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美的哀歌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王尔德的童话《打渔人和他的灵魂》与安徒生的经典童话《海的女儿》在场景安排、主题、情节方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但生活于不同时代的两住作者处理相似题材的方式又有极大不同。这些差异既来自书写者迥然不同的宗教文化观念,又与其不尽相同的美学理念存在关联。
  关键词:王尔德 《打渔人和他的灵魂》 安徒生 《海的女儿》
  
  作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一向以其杰出的戏剧和离经叛道的行为在文学史中占据一席之地。他那为数不多的九篇童话则较少受到研究者关注。然而,在英语文学中,也许再也找不出能与《快乐王子》或《夜莺与蔷薇》相媲美的童话了。华丽的辞章,微妙的哲学,还有字里行间的款款深情使王尔德童话成为世界文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令观者难以忘怀。熟悉儿童文学的人或许会发现,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1875)与王尔德的童话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不采用民间故事作为童话的材料来源。都用优美抒情的散文体营造清新的童话氛围。同时。他们的童话都不完全是通俗浅显的儿童读物,心灵的每一次悸动,胸怀中的每一声叹息,都被他们熔铸于童话,彰显着各自的美学观、世界观,以及对人生问题的精微思索。而正因为人生答案的难寻。理想与现实的脱节,他们的童话便都透出一种迷惘感伤的情调。《打渔人和他的灵魂》是王尔德第二本童话集《石榴之家》中的一篇,它的题材、主题、情节与安徒生脍炙人口的童话《海的女儿》有不少相似之处。
  
  一、在陆地与海洋之间
  
  在题材方面,这两则童话讲述的都是人与人鱼之间的爱情故事,并以爱情中主动的一方(小人鱼和打渔人)为叙述中心。它们的共同之处首先在于描述了陆地世界与海洋世界的冲突。主人公都不满足于自身所处的环境,渴望进入异类的世界,并在其中寻找爱情的归宿。小人鱼对辽阔的天空、繁华的城市和聪明的人类充满了严肃的好奇心,她热爱美和生活,因此便不能安于在三百年的生命完结之后成为没有意识的咸水泡沫。她需要的是像人类一样的生活,获得王子的爱和永恒不灭的灵魂。打渔人不能忍受陆地上孤单的打鱼生涯和毫无价值的灵魂。他渴望了解海洋中的生物。与心爱的人鱼公主在海底生活。他们都背叛了自己的同类。进入爱人的世界,为此,他们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小人鱼为了得到陆地世界的认可不得不离开她的家庭和族人,向海的巫婆交出了她美丽的声音,打渔人则必须在月光之下与女巫跳舞并险些成为魔鬼的信徒。虽然他们都曾被异己的世界接纳,与理想的最终实现仅隔一步之遥,但最后他们都与梦想擦肩而过,失却了爱情的同时也失去了他们为自己的人生选择的乐园,而曾经离弃的乐园也再不可能收复,于是,他们只有死去。
  陆地与海洋世界的冲突在童话中又有不尽相同的表现方式。在《海的女儿》中,这种冲突实际上体现着小人鱼的内心矛盾。她选择变成一个有双腿的少女进入王子的宫殿,然而对于美丽的海底世界,她仍然怀有深切的眷恋之情。所以尽管陆地与海洋连接着两种完全不同的存在方式,但在小人鱼看来,它们却并非对立,在两者之间,始终有种力量缓解着它们之间的矛盾。这种力量就是爱——对整个世界中所有美丽生物和美好情感的热爱。小人鱼的悲剧就在于她的爱无法在陆地与海洋之间作出真正的选择。《打渔人和他的灵魂》中两种世界的冲突则是一种尖锐的对立,正如童话中神父睥睨一切的傲慢与偏见。所以,海的女儿们能够一方面为妹妹的恋情深深惋惜,同时又能积极地为达成她的愿望作出努力。而神父只能诅咒海洋中的一切生物,只能怒斥打渔人的荒唐要求。
  童话对矛盾冲突的不同处理方式,显露出安徒生与王尔德迥异的人生态度。安徒生在童话人生中并未经验过刻骨铭心的痛苦,真诚的问候,善意的关怀,便是他人际交往的全部内容,生活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记载着一个充满美与善的故事。对于丑恶。他并不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所以在童话中他表现的永远是生活温情脉脉的一面。他“并不描写人类的兽性,而是描写兽类的人性”,善与恶的对立只有在极少的篇章中才能够觉察。失去了光与影的角逐。童话在他手中便始终能以宁静从容的节奏从开端走向终结。然而在王尔德那里。陆地与海洋的势不两立则表明善与恶、美与丑的泾渭分明。在童话这片想象与现实彼此交融、混淆不清的天地,在善恶美丑的冲突中。我们看到了王尔德向善爱美的强烈信念。他不会像安徒生那样对丑恶自觉地闭上双眼,因此他从不刻意建构一个静谧和睦的童话王国,有所冲突和对抗、揭穿伪装与假象。和他热忱的爱美之心一样,同是他的童话表现的内容。“即使在青年时期他便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自以为应该书写悲怀,述说自己经历中的一切变故”。或许正是这种早年的愿望,多多少少影响了他后来的创作道路,使他的童话得以在光明与黑暗的对抗和并存中找到立足之地。
  
