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辨思维如何促进初中英语学困生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ar14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审辨思维是现代教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审辨思维能够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促进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进步。
  【关键词】审辨式思维;促进学困生;审辩式阅读
  【作者简介】黄文,福建浦城二中。
  “审辨思维”(critical thinking)被认为是当今社会的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同时又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罗伯特·科根(Robert Cogen)认为,它的价值在于:1.帮助我们达到真的结论;2.增加我们的知识;3.帮助我们做出较好的决策;4.帮助我们说服他人;5.向他人解释真理;6.为幸福生活贡献力量。多拉·蒙维尔提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是推动知识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审辨式思维品质具有层次性,从低到高分六个层次,分别是:记忆(Remember)、理解(Understanding)、应用(Apply)、分析(Analyze)、评价(Evaluate)、创造(Create)。常规教学一般停滞于第一阶段,单纯记忆单词语法,背诵句子课文,以期在考试中取得较高分数,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无法融会贯通,在没有考试大纲约束的实际运用容易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入手。
  形成这一现象主要原因归咎于在中国传统教育中,老师就意味着权威与服从,这是孩子从小就被灌输的一种观念,学生要在学校听老师的话。为了控制整体秩序,听话的孩子被认为是好孩子,他们受到大人的喜爱也享有更多的资源,而那些不听话的孩子将受到惩罚。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的思维言行就会受到束缚。遇到开放性话题时,老师让学生不要自行思考,说考试就是按照课本知识来考的,否则拿不到分。然而标准答案却仅仅只是出卷人的想法,反而常常闹出连作者本人都无法答对关于自己文章的阅读理解题这样的笑话。古人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其实早就有审辨思维的身影了。《中庸》中也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几句话就很好地体现了古人对于审辨思维精神的追求。
  审辨思维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尤为重要,因为我们需要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它们的本质,并做出理智的判断。我们在购买商品时不能轻信广告内容,应当先行分析其真实性。我们在得到一个信息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有什么证据支撑吗?证据的来源可靠吗?还会不会有另一种解释呢?同样,在学习中,多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只能这样做吗?对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运用有很大的帮助。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辨思维方式是提高所有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重要方法。那么首先我们要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

一、学困生形成的内因


  1.学习方法不当。英语是一门交际语言,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听、说、读、写的能力,但是许多学生不了解这门学科的特点,对单词逐个字母拼读、死记硬背,忽视理解和运用,仅满足于能够完成听写不用罚抄,不能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考完试就把已学的内容弃置一旁,没有积累,最终导致掉队。
  2.学习动机不明。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和引导个体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奋进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动机是个体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由于学困生不能认识到英语在当今世界上的重要地位,以及英语成绩对其升学的强大影响,仅凭自己喜好学习,在无法取得成绩的情况下变得消极厌学,以为可以蒙混过关,消极学习。
  3.学习自信心不足。因为害怕回答错误会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不好的印象,招来同学讥笑和老师的批评,缺乏探究知识的勇气,久而久之也就造成了成绩落后的局面。
  4.学习意志力薄弱。很多学困生都会在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下一度发奋苦学,但一遇到困难和挫折,他们就会心灰意冷,最终放弃英语的学习。

