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新 我是个纯粹的演员

来源 :影视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ts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外游学十余年,从初出茅庐的二十小伙到瑞典国家话剧院的专业演员,赵立新完成了对戏剧这门艺术由浅至深的认识和体验。然而,专业上的炉火纯青并不是全部,海外求学的生涯让赵立新从内至外,无论对于艺术、人生都获得更扎实的吸收和释放,他说,感谢这数十载的岁月,直到现今,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终不会丢弃。
  
  不一样的蒋介石
  
  蒋介石,一个全中国人民并不陌生的名字,如同众多响当当的政治人物,近几年被频频搬上荧幕。这其中,在他四十五岁之后的人生被多次演绎,而三十到四十岁之间的岁月,鲜有表现。此次《开天辟地》中,便有了这样一个机会,让更多人去了解、去认识处于这个时期的他,包括与宋美龄之间“神仙眷侣”的感情经历也被彻头彻尾的讲述一番。
  能得到这个机会,赵立新称自己甚是幸运。没有之前要比较的版本,可以使出浑身解数演绎这段历史。但恐怕也是把双刃剑,要表现出带有年龄跨度的历史人物,方方面面的细致研究也少不得。为此,赵立新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这包括深入“蒋公”故里奉化。
  “以往影视作品中,蒋介石最著名的一句脏话就是‘娘西皮’,然而当我到了奉化溪口, 当地老人告诉我,蒋介石从来不骂这三个字,而且根本不说脏字。那时候有很多父母思想封建,不让孩子读书,蒋介石顶多说一句‘混账,我来掏钱!’因为蒋介石提倡教育兴国,希望孩子们有好的环境。”在这次采风中,赵立新真切体会到蒋介石作为一名政治家,所拥有的兴国思想与涵养,“对于家乡的才子们,他会想尽办法打通渠道重用,并且兴办小学和中学。拍戏的时候,我会把这些感觉带进去。尽量还原一个真实的他。”
  作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蒋介石身上当然会有许多面。然而由于身份的关系,人们恰恰将他于政治领域的故事烂熟于心,忽略了蒋介石在学识及文化方面的追求和造诣。鉴于此,赵立新特意找来蒋介石的部分文章作品,细细品,记于心,体会在社会动荡年代,文学艺术带给政治世界的一丝平静和慰籍。“我读了‘蒋公’所写的《哭母文》。写的真的好极了,就好像课本上范例的优秀古文。当时我感叹,人才,真的是在每一方面都显现出他强大的能力,之乎者也已经炉火纯青的地步,包括《省亲日记》,让人有种很震撼的感觉。”
  赵立新说,这次《开天辟地》描写蒋介石的角度之新颖是难得的。往常作品中,对于蒋介石的解读大多停留在其在政治方面的思想和动作,而《开天辟地》将他刻画得更加人性化更加富有情感,包括与宋美龄之间的爱情佳话,也做了一定的描写。“之前蒋介石其实对宋庆龄,有过在情感上的暗示,但被宋庆龄婉拒了。宋庆龄曾经这样对蒋介石说:‘该谈的都谈完了,没有谈的就是不该谈的了。’当时剧本上对蒋介石被逐客后的反应提示是愤怒的,但在表现上我稍稍进行了改动,垂头丧气变为哈哈大笑,‘这把不行,咱们再来。’之后,他见宋美龄年轻漂亮,也是宋氏家族的女人,便又心生爱慕。这一刻咱们把蒋介石当成平凡的男人,就是要追上喜欢的女人,就这么简单。”
  若要问导演胡玫对他的“小做改动”持什么看法,赵立新一笑,“我们俩的感觉基本相似,几乎没有发生过意见向左的时候。胡玫很尊重演员,她会给演员空间发挥自己的感觉。”
  赵立新更透露,此次《开天辟地》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比往常同类题材剧有所突破,比如蒋介石与前妻陈洁如的戏,都有不少大胆的桥段,“此前对这样的表现方式也有过怀疑。卿卿我我,腻腻歪歪的会不会对一个领袖人物的塑造太碎、小器。过后一想,导演是有道理的,领袖也是人,这样刻画会将人物表现得更加真实。”
  
