中,摩洛哥有着《北非谍影》中的浪漫爱情故事,有着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还有如诗如画的风景。这个街头巷尾遍布美食的国家,西接浩瀚大西洋,北临蔚蓝地中海,南部有金黄色的撒哈拉沙漠,一度被誉为“北非花园”。  阳光明媚的春日,记者有幸采访到了摩洛哥驻华特命全权大使贾法尔·阿尔热·哈基姆,关于摩洛哥的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大使先生饱含自豪之情,同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地中海区域
期刊
阿德莱德是南澳的首府,建于1836年,是世上为数不多的、先规划后建设的城市。设计者叫威廉·莱特,英国殖民政府委托他建设一个“美丽、有益健康”的城市,因为这里是澳大利亚唯一可以自由殖民的州府。受威廉·佩恩和田园城市运动的影响,莱特所设计的城市呈棋盘状,建筑区之间有宽敞的大街和公共广场,城市周围有公园环绕。  《孤独的星球》上说,阿德莱德流淌着“追求享乐”的血液。的确,在白色的沙滩与如画的青山之间,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