  二、爱情与信仰的矛盾
  
  爱情与信仰的冲突是这两则童话的主题。打渔人在获得爱情的同时也背叛了他的信仰,一旦他重新听从灵魂的驱使,爱人便离他而去。在这两者之间,他必须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小人鱼作为自然的生灵。信奉的是自然界的生命法则,即天地万物自生自灭的生存规律。她的处境不允许她对这种规律有任何僭越行为,然而如果她希望收获爱情,就必须打破这一规律,放弃人鱼应有的三百年寿命。灵魂都是这同一主题之下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在作者的观念中,只有人类才具有不灭的灵魂,也正是灵魂阻碍了主人公对爱的追寻,阻挡了他们进入异类世界的途径。小人鱼没有灵魂和人类的双腿,因此就无法获得王子的爱。打渔人在与人鱼公主结合之前必须送走灵魂,才能获得在海底居住的权利,当他屈从于灵魂的指挥时,便失去了爱和进人海洋的特权。于是我们看到,当主人公试图进入异己世界的时候,灵魂便出来抗议了。不同在于,《海的女儿》中的灵魂它标志着天国中永恒的幸福,而打渔人的灵魂本质上却是邪恶的,它所有行为的目的在于引诱打渔人离开爱和美,重蹈祖先的覆辙,失去往昔的乐园。
  对同一主题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取决于安徒生与王尔德不同的宗教世界观。小人鱼对灵魂的向往首先显示出安徒生虔诚的宗教信仰。从贫穷的鞋匠的儿子成长为举世闻名的童话诗人。安徒生在他幸运的一生中得到过无数热忱的关怀,即使那些恶意的批评和少年时代的辛酸经历后来都证明对他的成长不无裨益。他始终相信,是上帝用他的爱和仁慈为人类点亮了夜行的街灯,指引着人类前进的方向,所有欢乐与悲伤、幸福与坎坷都来自上天的恩赐。从童年起,善良的上帝就是他的心灵永久的避难所,使他在顺境与逆境中都能保持平和的心境。“我有一个福星,就是上帝”,这种坚定的信仰是安徒生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他的童话往往包含了浓厚的宗教意识。上帝和天使是时常出现的形象,天国和地狱是他的想象力喜爱光顾的地方,信仰与服从、宽容与博爱是 他极力宣扬的基督教情感。“凡是美与善的东西总是和上帝分不开的”,这是安徒生明白宣布的信条,也解释了小人鱼追寻灵魂的深层动机,那就是只有在上帝的关爱中,美与善才能得到永恒。这种深植于基督教传统的理念是王尔德无法赞同的。他仅把追求美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王尔德是宗教与传统的叛逆者,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沉溺于感官的享乐,“他是最优秀的英国思想的艺术表达者,一个异教徒,一个伊壁鸠鲁主义者,他的行为法则是一种自私的个人主义”。因此《打渔人和他的灵魂》中便体现着鲜明的异教思想。打渔人送走灵魂这一行为本身就含有极端的反宗教情绪。神父与灵魂的恶毒形象在安徒生那里也是无法想象的。此外,虽然温顺的动物和安静的植物承载了安徒生对整个自然界的无限深情,他仍然把人类与生物界分离开来,赋予他们崇高庄严的地位。但王尔德却认为人与生物具有平等的地位,人并不因为具有灵魂就比其它生物高贵多少。《夜莺与蔷薇》是一则惨烈而异常美丽的童话,夜莺在月光下歌唱了整整一夜,把荆棘刺入胸膛,用心血染红了学生准备献给恋人的蔷薇。