  苏联求学影响一生
  
  八十年代末,第五代导演展露锋芒。
  1988年,中苏文化交流恢复的第二年,赵立新所在的中央戏剧学院,每个专业要推选一名尖子生送去苏联留学。能够亲临现实主义美学的圣地,在那时候对很多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所有人都“削尖了脑袋”准备试上一试。经过层层选拔,结合专业成绩、语言考核等综合能力,赵立新最终代表导演系赴苏,他坦言,那真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
  “这其中有一个小插曲,我父亲在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之前被全军选拔120名到旅顺集训,准备代表军队到苏联学习交流。等到俄语强化训练等工作都准备就绪后,两国关系破裂,最终未能成行。这件事影响了我父亲一生,是心里的一个结,一直没有打开。”得知赵立新被公派苏联,父亲十分高兴。可以说,此次,赵立新是带着父亲的赴苏情结和期盼踏上的那片土地。
  “到了苏联,到了异国他乡,接触的完全是陌生的文化。当我接触到传统现实主义鼻祖的这片土地,自己对艺术的感觉,慢慢多少会受到影响和渲染。那个时候,对苏联的现实主义美学戏剧观是顶礼膜拜的。在苏联的岁月,欣赏到了众多大师的作品,令我开阔视野,吸收了更多文化方面的养分,促使自己树立更大的目标,更大的野心,励志自己以后也要拍这样的作品。”
  苏联之后,赵立新于90年代前往瑞典,任瑞典国家剧院国际艺术团“Shikasta”演员、导演。归国后,又任中央戏剧学院电影导演系、表演系、电视艺术系教师。问他,游走于众多身份之间,这其中有了哪些获得,赵立新笑说, 于现在的自己,更希望所有人把他当成纯粹的演员看待。如若继续当教师,尽管在艺术理论上会不断进步,但在实践上永远缺失一块。并且,假如总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盲目满足,也很难有所提升。
  于是,赵立新踏实地做起了演员,近些年也开始频频饰演具有年代质感的政治人物。比如《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侠”,《辛亥革命》中的“杨度”,《建党伟业》中的“杨明斋”等等。这是一种巧合吗?还是制片方看中他身上带有的某种气场?赵立新自己认为,这几个角色其实是有共同点的:在这些人身上,多少带有些许文雅的气息。“我们曾经看过的,孙道临老师饰演的‘李侠’,他塑造出来的完全是一个知识型的人物。另外像杨明斋、杨度,都是比较知性,并不是特别简单的人。在性格上,温和不火爆。”
  赵立新说,他喜欢自己塑造的人物。“但其实这类角色也并不好演,区别于现代戏的一点是,那时候人的行为作态、言谈举止和如今不一样。包括手势、眼神没那么轻佻,相比现在会规矩更多。古装戏的时候,你的步子,你对服装的感觉,与身上饰物的关系,目光、行为、谈话都要时刻注意。这些是一定要学的,不然观众会觉得不对,并且一眼就能指正过来。”
  在经历了十余年的海外求学生涯,赵立新说这是一个对其成长起决定意义的阶段,“我的导师——曼苏洛夫,对我的鼓励和教导,对我今后的表演甚至是为人师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相信,人一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是在二十岁左右形成的。这个年龄段,正是在疯狂吸收世界给予他的养分。我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吸收了苏联的价值观、世界观。形成以后,尽管之后到了瑞典,在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度,接收了表现主义、自然主义以及更多欧美的风格和流派,但当初的观念基本没有改变。以至于到今天,对我去判断一个作品、去学习一个作品,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生活需要慢慢玩味,现在城市群体生活速度普遍过快,没有给自己喘过气回头看看的机会。于是一个个坎坷和伤口就在匆匆之间被甩到脑后,等我们再想总结所谓的经验教训,已经走的太远了。在一个躁动的时代里保持良好及平静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在瑞典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瑞典人是最不爱攀比的一个民族,你家住多大房子开多大车与我无关,不会以收入的高低来判断人格的轻重。他们的心态格外平和,尊严不容小觑。这些东西说出来特别容易,但要在意识里扎根是很难的。可一旦真正做到了就会感受到它带给你内心真正的的平静。”
其他文献
