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工作的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qingwa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贯彻落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精神,长江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开展了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工作,通过增设通识教育课程、取消公共基础课程、优化专业必修课程、改革专业选修课程、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和开设学生自主发展计划等措施,调整课程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质量兴校。
  关键词: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通识教育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 实践教学体系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是长江大学于2001年新设置的专业,本专业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人才培养工作。人才培养计划,称为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反映了本专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指导思想与总体思路,集中体现了专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1]。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按照学校的教学指示,本专业每年都会进行计划的修订工作,以顺应时代的快速发展,适应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一、更改专业简称
  力求统一化、标准化,在本次修订中,专业简称没有沿用以往一直使用的“装备专业”的名称,而以“过控专业”取代。在新人才培养计划中,增加了院系和学科介绍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这两部分与原有的专业特色、业务培养要求和课程结构一起共同构成新计划的全部内容。
  二、调整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课程结构规定了组成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各学科内容的比例关系及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搭配等,反映了课程各部分之间的配合关系和组织方式,体现了课程设置理念和价值取向[2]。本次修订工作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对课程结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
  1.增设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源自古希腊的自由教育思想,现指非专业性、非职业性的高等教育。专业教育强调的是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训,而通识教育旨在教会学生谋生手段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道德、理智、情感等方面全面发展[3]。美国是最早也是最完善地开展通识教育的国家,哈佛大学作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一直致力于推行通识教育课程计划。自21世纪以来,国内不少高校也都相继进行通识教育的探索和研究,例如北京大学实施“元培计划”、复旦大学成立复旦学院等[4]。
  秉承通识教育的宗旨和理念,为了让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以拓宽知识面,本次修订首次打破了学科和专业的界限,科学地增设了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正式建立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体系,其中开创性地设置了限定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属于学校平台课程,涉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高等数学、计算机、英语、体育、历史、时事、道德、法律十大领域,共计16门课程,高达752个学时、45.5个学分,为全校学生所必修。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由学校提供,分为自然科学与现代技术、语言学习与跨文化交际、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艺术欣赏与体育健康四个模块,要求本专业学生选修总共不低于10学分,其中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模块中至少选修2个学分。
  限定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包括人文素质教育、大学艺术、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四门课程,其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认识自我,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大学艺术旨在艺术文化熏陶下帮助学生有效成长,促进其终身社会化;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心理学方法以培养学生优质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而言,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可以降低择业的盲目性,增强其实现角色转变的主动性。
  2.取消公共基础课程
  新计划取消了公共基础课程,课程体系改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四部分构成。在此需强调的是,通识教育课程并不仅仅是对公共基础课程进行简单的名字替换,在课程内容设置、课程顺序编排、课程学时分配等方面均有大幅调整。新计划对课程比例进行了相应更改,其中通识教育课程约占总学分的31%,所占比重最大,充分体现了平台课程的特点。学科基础课程是按照学科大类培养而设置的,所占比重约为24%。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分别占25%和20%。
  3.优化专业必修课程
  在新计划中,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专业必修课程的前置因素和知识的自然衔接过程,削减设置重复的课程,避免资源浪费;剔除内容落后、知识陈旧的课程,并对排课顺序、开课时间、课程学时和学分等内容进行优化,以均衡协调各课程之间的关系,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力求教学效果最大化。
  在新人才培养计划中,根据静设备、动设备和控制三条主线,设置过程设备设计、过程流体机械和过程装备控制工程三门专业必修课程,学时总数分别为64、48和64,在所有专业课中位居前列。以三门主课为中心,基于为核心课程进行知识铺垫的原则,辐射出工程材料及成型方法、机械原理、工程流体力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六门专业必修课,并依据其内容安排学时数从32到56不等。另外,考虑到考研、招聘和毕业设计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所有专业必修课程一律不安排在第七和第八学期。
  4.改革专业选修课程
  18世纪末,柏林大学创始人洪堡提倡在大学里教师可以教授自己认为最好的课程,学生也可以学习自己愿意学习的任何课程。基于此理念,他首次提出了课程选修制(Elective System)。借鉴德国的经验,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于1825年首开选修课先河。直到1869年,哈佛大学校长埃利奥特才正式确立了选修课制度,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力推广。目前,正确处理选修课与必修课之间的关系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命题。
  在新计划中,选修课包括通识教育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前者已在前文中提及,不再累述。专业选修课作为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补充与扩展,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旧人才培养计划中,专业选修课不仅数量屈指可数,而且在整体专业课程中所占学时和学分的比例相对较小,犹如餐后甜点一般,其重要地位并未得以凸显。随着时代的更替和科技的发展,陈旧的专业选修课程体系已经无法跟进教育理念的更新步伐,专业选修课的改革呼之欲出。   通过到相关企业调研、参加专业学术会议、参与大学生招聘会、跟踪反馈毕业生就业及职业发展情况等渠道,掌握人才培养现状和社会需求动向。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遵循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原则,系统地完善专业选修课程体系。
  新计划更注重专业选修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互补和承接关系,课程设置模式更趋于科学化和合理化。修订后的专业选修课广泛涉及机械、化工、数学、信息、电子等众多与专业相关的领域,共计24门课程,在专业课中所占比重增加到40%。课程教学内容不仅能够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密切联系企业需求,而且能够反映有关专业的前沿知识、先进技术和创新方法,对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5.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以人才培养计划为蓝图,旨在培育出知识与能力并重,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并存的优秀应用型人才,而理论知识的巩固、动手能力的提高及综合素质的内化都与实践教学环节密切相关。在新人才培养计划中,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循序渐进地培养能力为原则,优化并重组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体系由设计、实验、实习、实训、实践五大类实践教学环节组成,环环相扣,其中每个环节又以基本能力锻炼为基础,以实践教学课程为支撑,以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教师科研项目为动力,以创新精神培养为主线,以校内外实践基地为依托。在实验教学中,取消了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增加了研究性实验,并加大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重。另外,重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申报与开展工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看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及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
  6.制订学生自主发展(Self-development)计划
  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把学生训练成书呆子,而是要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全面综合素质的全人。因此,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要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平台,让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发展。在本次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工作中,制订了八大类共22项学生自主发展计划,旨在锻炼学生在创新发明、口头表达、动手实践、科学研究、产品研发、艺术鉴赏、组织策划和团队协助等方面的能力。新计划要求学生除完成规定的课程学分外,还要取得10个自主发展计划学分,其中至少包括2个实践创新学分。新计划以学生发展为本,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注重素质教育,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5],强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性。面临新形势,本专业开展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工作,正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这一指示精神,并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实施质量兴校。
  参考文献:
  [1]郝建华,卢祥云,韩曜平,冀宏.应用型本科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以常熟理工学院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为例[J].新课程研究,2011,06:14-16.