而最终,这朵凝聚着夜莺的生命和爱的蔷薇却被学生丢到街上去了。“一只鸟的心怎么能跟一个人的心相比呢?”当夜莺这样说的时候,人的自私已使他的高贵荡然无存。《打渔人和他的灵魂》的结尾是这样的:被“爱”感化的神父终于“祝福了海,以及海中的一切野东西。他也祝福了牧神和森林中跳舞的小东西,以及从树叶缝中偷偷张望的亮眼睛的东西。在上帝的世界中所有的东西他都祝福了,人们充满了快乐和惊奇”。对牧神的祝福非常典型地说明了王尔德对异教精神的重视,虽然他承认只有人类才有灵魂,但古希腊泛神论的影响使他观念中的世间万物与人类都具有同等的地位,都有权获得神的恩宠,灵魂并不是绝对重要的东西。
  其次,在主人公看待灵魂的不同态度中,给创作思想以原动力的社会环境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安徒生生活与创作的时期正是北欧资本主义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工业革命的种种弊端还没有完全显露出来。乐观向上、关注生活是这一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总体趋势。安徒生的童话创作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洋溢着对生活和人类的爱,善良、忠诚、坚韧,这些人类的美好品质无时无处不在童话中闪现着悦目的光彩,所以小人鱼才会把获得人类的灵魂作为她的最高理想。而王尔德所处的十九世纪末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时期,垄断资本的兴起、殖民扩张的加强、反抗运动的此起彼伏使西欧社会呈现出“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这与半个世纪前北欧诸国的宁静和平有着天壤之别。于是,各种哲学思潮也从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产生了,尼采的超人哲学和叔本华的唯意志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印证着“世纪末”的情绪。唯美主义的产生也是整个时代深感困惑和毫无出路的结果。唯美主义作家们不再关注生活,不再通过艺术积极的为生活寻找出路,而是遁入空灵的美的世界。如果说王尔德在他的第一本童话集《快乐王子集》中。还愿意表达对善良不幸的人们的深切同情。那么在《石榴之家》中,他已经放弃了这种态度,他对人类世界不再抱有任何希望,毫无依托的纯美境界才是他的艺术追求的目标。打渔人逃避灵魂正是他对人类和生活深感绝望的反映,主人公进人海底世界又曲折地表现了他逃避现实、弃世远游的意愿。
  所以说,安徒生与王尔德的宗教世界观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差异产生了同一童话主题之下不同的内容与风格。安徒生的创作生涯从一个繁荣发展的时代起始,基督教信仰又强化了他对美丽人生的信心,所以他的童话虽然时常弥漫感伤气息,总体倾向仍是开朗的乐观主义。而王尔德则在世纪末的衰朽中艰难跋涉,时代提供的是这样一种满目疮痍的景象,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又使他看不到未来的出路,于是他只好隐藏到幻想的美的世界,然而在童话令人目眩的华彩之下,是王尔德深重的无奈与悲观。
  
