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合作学习

来源 :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dou0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就是师生共同协作、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主要在于分工合作,协同作战,用团队精神面对困难,用构建的群体力量战胜困难,在合作学习中主要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合作意识,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
  一、精心预设,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
  数学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于合作学习,过于简单、结构良好、只有单一答案的学习任务,如简单计算之类的学习内容就不适合于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依据学生的数学认知,把那些具有思考性、开放性、趣味性,必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内容才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二、合作学习的积极参与策略
  学生主体性的实现,需要其自身的主体意识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而主体意识的最终形成又是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思维能力为制约条件的。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凭自身的学习水平,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借助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可以产生交互影响,使他们从感性上形象地体会其自身的主体地位及其意义,以达到主体地位的感性实现“合作”必须“参与”,只有“参与”才能“互动”,参与互动越多,越积极,主体地位的感性体验越强烈,主体意识就越强,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提高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营造民主平等氛围的策略
  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情感交融,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动力源泉之一,日本心理学家菊池亲夫指出:教师态度温和这一变量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是正相关。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问的心理距离非常近,他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他的拍肩摸头也会使学生因此受到鼓舞。
  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融,可以从师生互爱、生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等四个方面来实现。
  师生互爱:师生间沟通的渠道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教师的爱。爱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爱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个性的导航者和引路人,理应受到学生足够的尊重,但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诚待生,以情育人,通过各种渠道与学生建立浓厚的情感基础,使学生感到学习生活的愉快。
  在合作学习中,如果达不到师生互爱,有些学生就可能出现不喜欢老师所教学科,也就不可能促进组内全员合作学习的效果。因为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个别同学或几个同学就可能不按老师要求去办,这样组内其它成员或组长必然出面干涉,由此就可能激发组内成员之间的矛盾,影响合作学习。
  生生互爱:在合作学习中,生生互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而小组间的各成员是异质的,在学习过程中强调相互影响,共同探究,共同提高。只有生生互爱,才会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促进,避免优生一言堂,差生闲着玩,甚至出现优生瞧不起差生,排挤差生的现象。
  “智者多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在合作学习中,生生互爱,相互尊重,人人都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就会达到人人都想说,敢说;人人都想做,敢做。达到人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提高。
  人格平等: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中,各动态因素之间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无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应该是平等的。只有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了,教师才会融入每个合作学习小组之中,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倾听学生意见,尊重学生的观点,学生才敢把老师当作朋友,坦露直言。因此,人格平等有助于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有利于促进同学之间学习的共同提高,也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挥。
  教学民主:教学民主,在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为“观点开放”和“教学对话”两种。
  “观点开放”即除了原则性很强的是非问题之外,对许多争论性的、假说性的、未有定论的、尚有分歧的各种观点,应持开放性的态度。这不仅是一种教学民主,而且是一种科学态度,它能让儿童从小适应各种不同观点及争论环境,激发他们追求真知的欲望,达到“百家争鸣,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
  “教学对话”即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真正的生动活泼的适合少年儿童心理特点的活动。主要采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提问,发表个人不同见解,并以此作为人共同对话的理由和动机。教师要尽可能在“同一等级上”,在事先未确定的道路上开展语言交流活动。
  总之,我们教师如果在课前能够考虑得越全面,准备得越到位,预设得越充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就越有保障。当然,我们教师如果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关注课堂生成,灵活驾驭合作学习中生成的问题,那么,合作学习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迎合课程改革需要而采取的扎实、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
其他文献
目标教学如何走向新课改,这是目标教学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谈谈自我体会:  一、让学生自主去确定教学目标  “过程目标”是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之一,在“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过程”是其他目标得以落实的纽带和桥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主宰学习过程的学习。然而,传统的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剥夺了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导学互动就是一种能够开启心智、培养情感、提高素质的课堂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的体会:  一、紧抓课本基础知识,精心编写导学提纲  导学提纲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纲要,因此在编写的时候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争取其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1.导学提纲必须有明确的重点与难点。上课的时候教师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有所侧重,因此为学生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也就是说简单的知识点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
在新课改形式下,我们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要改变  “新课程、新理念”是我们常常挂在口头的词语,如何全面把握“新”、“旧”理念,实现教学观念的彻底改变?下面我从备课角度谈一下新课改中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下教师怎样备课?备课改革首先从观念上突破。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任何一次教育改革,无不以教育观念的变革为先导,教育每前进一步,无不依赖教育观念的突破。备课的改
对于广大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而言,在课改的大浪潮中,七八年级时都会潜心研究和体验课改精神,把“三维目标”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而到了九年级,面临难言的中考成绩会给老师们带来不小的压力,使得一些老师在不知不觉中便又重新回到老路,捡起“满堂灌”的方法。我认为要取得不错的成绩,这与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落实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息息相关。现谈谈我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提高自信心 
目的:1.从一般人口学特征、家族史、怀孕分娩情况、行为习惯及孕期精神状况等方面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与正常孕妇的差异。2.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孕妇、配偶及其胎儿
如何既合作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 注重课预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叶圣陶先生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眼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在预习中要求学生自主画出重点词句,找出不解这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质疑研究,这就促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营造了新的学习氛围。为深入学习做好了铺垫,使导学互动的课堂更为流畅。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