  [2]田斗南.高师本科课程结构整体优化的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01:92-96.
  [3]常洁,袁爱雪.高等学校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文史博览(理论),2011,12:85-87.
  [4]刘天峨.大学通识教育的内涵、意义与出路[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8,12:99-102.
  [5]教高[2012]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研项目“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2012248)”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长江大学校级重点专业”联合资助。
其他文献
摘 要: 公共阅读区是国民阅读的重要基地,学前儿童更是公共图书区服务的重要对象之一。作者通过对江苏省N市公共图书区内3~6岁年龄阶段的3名幼儿进行系统观察,关注幼儿阅读偏好、家长对其阅读态度、阅读方式等,了解幼儿公共阅读区阅读状况,并提出教育建议。  关键词: 公共图书区 阅读 个案研究  一、研究缘起  阅读,一种组合式人类活动,涵盖认知、情感与知觉三大领域,阅读有助于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
摘 要: 在法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应用案例教学、应用何种案例效果更好?文章认为恰当地应用发生在本地的一些案例现身说法,学生很感兴趣,效果较好。教学《婚姻家庭法》时,作者充分利用了新疆少数民族的婚姻习惯的讨论,民族大学生对这一块内容非常熟悉也愿意讨论,教学效果良好,并且对大部分将来要在新疆工作的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到国家法对少数民族的婚姻习惯进行了很好的调适,培养了他们的法律
摘 要: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检验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从纯粹教师角度转化到学生角度,重新构建一种考核模式,作者采用在医学高等数学考核中引入学生自主出题模式,让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参与命题,发掘自己的理科生禀赋。结果表明,自主命题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教互学的学习精神,促进了师生之间互相交流与学习,从而推动学生探索高等数学的学习规律,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帮助老师发现教学死角,增强教学
摘 要: 理论经济学专业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既是必要的又存在很大教学难度。理论界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提出了值得尝试的教学模式。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体验,并运用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测评,发现已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效果上不存在显著性,并尝试提出适应理论经济学专业学生学习的“主导—实践贯通—主体”循环交互式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验,运用双因素方差分
摘 要: 广告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广告对人们消费选择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文通过具体案例,从语篇和修辞方面对英文广告语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 英文广告 修辞 语法 语言特点  随着国际间商贸往来的日益频繁,英语广告的辐射越来越广,逐渐成为企业的一个主要开发外国市场的工具。广告是一种诱导性语言,旨在劝购,因此广告创作必须采用一切手段,与广大消费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达到商业目的。研究广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小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学期教学内容,过去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把重点都放在应用公式计算上。现在的教学应该把精力放在探索面积计算公式上。因为接受和按公式计算并不困难,而探索这些求面积的公式,有利于发展数学思维,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让学生在探索公式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充满研究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片段1:  师:(课件出示邮票)这枚长方形邮票
摘 要: 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实践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着重采取以下三种策略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一是开放有度,枝条发芽;二是生成有方,嫩芽生长;三是赏识有道,花朵静放。  关键词: 口语交际 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在实际生活中,用语言的时间比用文字的时间多得多……三百六十五天,没有一天能不说话,有时还得说很多话,不光
摘 要: 作文是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难题,老师怕上作文课,学生心怵写作文。作者通过多年的一线教学深深体会到,要突破这一难题,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尤其重要,学生心中有“米”,就不用担心做不出香喷喷的“饭”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 习作素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有其独特和重要的作用,许多语文教师都很重视,并且为此倾注了许多心血。但仍有不少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感到头疼,总觉得脑袋空空,无从
摘 要: 要让学生爱读、会读,就要对语文阅读进行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共同努力。文章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阅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创造性地阅读。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教学有效性 创造性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思维活动中去思考、感悟,让他们受到情感的熏陶,加深对文本的
摘 要: 疑问是创新思维的开始,是学习的开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是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者主要从优化英语教学目标和内容两个方面阐述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 教学目标和内容 优化教学 问题意识  一、英语教学目标的优化  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达到的程度,是预期的教学效果,是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出发点。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