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的搀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起点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jus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教学的目标是什么?传授历史知识、进行德育,应该说这些都是历史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历史,自发地去了解和分析历史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像孩子在开始蹒跚学步时,离不开大人的搀扶一样,在历史教学中,学生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通过教师的“搀扶”学会自主学习历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的历史教学是通过历史学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如果一个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总是将学生限定在自己的思路里,让学生始终处于自己的指挥下,是无法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的时间是相对短暂的,在历史课堂中,我们应该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历史,为学生一生的历史学习作准备,真正实现历史学习的终身化。因此,作为一个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需要通过合理的“搀扶”,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历史。
  一、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学习和思考的习惯
  历史发生在过去,和现在相比在思想观念、社会制度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学生单纯地以现有角度去学习和思考,是无法理解历史的现象的。比如在分析民族关系时,我们强调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国的历史。满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也为中国历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学生如果由此出发去认识清初的历史,就会认为反清志士们的反清行为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反正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谁统一中国不都是一样的吗?要让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认识到当时反清志士们进行的是正义斗争,所以他们的行为是值得歌颂的,并非没有意义。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养成站在历史的角度学习和思考历史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能够站在适当的角度去正确认识历史,为他们自主学习历史打下基础。
  二、要培养学生利用资源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历史学习的重要基础是获取相应的历史信息。学生只有自主地获取历史信息,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的历史学习。在历史学习中,学生们习惯于从老师那儿获取相应的历史信息,疏忽了自己获取历史信息的意识,也没有形成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元化渠道获取资源,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比如在讲述改革开放时,在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和书籍,查询改革开放的相关信息,也可以向长辈询问改革开放前后,家乡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学生是农村的,还可以问长辈在土地的使用方面,改革开放后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有了怎样的不同。这样一来,学生们通过这些触手可及的资源,获得了一定的关于改革开放的信息,使他们对改革开放这段历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我探究的能力
  所谓的历史学习就是发现自我尚未明白的历史问题,然后去认知,认识到自己在历史这门学科上的不足之处,甚至于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一过程首先就是发现历史问题,让学生们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发现问题才是自主学习不断延续的关键。因此,在历史课堂中就需要注意经常调动学生去积极探寻和反思历史,去发现问题。如甲午战争这一课,可以提问学生,有哪些问题是希望了解的?当学生对甲午战争有了大致了解后,我则要学生反思一下:甲午战争的过程中有没有让你们无法理解的问题?面对提问,有一个学生就提问:在黄海海战中,我们的北洋舰队,虽然没有获得胜利,但在与日军的交战中并未处于下风,为什么李鸿章要命令北洋舰队不许离开威海卫军港,从而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自己发现教师并没有涉及的问题,这样就跳出了教师思路的局限,使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第一步迈得更为坚实。
  当然,仅仅引导学生发现历史问题还不够,要想让学生能够真正自主学习历史,还得通过教师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解决历史问题。要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分析各种历史信息来解决历史问题。比如《洋务运动》这一课,我们可以设问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先让学生找出是哪些人发动了洋务运动。当学生们从教材等途径找到洋务运动在中央的代表人物,而在地方上的代表人物是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后,学生们就会发现,这些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全是封建统治者。于是,学生们就很容易由此得出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结论,毕竟作为封建统治者,自然首要任务就是维护封建统治。通过这些引导,学生们认识到应该如何通过分析历史信息解决历史教学中的相关问题,逐渐学会如何通过分析各种历史信息解决历史问题了,使他们的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得到了逐步提高。
  第二,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来解决历史问题。自主学习不等于学生个人的闭门造车,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也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通过交流和合作,学生可以获得更全面的历史信息,为解决历史问题打下更好的基础。此外,在交流和合作的情况下,学生们还可以通过分工的形式,去获得更全面的历史信息,从而方便解决历史问题。通过交流和合作,可以产生思维的碰撞,弥补彼此的思虑的不足,更为完善地解决相应的历史问题。如在讲述汉武帝的大一统的内容和评价时,将经济、政治等方面内容,让学生分组去总结,然后加以汇总的话,则能够相对比较好地解决问题,并且对汉武帝的作为有个客观公正的认识。因此,在历史课堂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来解决历史问题,让学生学会利用团队的力量,更好地学好历史。而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到交流和合作中。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把自己定位为这场交流和合作中的普通一员,以免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阻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要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能因为合作,就人云亦云,丧失自主性。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搀扶”是一个起点,每一个学生如果都能从这个起点出发,不再做历史的接受者,而成为一个真正的历史的学习者,并在自主学习历史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让自主学习历史相伴他们一生的话,那么我想这样的历史教学就是成功的。所以,我们要努力让教师的“搀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起点。
  (南通市东方中学)
其他文献
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很多,教育科研是其中的必由之路。如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藉此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学校教科室的第一要务。从多个教师成长的个案中,我们提炼出教师科研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纵深发展,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作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原有的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传统的家校合作方式已经不能满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特点。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其实施模式一般可归结为: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判断问题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由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但发生了质的飞跃,已经由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为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转型。要完成这一转型,关键在于:一方面,要广泛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短暂历史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更需要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这就产生了以“
摘要: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主要形式及注意的方面。   关键词:提高;激发;调动;营造;拓宽;培养;巩固;接受新知     一、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入是教师拉开课堂的序幕,进入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它既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老师激发学生对新课的求知欲的关键阶段,它的作用还有以下几点: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高效的导
职业学校学生物理现状是基础水平较低,学生对物理课的重视程度也不高,学习难度较大。要想改变学生的思想必须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促进他们对物理课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从宏
【正】 本文以民众观和法律观为中心,就《逸周书》和《管子》作以比较。首先,关于民众观。其共通的部分可归纳为四点:第一,为政者对于民称其为“牧”。牧民这一词,在《管子》
从现在的教学情况分析,我们必须承认学生学习英语智力上是有差异的。同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英语有快有慢,成绩有好有坏,然而作为英语教师不能让这种情况过大化。如何克服这种现象?在训练过程中如何因材施教?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生,使他们都有所进步?我认为这就要求教师要打破常规,采用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特点将学生按英语程度分好、中、差几个等级,分别进行教学。对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采取重新起步的方法,抓好基础知识,
在物理课堂上,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一些物理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物理学思想方法。知识有很大价值,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知识不可避免地会被遗忘。物理课堂教学,要突出科学探究合作学习的气氛。只有认真倾听,才能了解学生的起点、学习的困难所在、厌学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一、 课堂上教师善于激发、启发学生  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例如,在讲牛顿第三定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于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为平台,有效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运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