石钟山:著名作家、编剧。著有《激情燃烧的岁月》、《幸福像花儿一样开放》、《大院子女》、《天下兄弟》、《追逃》等多部影响深远的热播剧。    编剧要有骨气    影视圈:2010年8月以制片人身份在华谊成立工作室,对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石钟山:以前没有意识到一部戏的成功跟编剧是多么重要,现在意识到了。严格来说一部戏是否成功,编剧应该占70%的责任。有些人说是60%,我想应该要超过60%。  影视
期刊
于正,别名余征,1978年生于北京,是一位职业编辑、制作人。1999年跟随香港著名导演李惠民先生学习编剧,2002年离开李惠民工作室独立编剧至今,现在多担任电视剧制作人。代表作品有《大清后宫》、《胭脂雪》《美人心计》、《宫》等。    我不需要维权     影视圈:你觉得“剧本荒”吗?  于正:我觉得剧本挺荒的,我们中国人的思想受桎梏比较深,然后一代一代传承的不是很细腻,所有的东西受到很多固定思维
期刊
国内著名金牌制片人,1997开始从事电视剧的制作与发行。他以制作拍摄婚姻情感剧而见长,其拍摄的《中国式离婚》、《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新结婚时代》、《家常菜》等一系列影视作品均获得良好的口碑与收视率。    拿不到好剧本,  是因为用心不够    影视圈:作为金牌制片人,您如何看待当下的剧本荒?您选择剧本有什么标准吗?  朱质冰:在我看来好剧本并不少,如果你拿不到好剧本,是因为你用心不够,某些制作
期刊
金英马集团资深制片人,先后制作过《国家使命》、《康定情歌》、《突出重围》、《士兵突出》、《父爱如山》等作品,曾多次在中央一台的黄金时段播出,并创造了收视热点。郭宏尤其擅长制作军旅题材的电视剧作品。    剧本不强,是手艺欠佳    影视圈:您从事电视剧制片多年,在您看来,当下影视圈是否匮乏好剧本?您拍摄的军事题材剧集较多,是对这个类型有偏爱吗,您挑选剧本有什么原则吗?  郭宏: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
期刊
这个市场非常残酷,导演如果被动了,很容易被淘汰。曾有两个导演,因为年龄大了而被制作人淘汰掉,我觉得寒心。导演跟演员一样是吃青春饭的,我想到我老的时候,一定要有自主权,想拍的戏自己可以拿出钱来拍。    走进王小康工作室,室内甚是清幽,他的作品剧照像展品一样布局井然,错落分列,颇像一个小型展览馆。这些影像记录,可直观看出他的作品风格。王小康坦言自己是个能赚钱的导演,他说,去年拍了120集,整个发行卖
期刊
新锐电视剧导演,执导筒十五年来,作品类型涉列博杂,商业人文转换从容,他的创作理念,始终围绕史诗和情怀。  主要作品:《新乱世佳人》、《记忆之城》、《暗香》、《老马家的幸福往事》等。    编剧是一个人的战斗    影视圈:编剧团队和导演的碰撞合作,怎么算是良性的?  杨:尊重和善待编剧。说实在的,他们这活儿太苦了。像导演这个工种,你可以在现场跟几十个人耗,有了问题你拿掉它就OK了。但编剧永远是在跟
期刊
好花不长开,好景不长在,看似风光的娱乐圈更是繁华背后无限凄凉。尤其是女明星,极易在红颜老去时黯然收场。这也让她们中的一些人很早有了危机意识,能够在风头无两的当口乘胜追击,把事业目标定得更高更远。跟过去女明星争嫁豪门的模式不同,越来越多的女明星在积极让自己成为豪门。陆续一批女明星工作室的成立,也让这些看起来很“花瓶”,但做事赚钱绝不含糊的女明星们,施展出当一个好“老板”的本领。  章子怡、范冰冰、李
期刊
要说经久不衰,没有哪个元素敢站出来这么说。然而,时隔多年,若能重新回潮,也能代表这一元素的实力和魅力了。  2011年春夏,波点风重新回到我们眼前。处在潮流顶峰的大牌艺人、街头潮人怎能错过这一火辣元素?或优雅甜美或成熟干练,波点元素势如破竹般肆虐各家衣橱。上至衫、裙、头饰,下至短袜、鞋子,从头到脚都被波点潮流俘获攻陷。  各位准备好了吗?一起来次完美的波点之旅吧!
期刊
和唐昱聊天,慢条斯理的语速透露着无比的冷静,很难让人把这个理性的导演与他的年纪联系起来。对电影的侃侃而谈,让人不由得敬佩,作为一个80后导演,能有如此的生活沉淀的确不是易事,不是每个人都能对生活有所感悟,也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的可以记录生活,并通过影像的方式表现出来,但是唐昱是幸运的,他清晰的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为之努力,通过影像的方式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展示出来,用他自己的话说:每个导演都希望将最
期刊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都是北美电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时,既有新年假期的合家欢大制作,又有瞄准各个奖项的“学院派”影片。2012年更是如此,在大洋彼岸的好莱坞,没有人在乎2012世界末日的传言是否属实,这个电影工业最发达地方的人们只在乎手中的电影项目是否赚得盆满钵溢,是否赢得各项大奖,当然,最重要的还是2月底的奥斯卡,能捧得一两座小金人回家是所有电影人的终极梦想。  在这篇文章中,笔者挑选了15部电影为
期刊