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幼儿教育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74548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社会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成为所有父母最大的心愿,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人们对教育的关注视线也正在转移越来越注视基础教育,幼儿教育已成为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小皇帝;可塑性; 幼儿教育
  幼儿的模仿性和可塑性很强,幼儿时期是智力开发、人格健全的关键时期。下面就如何搞好幼儿教育,谈些浅见:
  一、深入了解幼儿,注重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
  幼儿是智力开发、人格健全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教育上,主要引导幼儿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来应付以后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因此,幼儿教育是决定人生命运与幸福的终身大事。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为各方面打好基础的幼儿教育阶段尤为重要,幼儿个体发展出现无论超前还是滞后的现象,都不足以说明什么,因为不同孩子的发展有先有后,真正的特殊儿童是极少的,绝大多数孩子都处于正常水平,而我们不应对孩子过早下结论,不应在不良动机的驱使下搞什么电脑、舞蹈等方面的特色教育。
  二、切忌过分溺爱孩子
  当今社会,很多家庭都是独身子女,家长都希望子女成龙成鳳,得到最好的教育,得到最好的东西,所以不管孩子想要什么,家长们都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却不知道过分的溺爱孩子,让孩子的心态变成了唯我独尊的心态,不管孩子想要干什么都可以,反正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护着,不会有事的。慢熳地这种心态就有可能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到了小学、初中就可能迷上网、玩游戏、有的甚至谈情说爱、打架斗殴。这种不良行为的形成,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家长的过分溺爱,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心态失衡、行为失控造成的。从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严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了子女良好的健康习惯的形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成懒惰现象的发展。
  三、鼓励孩子勇敢自信
  孩子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会产生消极情绪,表现出畏缩、退却、逃避等,家长和老师要善于鼓励孩子勇敢面对现实。要 耐心、细致地给孩子作好思想工作,父母老师要有意识地避免用任何行为和语言伤害孩子,尽量不要用这样的语言:如“笨蛋”“傻瓜”“蠢猪”等语言,因为运用这些语言就会使孩子误认为自己很笨,会使孩子慢熳地失去自信心而破坛子破甩,孩子的自信心是从鼓励而来的,家长和老师多举历史上从失败到成功例子,使孩子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和老师应该多给孩子以鼓励,让孩子从鼓励中产生自信心,获取自尊心和成就感。
  四、要多方面培养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兴趣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越的情感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努力去获得广泛的知识,充分发挥其潜在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新大纲强调了,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诚然,兴趣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动力,幼儿是天生的艺术家。幼儿天生好奇、好动,特别喜欢新奇的事物,教师应根据幼儿这种好奇心,吸引幼儿注意,激发兴趣和培养其能力,幼儿只有处于爱学、乐学、会学的境地,他才能学到真的知识。
  五、切忌幼儿教育小学化
  我们有些家长不懂得教育规律,看到其他人家的孩子,这个考上名牌大学,那个考上研究生,心里着急,急于求成,要求幼儿园老师从幼儿园就开始上小学的课程。希望家长和老师要改变教学观念,要明确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幼儿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而小学教学属于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普及性”的特点,幼儿教育“教养并重,”小学教育则“以教为主”。幼儿教育课程与小学课程都是综合课程为主,但对幼儿教育“整合”的程度相对小学和中学教育来说都要深,力度要大得多,因为幼儿最需要的是对世界总体的最基本的认识。。
  除了以上方法之外,还有很多方法,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总之,作为幼儿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要不断“充电”丰富自己的知识,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抓好幼儿教育,为幼儿今后深造打好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当前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其子女大多数留在农村,于是教育就面临一个新的问题——留守儿童教育。受农村整体经济、文化及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等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不尽如人意,问题愈发凸显,令人堪忧,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一個“不和谐”的音符。因此,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及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目的:AC/A比率作为一个反映调节系统和集合系统之间协同关系的重要生理参数,不仅体现了这两个系统的交互作用,也在临床上对一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目前临床
本研究进一步精确定位在中国儿童ALL中LOH发生的频率和最小缺失区域,并对集中缺失区域内的已知基因和表达序列标签(EST)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筛选,同时与临床预后因素进行相关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数学教学与它们密切整合时,它们能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们能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环节,哪些教学内容适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选用合适的软件,创造相应的学习环境,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辅助教学,达到优化数
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一股上网漫游的旋风吹遍全世界。在短短半个世纪不到的时间内,网络的触角扩展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接触网络的人群呈几何级数增长,许许多多的未成年人也开始或已经涉足网络世界。  未成年人的特点简单地说就是好奇、好动、好观察。正是由于网站的宽泛、鲜明与未成年人的兴趣、行为有极大的融合之处,或者说网站能够为未成年人积累大量的所需素材,激发未成年人成长,才能使得网站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具有一定的
(一)过分溺爱,包办代替  我们很多家长,对孩子往往是“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吓着”,总认为孩子还小,事无大小,一律包办代替。为孩子扫清一切困难和障碍,致使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束手无策,显得窝囊无能。正如马卡连柯在他的名著《教育诗》中写的那样:“一般人说,我是母亲,我是父亲,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可是,这就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了。”  (二)过于严厉,处处否定
心理障碍是指,当人的动机行为受到干扰,或者受到阻碍,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产生的緊张心理。在中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样,在学习过程中难免达不到自己预期的成绩,从而产生了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
幼儿时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年龄小的幼儿,他们的可塑性很大,习惯的培养对于幼儿来说,又是一件需要长期培养的事情。由于幼儿天性活泼好动,自制力、坚持性又差的特点。所以,关于常规培养一直是老师们常抓不懈的话题,建立幼儿良好的一日生活和活动常规,不仅能够保证幼儿有一个良好的集体生活环境,而且也有利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奠定基础。  一、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常规  (一)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