二、学困生形成的外因


  外因主要來自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有的家长离异或忙于事业等特殊情况,没有顾及孩子的学习,放任自流。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英语课几乎是学生唯一接触英语的场合,而课堂学习环境存在着学生数量大教学时间短,练习机会不足;为了应付考试,许多重点考试内容必须强化记忆,导致学生养成一种学英语靠划重点背重点的应试思维,只习惯于死记硬背。
  学困生的存在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客观事实,应正确对待学困生在学习、心理方面的差异,着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通过鼓励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信心,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境。英语作为一门交际语言科目,培养审辨思维最好方式进行审辨式阅读教学。审辨式阅读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利用预测、分析、质疑、推断、终结、评判等方法,达到对阅读材料的深刻理解常见审辨式阅读教学方法如下:
  1.抓住主旨,掌握大意,提炼内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文章的主旨触发,展开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的整体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文章大意、提炼文章内涵。
  2.审视标题,合理预测文章内容。预测是指学生在阅读前和阅读中对文章可能讨论的问题进行猜测。预测要求学生激活头脑中已有的背景知识,结合已获得的信息,并用它们进行信息交互,深入思考,预测下文。
  3.预览文章,梳理篇章脉络结构。预览是指学生在真正阅读前对文章的大概内容和结构进行一次快速的预读,这能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文章内容、写作意图和文章的框架结构。
  4.细读文章,深入分析,合理推断。
  (1)利用评注获取文章重要信息。评注是阅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阅读策略,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文章阅读,积极思考,为下一步的探究讨论做好准备。评注一般包括两种方法:一是标出重点词句、主题句、重要信息、难以理解的内容等;二是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生词的释义、关键词、问题、疑惑、评价等。
  (2)概述大意,区分文章的主次信息。概述是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原文的主题,不加主观评论和解释,简明、确切地表达原文的重要内容。   (3)分析文章,推断作者言外之意。审辨式阅读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还要能够通过分析识别字里行间隐藏的意思。推断是根据事实或前提进行推理、判断事实的因果关系的心理活动。通过分析文章,推断作者的言外之意,可以对文章进行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层的理解。
  5.敢于质疑,生成评价,合作探究。提出问题是审辨思维的重要内容。在审辨式阅读中,学生不应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要在多次阅读文本之后主动积极地思考,整合处理已知信息,对所读内容进行充分的分析之后形成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当发现他人或文章得出的结论有悖于自己的理解时,就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6.提出问题,讨论并理清自己的思路。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主思考和自由提问,向教师或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不仅给学生理解文章提供了崭新的视角,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度解读文章,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创新性,也创立了自由轻松的课堂氛围。
  7.评价文章,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解读。评价是基于解读、分析和推理,对文章实时信息的可信性、观点论证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是审辨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一种表现。
  8.组织讨论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审辨思维。讨论是阅读课上常用的读后活动,是培养学生推理、概括、思辨、口语表达等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讨论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进入真实意义的讨论和评判,综合运用所谓的知识,进而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讨论,学生还可以将自己对文章的评价与其他同学进行对照,取长补短,获得提升。
  同时,对学困生要尊重其人格,激励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学生兴趣引导到与学习相接的轨道上可以诱发学生形成积极、持久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积极向上,配合激励机制可以帮助他们勇于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在实现短期目标过程中取得持续进步。对产生抵触心理的学生要有耐心地进行交流,要用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放下包袱,融入教学过程中。
  但是在培养思辨思维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
  (1)保持主導地位,控制讨论时间。如果放任学生自由讨论,那么讨论就会变成闲聊,不仅没有达到学习思考的目的,还养成上课走神说闲话的坏毛病。日常课堂时间有限,需要优先保证正常的教学进度,不能顾此失彼。
  (2)不要因为推广新教学方法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气馁。首先,审辨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早已养成了自己的习惯,突然学习审辨思维会让他们手足无措,不知怎么进行,这需要通过长期的努力来解决。其次,教师运用新思想新方式进行教学改革虽然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生动有趣,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课堂无论如何改革,并不能比明星、游戏等娱乐项目更加有趣。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课,不能仅靠教师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配合。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钟启泉主编.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
  [3]中小学外语教学[M].编辑部出版,第42卷.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深入调查厦门市中小学生方言学习态度与方言教育的情况,课题组对厦门市五个地区的 28所中小学校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第一,厦门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普通话的主导地位基本确立,然而各区闽南方言使用频率存在明显差异。第二,虽然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厦门市中小学生具备了普通话和闽南方言的双言交际能力,但是外地家长仍对闽南语的认同感较低。第三,厦门市中学以方言作为教学内容的课程极少出现,闽南方言课程小学阶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语言类核心期刊(21种)近二十年来(2000-2018)刊登的与心理词汇直接关联的研究论文(共71篇)的分析,本文旨在对心理词汇研究作文献综述,以绘其大致轮廓。结果显示,每年相关论文发表量稳定在3-4篇,且研究的切入点各异,如词汇知识深度与广度、词汇知识的组织模式、词汇知识的通达与提取等。文章进而从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材料方面分析、总结,并对未来心理词汇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高职英语微课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提升微课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途径。当下,已经有不少的高职英语教师正在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而且已经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根据这些研究成果继续分析,以期能帮助高职英语教师进一步提升微课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高职英语教学;应用策略  【作者简介】罗云兴(1974.04.18-),男,仡佬族,贵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课堂教学方面授课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也变得越来越人性化。微课堂教学也在被广泛地利用,在微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的知识越来越广泛,课堂更加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教师需要选择优质的高质量的微视在英语课堂中播放,在微课堂中教师需要创建良好的学习情景,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课堂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conducts a diachronic study on the Chinese-English texts of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ts amendmen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Gideon T
【摘要】为了有效促进英语翻译课堂教学效益的增长,新课改形势下的全国高校不断在教育改革进程中推陈出新,“互联网 英语翻译教学”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本文将就当前网络环境下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展开讨论,通过对其潜在弊端的深入分析,从而为强化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提供一些可行之策及参考意见。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黄静(1984.03-),女,汉族,南阳理工学院,讲
【摘要】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于国际型人才的需求量就越来越大,人才的词汇掌握能力是最基础的,这能够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很深的基础。然而,在英语词汇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整个词汇教学过程而言,都有着很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将这些问题进行改善,促进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效率的不断增强。本文就对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供参考。  【关键词】英语词汇教学;
【摘要】英语的核心素养,是让学生学会英语的运用、思考、拓展了解、学习。读写实践是英语学习的学习方法之一,在运用于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上,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高中生具备学习的外在辅助条件,又能丢掉拐杖进行自主学习。  【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引导;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周秀燕,浙江省诸暨市学勉中学。引言  高中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也具备一定的英语学习
【摘要】医学英语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的重要部分,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英语教学水平有限,未得到学校及教师的足够重视。目前尚无全国统一的大学医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本文分析了我国医学英语教学现状,探讨了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医学英语;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张洁,南京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与国际间在科学,经济等领域的交
【摘要】本文分析了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了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研究,介绍了多元化的词汇教学、英语词汇构词法等几种词汇教学方法,阐述了如何帮助学生学好词汇。  【关键词】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法;词汇量  【作者简介】陈燕(1986.02-),女,汉族,信宜市第五小学,大学本科,2009年7月大学专科毕业于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育专业;2016年大学本科毕业于岭南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