  三、超越的爱与自私的爱
  
  《海的女儿》与《打渔人和他的灵魂》都以主人公的死作为童话的悲剧结局。作为爱情与信仰冲突的结果,在历经磨难之后,主人公都自愿选择了死亡,以此证明爱的伟大。为了爱,他们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然而在他们的思想中,爱的内涵却有所不同。从始至终,小人鱼对王子的爱都颇为理想化,而她推而广之的对陆地世界的渴慕更体现了一种健康的人文精神,当她在王子新婚后那个致命的早晨跃入浪涛中的时候,她的爱便滤去了所有世俗的因子,充满空灵的梦幻般的色彩。在童话结尾,小人鱼成为天空的女儿,即将通过三百年的善行换取一个不灭的灵魂,这便说明爱在小人鱼或安徒生眼中已超越了男女之间的恋情,升华为对整个世界真诚无私的献身精神。打渔人虽然对人鱼公主用情至深,却始终没能走出个人的情感世界。“她比晨星还要美丽,比月亮还要白,为了她的肉体我甘愿舍掉我的灵魂,为了她的爱我甘愿放弃天国”,这种爱的观念固然有其伟大之处,本质上却是世俗化的。从强迫人鱼公主用歌声为他引诱鱼群到千方百计地送走灵魂,直到最后的殉情,打渔人的行为始终贯的文学传统。唯美主义对美的心驰神往和对善的不屑一顾合成了《打渔人和他的灵魂》中美丽而自私的爱,它虽然广大却跳不出情感的烈焰,虽然深沉却拒绝道德的干预,它并不能使我们的思想在善的感召之下得到净化。却能够以其坚贞的品格显示爱情中的全部美丽。
  综上所述,《海的女儿》与《打渔人和他的灵魂》在场景安排、主题、情节方面尽管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作品相似的面具之后,是作者表情与特征各异的面容。基督教文化传统和现实主义原则,以及乐观的人生态度,赋予安徒生的是温馨感人、平稳从容、意味隽永的圣歌。王尔德则在唯美主义和希腊精神的引导之下创作出热情激昂、旋律华美的青春恋歌。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校新生第一课即“入学教育”,是帮助高校新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想信念,加快适应校园生活的重要平台和起点环节,在高校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渐呈现出了模式化、体系化的特点,学术界也涌现出“多元化”、“立体化”等入学教育模式创新研究。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结合时代特点、所在区域的人才需求、高职学生特点及双元制办学特色,开好多元化第一课,创新多元化高职入学教育模式。  关键词: 高职入学教育 多元化 创
摘 要: 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在影片叙事结构、主题、镜头运用、灯光照明等方面,几乎都与好莱坞的类型电影观念形成了极为明显的区别。威尔斯在影片中所体现的实验和探索精神,以及对于电影美学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使他在美国乃至世界电影史中留下了辉煌的足迹。  关键词: 《公民凯恩》 奥逊·威尔斯 凯恩 美国现代电影 好莱坞 文化  引言  狭义上的文化实际上主要包含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方面。偏重于精神
摘 要: 民办高校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培养形成一支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应对挑战的有效手段。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师资的合理配置,是保证学校教学工作能正常实施及保证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师资队伍建设 日本师资管理  近年来,民办独立学院发展较快。全国目前已经有319所独立学
摘 要: 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调动各方面资源,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条件,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快乐,享受课堂。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课堂教学 “快乐”教学 求知欲望  作为一线的教师,我所理解的快乐课堂是洋溢着青春的笑脸,闪现着智慧的灵动,迸发着生命的激情。上课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是双方精彩互动感受愉悦的过程,而不是炼狱。而看看我们现在的常态课
摘 要: 作为一个风格鲜明的电影作者,导演姜文的每一部电影都独具个人特色,纵观其四部作品,不难发现其中贯穿始终的疯癫情结。本文就姜文电影中或疯或傻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挖掘姜文对疯癫与理性的思考。  关键词: 姜文 疯癫 理性  姜文作为一个当代杰出的电影人,其每部作品均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让子弹飞》,姜文的四部电影均以突出的艺术性和独特的个人风格为人称道。通过对四部电
摘 要: 黄蓓佳是当代儿童文学的代表作家,她用细腻而带有情感的语言,讲述着孩童世界的真与善,营造了一种诗意的氛围,在喧嚣之中建构着一片宁静的心灵净土,温暖人心并给人以美的享受。  关键词: 艺术自觉 教育反思 审美本质 诗意 温暖 叙事  “儿童文学是一种必须是在儿童教育上选择、站定立场并且有所作为的文学。”[1]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开端要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叶圣陶的童话——《稻草人》和稍晚几年
摘 要: 文章分析了作文教学的现状、当前学生作文不成文的原因,并提出了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减少束缚,活跃宽松氛围;以生活为师,道法自然;日日读学写,功到自然成;提供舞台,激发习作欲望的变“榨文”、“杂文”为“美文”的对策。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榨文” “杂文” “美文”  一、作文教学现状  近年来作文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作文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尤其在农村中学,效果更糟,高考
摘 要: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1.4万所高职院校,毕业生近千万。所以,如何解决高职院校大三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新通国际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心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针对心理问题提出了采用全员育人导师制度解决大三毕业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 心理现状 全员导师育人制 市场营销专业  
摘 要: 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在他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以独特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再现了美国“爵士时代”的社会风貌,鲜活地塑造了女主人公黛西这一多维女性形象,她曾经是盖茨比的初恋情人和一生梦寐以求的恋人,现在是汤姆·布坎南的妻子。她是一个资产阶级富家小姐,是能体现美国“爵士时代”资产阶级贵族人生观、价值观极富代表性的人物。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 黛西 多维女性形象 
摘 要: 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决定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而且将对学校整体办学实力的提高产生影响。作者基于亲身参与对西南交通大学众多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基本情况的调研结果,分析了理工科学生在人文素养及其教育方面具有明白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能够认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等优点,也指出了理工科学生在人文素养及其教育方面存在提高人文素养的行动不积极、人文素养的整体水平较差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